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韜光養晦(下)

  第464章 韜光養晦(下)

  長城的修建,郭浩沒有動用民力,當地的軍隊足夠了。

  為了修建長城,郭浩特意派人去蓋了幾個磚窯,然後又建了一個水泥廠,材料問題得到解決。

  至於工藝方面,滑輪、索道、運輸帶,雖然動力是人提供的,但也比肩挑手扛方便的多。

  如此先進的技術,建造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要不是距離太長,根本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完工。

  郭浩突然變得保守,精力自然有所轉移,國內的改革還在繼續,新的軍事提系開始實施。

  與此同時,郭浩終於開始規劃州郡,現在的地名實在太多了,郭浩還是習慣後世的劃分。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一張新的地圖出現,基本上和後世的地圖一樣,區域由大到小分為:省、市、縣、鄉、村。

  其實就算郭浩不提出這種劃法,大臣們也已經開始研究,宋元用的是路和道,郭浩只不過用「省市」代替罷了。

  行政區域重新劃分,大宋的地圖優清明了一些,之前郭浩經常記錯地名,現在就好多了,只不過大臣就比較麻煩了。

  軍政改革正在進行,新的一輪官員任命和調整都需要時間,這個差事由吏部負責,可吏部現在沒有尚書,郭浩索性讓趙匡胤暫時代替。

  除此之外,大宋錢莊繼續擴張,按照新劃分的行政區域,爭取遍布每一個鎮,只有把錢莊鋪開後,郭浩打算全面髮型紙幣!

  政治,軍事,經濟,文化……

  新一屆春闈開始了,李昉作為主考官,選出進士十一名,郭浩在講武殿舉行殿試。

  在諸多考生中,郭浩注意到有一個叫宋準的考生,儀表不凡,風度儒雅,在看他的文章辭采清麗,是難得的人才。

  見到這樣的學子,郭浩很高興,直接欽定他為第一名,過後又讓他進了翰林院。

  除了宋准以外,其他的進士由吏部安排,對於官員的選拔,郭浩沒想改動。

  因為他還想不出合適的方法來代替科舉,畢竟此時不是後世,國情有很大的區別。

  文化方面改動不大,剩下的就是科技了,從三月開始,郭浩每個月都會去格物院一趟,順帶還會巡視醫療學員、軍事學院,檢查學員的學習成果。

  且說醫療學員,丁酉作為院長,朝廷的幾個太醫作為副院長,首先做的是對中醫經方的辯證統計。

  經過一年的整理,醫療遠已經收集了上萬個經方,只是收集容易驗證難,方子的療效,需要進一步證實。

  除了經方,丁酉等人還對中醫的其他科目進行總結,例如診脈、針灸、藥物、診斷等……

  中醫的複雜程度,絲毫不弱於西醫,內科、外科、兒科、婦科,分的很清楚。

  郭浩知道後世西醫的式微,所以現在就主張發展中醫,爭取建立一個完整的提系,有些西醫常用的手段,比如手術,郭浩也給劃分進來。

  此時的西方,還沒有醫術的概念,治療疾病還用一些「巫術」、「祈禱」和「放血療法」。

  一直到16世紀,文藝復興之後,西方醫學才走上正軌,而中醫已經發展了上千年。

  如今郭浩提出了化學的概念,引進了後世的思想,相信四百年以後,華夏的醫學一定會發展到一個新高度,讓其他國家遙不可及。

  在這個過程中,是以中醫為基礎的,所以中醫絕不能拋棄,甚至要開拓創新,持續發展,取代後世西醫的地位。

  有的時候,郭浩覺得自己也是個憤青,雖然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他都想嘗試一下。

  郭浩暫時隱藏心中的抱負,大力發展各行各業,同時與遼國義和,這也是遼國所希望的。

  雖然遼國沒有得到党項之地,可是吐蕃和回鶻已經歸順了,再加上郭浩表現出來的態度,不像是想再打仗。

  歷史上的這個時期,兩國也進行過義和,實際上需要發展的不只是大宋,遼國同樣如此。

  兩國義和,相互派來使者,簽訂了和平協議,天下百姓歡呼雀躍。

  大慶殿上,郭浩宴請了使者,遼國的正使名叫耶律烏正,聽這個名字就是契丹皇族。

  宋朝也派出了使者,表達了大宋的誠意,但在郭浩心裡,只是暫時的隱忍。

  使者見到了郭浩,回到遼國進行匯報,郭浩確實如傳聞一樣,已經有些老了。

  但獅子雖老,畢竟是王者,餘威還在。

  可耶律賢夫婦,此時正值壯年,比郭浩年輕許多,二人都有心南下,不過此時還不是時候。

  他們想著等郭浩死了,遼國也積攢了足夠的力量,郭浩的幾個兒子他們也知道一些,和郭浩那是沒法比的。

  他們這樣想著,殊不知望山跑死馬,想等郭浩老死,估計他倆這輩子是等不到了。

  但是郭浩偏偏要給他們這個錯覺,不只是他們,還有朝中的一些人,甚至是暗中的某些人。

  當初的刺殺,柴宗訓的死,都在說明一件事,暗中有一股力量,在策劃著名這一切。

  郭浩始終在找他們,可是沒有任何線索,能看得出來,對方很是謹慎,出手很果斷,不管能不能成功,關鍵是不能暴露。

  現在丐幫還在李芙手裡,而秋南的勢力郭浩也沒有收回來,這是看在往日的情分上。

  可是如此龐大的勢力,交給別人還不放心,郭浩打算自己自己掌控,李輝的兩個徒弟,就是接下來的人選。

  要說他這兩個徒弟,男的叫韓玉,今年二十四歲,是個孤兒,從小由內衛撫養長大。

  女孩叫紫雲,今年十八歲,同樣也是孤兒,和韓玉一樣,是內衛的一員。

  由此可以看出,郭浩的內衛都是孤兒,選拔十分嚴格,從小就被灌輸教育,他們只忠於郭浩,這也是郭浩的一張底牌。

  其實一開始,郭浩沒打算建立內衛,畢竟有丐幫和秋南的勢力,打探消息足夠了。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郭浩發現她們有些變了,有些事情明明知道了,卻不告訴他,郭浩最上沒說什麼,其實心裡很失望。

  這都是權利造成的,郭浩不怪他們,兩個人暗地裡沒少動手腳,郭浩也沒有點破他們。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郭浩最明白這個道理,他是皇帝,是天下人的表率,他的親人做了違法的事,他不殺難以服眾。

  可是郭浩又不忍心殺他們,有些事情就只能裝作不知道,事實上他也不是沒做過錯事,只看這些事重不重要。

  所以郭浩這次的改變,不僅僅是給外人看的,也是給秋南他們看的,郭浩如果一直不變老,他不敢想像,他們會做出什麼事情。

  日子一天天過去,看似還算平靜,秋南還是想讓郭致堯回來,是郭致堯的一封信,讓秋南放心下來。

  李繼隆去了西北過後,就留在了那邊,與此同時第一批七百三十名學員,也已經分配下去。

  和在禁軍一樣,他們到邊境也是教員,主要是施行新的提系,宣傳新的訓練方式。

  有了同學的陪伴,兄弟二人心裡踏實了不少,而郭致堯經歷了這次戰鬥,也確實成長了很多。

  看到郭致堯的信,秋南有些理解郭浩的苦衷,實際上郭浩並沒有偏袒誰,他是想讓郭致堯知道,這個江山來之不易。

  有了郭致堯的解釋,夫妻二人的關係有所緩和,天氣開始暖和,李芙的身體也好了許多。

  汴河之上,郭浩帶著幾位妃子釣魚,之前他們還擔心沈欣,結果沈欣現在整天待在格物院,很少和郭浩見面。

  妃子們在一旁小聲說話,郭浩靠在椅子上閉目養神,李輝坐在郭浩旁邊,身邊站著一男一女兩位年輕人,正是韓玉和紫雲!

  求推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