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包圍網(四)
隨著會議進行,郝康只覺得心情不斷墜落,最後幾乎生出絕望。這感覺讓郝康想起小時候有一次冬天和弟弟妹妹去爬地窖,結果繩梯上面繩子鬆脫,他不得不在陰冷黑暗的地窖里無助的抓著毫無用處的繩梯等待爹媽來救援。那深入骨髓的寒氣,靠搓手跺腳根本沒用。仰望上方的洞口,那一線光明是如此遙遠,反倒讓郝康更加感受到恐懼和絕望。
等老爹急匆匆帶了新的繩梯下到地窖里,也不管老爹的訓斥,郝康撲上去保住爹爹郝仁的大腿,失聲痛哭。
郝康冷著臉打斷了正在後勤部長對草繩儲備數量的講述,「給大王送信的信使去了麼?」
後勤部長此時正講述著草繩存儲,突然被打斷話,也是愣了愣。在大宋北伐戰爭中,曹生起到了巨大作用。大宋用草繩做成簡易草袋,修建工事,修建行軍兵站,無往而不利。一個草袋長50厘米,用這玩意壘起來的土牆讓所有弓箭都失去作用。宋軍在修建行軍兵站的時候往往採用兩排草袋並排鋪設,鋪上一層之後夯實一次,那玩意連隨軍輕型投石車都撼動不了分毫。此時元國國內草繩數量充足,基輔這邊可以用這些草繩建立兩條環繞基輔城的新城牆。
被打斷話,部長也不知道該說啥。倒是留守的基輔守備司令和民政尚書同時說道:「我們每天派出去三波人,請求大王儘快回師。」
郝仁聽了這消息之後,心中好受很多。其實昨天他就知道這個消息,但此時他還是需要再聽一次才能稍微安心。對面有十幾萬如狼似虎的敵人,元國基輔守軍五千人,在冊的各種軍隊數量只有一萬五,郝康真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宣傳部尚書此時插話進來,「大王子,通電的時候怎麼稱呼羅斯人與欽察汗國的兵馬?」
「什麼?」郝康不理解這是什麼意思。
宣傳部尚書只能解釋起來。給郝仁大王傳送信息,當然要用羅斯國軍隊和欽察汗國軍隊入侵這樣的專用名詞來準確描述。這些精準的名詞在元國國內就沒啥用處。當下元國開辦的學校全套引入大宋課本,那些學生們在地理課上也許學過周邊國家的名稱,但是地理課程是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才開課。元國95%的人根本不知道欽察汗國是什麼鬼東西,至於羅斯國,更是莫名其妙的存在。
講完了元國局面,宣傳部尚書才恢復到方才的主題,「大王子,你寄回來的書里講,戰爭口號要用簡單明快的內容來讓全國人民知道要做的事情。這就得給敵軍起個名字。」
聽了這話,郝康一時跟不上思路。元國收集大宋書籍的渠道並非只有郝康這一處,元國這些年的基本國策是徹底漢化,手段之一是收集所有能夠收集到的書籍送到元國。存放在模仿大宋建立的元國國家大圖書館裡。郝康這幫留學生只是眾多收集渠道之一,書籍那麼多,郝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這些年都送回來啥書。
跟不上思路,郝康只能問宣傳部尚書,「你準備怎麼講?」
宣傳部尚書立刻答道:「打跑蒙古,保家衛國。」
不少官員都微微點頭,覺得這個口號不錯。郝康一聽就皺起了眉頭,惱怒的說道:「不行!」
在大宋,戰爭口號簡單明快『殺光蒙古,保家衛國』。宋人完全能理解這個戰爭口號,還一絲不苟的執行了如此血腥的戰爭口號。聽到元國竟然也以蒙古為敵,郝康當然不能接受。
「那該怎麼用?」宣傳部尚書問道。
郝康想了片刻,一時找不出合適的詞彙。最後他只能敷衍的說道:「反正不能把蒙古當敵人。」
宣傳部尚書聽了之後不再說話。屋裡的氣氛也顯得壓抑一些。郝康看著有些大臣臉上露出些不以為然的表情,心裏面更是惱怒。然後就聽農業部尚書說道:「先歇一會兒,我去趟廁所。」
於是眾人紛紛起身出去,抽菸的抽菸,去廁所的去廁所。面對空蕩蕩的屋子,郝康心中非常不高興。一群蒙古人為什麼要對蒙古人動手!郝康覺得莫名其妙。欽察汗國是出於貪婪,這不可饒恕。但是元國裡面對於蒙古的仇恨更讓郝康覺得惱火。『打跑蒙古,保家衛國』和『殺光蒙古,保家衛國』又有多少區別?譬如農業部尚書……是個漢人。譬如宣傳部尚書……是個漢人。譬如後勤部長……半個漢人。譬如兵部父尚書……色目人和蒙古人的混血兒。
仔細一想,這個元國朝廷里,竟然沒多少蒙古人。便是蒙古人,也都是漢姓漢名。郝康,本來該是孛兒只斤·康,郝康的『郝』姓,是從郝康的老爹郝仁的老師郝經那裡拿來的姓氏。與別的半蒙古人相比,郝康的老娘比北方漢人更加漢人,包惜弱乾脆就是個宋人,還有個在大宋大將軍階的朋友。郝康能說一口非常流利的南方。
想到這裡,郝康心中一陣氣餒。在大宋的時候,郝康心中的蒙古是那麼的純粹,那麼的光榮,又背負了可歌可泣的沉重。回到元國,展現在郝康面前的蒙古則展現出了另外一面,同族之間的傾軋殺戮,還有同族之間赤裸裸的仇恨。這是郝康以前從沒想到會發生在蒙古身上的事情。
正在鬱悶中,外面先是一陣騷亂。接著兵部官員帶了一個通訊官快步衝進來,後面跟著其他一群官員。通訊官上前行禮,然後急切的說道:「稟告大王子,有一支蒙古軍已經抵達第聶伯河東岸,距離基輔有四十幾里。」
郝康只覺得一股電流從尾巴根直衝腦袋瓜,在麻痹般的震顫里,郝康著急的問道:「有多少人馬!」
「看樣子得有一萬靠上!」
半個小時之後,郝康騎在馬上,兵部副尚書拽住郝康的韁繩,幾乎哀求著說道:「大王子,兵凶戰危,請你別去。」
郝康怒道:「那些人若是過了和,咱們一起完蛋。到這時候哪裡那麼多廢話!」
罵完,郝康一抖韁繩,把兵部福尚書的手從韁繩上彈開,「你趕緊準備防禦。我若是擋不住,就會撤回來。快去,別耽擱了!」
說完,催動坐騎向著南邊一馬當先的奔去。後面的御林軍跟著郝康向著南邊衝去。兵部副尚書看著壯年軍人們沿著大路奔向戰場,忍不住嘆口氣。郝康親自帶隊的確極大鼓舞了士氣,副尚書在這方面其實很讚賞郝康的勇敢。但是……,又嘆口氣,福尚書轉頭叫過部下,「你們趕緊開始修建圍牆!先修南邊!」
郝康一馬當先穿過基輔城。此時的基輔城內已經警鐘鳴響,街道上拎著銅鑼的人邊敲鑼邊喊:「各家各戶聽著,蒙古人殺來了。家家的男子都到廣場結合,女人和孩子們都待在家。關好門。誰敢在此時偷盜搶劫,一路就地砍頭!」
所有防禦的人都不稱呼敵人,也不稱呼敵軍。而是直接用蒙古人。郝康此時也來不及搭理他們,穿過基輔城,郝康發現一路上所有人都喊『蒙古人來了』,沒有任何基輔居民前去詢問『蒙古人為何要打蒙古人』的問題,所有人都馬上都明白髮生了什麼,並且按照地方基層官吏的命令做好抵抗的準備。如果不知道這是基輔,郝康甚至懷疑自己在一座大宋城市。
軍隊衝出基輔城,廣闊的河岸平原就在眼前展開。基輔城原本是基輔羅斯國的故地,被欽察汗國的拔都汗王征服,作為欽察汗國向西進攻的基地。忽必烈大汗在世的時候允許郝仁建國,將基輔城作為元國的國都給了郝仁。基輔作為欽察汗國西部邊界,以西的所有土地都由郝仁經營。第聶伯河作為欽察汗國與元國的界河。實際上,郝仁只是把元國王城放在了第聶伯河以西,第聶伯河兩岸肥沃的平原都由元國經營管理。
沿著官道一路南下,幾十里地不到兩個小時就跑完。沿途就見河對岸有越來越多的蒙古騎兵。光是他們那布制的腰帶,就能確定他們不是元國人。元國和大宋一樣普及了紐扣,只有剛來元國還沒有領到衣服的人才會用浪費布料的腰帶。元國的腰帶統統是皮帶,軍人們更是清一色三指寬牛皮武裝帶。
越靠南,蒙古兵越多。而且聚集在河邊的蒙古軍無一例外正在彎弓搭箭,對這河中的兩艘船隻射箭。在暴雨般的箭雨中,兩艘船的明輪攪起飛散的水花,沿著第聶伯河向前沖。郝康勒住馬匹,舉起望遠鏡。就見兩艘船並駕齊驅,黑菸捲著火星從煙囪里噴吐而出,明顯將蒸汽機用到了最大功率。再向前看,河道上隱隱有一條白色的細線。還有難以分辨的船影和人影在細線附近遊蕩。
把望遠鏡指回兩艘船,搞水利的郝康看到的是民船的標誌。
這的確是兩艘民船,右邊的船長牛金貴正坐在高高的馬鞍上,在船頭的高台上操縱著舵輪。他兩腳蹬在馬鞍兩邊的馬鐙里,雙腿跟騎兵一樣緊緊夾住馬鞍,同時對身邊舉著高高木板的水手喝道:「腿站成馬步,穩住點。咱們元國人從國主到下面都是開船的,給我站穩了!」
伴隨著牛金貴的大喝,木板上發出羽箭射中時的噔噔聲。密集的聲音伴隨著蒸汽機隱隱的轟鳴,讓牛金貴覺得血脈賁張。他伸手猛扯鳴汽笛的手鈴線。沒多久,高亢的汽笛聲響了起來。牛金貴忍不住哈哈大笑,對著那些頂著木板的水手喊道:「兄弟們,咱們去撞斷蒙古人的浮橋,不能讓他們去搶咱們的家。」
就在此時,大副左手扶著頭頂的鐵鍋從船艙下冒出半個身子,對著牛金貴喊道:「船長,右邊的船發來旗語,咱們讓他們到左邊幫咱們頂一會兒箭。」
因為牛金貴的船靠左,蒙古軍的箭雨絕大多數都在照顧牛金貴的船。聽到右邊同樣去撞浮橋的船隻發來友好的消息,牛金貴大罵道:「放屁!告訴他們,老子給船加裝鐵板,就是要撞沉他的船。誰特麼要他來替我們擋箭,等撞斷浮橋,就該牛欄山這狗崽子沉了!」
大副聽了這話,只能扶住頭頂的鐵鍋,順著階梯下去。船長牛金貴的話沒錯,在第聶伯河上跑船的船隊之間矛盾重重,在郝仁大王頒布河道超船令,並且設立航運局全面管理航運之前,因為各種碰撞與搶道,死了不少人。各個船隊間新仇舊恨,發生過大量鬥毆事件。
這次牛金貴把自己的船船頭和兩邊都加裝了鐵板,就是想找機會對右邊的船上的船隊頭子尋仇。看到對方出現,就追了上去。追了一陣,就發現事情不對。天知道河邊怎麼突然出現了大量的蒙古軍,正在對該死的牛欄山的船隻開弓射箭。
然後桅杆上的瞭望手稟報,蒙古軍在更遠處正在架設羊皮筏浮橋。船長牛金貴登時大罵,「該死的牛欄山,你還想逞英雄!全船開動,咱們也去撞浮橋,不能讓牛欄山這狗東西逞英雄。」此時兩船並駕齊驅,牛金貴當然不會接受右邊的牛欄山的好意。
就在大副頭頂鐵鍋,要進入到安全的艙下時,他又聽到船長牛金貴喊道:「讓鍋爐房加勁燒,不能讓右邊的死牛比咱們快。就是船沉了,也得沉在死牛前面。」
牛金貴說的是心裡話,雖然依舊在痛罵旁邊船上的牛欄山,但是牛金貴更害怕蒙古軍渡過第聶伯河,他家就在基輔城。郝仁大王帶兵去攻打西邊的色目人,城內剩下都不是軍人,一旦被蝗蟲般的蒙古人衝進去,他的家裡定然會遭殃。如果是在平地上,牛金貴一條船上的這點人手,根本沒有用處。只有撞斷浮橋,才能保住家人。看到該死的牛欄山駕駛著船向前直衝,牛金貴就明白了。除了和這個死敵一起前往,牛金貴也找不到別的任何辦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