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砸鍋(十四)

  第1063章 砸鍋(十四)

  「太子,胡知縣徵發民夫,不惜民力。」

  三個小時後。

  「太子,胡知縣說官家當年在莆田如何建設,總是一副在學官家的樣子。」

  再過三個小時。

  「太子,我只是聽說胡知縣和商人關係親密,不少他故鄉的商人跑到這邊做生意。」

  到了晚上,趙謙與楊耀說起縣裡食堂的伙食,忍不住贊道:「那個白菜豆腐做的很不錯。」

  「他們這裡豆腐好吃,油炸之後更美味。」楊耀答道。

  兩人對白天聽到的東西隻字不提,只是說著比較開心的事情。說完了吃,趙謙又說道:「我聽官家說過一種現在還沒辦法實現的農業技術,噴灌法。」

  「官家的確說過。」楊耀立刻答道。作為農業部的人,他對於農業技術非常熟悉。既然趙謙是水利專業,自然有的談,「官家說的對,現在就是材料的事情。用鐵太貴,鐵又容易腐朽。若是有質地軟,輕便又耐磨的材料,這真的是好辦法。我們農業部在黃淮平原上不少地區用鐵管做了實驗,噴灌法節水太多太多。如果用管道而不是明渠輸水,節省下來的水更多。有些地區還有打機井的條件,就更省事了。」

  正在聊,陰麗麗進了客廳。她笑道:「兩位領導在談什麼呢?」

  「農業技術。」楊耀答道。

  「農業……都這麼複雜了?」陰麗麗有些意外的說道。

  趙謙心中有想法,他沒回答,只是看了看楊耀。卻見楊耀也沒有絲毫因為陰麗麗的話而鄙視她的意思,也沒有因為自己掌握著最先進農業技術而自傲的反應。楊耀很淡定的問:「陰處長過來有什麼指教?」

  「我想請教兩位一些農業技術上的問題。」陰麗麗爽快的問。

  「請問。請坐。」楊耀說道。

  工作組這邊住處是個兩層宿舍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單獨房間,還有公共的客廳。他們三人在公共客廳裡面坐下,陰麗麗就請教起農業技術問題。從問題上,這位吏部的女處長對於農業技術的認識比較皮毛。她知道農業需要灌溉,也能理解修建水渠可以對那些無法實施灌溉的農地提供灌溉。只要自家種過花,澆過花,也就能理解這個問題。

  確定陰處長家裡有種花,楊耀就針對灌溉體系幾個世紀操作中的要點做了點比較講述。

  「陰處長家是用自來水澆花吧。」

  陰處長笑道:「是。我還有點心疼呢。不過我可不會為了澆花跑去河邊打水。」

  「陰處長到河邊就會覺得空氣比較濕潤吧。」

  「嗯。」

  「因為水蒸發了。水渠輸水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水在流淌過程中會蒸發很大一部分。輸水渠越長,蒸發的越多。這就造成很大浪費。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得用封閉的水管輸水。可這又遇到另外的問題,不知處長對每年兩次自來水因為清洗水管的印象如何?」

  「很麻煩。那幾天不好過。」

  「咱們的自來水系統輸送的水都已經完成處理。便是如此,水渠也會出現沉積物,還有微生物滋生問題。農業灌溉管道取水的問題更多。但是農業灌溉時間並不長,利用率其實不高。所以灌溉渠的直徑不會大。想進行疏通等行動費時費力,效率還很一般。不疏通,可能兩年就用不了。疏通,花費的人力物力太大,入不敷出。」

  聽楊耀講了一番,陰處長微微點頭。思索一陣後笑道:「不愧是楊處長,哦應該是楊廳長。別人和我講這些事情,我竟然聽不明白。楊廳長講,我完全明白了。多謝。」

  等陰處長離開,趙謙看著楊耀裝作沒事人一般,就笑道:「楊廳長,你這還藏的好嚴密。」

  楊耀只能答道:「我擔心有人說我幸進,想著回到開封再說。」

  「哈哈。肯定有人這麼說。」趙謙笑道。以老爹的聰明,反覆強調不許趙謙說自己的出身,他自己對此種壓力非常明白。

  「唉……說起來,胡知縣得罪的人可不少。」楊耀嘆道。

  趙謙對這個問題也想談,又不想談。楊耀忍不住先說,他就忍不住嘆道:「反正胡知縣是真的在做事的人。換成以前,我定然要胡知縣明白微觀氣候影響,現在真慶幸我不再和以前那樣沉不住氣。」

  楊耀也嘆道:「胡知縣想做官,在做事。咱們真的不適合說什麼。」

  從這段的視察看到,胡知縣想鏟了山坡填窪地,還真如他所說,是為了讓被窪地和山坡外的灌溉農田練成大片。這個想法真的不錯。趙謙反對的理由雖然是從長遠考慮,可是從胡知縣的角度來看,就覺得趙謙的反對莫名其妙。楊耀最初是想當個和事佬,卻發現當下情況這件事成了嫩豆腐掉進灰堆,吹不得也拍不得。和胡知縣有矛盾的人很多,任何上頭針對此事的發言都會被人利用。若是想最好的解決這件事,上頭就不能針對任何人說話。

  兩人感嘆片刻,都不約而同的轉換了談話內容。楊耀說道:「胡知縣這麼急著增加耕地面積,難道現在國營農場就這麼缺乏土地?」

  趙謙和老爹談過相關問題,立刻不覺技癢的談論起此事,「種地種到能養家餬口,你覺得需要多少好地?種地種到能掙錢,又得多少土地和投入?」

  楊耀沒有回答,閉上眼睛想了想,睜開眼嘆道:「精闢!」

  說完之後楊耀又嘆道:「可天下土地就這麼多,怎麼辦?」

  「官家說過人口從農業人口轉移為城市工業人口。楊處長……楊廳長應該聽過。」

  「工業人口,唉,這需要上過學的。」

  「所以要加強農村的義務教育。」趙謙談到這個問題就想到老爹對於教育資金的堅持。大宋從倭國弄來白銀作為準備金增發貨幣,規定其中10%必須雷打不動的投入教育之中。前一段老爹忍不住對教育部發怒了,這些資金真的雷打不動的投入了教育。其中90%以上都投入到城市教育。趙謙妹妹趙若水的孩子加入的學校,得到了非常多的資金投入。大宋官員對這種程度的學校有著發自內心的支持。

  「國家沒錢啊。」楊耀也感嘆道:「汗珠子摔八瓣,土裡刨食真的太難了。」

  趙謙想起件事,他連忙問:「噴灌得多少年才能回本?」

  「按照部件更換率,這輩子都回不了本。」楊耀爽快的說出了答案,「除非是一人能種50畝地,每畝產量超過400斤。可能在五到十年裡面回本。這五到十年裡面,就扎著脖子硬挺。中間出點事,就按照兩年為期限往後延。」

  「這是官家下令的計算模式?」趙謙追問道。

  「不聽官家的計算模式,難道聽我的計算模式?」楊耀笑道。

  兩人說到這裡都忍不住嘆口氣。這也虧得有趙官家這等人物給研究題目做總設計。如果是別的人來提出標準,天知道會弄成什麼模樣。趙謙對自己的視野廣泛與精準沒有啥信心,要是他來做,搞不好就敢在一定地區推廣。

  「下一個地區的主官,希望能和胡知縣一樣有衝勁才好。」

  「嗯。」

  工作組結束了調研,準備離開之前要開個會。地方和朝廷的都要出席,趙謙這邊對縣裡的工作做了肯定。本想著這麼結束,沒想到胡知縣還是提出了平整土地的建議。

  趙謙只能說道:「胡知縣,我非常認同你的工作幹勁。也很認同你的成績。所以我接下來的話你不要認為我在反對你本人,我要說的問題只是個具體技術問題。任何地區都不可能完美無缺,山坡地形與窪地都有其作用。從長遠來看,你把這個地方剷平填平,可能受益是一,損失是一點五。或者一點二。從這個角度看,可能會得不償失。你要是有興趣,可以去調閱這方面的研究報告。你覺得如何?」

  「這個……」胡知縣一時不知道該說啥。其他人最初和胡知縣一樣不說話,但是更多人看胡知縣的目光裡面可不怎麼友好。

  最後會議就在如此微妙的情況下收場。趙謙他們也沒有留下來的事情,很快就出發了。在路上,趙謙覺得也沒什麼。卻沒想到第三天,陰處長找到趙謙,「趙府尹,我們這邊有點情況向說一下。」

  「什麼情況。」

  「就是胡知縣幫助他同鄉在當地做生意的事情。」

  「難道有什麼不法?」

  「嗯……,反正地方上的幹部意見很大。說胡知縣讓他的同鄉承包了不少縣裡的商業買賣。譬如一些食堂,一些鋪子。就是向官府採購提供供應的那部分。」

  趙謙聽完之後嘆口氣。他只能說:「我知道了。」

  陰處長看到趙謙這麼上道,也不再多說。等陰處長離開,趙謙心裏面有點明白為何胡知縣得罪這麼多人,大家的理由非常正常,就是經濟利益。胡知縣自己有沒有貪污,這個有檢查機構調查。陰處長這吏部的情報證明,這位胡知縣是為他周邊的人謀福利的。而這種福利當然就影響到其他官員幹部的機會。

  原本趙謙還有找楊耀說說的念頭,他自己很快就給否定掉了。畢竟這等事情與農業部沒啥關係,農業部看的是胡知縣在農業建設上的成績。而且好漢護三村,好狗護三鄰。胡知縣這麼幹從道義上沒啥,只是擋了別人的財路當然會遭人恨。現在大宋財政穩定,吃官府這一路的好處非常穩定。趙謙想來想去,還是覺得這等事請教一下老爹為好。

  在下一個縣裡面視察,趙謙就覺得這位知縣的工作非常一般。就是但求無過,不求有功。朝廷下達的命令他也會執行,卻也只是執行而已。至於官聲,這位知縣可比胡知縣強多了。趙謙詢問其他官員幹部之時,大家都認為這位官員不錯。有胡知縣的例子,趙謙專門用查看大傢伙食,以及官府供應的關懷為理由,對這邊的供應體系做了個小調查。

  得到的結果沒有讓趙謙意外,這個縣吃官府利益的各個行業呈現出雨露均沾的意思。能做這些的人當然都有自己的背景,而分配是相當的平均。當然也有各種不滿,卻沒有胡知縣那種一窩蜂的集體反對。因為都有的吃,就呈現狗咬狗一嘴毛的意思。

  這邊還沒來得及梳理,開封府尹趙謙就接到了紅頭文件。趙謙的地位,只要是大事,就會給他發一份紅頭文件。總不能說太子趙謙出去幾個月,回來之後對於朝廷完全陌生。趙謙知道自己義務所在就仔細閱讀。自然而然就看到了蒙古戰況。

  信心很簡單,蒙古大汗鐵穆爾並沒有接受伯顏的建議,直接派遣旗軍與天竺奴隸王朝在伊爾汗國展開對攻。報告中說,據說戰況並不樂觀。趙謙早就把蒙古的事情拋在腦後,此時還覺得有點意外。他雖然覺得鐵穆爾這廝應該不太重視伯顏的建議,卻沒想到這廝不僅不重視,更是無視了。這顯示此人非常不成熟。

  在趙謙看來,不在乎伯顏並不稀奇。年輕人都不喜歡老頭子們,特別是上一個時代的老頭子。但是打了勝仗的話,獲得最大利益的還是當下蒙古大汗鐵穆爾。借著戰爭勝利,鐵穆爾就可以建起自己的威望。以趙謙知道的例子,老爹趙嘉仁就是明顯的案例。

  老爹現在搞起反對封建迷信不遺餘力,按照老娘講述的過往中老爹在福建當官的時候對於合作可不挑剔。為了開闢航道,老爹建起燈塔體系。當年老爹和大伯靠種植除蟲菊掙到的錢只夠維持老爹的船隊,建設燈塔不僅需要錢,還需要地方上的影響力。所以老爹毫不遲疑就與大和尚們全面合作,請求大和尚與地方的廟宇道觀出錢相助。

  不管有錢有權的現在是如何對付宗教份子,當年的老爹可是親自領著人帶了禮物上寺院感謝大和尚們的相助。這也才給了趙謙的外婆相女婿的機會。

  個人情緒凌駕於現實判斷,鐵穆爾要是這麼一個貨色。還真不錯。趙謙做了這麼一個判斷,就將此時放下,繼續研讀下一份文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