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讀者來信太多了
「二哥,你上次說金教授他們的CD製作好了,先給你聽一耳朵,這剛弄好,我去聽音室聽聽,你來不?」周易拿著一張剛剛製作出來的白盤,站在接待室的門口,沖王旭晃了晃。
「你們先聽吧,回頭給我留一盤就行,我這正招待客人呢。」王旭擺擺手,示意周易自己隨意,又轉過頭沖楊編輯和洪編輯歉意地笑了笑。
「你這又是音樂又是畫畫又是小說的,還真不夠你忙的。」楊新蘭嘬了一口奶茶,這東西她從第一次喝就愛上了,可惜的是實在太貴,以她的工資真的捨不得喝。
好在每次來這裡都可以蹭一杯奶茶,這種小驚喜讓她很喜歡來這裡。所以她喜歡有事沒事地往這裡跑,上次送來了刊登《悟空傳》的當代第二期。
這回,連讀者來信都是楊編輯自己給送過來,弄得他們編輯社都以為她看上了王旭。結果後來才知道是個烏龍,原來她愛上的是奶茶。
楊新蘭本就是個挺文藝的女孩,作為一個編輯,文藝那是她的專業,只是偏文學多一些而已。
至於洪編輯,今天他是來當苦力的,被楊新蘭拉來負責搬東西,不過現在也是一樣,正笑眯眯地享受著香醇的奶茶。
反正他們下班也沒啥事,就當過來串門也挺好的,和王旭聊天也挺有意思的。
王旭這裡的奶茶不是後世那種紙杯裝的,而是用挺漂亮的馬克杯裝的,上面弄個奶油泡泡,沒有珍珠,沒有珍珠,沒有珍珠,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沒法子,因為,買不到吸管啊,整個帝都就沒有那種粗粗的吸管可買。只有透明的細管子,還很容易癟,質量非常差。
那種高級的粗吸管,就根本找不到賣家,除非去香江進貨,那可就太誇張了。
後世常用的塑料吸管的主要原料都是聚丙烯,而這種材料是由乙烯聚合加工而來的。乙烯是幾乎所有塑料材料的基礎原料,大多由石油裂解而來,
沒有乙烯,所有的塑料產品都是痴心妄想,王旭現在心心念念的吸管,抱怨過無數次的一次性塑料飯盒,甚至包括發泡塑料飯盒都是如此。
要等到九十年代中期,華夏幾個超大型的乙烯工程陸續竣工投產,國內的塑料荒才算是真正的解決。
而這會兒,再等等吧,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別的不說,你連個奶茶都喝不利索。
王旭看著對面的楊新蘭小口地嘬著奶茶,一臉享受的模樣,不由得暗自好笑,誰能想那個雷厲風行,頗有些潑辣男人氣的編輯,居然有這么小女人的一面。
楊新蘭這一次來就兩個目的,一來是送讀者來信,二來則是邀約新稿。
《悟空傳》還是在青年群體中引發了不小的轟動,獨特的文風,全對話式的結構,顛覆性的對西遊的解讀,可以說是開一代先河。
而且吧,這篇王旭二創的小說,有著一種來自原作者的獨特中二氣質,特別能夠激發起年輕人的一腔熱血,同時又帶著王旭自身的那種文青的矯情。
內容上則雜糅了大話西遊,與《悟空傳》,於是在行文上又不可避免地多了一些無厘頭與荒誕的表達。
總而言之,這是一篇實驗性非常強的小說,這也是《當代》最終選定刊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代》雜誌其實是以現實主義題材為主要選題的,同時他也特別注重文學體裁的創新,王旭版的悟空傳,其實是只符合第二條的。
而它的題材應歸屬於魔幻類型,這一類型在這個時代的華夏幾乎沒有什麼生存土壤,無論是讀者還是編輯,都鮮少把目光投注到這類題材上來。
這也是《當代》當時討論頗為激烈的原因,最後還是,何旗幟主任力排眾議把這本有些奇怪的小說收錄了進來。
對了何主任還是《白鹿原》的伯樂,也就是今年,何主任同樣力排眾議地收錄了後來名聲大噪的《白鹿原》成就一番傳奇。
編輯中討論的激烈,讀者中只會加個更字,《悟空傳》一經刊發就引發了無數讀者的討論,喜愛者有之,痛恨者更甚。
特別是很多傳統的作家和評論家,看過之後,簡直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於是就有了大把的讀者來信紛至沓來,抒發自己的觀感,更有甚者,一些頗具影響力的文壇前輩已經開始在報刊上刊文痛批了。
王旭曾經拜託楊編輯幫忙看看讀者來信,沒啥重要的事情就不要送過來了,畢竟王旭的精力不在這裡,水木那邊的事情已經忙不過來了。
但這一次的動靜實在是不小,來信幾乎收集了一麻袋,楊編輯實在是有心無力,只好拉著洪慶波,騎個自行車親自給馱了過來。
就這都還是拜託門衛大哥幫忙抬進來的,就楊新蘭的小體格都搬不動那一大袋子的信件。
王旭也頭疼啊,他哪有精力看這個啊,難道學鄭淵潔,買個房放信?至於有人寫文章批判,那就不是個事兒,不疼不癢的,只要自己不看,那就是沒發生。
算了,回頭雇個人吧,王旭把這個麻煩事情扔給王晶花去干,自己則優哉游哉的和楊編輯聊天。
楊新蘭名校文學系出身,又在最好的文學雜誌之一幹了好幾年的編輯,工作就是讀書。
所以她的見識真的非同一般,對於任何和文學相關的話題都可以輕鬆駕馭。
王旭特別喜歡這種交流氛圍,也特別喜歡和這樣的專業人士交談,這種很平等的交流,卻總讓他有一種受益匪淺的感覺。
他一直收留各種流浪藝術家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保持一種對藝術的純粹追求之心。
王旭知道自己掙錢會簡單,而太容易的事情會讓人失去敬畏,外人看來就是這樣的人特別容易飄,容易浮躁,更容易不知道自己姓什麼。
後世的網民大都有這方面的問題,特別是那些明星和大V們,他們的成功往往來得特別突然,帶著不少的玄學特色。
網絡信息的淺薄讓他們誤認為自己的成功來自於自身的實力,誇大了自己的博學,總覺得自己可以對任何事情發表看法言論,最後翻車就是不可避免的。
老祖宗一句謹言慎行,那是多少年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真的應該珍之重之。
王旭現在就有點那種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感覺了。
他已經越來越不敢隨便發表意見,因為他的影響力已經達到自己從未想過的地步了,隨便說的事情很可能就成為現實,像他隨便說說的藝術節就是如此。
得虧王霏不愛說話,更不愛對別人指指點點,王旭也是與人為善,不怎麼惹事的性格。
王霏更喜歡過自己的日子,該玩玩,該鬧鬧,只要別人不招惹自己,小日子過得挺歡樂的。
要不然,但凡她喜歡指點江山一些,或者更八卦一些,她在外面面對的輿論環境,恐怕要比現在麻煩十倍百倍之多。
兩位編輯和王旭一起喝茶聊天,時間也就慢慢地過去,王旭還是拒絕了再寫小說的約稿,他現在連畫畫的時間都沒有,哪還想繼續弄小說,只是答應回頭寫寫給讀者的回信。
最後,王旭和王霏請兩位編輯草草吃了頓晚飯,順便拜託他們看看有沒有飄在帝都的作家,可以到王旭這裡來借宿,也可以在這裡搞創作。
作家嘛,用不了多大地方,有張桌子,有把椅子就行,可以說是最便宜的藝術家了。
王旭的小院除了朔爺那幾位,還真的少有作家來訪,文風還是差了點,王旭覺得可以補一補,自己還有好多故事創意,也許可以找人捉刀寫出來。
這年月捉刀代筆可不是什麼稀罕事,要不然火車站裡的那些雜誌哪來那麼多稿件。
——
(明天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