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見好就收

  一場戰役下來,丟失百餘年的河西走廊重新回歸中原王朝。

  遼國得知這個消息,耶律賢夫婦都沉默了,他們已經極力組織宋軍,可宋帝根本不搭理他們。

  由於遼國主動開戰,兩國的和平協議已經撕毀,主動權重新回到郭浩手裡,郭浩現在要進攻遼國,道義上也說得過去。

  不過郭浩並不想進攻遼國,河西走廊雖然收復,可西域還是問題,現在就看西州回鶻是否承認大宋的宗主國的身份,如果承認就好辦了。

  西州回鶻又稱高昌國,其王的稱號為阿廝蘭漢,漢譯名為師子王。

  建隆三年、六年,高昌回鶻遣使獻土特產於大宋,可是它同樣和遼國往來密切,名義上是遼國的屬國。

  所以郭浩想要滅高昌收西域,還要和遼國打交道,而且很可能進一步刺激遼國的神經。

  打下青海和河西走廊,前後用了半年時間,在靈州又和遼軍糾纏了這麼久,三十萬大軍消耗糧食無數。

  大宋這三年的積累消耗了大半,朝廷已經有了異樣的聲音,趙匡胤一直在養病,郭致禹鎮不住那些大臣,要不是郭靖控制著禁軍,不一定發生什麼事。

  事情不能一蹴而就,打通河西走廊,郭浩已經很滿意了,老天爺已經很眷顧他,他知道此時應該見好就收。

  河西四郡至關重要,郭浩任命趙匡義為司令,與楊業等將軍一統鎮守河西與青海等地。

  對於這些剛打下來的地盤,不駐兵是不行的,些地方人員複雜,就算遷徙來漢人,也需要嚴格管理。

  安排好了西北,郭浩終於回京,這次回京他把兒子女兒都帶了回去,三年的經歷加上這場大戰,想必他們都學到很多。

  ……

  重新回到京城,郭致堯等都很高興,他們現在都有了妻兒,比之前成熟穩重很多。

  汴梁城門口,郭致禹帶著官員迎接,郭浩卻沒有停下,讓郭致堯他們應對百官,他直接趕到趙匡胤府邸。

  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病,讓趙匡胤幾個月沒能下床,如今剛剛恢復一些,此時正在院子裡散步。

  這時聽到家人稟報,說郭浩竟然來了,趙匡胤頓時一驚,趕緊進屋去穿衣服。

  郭浩一路來到後院,趙匡胤的夫人趕緊解釋:「不知陛下要來,官人他沒來得及更衣,還請陛下稍候。」

  郭浩聞言擺了擺手,走到一邊的涼亭坐下,此時他已經記不清了,趙匡胤到底是什麼時候死的,不過趙匡胤突然生病,倒是讓郭浩有所感悟。

  功夫不大,趙匡胤在家人地攙扶下走出來,郭浩起身打量他一番,只見他身形消瘦,面容憔悴,病的確實不輕。

  「臣趙匡胤,拜見陛下,請恕臣疾病在身,不能全禮。」

  郭浩聞言走上去,握住趙匡胤的手道:「愛卿受苦了,老天真是不公,竟然讓愛卿受如此苦難!」

  趙匡胤也頗為動容,這一次他真是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要不是丁酉等太醫全力救治,他就真的回不來了。

  「多謝陛下關心,想起這一次生病,臣也是十分後怕,臣一生也算是經歷過風浪,唯獨此次最為兇險。」

  郭浩聞言點頭,示意趙匡胤坐下,道:「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愛卿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愛卿只管安心養病,其他事不必擔心。」

  趙匡胤聞言有些愧疚,道:「陛下西征,朝廷正是用人之際,這麼多事需要處理,臣卻在這個時候……哎!」

  趙匡胤一臉愧疚,郭浩聽了沒說什麼,只是拍了拍他肩膀道:「身體才是治國的本錢。

  你如果養不好身體,又拿什麼來操勞國事,你只有養好身體,才能更好的憂國憂民!」

  「陛下!」

  郭浩說了不少安慰的話,每句話都是至理名言,後世都是套話,可現在卻是第一次出現。

  趙匡胤聽了大為感動,以為郭浩真關心他,起身就要謝恩,郭浩卻拉住了他。

  「愛卿不必如此,你我還是兄弟呢,這次西徵結果還是好的,重新收復了河西四郡,接下來就看高昌國的反應了!」

  郭浩要收復西域的意圖已經很明顯,天底下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

  但事情牽扯到遼國,情況就變得複雜起來,畢竟宋遼兩國始終敵對,之前簽訂了和平協議,遼國為了吐蕃撕毀。

  現在所有人都看著郭浩,想知道他下一步怎麼打算。

  郭浩占據遼東,已經是在虎口拔牙,如今又搶了人家的附屬國,更是火上澆油。

  遼國出兵入侵大宋,可郭浩早有防範,安排了三十萬大軍組成防線,把遼軍死死擋在外面。

  可是,只有千日做賊,那有千日防賊,遼軍如果忍無可忍,勢必會大舉進攻宋國。

  到那個時候,宋遼兩國正式開戰,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人所以郭浩現在的決定,關係到國家的命運,郭浩向來穩紮穩打,此時還不想和遼國決裂。

  至於高昌國,郭浩是不會放棄的,而且不只是高昌國,還有他西面的喀喇汗國,南面的于闐,也是郭浩的目標。

  只不過在沒解決高昌之前,沒人會想到郭浩野心這麼大,而且吐蕃諸部也沒有完全收復,西藏還有一個打部落多彌,以及一些羌人。

  看過趙匡胤後,郭浩回到了皇宮,休息一晚後,第二天舉行大朝會,了解一下這半年發生的事。

  在這期間,占城國又來納貢了,兩國貿易往來密切,占城國嘗到了好處,所以隔三差五就來獻些土特產。

  本著禮尚往來,郭浩回贈的也是土特產,絲綢、瓷器、玻璃製品,這些郭浩覺得華而不實的東西,對於占城國都是好東西。

  禮部輕車熟路地安排,使者沒能等到郭浩回來就離開了。

  除此之外,朝廷運作一切正常,各分管不能發揮了作用,一些小事根本不需要驚動中央。

  省的出現,讓內閣的工作輕鬆了不少,如此具體劃分責任,具體事由地方辦,朝廷負責主導大的方向。

  可新的官員提系,也不是完美的,部門多了官員也就多,官員們適應新的提系,也發現了其中的漏洞。

  比如曾經的知縣權利很大,可以掌管百姓的生死,現在雖然沒有了審判的權利,但公安系統依舊由知縣管。

  再大一級的市,也就是州郡,雖然分管村縣,但是分管的多了,自然不能面面俱到。

  就算郭浩給的俸祿不低,但有些事情依舊會發生,再加上信息不靈通,很多地方很快成了獨立的領地,和以前沒什麼區別,因為管理的人多,知縣的權利反而更大。

  所以太平的表面下面,實際上隱藏巨大的隱患,時至今日,丐幫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丐幫。

  由於經常與商人和官員來往,他們已經忘記了初衷,忘記了乞丐的身份,有的時候,丐幫的身份比朝廷的官員更厲害。

  郭浩心裡明白,可他卻不能做什麼,他在等,等一個合適的時機,來震懾一下所有官員。

  邊境的遼軍無法突破宋軍的防線,只能不甘地退兵,大宋又恢復了平靜,一番熱鬧過後,西征的熱度也在漸漸褪去。

  太平十年,六月,保安等縣有黑蟲夜食桑葉,免其桑稅。

  隨著工業的出現,朝廷鼓勵民間紡織發展,桑稅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完全可以轉化成商稅。

  可稅務的轉化,對於老百姓大有益處,但對於那些地主來說,卻是影響很大。

  朝廷不想與民爭利,貴族卻想多收點稅,桑稅再小也是肉啊,只要存在,就有理由去收。

  郭浩把這些都看在眼裡,此時他不想說什麼,其實他心裡始終想著一句話。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