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資金問題(二)

  第239章 資金問題(二)

  「咱們項目資金還能支撐多久?」老顧轉頭問了一下負責資金監督的老師。

  「從目前的來看,大部分項目都是剛起步,所以資金用度不大。

  離子蒸鍍原理驗證已經完成,資金消耗比預期小很多。我覺得可能是因為王旭提供的思路實在太過明確了,所以很多預期中的損耗沒有發生。

  根據這種情況,咱們也許可以重新仔細估算一下,把餘量縮減到最低,再留一些自由資金隨用隨調。

  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咱們的現有資金原來估算差不多能支撐兩個月的研究,現在估計可以適當延長。

  最樂觀地估計下,咱們的資金應該還可以使用三到四個月。

  詳細的時間,我還需要兩天來進行精算。」這位負責資金監督和預算的幹部是從部里調來支援的,主要負責經費的精算和監督。

  他開始的評估是按照正常科研流程評估的,但到了這個項目,似乎有些不太一樣。

  很多項目在進度表中都顯示進行得非常順利,特別是進入實驗階段的那些。

  這種順利,有些超乎想像了,這就導致了,幾乎每個項目的資金都比預期有所結餘。

  這就顯示了他評估的過高了,他必須根據現有進度重新評估整個項目的資金用度了。

  部里雖然沒有提供太多的資金援助,但還是儘可能提供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支持,從政策上,默許了這種先斬後奏的模式,人員上則借調了幾位管理與統籌方面的精兵強將給予支持。

  這其實已經表明了部里的態度是非常看好的,科技部在這個年代真的存在感弱得可怕,科技創新幾乎沒有,到處都在追趕。

  全華夏範圍內的科研成就評估中,能達到國外八十年代水準那幾乎就是最好的成果了。

  水木這邊突然出了幾件國際領先的成就,那還不被上面盯上才怪。

  估計部里正在頭疼,今年的科技進步獎項的頒發了,畢竟水木這邊的成就太嚇人了。石墨烯,單晶銅,高靈敏信號檢測電路,高保真信號放大電路,還有已經驗證的生長法,每一項都是世界領先的。

  兩個電路雖然名頭不大,但是已經在許多的諸如雷達,聲吶,監聽,遙感等諸多保密研究中廣泛使用,其原始設計和其變種加起來,已經多達十幾種之多。

  這兩種電路的思路可以說讓華夏的眼睛明亮了許多,就這樣級別的成果,在去年的水木科研成果列表中居然都還只能排在後面。

  而「超算」和「生長法」連續兩個大型研究項目在水木的實施,讓可以預見的未來,成果井噴幾乎是必然的。「超算」項目其實也是和「生長法」項一樣,從年後才剛剛正式啟動的。

  「超算」項目的慢其實才是正常的,畢竟超算項目其實本質上是從下向上發起的,學生會和團委都在其中發生了重要的作用。

  這樣的項目鍛鍊的主要是年輕的教師和學生,項目負責人是閆教授,也是相對年輕的教授,所以這個項目定位變成了培養未來骨幹的試驗性項目。

  這樣,從一開始的各種申請流程,到各個項目的具體理想,都是由這些年輕教師自主完成的,所以整體流程自然快不到哪裡去。

  都是按照標準流程走的,這種形式上的東西並不僅僅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相反,它是大型組織提升效率的工具。

  所以,這種鍛鍊將是全方位的,不僅僅針對年輕的教師,也同樣針對年輕的水木項目管理機構。

  水木的決策並沒有問題,甚至比王旭構思的時候想得更遠,這不奇怪,王旭說到底還只是對於技術的方向有把握。

  但具體如何實現,項目如何申請,如何管理,如何統籌,如何監察,如何驗收,這些都需要經驗,科研管理一點都不比大型公司的管理來得簡單。

  水木顯然知道自身的缺陷,所以,有意識地在利用一切的機會進行著提升。

  而「生長法」項目則是面向更成熟的巔峰期的教授、研究員,自己人才不夠就跨系合作,跨院合作,這是對於當下的投資,更著重於真實科研能力的提升。

  雖然有了王旭的指導,很多彎路可以繞過,但數不清的關聯項目卻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用王旭有把握的項目直接獲取成就和榮譽,他自己不熟悉的項目真正的鍛鍊隊伍,這才是生長法項目範圍擴散到如此之大的真正原因。

  幾位老師在談論著資金和項目進度的事情,王旭卻有點神遊天外,沒錯,他也得參與這個級別的會議,項目組首席科學家的牌子不是白拿的。

  「王旭同學,你對資金來源有什麼建議嗎?」,幾位教師都已經發了言,資金來源也已經從部里,到市里,區里,學校的各層級,大家都配套一點,最終可以多匯聚一些,撐過今年還是很有可能的。

  不過最後還是問了問王旭,畢竟這小子各種歪點子特別多也是眾所周知的。

  「其實,咱們還可以嘗試一些金融手段。」王旭突然給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

  「用金融手段融資搞科研?你是說產學研?」老顧似乎有了一點靈感,卻又沒有完全想明白。

  王旭想了想,搜索了一下自己的記憶庫,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開口說道:

  「產學研,產學研,或許太偏重工業了,但我總感覺這裡面缺了一條腿,那就是金融。

  用金融工具搞科研在海外可不是什麼新鮮事,

  國外的大學,好多科研都是企業贊助的,大家都覺得是大企業捐錢搞科研,咱們的新聞也經常這麼報導,但事實卻不是這樣。

  這裡其實有幾個誤解,第一個就是只有企業投資科研會虧。

  這些企業都是盈利性的機構,怎麼可能真的投資虧本的買賣呢,即便單個項目看似虧本,但是從全局來看卻很可能是賺錢的。後續的收益方式很多,相信老師們也都有所了解。

  第二個誤會,就是只有企業會投資科研。

  其實,在海外,金融行業投資科研的可能更多,而且即便是企業投資的,有很多也有金融機構參與進行各類融資。

  很多融資手段都可以在其中使用,不過這需要完善的金融環境。

  更需要華夏的金融機構跳出舒適圈,短時間之內恐怕很難。

  第三個誤會,就是咱們的企業沒實力,投資不起科研。

  其實不是的,咱們很多企業確實不如海外企業的規模大,但咱們投入研發需要的資金也同樣沒有海外多,現在那些企業委託的科研項目已經很多了。

  但那種其實往往都是短期項目,對於普通大學來說,還有一定的意義,對於水木這樣的大學來說,就離科技前沿太遠了。

  而水木這樣的大學的項目往往又不具備短期效益,所以很難吸引企業的直接投資,都只能用捐贈的方式進行。

  咱們還是有一些有實力的企業的,只不過他們不知道投啥,也不知道回報在哪裡。

  這其實是思想觀念上的問題,也需要慢慢成形一些實例才有說服力。

  但咱們不是搞了一個技術池嗎,可以讓企業通過兌換使用資格的方式投資科研,他們不知道投什麼,那就投整體的技術池好了。」

  直接給他們兌換給它們技術池的兌換點數,形成虛擬的貨幣,讓他們通過投資的方式獲得技術池的准入資格,甚至這種虛擬的貨幣還可以允許企業間進行轉讓和交易,這不就是金融方式嗎。」

  王旭的這一番說明讓幾位領導都聽得有些玄乎,但似乎又沒什麼毛病,裡面似乎還有著風險,感覺就是糾結得厲害。

  「這個提議,回去都琢磨琢磨吧,說實話,我想不清楚這樣做的後果會如何。」老顧思考了半天,這東西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這麼堂而皇之的開闢一種新貨幣出來,真的好嗎。

  他們幾乎都不知道該怎麼表態了,只好把這一提議乾脆記錄了下來,打算會後再慢慢琢磨。

  這是後世虛擬貨幣的玩法,在整個金融業都還是懵懵懂懂的九十年代,真心有些太超綱了。

  ——

  (明天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