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自然》與論文
「《自然》,到了,這次很快,不愧是你,你的名字已經在世界上有優先了啊,華夏第一篇,恭喜恭喜,哈哈。」電話里傳來的是閆教授那爽朗地笑聲。
藍光項目有了成果,本是電子系和材料系先得到消息,但他們還是尊重了閆教授這位王旭導師的地位,把報喜的工作交給了他。
這又是一篇王旭主導,材料系和電子系各有一位教授署名的論文,算得上是三系聯合了,三個系誰宣傳都毫無問題。
「同喜,同喜,謝謝閆教授了,晚上一起吃個飯慶賀一下?」雖然早就知道這個成果上了《自然》,雖然有了《科學》的一次洗禮,但真正看到刊物,一切塵埃落定,還是讓王旭長舒了一口氣。
因為這標誌著,自此以後,王旭就不需要太多的刷論文來彰顯存在感了,他的江湖地位已經徹底地成型,如果按照娛樂圈的說法,這時候的他已經正式封王,而且還是不怕塌房的那種。
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實性的獲得什麼獎項,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今年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那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國內的物理獎項肯定也少不了,「葉企孫物理獎」今年必須得給王旭,因為無論是「石墨烯」還是「藍光」都離不開凝聚態物理,王旭拿獎那是眾望所歸,可以說,今年六月份最沒有懸念的一個獎。
而是不是能順便拿下「饒毓泰物理獎」還得看他們願不願意把「藍光LED」歸入光學領域,如果按照科學方向來分,顯然不是的。
但如果按照對光學的貢獻來分,那麼又是合適的,這會兒就看物理學會的領導們是否願意玩花活了。
不過物理學獎項都挺滯後的,像今年六月份頒發的獎項,其實表彰的是90—91年的,而王旭的論文發表日期,都是在92年了,也就是說,即便獲獎,也得在94年才能領到。
這就是玩科研不好裝杯的重要原因了,時效性不夠啊,最轟動的時候都過去了,頒獎都只是錦上添花而已,所以除了諾貝爾之類的世界頂級獎項,其他的獎項很少能夠出圈。
也就是行業內部知道這東西有多牛逼,外人看來就一頭霧水,你還得給他科普這個獎項如何如何的。
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一個「葉企孫物理獎」可能遠沒有一個「金鳳影帝」來得有牌面,但其實前者的難度不知道比後者要大多少。
在沒有科學科普的九十年代,普通老百姓連諾貝爾獎都一無所知,你不信在街上問問,有誰知道嗎?真的,即便是帝都,你也找不出幾個真的知道這個獎項到底是幹什麼的,有多牛逼。
只有很好的中學,老師們才會給學生們科普一下諾貝爾,其他的,估計連老師都不知道。
倒是奧斯卡幾乎盡人皆知,坎城的金棕櫚,柏林的金熊,威尼斯的金獅那也是廣為流傳,老謀子,陳無極,那都是靠著這些個獎項才名噪華夏的。
但你如果獲得個「圖靈」,「沃爾夫」獎,你問問誰知道這是啥東西,哪怕是香江報社的記者都沒幾個人真的了解這些獎項的分量,更何況大陸普通民眾。
所以呢,王旭對於獎項的期待就保持得很低,在他眼裡就只有兩個獎,國內的自然科學獎,和國際的諾貝爾獎,後者看天時地利,前者他志在必得。
他才懶得花時間去給別人解釋各種大小獎項的實際意義,裝杯都顯得不圓潤。
《自然》的刊登,對於水木而言,同樣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因為這意味著,「生長法」項目的最重要的核心科研成果已經達成,如果是個單一獨立項目,現在都可以開總結會了。
自此,直接宣告生長法項目勝利完成都沒太多毛病。
但事實上,整個生長法項目才算剛剛開始呢,各種子項目如火如荼,大分子,小分子,有機,無機的各種晶體,纖維都將在這一平台上不斷地產出著。
有了這一平台,幾乎可以說,化學,材料,電子幾個系未來幾年都不會缺高質量論文。
就好像一個電鏡,隨隨便便也能出幾篇一區SCI,頂刊也可以想像一下。而一套生長法的平台,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以後不見得會有《自然》這樣的頂刊,但即便現在,各種一區SCI的投稿已經不在少數了,分領域的頂刊也有一篇關於纖維性結構的論文正在評審中。
可以預料的未來幾個月,將是水木論文的豐收時段,不少於十篇的SCI一區論文在短時間內誕生於同一所大學,在學術圈內,絕對是一個核彈級的效果。
恐怕到時候,不僅僅是國內,連國際上都會投來覬覦的目光,這就需要水木自己做準備了。
這種生長法的實驗設備能否出售,是否限售都需要和國家高層保密部門進行溝通,最終才能確定這種實驗設備的未來走向。
不過在所有的待發論文中,王旭最感興趣的其實是關於雷射二極體和光學傳感器的論文,因為這兩個課題,並不是生長法的原生項目,而是屬於衍生項目。
具體來說,就是那種,王旭自己也不知道詳細流程,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提出技術可行性,然後由水木的年輕學者們實打實地進行研究的項目。
對於外人而言,這些項目無論從難度還是從影響力來看都要小於核心的那些原生課題。
但對於王旭而言,只有這些課題,才是真正培養華夏科學家的起飛的跑道。
王旭和學校里都商量過了,原生課題,每個教授最多參與一次。
這種研究其實就是掛名撿成果的,王旭願意讓,你可以撿,但別管大小,都算不得真本事。
送人情可以,但每人最多一次,別沒完沒了,你真把自己當專家了。別人吹可以,偶爾裝個杯也沒問題,但你不能自己真的沒數。
而衍生課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研,你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看哪個才能看得出來。
所以,包括段教授在內的很多完成了原生課題的教授們,現在都在忙活各種衍生課題,這種研究就回歸到了正常科研流程之中了。
各種討論會,研討會,肉眼可見地增多了起來。
——
(還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