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開始集結的反對者(三)

  第430章 開始集結的反對者(三)

  張弘范視線微微低垂著走進金殿。自從黃河戰役之後,張弘范就逐漸養成了這樣的走路習慣。以前的時候他並不這樣,即便談不上高高的抬起頭,至少也很自然的目光平視。

  在宋軍的猛攻下拋棄一萬七千步兵後奪路而逃,好不容易逃出性命之後,張弘范就不太願意抬眼看人。這是一場讓張弘范覺得再也抬不起頭的戰鬥。那一萬七千人乃是張弘范故鄉附近出來的兵,算是張弘范的本部兵馬。拋棄了他們,對張弘范的打擊比張弘范自己想像的更大。

  靜靜的站著,聽著朝堂上的會議。張弘范有時候覺得朝堂上的討論也沒有黃河戰役之前的生氣。那時候大元君臣上下都有一種自信,這天下沒有什麼是大元的對手。只要派遣軍隊,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現在即便是有人這麼講,針對的也都是些邊遠小國。

  「命大理等地進各貢一千工匠。」

  「高麗小國竟敢不修進貢,當遣軍討伐。阿里海牙,命你前往高麗,虜當地三萬丁前來。」

  「郝仁,府兵之事準備的如何?」

  「回稟陛下。已經大概有兩萬戶可為府兵。每戶出一丁,帶兩馬。」

  聽到這裡,張弘范忍不住抬起視線看過去。就見孛兒只斤·郝仁正在回稟孛兒只斤·忽必烈的問話。之前有關府兵的事情在朝堂上也說過好幾次,府兵肯定是當地富戶。然而郝仁開口就是一丁與三匹馬。在這個河北,能夠出得起兩匹馬的家庭真的會有兩萬戶麼?張弘范心裏面是大大的不信。

  「陛下,若是依照以前的名冊自然沒如此之多。若是讓各地官員丈量土地,核查人口,應當有如此之數。」郝仁答道。

  此話一出,所有的大臣都盯著郝仁。張弘范也是其中一員,他開始覺得郝仁是不是瘋了。丈量土地,核查人口,這就等於是新一輪的搶劫。若是這樣搞的話,也許真的能湊夠兩萬戶。但是,張弘范絕不會支持郝仁這個建議。

  「便下令如此。」忽必烈平靜的說道。

  「陛下,不可!」年老的左丞相姚樞顫巍巍的出來表示反對。見到他發言,眾人都鬆了口氣。姚樞一直是忽必烈的謀臣,在大元可謂德高望重。姚樞不負眾望的說道:「大元師老兵疲,若是如此竭澤而漁。國家真的承受不了。」

  郝仁早就知道一定會遭到激烈的反對,所以他也毫不遲疑的說道:「左丞相卻是沒認真聽我所言。我之前已經說了,府兵制度下,再打仗,徵集的不再是簽軍,而是府兵。若早些時就用了府兵制,大概丞相在洛陽的宗族不會落得族滅的下場。」

  此言一出,左丞相姚樞的臉色變得慘白。宋軍並不屠城,這點與蒙古全然不同。但是在這個血腥的時代,宋軍的寬容只針對漢人。即便是在漢人當中,漢奸也絕不在保護之列。因為姚樞的身份,他在洛陽的族人就被歸於漢奸之流。

  郝仁並不是要刻意攻擊姚樞,現在提姚樞的事情只是為當做引子。這位孛兒只斤家的萬戶嚴肅的對著朝堂上的眾位文武大臣說道:「我蒙古軍所到之處,城中舉兵抵抗,破城之後必要屠城。宋軍所到之處,只余漢人得存。朝堂上的諸位也不用心存僥倖,若大元不在,爾等族人必遭屠戮。爾等家產也必被當地漢人瓜分。」

  前半截話並沒怎麼打動張弘范,而最後一句如同晨鐘暮鼓,如同閃電雷鳴,瞬間就擊中了張弘范的心靈。一想到自家莊園周邊的那些窮人平素里對張家的羨慕嫉妒,張弘范就對大元覆滅的未來充滿了恐懼。大元的覆滅就意味著張家的覆滅!

  「既然如此,府兵就並非是為大元打仗,而是在為諸位打仗。諸位可知趙嘉仁在宋國搞了土地國有。所有土地再不歸私人,而是歸大宋朝廷。那些百姓們可如唐朝均田制,從朝廷那裡領取土地耕種。諸位我想問你們,諸位家中皆是良田千頃,宋軍到了燕地之後,哪怕只是為了收買民心,他們會放過你們麼?」

  郝仁對大宋有強烈的好感,或者說他對大宋的趙太尉以及趙太尉的理念有強烈的好感。所以談起大宋的土地國有政策,郝仁把中間的利益關係講述的極為透徹。

  把這些說透之後,郝仁做了個總結,「府兵就是為了大元朝廷。保住了大元朝廷就是保住了大家。諸位,宋國與北方漢人並非敵人,但是宋國與諸位乃是死敵!」

  要是趙嘉仁在現場聽到這番話,一定會忍不住給孛兒只斤·郝仁萬戶鼓掌。因為萬戶用同時兼具事實以及真實的視角講述了未來,而且是以極高的格調。

  趙太尉的敵人從來不是漢人,如果他視北方漢人為敵的話,就不會與蒙古交換那五萬俘虜。同樣,趙太尉也不會在這個殘酷的時代玩什麼寬大無邊。

  當然,趙太尉既不知道孛兒只斤·郝仁萬戶的發言,也沒興趣去知道。即將年末,趙太尉正在布置今年的退役軍人安置工作。在所有實施土改的地區,都設置了稅務局。而大宋的統購統銷政策,就需要在各地有足夠的基層力量。

  趙太尉不可能化身萬千,他的理念就必須有那麼一個組織來執行。學社的目的就是集結志同道合的同志。所以工作交給各個負責的部門去干,趙太尉就在給學社的預備社員講課。

  以大宋的文化水平,能成為學社成員的人理解能力都不差。反對食利階層的理念在這幫學社成員裡面得到了相當的共鳴。講了一番食利階層在臨安總投降中的負面表現,這幫預備成員都深以為然。

  趙嘉仁喝口水歇歇。瞅著學員們得知許多『秘辛』之後的激動表情,趙嘉仁心裏面倒是有些感慨。現在能夠如此通透的講問題,就是因為蒙古人幫助掃除了這幫食利階層。原先趙嘉仁覺得當時大宋上層都是無能之輩,想救大宋,就得先解決這幫人。真的等到解決了這些人之後,趙嘉仁才發現了另外他以前沒想到的事情。他曾經以為能稱為食利階層的傢伙定然不是無能之輩,現在他發現面對國家危難,食利階層中的個人未必無能,而這個階層本身卻一定是無能的,一定是把國家拖進滅亡深淵的。

  有了這樣的新認識,趙嘉仁立刻思緒翻飛,很想坐下寫一篇分析的文章出來。

  然而一位學社的年輕成員卻走上來有些怯生生的問道:「太尉,我乃江南西路饒州府的方勃。聽了太尉之前所言,覺得茅塞頓開,但是再往後想,卻覺得有些不太對。」

  「哦?有什麼不太對。」趙嘉仁對於能提出問題的學員還是有些期待的。

  「我家有地百畝。若是按照太尉土地國有,我家的土地被收走,便是再給五十畝,豈不是我家就平白損失了五十畝地麼?若是國家有用,我等自然應當獻上。可這麼做,我總覺得哪裡好像不近人情的意思。」方勃說話的時候還算爽快,不過說到最後,他神色間露出緊張來。

  見到有人提問,自然有人湊上來聽。這些人聽了方勃最後的話,已經有人忍不住噓道:「切!說來說去,不還是你家的那點地麼?」

  被人這麼抨擊,年輕的方勃臉上也有些掛不住了,他大聲反駁道:「我都說了,國家危難之時,這些土地我並不在意。」

  「你們先別爭了。」趙嘉仁打斷了這樣的意氣之爭。等年輕人先安靜下來,他問方勃,「你來了臨安,都參觀過哪些工廠?」

  方勃連忙答道:「還沒來得及去參觀,就直接來上課啦。」

  「其他的學員可否參觀過工廠?」趙嘉仁對著學員們問。

  「沒有。」「還未曾去見過。」學員也紛紛答道。

  趙嘉仁轉頭對負責行程的幹部說道:「那便調整一下課程,先把當下大宋的整體局面講述一下。然後就帶著這些人前去參觀工廠企業。」

  「是。」負責幹部馬上應道。

  趙嘉仁扭回頭看向方勃,卻見年輕人是一臉不解的表情。他笑著問道:「卻不知你是做哪方面工作的?」

  學社不向單純的學生招生,能到這裡來的一定是有正經工作的。方勃答道:「我是從部隊來的。」

  「那就是說,除了種地和當兵,你沒做過別的嘍?」趙嘉仁有點打趣般的確認。

  即便是沒有感受到趙嘉仁有什麼惡意,方勃還是忍不住連忙說道:「我會駕船。在鄱陽湖裡練出來的。」

  趙嘉仁不想對這個技能做啥評價。他對一眾學員說道:「大家有從江西到臨安的,有從廣南東路到臨安的,也有從蘇州到臨安的。我聽說過一句老話,行萬里路,讀萬里書。離開家,一定見識過和家裡一樣的東西,也一定見識過和家裡不同的東西。孔子說,君子不器。我是覺得,孔子從來沒說過君子不器背後的事情,那就是他的人生裡面見識過太多東西。讓大家千辛萬苦的到這裡來,若是不能讓大家多見識些東西,那豈不是浪費了時光麼!有什麼問題,參觀完之後再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