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二年五月(公元 1640 年),隨著京唐鐵路與京張鐵路正如火如荼地鋪設著。
此時,朱慈烜也開始謀划起了對於蒙古諸部的戰略布局。
不過在開打之前,朱慈烜知道戰爭並非唯一解決問題之道。因此,在正式開戰之前,他決定先派遣使者前往蒙古諸部,試圖通過外交手段實現和平解決爭端,向蒙古各部傳達朱慈烜的善意和誠意,勸說他們認清當前形勢,選擇歸順或合作。
朱慈烜明白,如果蒙古諸部能夠看清大局,願意接受融合,那麼雙方將可以共同發展,共享繁榮。但倘若他們固執己見,拒絕臣服,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會是強大的天軍出擊,橫掃塞外草原,徹底收復失地。
在給蒙古諸部的信中,朱慈烜言辭犀利地寫道:「想當年,元朝以所謂的天命入主中原,本應心懷天下蒼生,勵精圖治。可惜事與願違,他們治理華夏百年間卻逆行倒施,致使生靈塗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幸而老天眷顧,並未斷絕中原的氣運。自從方國珍、韓山童、劉福通等豪傑揭竿而起,反抗元朝暴政伊始,全國各地的反元義舉便此起彼伏,從未停歇。終於,在洪武元年八月(即公元 1368 年),我朝太祖高皇帝率領大軍揮師北上,成功收復了如今這座繁華昌盛的京城。此後,元順帝倉惶北逃,苟延殘喘的偽元朝也一直殘存到了崇禎七年(即公元 1634 年)。而後,孛兒只斤·林丹巴圖爾(林丹汗)又在後金的猛烈攻擊下狼狽逃竄,最終病亡於和碩特部。至此,偽元朝的所謂天命已完全喪失殆盡!
我深知諸位迫於後金的強大威壓而不得不暫時屈服,但想必各位心裡也跟明鏡兒似的,那所謂不可一世的後金十萬雄師早已被深埋於中原大地,如今他們自身難保了,哪還能管的了你們。
現在,本王賜予你們一個機會,讓你們有機會向我大明朝廷俯首稱臣。只要你們真心歸順,我大明定當寬宏大量,既往不咎。但是,倘若有人執迷不悟,執意一條道走到黑,那麼就讓我大明的威武之師來教教你們,明犯我中華天威者,雖遠必誅!今日,本王便是要明明白白地告知你們,從今往後,攻守之勢易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朱慈烜言罷,朝堂之上一片譁然,滿朝文武皆感熱血翻湧,心潮澎湃。此刻的朝堂之中,絕大部分人皆是堅定的主戰派,即便是那些原本主張議和的大臣們,內心深處也渴望著一雪前恥。
漢武帝時代,劉徹聞得此語,亦是倍感振奮,豪氣干雲。當下漢朝國力鼎盛,如日中天,而他本人更是早有壯志雄心,欲洗涮昔日對匈奴所受之辱。此番言論,無疑與他心中所想不謀而合,令其頓生豪邁之情,仿佛看到了大漢鐵騎縱橫馳騁、揚威異域的壯闊景象。
自那日親眼目睹了朱慈烜所處時代的先進武器之後,漢武帝就犯了紅眼病。他迫不及待地下令讓能工巧匠們效仿製作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兵器。然而,現實卻給了他們沉重一擊——對於熱武器這種高科技產物,工匠們束手無策,根本無法複製。
儘管如此,經過一番努力,他們還是成功地製造出了那些威力巨大的重型連弩,並實現了大規模生產。這些連弩雖然不及熱武器那般震撼,但它們依然成為了抵禦外敵的強大利器。當長城守軍配備上這批連弩時,其戰鬥力瞬間飆升。面對前來侵擾的匈奴人,守軍們毫不畏懼,憑藉著手中的連弩給予敵人以沉痛打擊,造成了極其慘重的傷亡。
不僅如此,他們還將將連弩安裝在了戰車上,使其機動性大大增強。在與匈奴人的一次次激烈交鋒中,這支裝備精良的軍隊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實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戰果。如今,一切準備工作均已就緒,只待一聲令下,便可與匈奴展開一場生死決戰。
永樂年間,朱棣靜靜地聆聽著朱慈烜講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內心早已按捺不住激動之情。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率領大軍馳騁沙場、建功立業的輝煌場景,整個人變得熱血沸騰起來,恨不得立刻揮師北上,征討蒙古。
就在這時,一直關注著父親神情變化的朱高熾急忙站出來高聲喊道:「爹呀!此時萬萬不可貿然出征蒙古啊!現今朝廷上下處處需要用錢,實在拿不出多餘的銀兩供您征戰之用啦!」
然而,人與人的悲歡各不相同。當蒙古諸部首領們目睹這封通牒時,各自的反應可謂千差萬別。
某些地處偏遠、既遠離遼東又遠離大明的部落,對這封信報以嗤之以鼻。他們當下的確對後金心懷不滿,甚至只差沒有公然造反。但面對大明王朝,他們同樣充滿傲慢與輕視。倘若大明膽敢踏出邊塞一步,這些部落揚言定會重演當年那場土木堡之變。
至於那些毗鄰大明的部落,則截然不同。在與大明長期開展的互市貿易中,他們受益良多,並切實感受到如今明軍已今非昔比。收到通牒後,他們毫不猶豫地斬殺了留在其部族中的女真人,以此作為投靠大明的投名狀,以示歸順之意。
而靠近遼東地區且以科爾沁部為首的眾多部族,深知後金目前的衰敗之勢。由於他們與後金關係緊密,如今想要掙脫後金的束縛已是難上加難。儘管如此,他們終究還是不敢貿然殺害大明派來的使節。
使節們回到大明,將蒙古諸部的態度告知朱慈烜後,對於之後的戰略朱慈烜心裡也有數了。
等火車通車的時候,直接切斷蒙古東西部的聯繫,那些既不服大明又不服後金的蒙古不是觀望嗎,那就讓他們看著後金和綁死在後金戰船上的蒙古部族是怎麼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