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從李世民的手中遞來了奏章,目光打量了幾下後,便合上了。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怎麼樣?」李世民對房玄齡說道,「按照藥師所說的安排如何?」
「……」房玄齡沉默了一會兒說道,「聖人,還是跟越王一起過來商量這件事吧!」
「嗯?」李世民聽到房玄齡的話,皺起了眉頭道, 「這件事需要青雀參與?」
「如果全部要朝廷負責,按李尚書所說,每支三千人的軍團配置不下於五十人醫者……」房玄齡把這奏章拿起開口道:「自從克明生病之時,越王提議諸州建立醫學,我便查閱了太醫署的在編人員,連太醫令在內一共三百三十七人。」
「只有三百多人?」李靖有些意外,疑惑道:「但越王支援的人手可是有五百人啊!」
「那是非在編的學府醫科學生!」房玄齡道, 「所以想給每軍團進行配置醫療營, 要麼國家投錢進入建立專業的醫學學府培養學生,要麼直接接納從農業學府醫科的學生。
這就是我希望越王過來的第一個理由,畢竟醫療學府之內的學員幾乎是現成的。」
「既然是第一個理由,那接下來就還有其他的理由了!」李世民對著房玄齡道。
「聖人聖明!」房玄齡不輕不重的拍了一聲馬屁,繼續道:
「至於第二個理由,則是我們的士兵採用得是府兵制,每一名戰士都有著軍戶,講究得是戰時為兵,平時為農,所以聚則成軍,散則為民。
如果想大規模的推行醫療營,那戰時還好說,那麼平時應該怎麼安排醫者,這才是關鍵。
總不可能平時讓他們化作郎中雲遊四方,結果戰爭爆發了, 一句話便天南地北的把這些人給召集起來吧。
這種事情臣真的做不到啊!」
李世民與李靖聽到房玄齡的話不由皺起眉頭。
他們知道房玄齡所說的這些問題都是非常直接。
正所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所有能成為軍事家的人都非常明白,戰爭問題的背後所代表的往往是經濟問題。
看得深遠一點的都明白,經濟問題的背後往往是整個制度的問題。
就好像是唐初的軍隊基本上都是以府兵制為主,府兵制所依賴得又是均田制的經濟保障。
如果想要讓醫療人員隨叫隨到,那就要把這一部分的醫療人員成為府兵,但是府兵制那是戰時為兵,平時為農,分配給他們的土地並沒有浪費掉。
但對醫者來說,他們平時肯定要專研技藝,使得醫療技術提升,畢竟不論是誰,都不希望治療自己的醫生是二把刀,哪怕是農業學府裡面剛出來,也比二把刀給人有信心啊!
還有一點那就是,如果因此調整了府兵制,那會不會對府兵制本身造成影響。
說實話,這些東西都是問題,任何制度上的事沒任何人能給出個準確的預估影響。
畢竟華夏一路走來,變法這種東西真的見得太多了。
所以不到了萬不得已,那是真的沒有什麼人願意走變法這一條路,因為這種東西就等於是大面積的倒台與血腥殺戮。
但醫者又不能簡單的劃為府兵,畢竟醫生在正常社會中依舊是必須要存在的職業。
房玄齡繼續道:「實際上除了人以外,還有個問題就是物資。
單單解決了人員,還是解決不了醫療營問題的,在這醫療營背後的,還有充沛的藥物。
這次是越王提供了藥物儲備,如果真的是府兵制的話,那麼藥物就應該由朝廷來提供。
但現在的朝廷提供得了這麼大,這麼多的藥物嗎!」
房玄齡倒是一點點的提出自己的看法,憑藉著對李泰思維的模擬,雖然解決的辦法房玄齡並不好猜測,但這件事情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房玄齡倒是能一眼看穿。
在這時候,房玄齡開口道:「所以,這時候需要越王來確認這一件事情。
既然他最初提出醫療營,並主動送醫療營去幫忙,那以越王的性格,多少應有幾分腹稿。
臣想,我們可以聽聽越王的說法,然後再來決定採用如何的態度。」
聽到了房玄齡的話,李靖皺了皺眉頭,說實話,他是真沒有想到這件事情,居然大到了朝廷都解決不了的程度。
當然也不算是朝廷都解決不了,而是房玄齡非常的明白,如果想要把醫療營常態化,那絕對是一個無底洞,這就是一大筆開支,這就是問題所在。
想一想唐初連軍隊都是採用府兵制這種儘可能減少朝廷開支的制度,房玄齡本身更是主張精簡朝廷機構,裁撤閒雜人等,怎可能會大氣的選擇增加在編制的醫者。
畢竟說到底,房玄齡擁有模擬其他人的思維能力,但他自己終究有自己的思維與堅持。
想要讓房玄齡支持增加在編人員,那房玄齡也就只能表示自己沒錢,你找別人發工資吧。
「此事再議,我派人去宣青雀過來!」李世民思索了一下,明白這件事到底需要李泰。
當然,這話題放一放後,李世民便跳到下個議題,對李靖道:「捕魚計劃執行的如何?」
「回稟聖人,捕魚計劃正在順利的進行!」李靖說道:
「在幽州都督衛孝傑的支持下,已經初步的建立了船塢與碼頭。
臣在那裡待個幾個月,見到退役的老兵坐著大船的確能打撈很多的海魚。
不過,這些海魚到了岸上後需要很快的處理乾淨。
如果能夠曬成魚乾進行保存那就更好了,將其存儲起來,的確是能作為糧食食用。」
「如此就好!」李世民聽到李靖的話,略帶著幾分興奮。
捕魚計劃,第一步就是要用海洋打撈的魚類來補充糧食的消耗。
畢竟哪怕海洋之中的魚類先醃製成鹹魚,再製作成鹹魚干,都未必有穀物存儲得久遠。
但無論怎麼說,在用海洋食物替代小麥小米的過程之中所節約下來的糧食,絕對能夠成為自己將來討伐高句麗的準備。
「捕魚計劃?」長孫無忌聽到這不由疑惑,目光看向房玄齡默默示意道,「這是什麼?」
「討伐東突厥時,越王所提出的一項策應計劃,我為了增加糧食補給就同意通過了。
但誰知道東突厥被李靖這麼輕易的橫掃了,所以這計劃就用來對付高句麗了!」
房玄齡對長孫無忌挑挑眉頭用眼神示意,說實話他也沒想到,東突厥會這麼不經打!
「越王推行的計劃嗎?他推行的計劃可真多啊!」長孫無忌對著房玄齡眯了眯眼睛。
「這計劃已經獲利了,哪怕接下來沒有朝廷的繼續推動,這計劃也會繼續的運轉下去!」
房玄齡雙眼漂移了幾下,狠狠眯了下眼睛,顯得無比的無奈。
長孫無忌看到房玄齡的示意,明白這個計劃既然已經盈利那就只能繼續推行了。
說實話,長孫無忌心中對討伐高句麗,並不感冒。
畢竟當初隋煬帝討伐高句麗三戰三敗,哪怕現在大唐軍隊在李世民的領導下幾乎所向無敵,長孫無忌也不希望李世民去碰高句麗。
畢竟那地方物產貧瘠,打下了沒多少好處,打敗了那大唐怕是會發生隋朝的動亂。
軍事方面的事情,長孫無忌並不怎麼擅長謀劃,但他在政鬥上卻有著幾分相當敏銳的嗅覺,至少在他看來,最近朝廷上討論的事情,好幾件都跟李泰有關係了。
不論是杜如晦正在主導的渭水繳稅,還是現在軍隊增加醫療營,以及現在的捕魚計劃。
說實話,李泰展現出這個年紀少有的耐心,往往主動的放出誘餌,等到朝廷從這誘餌上獲利,想要更進一步的獲取利潤時,那李泰的安排就那麼不偏不倚的在前面等著。
這些計劃大唐不是說,不能繞開李泰去執行,而是說,如果繞開李泰去執行,那所需要的成本就會急劇增加,最重要得是增加的成本不見提高幹活效率,甚至會降低幹活效率。
這就讓人不得不選擇李泰,這等願者上鉤的手段,長孫無忌都感覺自己這外甥看得真遠。
是的,李泰最大的能力是能幹活且看得遠,總能提前準備好朝廷需要的資源。
如果李泰不是李世民的兒子,那長孫無忌有一百種辦法能對付李泰,但李泰是李世民的兒子,而且還是自己的親外甥,那對付那些普通官員的招數就很難用到李泰的身上。
畢竟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在封建時代那是誰信誰蠢。
除非是因為政治原因,否則王子別說是與庶民,就算是跟世家子都是不同的。
所以很多陰謀很難直接砸在王子級別的人身上。
尤其是這個王子能幹活,能為他的老爹分憂的情況下,除非李泰自己犯錯在先,否則想要用正常政鬥把李泰搞下去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為長孫無忌已經發現了李泰在內政中一項極強的天賦,那就是懂得光明正大的弄錢,就這本身就能成為李泰最大的價值。
「又是這麼強的能力,活脫脫就是二鳳第二啊!」長孫無忌看著李泰心中嘀咕了起來。
可以說,長孫無忌是陪著李世民一路走過來的生死之交,知道李世民在軍事上的天賦到底是何等的不可思議,甚至讓自己有一種霍去病在世的錯覺。
而現在看著李泰,一樣是李家的嫡次子,一樣內政上讓別人只能乖乖跟著走的布局能力,這讓長孫無忌有種李二內政版的熟悉感。
「先觀察觀察,他跟承乾都是觀音婢的親兒子,都是我的外甥,還是不參與了!」
長孫無忌思索了一下,到底沒有挑明李泰與朝廷政務越來越緊密,到了很多政務想要執行下去,都需要諮詢一下李泰的意見,甚至很多計劃都是李泰本人制定的政務計劃。
這種情況肯定是不正常的,但無可否認這也是對李泰能力的認可。
不論是從無到有的建立高陵,還是當初如同春風化雨的處理了難民事件,現在又一步一步的推行一個個的計劃。
可以說,李泰雖然還沒直接的進入到朝廷中,但李泰的影響力卻已經凸顯了出來。
只不過,其他的人都是實幹腦,所以都沒有注意到這一件事情。
但長孫無忌是政鬥腦,雖然有李世民壓著,這政鬥腦並不顯著,但這本能是天生存在的。
一點點的蛛絲馬跡往政鬥上腦補絕對是長孫無忌的強項,所以他第一個真正注意到李泰。
不過值得慶幸,靠著長孫皇后的關係,長孫無忌現在也許不會幫助李泰,但也沒有要出面打壓李泰的意思。
因為對長孫無忌來說,只要是長孫皇后的兒子上位,那麼自己長孫家應該都能夠保證富貴的延續,所以自己就沒有必要去在奪嫡時彰顯存在感了。
李靖則繼續道:「捕魚計劃還只是在推行中,首先所有船隻都還無法離開陸地太遠距離。
海洋的風比江上的風要大得多,接下來需要不斷更換船支適應海洋。
同時搜索津口到登州的所有海域,確定海上路線,尋找能夠登島棲息的島嶼。
這算是完成了第一部分的計劃,在臣看來可能需要三年的時間。」
「那朕就等上一等!」李世民聽到李靖的話,倒也不惱怒,反而沉著的說道,
「如今幾年大唐的確是需要休養生息,並不是能夠輕易動刀兵的時候。
為了討伐東突厥朕忍上了三年,如今為了對付高句麗,朕再忍上三年,又如何!」
聽到了李世民說出這話,房玄齡與長孫無忌倒是稍稍鬆了一口氣。
說實話,他們也不是不想要跟高句麗打,只不過現在大唐的底子真不好,等到了大唐的底子厚實幾分,至少輸一次也不會影響到根基時,再去打高句麗,房玄齡也不會去反對。
「聖人,另外李靖需得上報一件小事!」李靖見到一些戰略性的事情全部都說了清楚,便對李世民道。
「嗯?!還有什麼事情?」李世民疑惑道。
「當初越王送到軍隊之中的雞肉,希望能夠成為騎兵的常備糧食。
這種東西能夠保證騎兵在一個月的時間不需要進行補給,保持隨時能夠作戰的體能!」
李靖很是鄭重的對著李世民說道,
「這件糧食就仿佛是馬鞍馬鐙對騎兵的重要性一樣,看起來很是微小,但實際上卻是徹底改變了騎兵能夠持續戰鬥的時間,甚至有時候會成為戰術到戰略的突破。」
「哦?」李世民聽到李适的話,倒是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道,
「那等青雀過來,問問他這東西能不能穩定的供應!」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