第330章 獲獎與科技評估

  第330章 獲獎與科技評估

  幾人分開的時候已經是午夜了,熬到飯館的服務員都快睡著了才走。

  小兩口都有些微醺,相互攙扶依偎著晃晃蕩盪地往家走,王霏前一段一直在四處漂流,忙得腳不沾地的。

  而這次回來其實也不是完全沒事,可以休息了,而是趕回來參加王旭的一個重要儀式。

  前幾天,在剛剛召開過的國家科學技術大會上,水木大學那是真正的春風得意,在國家獎項上可以說一騎絕塵。

  整個水木大學加一起,在自然科學獎的評獎中,收穫一等獎一個,二等獎兩個。而在科技進步獎的評選中,更是收穫一等獎一個,二等獎四個。

  一次性獲得兩個國一,六個國二,成績占據華夏半壁江山,要不是為了不讓其他學校太沒面子,水木沒報太多,這次能直接包圓你信不信,你沒看校長的臉都笑開花了嗎。

  這其中,《生長法微觀物理研究》《石墨烯超導特性研究》分別獲得兩個自然科學獎的二等獎。

  而《單晶銅製備》,《新型分布式超算》,《中文桌面、分布式網絡作業系統》以及《新化學顏色體系》四項研究分別獲得科技進步的二等獎。

  也就是今年成就斐然,如果放到往年,這些成就拿個一等獎絕對是妥妥帖帖的。但誰讓今年的水木太誇張了呢,全是一等獎,你讓其他科研機構情何以堪。

  在這些項目中,王旭僅在單晶銅製備中有掛名,而其他的,則都默默退出了。

  雖然這些項目都是他一手提出並主導的,但人聰明可以,妖孽也將就,但如果真變態了,那就不好了不是。

  而像王旭用以起家的濾波電路,放大電路,雖然應用廣泛,市場巨大,放到前兩年那是妥妥能夠獲個二等獎的。

  但放在此次大會上卻根本不夠格,水木甚至都沒申報,別說國獎,連部獎都沒申報。

  而水木給王旭申報的,當然是王旭主導的《石墨烯研究》,和《生長法研究》啦。

  二者分別獲得自然科學一等獎,和科技進步一等獎。

  正是因為這兩大成就,讓王旭得以西裝筆挺地兩度登台,接受頒獎。

  王霏,王霏媽媽,王旭父母,還有水木的幾位導師都應邀出席,坐在台下光榮地觀禮。

  對於王旭來說,或者說對於所有華夏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來說,這裡都是絕對的榮耀之地,此時就是絕對的榮耀時刻。

  那種體面,可不是什麼金這金那的獎項可以比擬的,當然,只是王旭和搞技術的人的態度,可能大部分世人並不這麼看。

  王爸爸眼含淚花,作為工程師,這裡同樣是最高的榮譽殿堂,作為培養出王旭這麼一個優秀兒子的他而言,完全配得上這份榮耀。

  王霏,王霏媽媽和王旭媽媽倒是神態自若得多,這裡雖然肅穆,但科學的事情和她們真的不搭邊,不是很能夠感同身受。

  不過畢竟是女人,真當王旭接過證書,三個女人還是一起流下了歡樂的淚水。

  幾人熱烈地鼓掌,手都拍紅了,氣氛到這裡了,王霏也露出了從未出現過的激動神色,淚光盈盈,卻又笑顏如花,一個勁地鼓著掌。

  這可是她家的,自己包養的小白臉,香江那邊都認為弱自己一頭的吃軟飯對象,嗯,還真有這樣的報導,香江媒體嘛,你懂得。

  這一次,科委還真是敢為天下先,一個大學獲得這麼多的榮譽的情況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可以說是,水木大學報了幾個,就獲獎幾個,連平衡都沒做。

  即便是後世,華夏的學術界排排坐吃果果的情況可不少見,更別提是九十年代。

  這是一個青黃不接的時代,老一輩學者相繼離開科研一線,新學者還未完全成長起來。國家施行韜光養晦的政策,經濟優先,國家項目一砍再砍。

  經費短缺,人才斷層,設備老舊,環境不良,真真的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

  造飛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在這個年代真不是一個簡單的個例,而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這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這段時間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的一等獎都空缺了好幾屆,實在是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科學、技術成果啊。

  至於二等獎嘛,這年代的成果大多一般般,能評個國際八十年代先進水平算不錯,至於什麼領先全球,遙遙領先之類的雜音是斷然不可能有的。

  改開打開了窗戶,清風進來了,蒼蠅也進來了,曾經被禁絕的很多事情沉渣泛起,社會上各種浪潮此消彼長。

  因為改革開放,有了第一批先富起來的人,要麼有關係的,要麼有膽子的生意人。

  哪怕是小生意人,都是這個時代的受益者,收入遠遠高出社會平均水平。

  可這批人卻偏偏大都沒什麼學歷,有的甚至連字都認不全,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下,讀書無用論也就慢慢風靡了起來。

  更何況,人這東西啊,各種劣根深種,沒錢的時候還好,翻不起什麼浪花。但一旦有了錢,大多數人就真不知道該怎麼活了。

  於是就開始秀起了各種騷操作,更在海外風潮的影響下,迅速學會花天酒地,學會聲色犬馬。

  還一個個都覺得自己特厲害,把拿死工資,還時不時拿不全的科研工作者們都比到了泥里。

  在這樣的環境下,到了九十年代中後期,各種脫離體制,脫離學術領域出來討生活的人那真的比比皆是。

  不過也因此有了不少真正有本事的人進入人才市場,成為不少私企崛起的養分。

  當然,這年月的科研工作者大多也真沒多大成就就是,於是,第一次造不如買的大討論同樣出自這個時代。

  甚至作為華夏工程師,也有很多人都贊同了這一結論。

  這其實挺無奈的,因為在這個時代,絕大部分的工業品,華夏造的是真不如買的,不僅價格高不少,而且質量還不好。

  而這一次水木的大批量獲獎,就是國家在這個時代重新樹立起來的一個標杆,為華夏科研工作者正名的一次壯舉。

  把水木大學作為教育和科研領域的形象代表推向民眾,算是為這混亂的時代注入一股清流,成為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的一種力量。

  華夏電視台剛剛退出的東方之子欄目,接連採訪了幾位重量級科學家,其中水木的邊教授和段教授,還有王旭的導師閆教授都赫然在列。

  特別是,這些科學家一改往日宣傳中那種固守貧窮,任勞任怨的老黃牛形象。

  反而是意氣風發,衣著考究,風度翩翩的成功人士做派,嗯,除了頭髮有些少,其他的都沒問題。

  採訪中,不僅僅介紹了他們的學術研究經歷,更是著重介紹了,他們因為發明創造而獲得的經濟收益。

  這就是在向社會傳遞新的致富信號,成為學者也可以發家致富,成為先富起來的人。

  他們用自身的成就昭告世人,學習,研究,科學同樣也是一條康莊大道。

  希望這樣的事實能夠扭轉一些社會上的不良言論,真正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形象。

  改變讀書無用的錯誤風潮,讓讀書識字,學習進步重新成為華夏兒女的首選。

  當然,東方之子的採訪沒王旭的份。

  不是他不夠格,而是出於隱藏和保護的態度。王旭當然理解上面的這種安排,他也是甘之如飴。

  倒是國家十佳青年確定有他一份,不過那個得年底才發。其實去年就該有他的,只不過被上面叫了停。原話是,王旭科學家的身份既然還沒暴露,那就先藏著吧。

  今年獲獎也是作為著名音樂製作人和畫家而獲獎,他的唱片馳名世界,算是為國爭光了。

  這也是藝術工作者近年來首次獲得國家十佳青年的稱號,雖然帶著點補償的意味,但也算得上實至名歸。

  作為藝術家而不是作為科學家獲獎,身份就不用隱藏了,該上電視上電視,該上報紙上報紙,不說大肆宣傳吧,起碼也夠得上十佳青年的體面。

  其實上面也是借王旭藝術家的身份隱藏他科學家的身份,這屬於是天然的保護色,雖然玩藝術的科學家不少,但能玩到王旭這種層次的,還真沒幾個。

  王旭在科學領域真的越來越少露面了,他的學術活動範圍基本上限制在了水木之內,連國際學術交流都是安排在水木大學裡。

  不過科學大會倒是沒這層擔憂,這種級別的大會可不會轉播,能來這裡觀禮的人也都是經歷過審查的,一般不會出問題。

  夏視播報也都是春秋筆法,畫面是斷然不會停留在王旭身上的。

  當然,王旭的科學家身份遲早會暴露的,不過那時應該已經布置完成,暴露不暴露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畢竟王旭已經退出了絕大多數的科研課題組,甚至連顧問的名頭都是口頭上的,補助都不會發。

  他現在只是在少數基礎研究領域掛名,這就頂多算是個天才科學家了。這東西嘛,哪個國家都有可能冒出來幾個,算不上什麼妖孽了。

  只有真正和王旭工作過或者參與過王旭課題的教授們才真的了解王旭的妖孽,不過這些,上面都出面該談話談話,該誤導誤導地處理過了。

  總之,為了隱藏王旭,上面可以說煞費苦心,安排不少真的假的,有的沒的橋段,讓一切看起來都挺合理。

  王旭得了獎,自然少不了和媳婦以及家人的各種炫耀,抱著證書各種拍照,單人的,雙人的,全家的,相冊都快裝滿了。

  王霏自然不會嘲笑王旭的幼稚,誰讓她的這個大男孩真的很少表現出這種幼稚的行為,偶爾為之,還,就挺有趣的。

  王霏興致盎然地多獎勵了王旭幾個香吻,讓王旭更加嘚瑟,摟著媳婦嘿嘿傻樂,反過來逗得王霏也哈哈大笑。上次他們小兩口這麼樂,還是上次,嗯,握手那次。

  王旭當然開心,不僅僅是因為獲獎,而是他越來越能夠明顯地感覺到,自己這隻小螞蟻在這個時代留下的印記。

  經過一年多的研發,超算項目和生長法項目的各大子項目大部分已經結束,剩下的也基本上都進入收官階段,這讓水木的會議廳最近忙得厲害。

  或者說,過去的一年,水木的會議廳就沒閒下來過,時不時地有些階段性成果出來,都得開鑑定會。

  最讓王旭開心的是這些鑑定會逐漸開始採用全新的鑑定方法,目前還是草案,沒有正式頒布。

  新方法是參考丑國軍方的科研評價體系建立的,也是王旭的建議,這不是王旭的專業,所以參加了一次大會之後,就沒有繼續跟進。

  這東西後來由帝大接手進行了研究和完善,才有了目前的草案。

  至於草案的實行效果,上面打算先在純民間的水木項目中試試看,看看運行的效果,小步快跑,典型的華夏工作模式。

  這可是一大進步,過去的評價體系真的有些簡陋,幾個教授過來吃頓飯,領幾百塊錢,然後聽個報告,打個分就算了事。

  這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小圈子裡,誰也不敢太得罪人,於是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最初,這種制度是為了引入第三方評價,那會兒成果不多,大部分的水平也就那麼回事,大多是為了填補空白產生的成果。

  上級部門可以儘量從利益無關的教授里選擇相關專業的教授評價,評價指標參考國外就行,因此還能評個大差不差。

  但隨著科研成果越來越多,水平也越來越高,內容越來越專業,對國外的了解更是越來越深。於是,可以選擇教授就跑不出小圈子了,評價就只能依靠教授們的個人道德進行約束了。

  這種完全依賴個人道德的評價體系也就越來越顯示出它的不足,逐漸淪為形式化的過場了。

  所以,這次王旭倡導的新評估體系的建立,還是很鼓舞人心的,這對上級部門更是一個大好事,終於有個方法能準確描述科研的能力和差距了。

  九十年代的時候人們最怕的真不是有差距,而是只知道有差距,但到底差多少,卻完全無從得知,這才是迷茫得讓人絕望的現狀。

  而新型評估體系的建立,雖然還是試行,但參考的是成熟體系,所以效果還是槓槓的,至少每次出具的評估報告清晰明了多了。

  有沒有專利,哪國的專利,專利號是多少?

  理論完善嗎?模型建構了嗎?有沒有論文?

  實驗室成功了嗎?測試設備有了嗎?離實用化還有多遠?

  你說國際先進,和誰比的?比的什麼參數?

  你說填補國內空白,原來國內啥樣,你的啥樣,哪樣參數領先了,國際上參數如何?

  反正最終一切都要有數據,數據說話,一切都得有證明,材料明晰。

  在最終的評估報告中,這些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列成附件。

  最後裝訂成厚厚的一大本,還得一式兩份,分別交給甲乙雙方保管。

  這種詳細程度,可不是幾個教授評感覺打分能比的。

  嗯,當然,成本也高了不少,不過,還是值得的。

  ——

  (明天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