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之章 各國謀劃

  契丹的使者出發,分別從海陸兩路來到淮南,來到了與周國接壤的三個國家。

  得知契丹使者到來,李璟不敢怠慢,畢竟遼國現在可以說是第一強國,就好比戰國時期的秦國,有著一統天下的實力。

  雖然唐國和契丹中間隔著一個周國,但誰知道哪一天契丹鐵騎又會打到汴梁,這一次遼國可不會那麼傻,白白放棄一統天下的機會了。

  南昌新都,皇宮之中,契丹使者傲慢地站在大殿上,面對李璟絲毫沒有行禮跪拜的意思。

  李璟對此卻不敢表現出不悅來,輕聲道:「貴使遠道而來,不知所為何事啊!」

  契丹使者聞言,拿出一份國書,聚在頭上道:「傳我遼國皇帝旨意,前來商議聯合伐周之事,如今周國皇帝新繼,國內政局不穩,正是千載難逢之機。

  我皇打算聯合唐、蜀、荊南三國,一舉覆滅周國,不給周國喘息之機,否則等周國強大起來,你們這些小國,難逃被覆滅的命運!」

  「這……」

  遼使說完,李璟和大臣們面面相覷,站在前面的李煜想要說什麼,一旁的嚴續卻攔住了他。

  李璟沉吟了片刻,這才開口道:「貴使所言之事,事關重大,我要和臣子們商議一下,還請貴使先到官舍休息,一路而來定是辛苦,不妨先放鬆一下,稍後給貴使答覆!」

  遼使聽了沒有說什麼,遞上了國書,轉身隨著接待人員離開了,他是從海上過來的,這些日子也確實沒少受罪,知道南唐乃是富貴之鄉,自然要享受一番。

  遼使離開後,李璟把李煜和幾個大臣叫到一起,私下裡商議此事。

  李煜道:「父皇,遼國讓我們出兵,無非是想藉助我們的力量,可是我們剛剛經歷大戰,百姓們還沒恢復,此時不可再動干戈啊!」

  「太子說的是啊,那郭榮雖死,可是郭浩還在,如今郭浩把持周國朝政,他的能力不在郭榮之下啊!」

  嚴續說完,馮延魯沒有反駁,常夢錫也是點頭,唯獨李景達有些惱火:「你們這群貪生怕死之徒,一個郭浩就把你們嚇住了?

  之前的恥辱你們都忘了麼?十四個州,六十餘縣,數百個城池,難道我們都不要了麼?

  此次遼國有意南下,一定會大動干戈,到時候周國勢必會全力攔截,我們正好趁機收回失地!」

  李景達這麼一說,李璟也有些意動,嚴續反駁道:「趁機收回失地,難道你忘了之前的教訓了麼?

  當年郭榮繼位,我們也是這麼想的,可結果如何,郭浩一人南北奔波,先攔住契丹,又擊退了我軍。

  如今我朝好不容易安生下來,百姓需要休養生息,如果此時再動干戈,於國於民都不利!」

  雙方說的都有道理,李璟一時也不知道如何抉擇,他有心收復失地,可實在是被郭浩和他手下的將領打怕了。

  而且上次大戰,遼國雖然出兵,可是卻沒出什麼力,當時的主力是李弘冀帶領的唐軍,遼國的軍隊愣是沒踏進周國一寸土地。

  所以李璟也有些擔心,怕這是遼國的疲國之策,他們和周國拼命,然後他們做做樣子,等到兩敗俱傷,他們好漁翁得利。

  在場之人,沒有一個有李弘冀的魄力,所以他們最終的結果是,不能出兵,以免惹惱了周國。

  可是不出兵,他們又畏懼遼國,雖然他們不能繞過周國來攻打他們,可是一旦遼國統一了中原,他們也難逃覆滅的命運。

  兩邊都不敢得罪,李璟和他的大臣們也沒了主意。

  離開皇宮,李景達回到軍中,想起今天的議事,他就氣不打一處來,因為他和郭浩是死敵,不死不休的那種。

  這時他手下一個副手道:「將軍何故生氣,屬下願為將軍分憂!」

  這個副手跟隨李景達多年,之前李景達因太子之事被貶,他也一直跟在身邊,所以可以信任。

  「哎,遼國來使,說要聯合我國一起伐周,可是陛下和那些大臣們都害怕,不敢出兵,如果失去這次機會,我們恐怕再也沒有收復失地的可能了!」

  副手聞言沉思片刻,道:「聯合伐周,確實是個機會,不過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郭浩,如果他死了,想必陛下他們也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說的就是啊!」

  李景達一拍大腿道:「就是因為郭浩,陛下才如此猶豫不定,可他現在位高權重,想刺殺他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李景達一臉無奈,副手卻心中一動,低聲道:「將軍,據屬下所知,幾年前咱們派出去的百名刺客中,有一個沒有回來!

  屬下覺得可疑就去調查了一下,結果發現他竟然跟在郭浩身邊,而且郭浩好像還很信任他!

  如果我們能利用他,只要郭浩一絲,周國定會無所依仗,到時候不用幾國聯合,我們也有機會打到汴梁,占據中原!」

  「什麼?還有這麼一個人?儘快聯繫他,他要什麼條件我都答應,只要殺了郭浩,陛下也不會吝惜賞賜的!」

  「是!」

  副手領命而去,李景達心裡則生出無限期待,副手說的人就是王維,以他的身份,不會注意到一個馬夫。

  而他的副手,也是偶然知道了這個人,所以郭浩身邊一直潛伏著一顆定時炸彈,而且他還毫不知情。

  ……

  遼國,上京,蕭府中。

  「陛下雖然派出使者,可是這幾年周國國力日漸強大,郭榮有一統天下的野心,可惜沒有那個命。

  而郭浩的才能,絲毫不在郭榮之下,只要有他在,我們南下之路勢必受阻。」

  蕭思溫、高勛、楊袞等遼國大臣齊聚相府,商議伐周大計,蕭思溫很清楚,他們不能指望南方的國家,滅周也不過是一句口號,真實的目的還是收回郭浩奪走的失地。

  「要說郭浩,他不過是運氣比較好罷了,他來之時我們沒有防備,各地守將又都是軟骨頭,這次我們精心謀劃,就不信對付不了一個郭浩!」

  楊袞被郭浩一槍穿胸,差一點就死了,對郭浩的恨就不用說了,比李景達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楊將軍能有此心,老夫甚至欣慰,如果所有將領都能像楊將軍這樣,區區郭浩不足為懼。

  不過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大意,據周國的探子來報,最近周國有一個謠言:點檢作天子。

  目前還不能確定,這到底是不是郭浩搞的鬼,目前周國的御前都點檢正是郭浩,如果是他做的,說明他想當皇帝。

  但是中原的禮法和我們不同,郭浩繼位需要名正言順,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挑動周國內鬥!」

  蕭思溫所言,讓其他人都是一喜,如果郭浩在內鬥中倒了,那無異於自毀長城,剩下的人就不足為懼了。

  「如此,只要郭浩失去兵權,就是我們最好的時機,蕭相此計甚妙啊!」

  眾人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蕭思溫卻擺了擺手:「爾等不要高興的太早,郭浩的勢力不容小覷。

  如今在周國中,文武百官對他都很是信服,他也沒有表現出傲慢的一面,這份忍耐力,不亞於當年的司馬懿,就連老夫都十分佩服。

  而在這些大臣中,也不是沒有突破口,淮南節度使李重進,是郭威的侄子,想必他不會願意周國的天下落入外人之手。

  而周國的魏王符彥卿,乃是周帝的外祖父,想必也希望自己的外孫失去帝位,那樣很可能牽連他家。

  還有那張永德,也是郭威的女婿,所以我們要利用好這幾方勢力,讓郭浩自顧不暇,這時我們再出兵南下,定能一舉大破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