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瀾滄王國重歸平靜(二合一)

  劉棠仔細地把偵察兵傳遞迴來的消息與參謀們一同梳理完畢之後,便全身心投入到針對緬甸匪幫的作戰計劃制訂當中。

  這一次的作戰規劃里,劉棠給予那些暹羅軍隊的戰鬥任務是攔截緬甸方面前來增援的隊伍。然而,通過這段日子以來的頻繁往來,劉棠對於暹羅人那種獨特的行事風格早已心知肚明。

  要說暹羅人的戰鬥力吧,倒也不是全然不存在,但實在是微乎其微,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幾乎能被直接無視掉。

  正因如此,讓他們去負責阻攔緬甸的援兵,劉棠心裡著實沒底兒。為了確保他們在激烈的戰火交鋒中不至於瞬間崩潰、丟棄陣地落荒而逃,劉棠甚至特意從自己的麾下調撥出一部分精銳力量前去協助他們守衛防線。

  伴隨著剿滅緬甸侵略者的作戰方案全面啟動實施,原本熱鬧喧囂的軍營轉眼間變得空空蕩蕩。英勇無畏的大明軍隊依據各自承擔的任務,迅速化整為零,組成一個個小巧靈活的分隊,緊追不捨地撲向那些四處逃竄的緬甸敵軍。

  侵入瀾滄王國境內的緬甸匪幫,隨著時光的緩緩流逝,逐漸察覺到自身所處局勢的嚴峻程度。只可惜,由於此番領軍出征的將領在戰爭伊始之際便已慘遭明軍利刃斬首,群龍無首的局面使得這支匪幫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在鬱鬱蔥蔥的瀾滄王國森林之中,震耳欲聾的槍炮聲響徹雲霄,此起彼伏的喊殺聲不絕於耳,滾滾濃煙如同一層厚重的帷幕般在密林上空瀰漫開來。

  而此時此刻,在這片陰森森的森林深處,曾經趾高氣揚的緬甸軍隊如今卻如同喪家之犬一般,被驅逐出了原本占據的村莊,狼狽不堪地在密林中抱頭鼠竄。這些士兵們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風,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為了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他們不顧一切地狂奔著,腳步踉蹌且慌亂無措,不知不覺間竟然愈發深入到了瀾滄王國的腹地。

  倘若他們繼續這樣毫無頭緒地亂跑下去,恐怕很快就要跨越邊境線,闖入安南國內了。然而,命運似乎並不打算給他們這個機會。因為安南已經積極響應了大明發出的戰爭號召,不僅如此,為了避免這群緬甸匪幫流竄至本國領土引發動亂,安南方面全力以赴,嚴陣以待,決心要將這批侵略者攔截在瀾滄王國境內。

  當深陷於瀾滄王國境內的緬甸匪幫終於意識到自己已完全被包圍時,他們也逐漸看清了眼前的局勢,但這並沒有讓他們心生悔意或有所收斂,反而變得越發猖獗和肆無忌憚。這些窮凶極惡之人開始毫不留情地在瀾滄王國肆意妄為,盡情釋放著內心的殘暴本性,使得無辜受難的百姓人數急劇增加。

  面對此情此景,瀾滄王國所剩無幾的軍隊挺身而出,他們摒棄了過去那副萎靡不振的模樣,懷著滿腔的悲憤與怒火,毅然決然地投入到這場生死搏鬥當中,誓與那些兇殘的緬甸入侵者血戰到底,以捍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

  戰役爆發之後的整整兩日時光,來自緬甸的增援部隊方才姍姍來遲,抵達了兩國交界之處。這支生力軍毫不猶豫地將矛頭指向了駐守於防線之上的暹羅軍隊,悍然發起了凌厲的攻勢。

  心急如焚的他隆王一心想要迅速解救身陷囹圄的那支緬甸軍隊,因此在戰鬥伊始之際,便毅然決然地派遣出了威震四方的象兵部隊。

  當暹羅軍隊目睹敵方的象兵如排山倒海般洶湧而來時,剎那間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在他們固有的觀念當中,象兵簡直就是不可戰勝的存在!這些龐然大物不僅身軀龐大、力大無窮,而且還身披堅甲、銳不可當。面對如此強敵,暹羅士兵們頓時亂作一團,不知所措。

  然而,與暹羅軍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明軍隊中的絕大多數將士此前從未親眼目睹過大象的真容,更遑論是威猛無比的戰象了。故而,在最初遭遇象兵衝鋒之時,大明軍隊也曾經歷過短暫的混亂局面。但好在各級基層軍官臨危不亂、沉著應對,迅速整頓隊伍、穩定軍心。待重新恢復秩序之後,大明軍隊果斷地朝著那些氣勢洶洶的大象開火射擊。

  這些大象平素何曾見識過這般密集而猛烈的炮火齊射,它們被突如其來的轟鳴聲和火光嚇得驚慌失措,四下狂奔逃竄起來。結果,不少無辜的士卒慘遭踩踏身亡,現場慘不忍睹。

  見到眼前這番慘狀,劉棠心中暗自慶幸不已:幸虧自己先前並未同意讓暹羅國王支援的戰象投入戰鬥,如若不然,恐怕屆時己方的陣營亦會被失控的戰象肆意踐踏破壞。

  第一天的激烈交鋒以緬甸軍隊的挫敗告終,但這並未讓他們選擇退縮逃離戰場。相反地,這支部隊選擇原地駐紮於邊境之地,仿佛一頭蟄伏的猛獸,靜靜等待著下一輪猛撲的時機降臨。

  與此同時,成功阻攔住敵人步伐的大明軍隊與暹羅軍隊同樣按兵不動,毫無發起反攻之意。他們心中另有盤算——打算持續拖延這批緬甸軍隊,儘可能延長對峙時間。如此一來,待到大明海路大軍順利登陸之時,便可藉由緬甸國內兵力空虛之際,直搗黃龍,一舉攻占其首都,實現最為理想的戰略目標。

  然而,深陷重圍之中的那支緬甸軍隊卻未能逃脫厄運。在瀾滄王國境內,他們遭遇了毀滅性打擊,全軍覆沒。無情的戰火將他們吞噬殆盡,無數生命凋零消逝。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這些士兵的首級竟被殘忍割下,即將被送往緬甸邊境,堆砌成為一座恐怖的京觀。這座用人頭堆積而成的建築,宛如一道陰森可怖的詛咒,旨在震懾那些膽敢侵犯之人,讓每一個緬甸人心生恐懼。

  他隆王面對現在的局勢是十分懊悔,可惜事已至此,他除了等待最後的命運到來也沒有別的選擇了。

  然而,暹羅軍隊接到劉棠的命令後,堅決執行防守策略,絕不主動出擊。

  他隆王此時並不知曉深陷在瀾滄王國內部孤立無援的緬甸軍隊已被消滅的消息。首次進攻受挫後,他在接下來的數天內並未再次發動大規模攻擊,而是除了進行小範圍的試探外,持續派遣偵察兵尋找暹羅軍隊防線的破綻。

  可惜的是,由於這條防線是由大明軍隊精心部署的,明哨與暗哨相互配合,各種火力點交織錯落,使得緬甸的偵察兵還未接近便已被隱藏在暗處的狙擊手一一擊斃。

  他隆王此刻陷入了極度的困境之中,無法找到突破防線的機會,而被圍困的緬甸軍隊則生死未卜。如果前去營救,那麼增援部隊必然會遭受巨大的傷亡;但若是選擇放棄救援,他的威望將受到沉重打擊。

  如今,無論是前進還是後退,對他來說都是艱難的抉擇。因此,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索性不再採取任何行動,直接與暹羅軍隊在邊境線消耗起來。

  與此同時,劉棠在瀾滄王國的國都與塞塔提拉二世見面。當他見到這位國王時,臉上沒有絲毫笑容,甚至帶著明顯的不悅和責備。對於塞塔提拉二世拒絕大明的戰爭召喚一事,劉棠毫不客氣地反覆諷刺和挖苦。

  塞塔提拉二世深知如今形勢嚴峻,自己處於弱勢地位。面對劉棠的指責,他只能低頭默默忍受,不敢有半句反駁。畢竟,事情發展至此完全是他自己的過錯,他們國家的軍隊無力保衛家園,這是無法迴避的事實。

  在殲滅緬甸侵略軍之後,劉棠再次強硬地要求瀾滄王國服從大明的戰爭召喚,並派遣軍隊協助大明軍隊作戰。此時的塞塔提拉二世哪裡還敢拒絕?儘管此前遭受攻擊導致軍隊損失慘重,但他不得不拼湊出一支軍隊來滿足大明的要求。

  然而,關於那些被斬首的緬甸侵略軍屍體,戰後為了防止疫病蔓延,統一進行了焚毀處理。而那些人頭原本計劃用於修築京觀,但考慮到可能帶來疫病傳播的風險,劉棠最初並不打算這樣做,不過為了震懾住緬甸人,他還是做了這個決定,哪怕日後回去會被朱慈烜批評。

  那些人頭被全部處理好後,劉棠讓瀾滄王國軍隊、安南軍隊和高棉軍隊將這些人頭裝車,推到緬甸和瀾滄王國邊境。

  而他則分兵兩路,他帶著其中一路大軍在密林中穿梭,趁著前線對峙繞過緬甸人,準備抄到緬甸軍隊後面,包一個大餃子,然後一口吃掉。

  這個計劃很大膽,一是密林里路不好走,一個不注意就會迷失方向,而且密林里到處都是瘴氣毒蟲,哪怕他們帶的藥夠多,也容易在行軍中造成非戰鬥減員。

  況且那些東南亞人的效率實在是難以啟齒,他都怕他們不能在規定的時間抵達目標地點。

  不過只要這一戰能將緬甸的主力軍全部殲滅,最好將他隆王活捉,這樣可以用他當人質,打擊緬甸軍民的極端情緒,也能同時為海路軍隊製造機會。

  因此,劉棠決定冒險一試。

  他帶領著一路大軍在密林中艱難地前行。

  密林里的道路崎嶇難行,一不小心就會迷路。

  但劉棠憑藉著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帶領著軍隊一步步向前推進。

  同時,他還派遣了一些偵察兵提前探路,確保軍隊不會陷入困境。

  此外,密林里充滿了瘴氣和毒蟲,對士兵們的健康構成了威脅。

  儘管他們攜帶了足夠的藥物,但還是有可能在行軍過程中出現非戰鬥減員。

  為此,劉棠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保護士兵們的健康。

  比如,他要求士兵們儘量避免接觸有毒植物和水源,並定期服用預防疾病的藥物。

  然而,最讓劉棠擔心的是那些東南亞人的效率問題。

  他深知他們的行動速度較慢,可能無法按時到達目標地點。

  如果他們不能及時趕到,整個計劃將會失敗。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劉棠加強了對軍隊的訓練和管理,提高了他們的行軍速度和效率。

  經過艱苦的努力,劉棠終於成功地繞過了緬甸軍隊,來到了他們的後方。

  此時,緬甸軍隊還沒有察覺到他們的到來,仍在與前方的軍隊對峙。

  劉棠趁機向天空發射了一枚信號彈,接著發動了突然襲擊,打了緬甸軍隊一個措手不及。

  緬甸軍隊毫無防備,瞬間被打得落花流水。

  劉棠率領著軍隊一路追殺,不斷擴大戰果。

  最終,他們成功地包圍了緬甸軍隊,形成了包餃子的態勢。

  接下來,劉棠發起了最後的攻擊,徹底消滅了緬甸軍隊。

  隨著戰鬥的結束,戰場上瀰漫著一片死寂。他隆王身著華麗的盔甲,在激戰中備受矚目,但始終未能找到逃脫的契機。最終,他被押解至劉棠面前,士兵們毫不留情地將他按壓在地,迫使他跪地臣服。此刻,他隆王已喪失了所有勇氣,不敢有絲毫反抗之意。

  "貌基(他隆王之名),你可知罪?"劉棠端坐在主座之上,以居高臨下之勢凝視著他。

  "小王知罪,請任憑上國將軍處置。"他隆王低頭認錯,聲音中透露出無盡的失落與懊悔。

  "事到如今,難道你無話可說?"見到他隆王如此消極的態度,劉棠心生疑惑,不禁詢問道。

  "將軍,此時此刻,言語已無濟於事。這是我犯下的過錯,給上國及其他國家帶來了災難。無論上國對我如何懲處,我都毫無怨言。"他隆王此時已心灰意冷,不再抱有求生的希望,對於自己的罪行也無意辯解。

  劉棠見此,也不再說什麼了。不過對方再怎麼樣都是一個國家的國王,生擒對方已經是大功一件了,貿然處決說出去始終不對。

  他將他隆王押解回京,不論對方最後是什麼下場,都該是由朱慈烜決定的。也因為這個決定,朱慈烜才知道荷蘭人和葡萄牙人在這次事件中的具體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