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醫行走

  杜如晦比較好奇的看著李泰,因為自漢以後,朝廷想把行政命令傳達到底層,就必須要得到大戶或者豪門進行支持。【Google搜索】

  就算這次朝廷出面進行救災也一樣,沒底層大戶去幫忙,自己就算想把防疫政策給傳遞下去,對朝廷來說也幾乎做不到。

  沒辦法,哪怕朝廷登記了戶口,但想要真找到某一戶人也並不容易。

  所以,哪怕杜如晦擅長決斷,但當做完了第一步把疫情進行隔離後,他接下來所能夠做得事情也是相當有限。

  不是杜如晦不想決斷,而是他下面的人沒辦法把命令貫徹下去,自己只有等到各地大戶豪門派人過來把自己的命令貫徹到底層。

  「嗯!」李泰面對著杜如晦,主動開口解釋道,「醫舍體系實際上有兩套模式。

  平常駐紮在醫舍內,隨時等待被徵召入醫療營的醫者只是第一層。

  實際上還有以這些醫舍為基礎,輻射開來的第二層,他們被稱作是醫行走。」

  「醫行走?」杜如晦聽到李泰的話,臉上不由帶著幾分愕然。

  他是真不了解這個體系,但杜如晦聽著李泰的話,神色嚴肅道,「何為醫行走?」

  「如果把醫舍比喻成枝蔓,那麼醫行走便是整個醫療體系的枝葉。」

  李泰見杜如晦需要自己詳細解釋,那麼自己詳細解釋也就是了,

  「基本上每名醫行走都有代表身份的醫行走令牌,一匹負責馱著他衣物和藥物的毛驢。

  每年醫者會規定他們的行醫區域,行醫完成需要當地村落的過所或者印章。

  您可以把他們看成是擁有醫舍執照的雲遊郎中,以各地的醫舍為核心給周遭百姓行醫,

  而在遇到困難或者需要補充藥物時會跟醫舍聯繫,回到醫舍進行補給。」

  李泰的話說到這裡頓了頓,繼續道,

  「而他們因為較長時間會在一個區域內行醫,所以當地百姓對他們也較為信任的。

  讓他們把防疫的命令傳達下去,效率應該會更快!」

  杜如晦聽到這話,倒真有些驚異的看著李泰,不過神色很快便平靜下來,對李泰道,

  「魏王您能有此安排自是再好不過,我們叫回劉神威便是!」

  很快,原本還興沖沖向難民營跑的劉神威,跑出去還沒多久,便被李泰給叫回來。

  他抬起頭看了看李泰,又看了看杜如晦,多少感覺氣氛有幾分的凝重。

  劉神威看了看兩人卻是一邊行禮一邊道,「魏王、杜相,把我找回來可否有什麼要事!」

  李泰看著劉神威,開口道,「我對這片區域不熟悉,你可否有在這片區域布置了醫行走?」

  李泰這倒是說得是真話,如果是在高陵地區,那幾乎每一個村子都是有醫行走。

  但同洲已處黃河邊上了,比較起說這裡是關中,還不如說這裡是河東更加的恰當。

  而這裡布置了醫行走是肯定的,但布置了多少醫行走,那就算李泰也不怎麼清楚了。

  劉神威聽到了李泰的話,卻是連忙回答道:

  「合陽這裡有醫行走十二人,我想其中絕大多數都在難民營協助老師醫治病患。

  畢竟瘟疫一來,整個合陽附近也就只有合陽有醫舍可以補充他們消耗的藥材。

  所以等瘟疫開始蔓延起來後,他們想醫治瘟疫,那就只能來合陽這裡!」

  「那把他們都先徵調過來,杜相有急用他們的地方!」李泰對著劉神威道。

  「諾!」劉神威聽到李泰的的話,連忙答應下來,然後匆匆離開。

  雖然劉神威更喜歡跟孫思邈去研究藥物,但劉神威也清楚,李泰與杜如晦兩人掌控全局。

  孫思邈的研究很是重要,但在防治瘟疫上,未必有這兩人來得高效。

  「哪怕同洲這樣幾乎算得上是關中邊角的地方,都能有十二人之多嘛?」

  杜如晦聽著李泰與劉神威的對話,感慨道,

  「看來魏王您所創立的醫療體系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加完善。」

  「當初得到朝廷同意,建立醫療體系的時候,便提過需得重視百姓們的健康,讓百姓們能夠擁有更長的壽命。

  這就不僅是關注縣城裡的百姓,還有鄉下的百姓。

  畢竟那些在鄉下務農的百姓才是大唐的重要根基,所以醫舍體系本就是為他們準備的。」

  李泰看看杜如晦繼續道,

  「也就是這些日子以來,從農業學府畢業的學生越來越多,所以才逐漸有人手向關中外擴張,讓底層平民百姓享受到相對應的治療。」

  「到底是魏王您心繫百姓!」杜如晦聽到李泰的話,問道,「但此事朝廷知道嗎?」

  杜如晦問出這話,到底不是為了威脅李泰,而是希望李泰能把事情說清楚。

  畢竟這樣的行為算得上是取巧,說輕鬆點也就只是醫舍體系的附屬機構,但若是說得嚴重一點,這幾乎算得上是以權謀私了。

  杜如晦自然知道李泰與李承乾兩個開始出現了幾分的摩擦,他是真不希望,李泰因為這一件事被李承乾參奏一本,然後吃一個暗虧。

  「應該知道吧!」李泰思索了一下,正色回答道,

  「我的任何決定都是有會議記錄,是可查詢的,更不要說這麼大的事。

  而且我記得這件事上報給太醫署了,我見太醫令也很配合的點頭了!」

  杜如晦聽到這話,眉頭不由一挑,建立這種幾乎貫穿了基層的組織,是太醫院這個清水衙門說了能算的嗎?

  但轉念一想,醫舍體系本身就掛在太醫署下面,現在有個要掛在醫舍體系的組織,上報太醫令,那太醫令說通過,自然也是合情合理的。

  真說起來,這個醫行走還真就是有編制的官方人物,頂多算在外流官中。

  只不過,這太醫令才只從七品的官職而已,幾乎從長安的天空砸下一塊磚頭下來,砸到從七品的官員又有什麼好奇怪的。

  魏王若親自去找太醫令,那太醫令會拒絕才怪。

  但無論怎麼說,李泰的整個流程那肯定是合情合理的。

  畢竟這醫行走這種自己幾乎沒有聽過的職業,若不是自己這次親自賑災,需要有人與底層溝通,自己又怎麼會注意到這職業。

  正如此,這職業才來得寶貴啊,不知道魏王到底是有意還是無意,原本應該被底層的大戶豪門,甚至就算是自己這種世家千絲萬縷的基層,居然被燕王無意之間撕開了一層的縫隙。

  雖然這縫隙僅僅限於醫療,最重要得是這種人就算是當地的大戶與豪門也未必有多抵制。

  畢竟就算是他們,也是需要醫者治療自身的疾病的!

  杜如晦看著李泰,而李泰卻也對著杜如晦露出了一個大大笑容,仿佛什麼都沒覺察到。

  李泰覺得,杜如晦如果真是那歷史傳唱的名相,那杜如晦就必然會注意到自己醫舍體系之下的醫行走,打通了朝廷與基層之間的聯繫。

  雖然只細微的一點,但至少表明了朝廷能通過這些醫行走,把自己的命令傳達到基層。

  尤其是醫療之類的命令,就算當地大戶與豪門,也不會因為這種事情進行抵制。

  畢竟需要動到這些醫行走的時候,基本上只是瘟疫橫行時,只要給這些醫行走配置上一部分的府兵,那朝廷對命令的執行力,絕對高過通過大戶豪門去管理基層。

  而這在救災時,往往最重要得就是上層到基層的執行力,這就是這體系優秀的地方。

  只要這次救災成功有了慣例,那這醫行走的體系,就算是真正落實了。

  而對把醫行走這個掛在醫舍體系下的體系暴露出來,李泰自然是有意為之。

  道理非常簡單,自己說到底走得是大勢,那自己麾下的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讓其展現出來就成為了必然。

  否則什麼東西都藏著掖著,真到自己接手,自己還需要時間去等待這東西去發展,哪裡有那麼多的時間。

  當然懷著等到想來自己接手,那就直接拿來用得想法。

  與此同時,李泰也不認為這些東西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尤其是自己真跟李承乾你死我活爭奪皇位時,李承乾找不到這些東西一點點蛛絲馬跡。

  因為凡走過必然會有痕跡,尤其封建君主制帝國,因為帝國對於發展民生未必會投入多少的資源,但絕對願意投入足夠的資源在探尋對手的秘密,或者保證自身的安全上。

  哪怕李承乾只是皇太子,能動用的資源只是整個大唐資源的一小一部分,但只要他真找到什麼東西,那李世民的目光就會投過來,到時候什麼秘密都是掩蓋不住了的。

  所以,李泰壓根就沒想過要去弄什麼秘密,像這些醫行走全部都在醫舍裡面的掛了名的,更是得到了太醫院的批准,一切程序不論怎麼看都是合理合法。

  事實上不僅只是醫舍體系,李泰的農學社在司農寺裡面有過記錄,目的就是為了傳播農業學府的農業知識。

  像以布匹和煤炭為主的產業,也都在工部登記過,這些企業每年都向少府監支付過分紅的,在李泰理解中是稅款,但同時也有了官方背書。

  而少府監當然不會拒絕,因為這本身就是執掌皇室與宗室花銷的機構。

  好不容易有個來送錢的,怎麼不趕緊把這件事的法理確定下來。

  當然,若自己哪天倒台了,那想吃掉這些產業的人,靠著少府監的那份名單,基本上也能把李泰的產業吃個乾淨。

  不過對李泰來說,這些都無所謂,畢竟要是自己沒辦法奪嫡成功,這些產業再多,對自己來說又有什麼意義。

  現在,李泰想要得就是一點點的把這些體系放到明面上,不論是糧票體系,還是現在的醫行走體系都要將其洗白。

  畢竟經過七八年發展,這些體系不說完全成熟,但至少已經能夠拿到檯面上,才能讓它們更加快速發展了。

  說到底,李泰清楚自己實力是有限的,這些組織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須要讓他們放到檯面上,才能吸收更多資源,讓這些組織得到全面成長。

  可以說,這些體系經過這麼多年發展,他們就好像已經發展成一個個準備上市的公司,李泰便打算讓他們上市獲得更多的資源。

  只不過,正常情況下上市後自己股權會被稀釋,但是要自己將來成功登上帝位,那這些稀釋出來的股權,只要李泰願意,那隨時都能拿回來。

  所以,自己憑什麼不把這個醫行走的體系拿出來。

  而且更重要得是,相對農學社這種幾乎完全觸及到大戶利益的體系,醫行走這體系對基層的大戶與豪族來說幫助更多。

  不論是出於對自家的利益,還是為了自己在當地的聲望,都沒阻止這東西的理由。

  畢竟自己去學醫真的很辛苦,但絕對不會拒絕自己家隔壁就有個醫生的。

  很快,在劉神威把這些醫行走找來後,李泰第一時間便把那些府兵調度給這些醫行走。

  讓他們帶著這些府兵,去他們原本負責的區域中,告知當地百姓如何進行預防疫病,最大限度的降低這疫病傳播力度。

  沒府兵,只靠這些醫行走,想把朝廷的命令貫徹下去是不容易的。

  尤其在疫情蔓延時期,像既得利益的地方主義往往會在這時候抬頭,難以顧全大局。

  哪怕醫行者們的言語再有道理,但沒足夠力量,當地百姓也未必會聽從醫行者們哪怕是正確的命令。

  但是有了府兵作為志願兵,能從物理層面把朝廷的命令貫徹下來,再加上醫行者推行科學的防疫政策,需要注意什麼,不能做什麼,一一的對當地百姓講清楚。

  百姓們還是很樂意去聽的,就算那些豪門大戶也都一個個乖乖的,不敢多說一個字。

  可以說,在李泰把志願兵與醫行者兩者種模式交付到杜如晦手上時,杜如晦清楚感受到,整個關中疫情整治的力度,隨著這一部分人力資源,很快便是得到全面控制。

  然後等到孫思邈一次次嘗試出了最適合的單方後,李泰更讓八百里加急,讓孔雀把在洛陽藥材儲備的藥物向合陽運輸而來,徹底把這瘟疫給鎮壓下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