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藝術節的籌備

  第280章 藝術節的籌備

  《高校學生科技、藝術節》是由水木提議的,帝都市政府倡導的,目前已經聯絡了帝都幾十家學校的學生組織,各校領導幾乎都是積極響應。

  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是水木現在有錢,專利的轉讓除了分到科研人員手裡的分紅,系裡,學校都有著大量的現金回饋,以後也還有定期的分紅。

  幾個參與的科研人員不說財務自由,但是確實一下子緩解了生活的壓力,只要不作死,這輩子都會很安穩。

  其實這些科研人員的作用沒有那麼大,照說在專利中都不該掛名。但王旭還是讓了,特別是那個提出可以用真空泵改造壓氣機的機械系教授。

  這當然是王旭有意識地讓利了,讓給他們,總比讓給拆遷戶強。自己拿太多只會引起大麻煩,讓一部分給科研人員,也算是一個吸引人才的手段,跟著王二有肉吃,自此變成一句貨真價實的描述性語句。

  水木的錢也很多,上億的一次性收入,當然不是直接就分了,這部分錢按照規則會進入到專利池的管理機構中,嗯,還是水木。

  然後經過複雜的計算與分配,才會將其中的大約一成進行分配。

  但即便如此,專利的收入也足夠培養幾個十萬元戶的個人,而系裡和學校的現金收益,也有個一兩百萬了。大頭,則是王旭個人的,這些本來就是王旭給出的東西,署名讓了,但是大頭的收益權卻在王旭手上。

  所以,王旭也一下子多了幾百萬的現金,給了她老媽一半,讓他去買房,其他的現在還在扔在銀行里吃灰。

  至於專利池剩下的九成,則會以科研經費的方式投入到新的科研之中,所有王旭規劃的項目以後都會按照類似的方式進行運營。

  這些錢目前都是水木在安排,也是安排在水木,那麼原本水木很多用於科研的錢也就節省下來了,可以干點別的什麼。

  再加上贊助科技節、藝術節本就是專利池在教育方面允許的定向投入,所以,水木突然之間就看起來財大氣粗起來了。

  這還只是第一項大型的技術轉讓,以后里面的內容絕對不會少。

  這另一方面,那就是水木手上的資源,也許藝術類院校無所謂,但那些專業類和綜合類的學院可都紅著眼睛盯著呢。

  水木搞出來的項目名錄很多學校都通過各種渠道弄到了,其中不乏他們能夠承接的部分,這一次是沒法子了,但看水木短短時間就整出兩個大型項目,以後是不是還會有?

  不管有沒有,先搞好關係總沒錯,至少混個臉熟,有項目外溢的時候,能優先想到自己。

  既然水木最近跳的厲害,打不過就加入,本就是這個世界的基本運行法則,這些高校自然也是門清。

  大家都加入的時候,不加入那就是結仇了,到時候真的有項目外包,你有仇,他親近,誰能拿到好處還不是一清二楚嘛。

  最後就是水木的搞的那些提議本就是好事,只要不是自己出錢,那麼加入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何樂而不為呢。

  每個高校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一致的,那就是加入,於是轟轟烈烈的《高校學生科技、藝術節》的籌備正式拉開帷幕。

  藝術類的好說,這類評比本就是藝術類冒頭的機會,這裡不過是多一個罷了。

  幾大藝術類院校各自承包各自的專業,華戲負責話劇類,帝影負責影視類,華美負責美術類,類似的林林總總的弄出十幾種競賽單元。

  所有的展覽、展映、展出目前不採用巡迴辦展,而是利用承辦學院的展廳或者舞台,租用班車,形成高校間展覽線路,讓高校學生可以憑藉身份證自由參觀。

  參賽隊伍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分別報名不同的組別,分為專業組,專業學生組,和業餘組三個部分。

  目前的專業組純粹是邀請來的,邀請已經從業的專業人士投稿參賽,一方面展示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試探市場的反應,學生是未來市場的主體,你能收穫學生的認可,自然在未來也可能占據更高的位置。

  專業學生組,則是專業院校,專業院系學生參與的,例如美術作品,幾個美院的作品自然不好和普通學生的作品放到一起比拼。

  而業餘組則是所有學生自由參與,目前不接受外界的投稿。

  各組都會評選出金獎一名,入圍若干,除此再無其他,沒有安慰獎,也沒有鼓勵獎。允許空缺,不允許並列,出現並列則需要重新投一輪票,直到評出真正的第一。

  王旭挺討厭一堆獲獎者的情況,一二三等獎,排排坐吃果果。既然是評獎,那就純粹一點,雖然文無第一,但競賽就是要評出個第一。

  但是分專業評審獎和大眾評審獎兩類,類似於電影獎里的金雞和百花的區別。

  各高校出版社也承諾會將獲獎作品結集出版,成為可以紀念的書籍。

  藝術類的評比是很好弄也很不好弄的,這東西分類明確而且涇渭分明,外行很難插手,往往淪為藝術類院校的自娛自樂。

  不過這一次,王旭給出了個餿主意,每個競賽單元都會有一個承辦學院,而評委會則是由承辦學院去邀請的,但本院校出身的人不能超過三成。

  而最重要的評委會的主席人選更是規定不能是該院校出身的,甚至直系親屬都不能有該院校的人。

  這條規定可以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藝術圈的關係可不僅僅是院系出身這麼簡單。但總得體現出公正的精神才是,所以,這個限制更多是一種精神上的公正,但這也就夠了。

  任何評比其實都是人評出來的,藝術理念的分別,學術派別的對立,讓這裡就不可能有絕對的公正。王旭也沒打算追求絕對的公正,只要相對公平就可以了。

  評委會主席的名字會和獲獎者一起永久地刻在獎盃上,而他具有一次否決權,也就是說如果評出來的結果,他非常反對,他可以選擇否決掉,重新投票。

  這些規則本就是參考其他評選簡單弄出來的,籌委會可以根據上一年的頒獎情況來進行調整。

  王旭反正是挖坑的,至於這東西是否能成長為真正權威獎項,那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這年月正是華夏各種獎項最混亂的時代,嗯,也許不像後世獎項那麼亂得驚天動地,畢竟影響力沒那麼大。

  但這個年月的獎項真的是多如牛毛,是個雜誌就可以弄一個,給錢就拿的獎項更是數不勝數。

  王碩有本小說就講過這個,那還是八十年代的事,到了九十年代,那簡直就是群魔亂舞,幾乎除了幾大國家級獎項,就沒什麼能稍具公信力的獎項了。

  ——

  (還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