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儲位風波(四)

  城門口發生的事,很快傳到了郭威那裡,郭威明白郭浩為什麼這麼做,忽然覺得自己是不是太任性了。

  柴榮進宮後,郭威好生安慰了他一番,同時順著所有人的意思,允許他可以住在東宮。

  這個意思已經很明白了,不過柴榮說自己是開封府尹,應該住在府衙,這樣處理起事情方便。

  郭威對他的勤勉很欣慰,又讓他和郭浩多親近,郭浩是個難得的人才,還是他的妹夫,如果用好了,可以輔助他治理天下。

  柴榮答應了,沒有人知道真假,最起碼錶面上看,二人的關係已經恢復,一切走重新回到正軌。

  三月初十,郭威任命棣州團練使太原人王仁鎬,為宣徽北院使兼樞密副使,同時提拔郭浩為樞密使,統領天下兵馬。

  郭浩成了樞密使,所有人的心又提了起來,覺得柴榮雖然成為儲君,可是郭浩也不是沒有機會。

  然而讓所有人都意外的是,郭浩上任之後,把所有事務都分給手下的副使,只要不是太重要的事,他根本不會去過問。

  郭威的旨意郭浩不能拒絕,於是他來了一手無為而治,結果效果反而出奇的好,大多官員沒有人打壓,都會主動做事,因為他們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寬容的上司,當然會努力表現。

  所以一時間朝堂很平靜,治下的百姓也都很安定。

  這一天,歸德節度使兼侍中常思進京入朝,三月十九日,調任平盧節度使。

  常思將要出行,啟奏說道:「臣下在宋州,在民間發放四萬餘兩絲的債,謹將債權進獻皇上,請到時徵收。」

  郭威點頭。

  五月初九,郭威向宋州頒發布告,凡是常思所放的債全部豁免,常思知道後,也沒有慚愧的樣子。

  六月初四,滄州奏報契丹的知盧台軍事范陽人,張藏英前來投降,好像契丹也感覺到大周的強大,開始有漢人回歸。

  除了王逵有些不安分,因屈居人下而心生不滿,殺了自己的長官外,也就是王殷三次上表請求進京入朝,郭浩懷疑他不誠心,都派遣使者制止了。

  郭浩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能有這麼一天,如今他已經是權利最大的臣子,可是這讓他很不真實。

  所以郭浩放權,他幾乎不管什麼事,可就是這種無為的做法,恰恰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其中包括郭威和柴榮。

  國家大事,根本不是一個人能搞定的,如果郭浩事必躬親,那麼他得累死。

  如今大周整整日上,地方藩鎮也都很支持,契丹也沒什麼動靜,好像下一步就可以一統天下了。

  郭威的書房,郭威把郭浩和柴榮都叫了過來,爺三個坐在一起,郭威道:「榮兒,浩兒,如今我大周國力正強,一切都像好的方向發展,但是周圍有那麼多國家,你倆覺得,我們接下來要怎麼做!」

  郭威懷著一統天下的野心,開始詢問兩個最親近的人,二人聞言互相看了看對方,郭浩抬手示意柴榮先請。

  「父皇,兒臣覺得,如今我大周周邊的國家,對我們威脅最大的只有兩個,契丹和唐國。

  這兩個國家都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對我大周多有侵擾,所以兒臣覺得,應該從這兩個國家開始!」

  柴榮說完,郭浩心裡評論道:「南唐也就罷了,契丹?還是算了,那可是可以和大宋一較高下的王朝,憑藉大周現在的實力,根本不是契丹的對手。」

  可是他心裡這麼想,嘴上卻不敢這麼說,看到郭威看向他,於是拱手道:「父皇,兒臣覺得大哥說的有道理,只要我們打怕了這兩個大國,那麼其他小國自然望風而降。」

  郭浩隨口找了個理由,柴榮確是高興地點頭,他就是這麼想的,想要藉此兵不血刃地收復那些小國。

  郭威聞言只是點頭,示意二人繼續說,柴榮繼續說道:「陛下,如果要出征,軍隊還需要改革,現在軍中冗弱較多,士卒良莠不齊,缺乏訓練,我們可以進行篩選,如有不足就招撫流民,填補軍隊的不足。」

  郭威再次點頭,郭浩對此也是贊成的,其實他也知道這些弊端,只不過他本著低調的原則,沒有說出來,如今把這個機會讓給柴榮,正和他的心意。

  「而且朝廷現在的賦稅還是有些高,我們可以把賦稅再降低一些,禮樂、制度、刑法都有不合理的地方,都需要重新修訂。」

  隨著柴榮侃侃而談,郭威驚奇的發現,他這個養子竟然如此有才能,貌似絲毫不比郭浩差。

  而郭浩也是對他另眼相看,殊不知柴榮進京前,其實做足了功課,他身邊有幾個後來的名臣,為了他的太子之位,紛紛出言獻策。

  發現郭威目光的變化,郭浩忽然意識到,今天這次奏對很不尋常,與其說是奏對,不如說是考校。

  柴榮說的很多建議,他都想到了,只不過他考慮的要比柴榮多,有些改革好是好,但是會牽動很多人的利益。

  知道這是一次考校,郭浩乾脆不發表意見,只是順著柴榮說,郭威也看出了他的心思,心中的天平終於傾斜。

  「好啊,榮兒你能想到這麼多,為父很欣慰,以後國家就交給你們了,希望我們今天說的,日後都會實現。」

  「一定可以!」

  郭浩這次沒含糊,因為他知道,只要柴榮當了皇帝,有些問題就不是問題了,他現在做不了的事,柴榮也許可以做成。

  君臣父子,三人一直聊到半夜,劉松提醒了幾次,郭威才讓二人去休息。

  看樣子郭威心動了,他要開始他的抱負了,在這之前需要準備準備,所以短時間也沒有什麼大動作。

  郭浩重新忙碌起來,誰讓他是樞密使,改革軍隊少不了他出面,光這一件事就夠他忙了,其他的事則是交給了馮道他們。

  就在所有人幹的熱火朝天的時候,郭威忽然病了。

  郭威自入秋以來,就受風得了痹病,影響飲食和行走,術士說應該散發財物來祛病消災。

  郭浩對此很不屑,但他又不是醫生,又他知道怎麼治病,病急亂投醫,不管什麼辦法都要試試。

  郭威打算在南郊舉行祭祀,又因從後梁以來,祭祀天地常在洛陽舉行,疑惑未決。

  禮部官員道:「天子所在都城便可以祭祀百神,何必非在洛陽!」

  於是,開始建築祭祀天地的圜丘、社稷壇,在汴梁建造太廟,這個差事自然落到了郭浩身上,如此大事由他親自主持。

  十月十六日,派遣馮道到洛陽,迎來太廟社稷的神主牌位,由於請的是神位,所以一路上儀式十分隆重,走的很慢。

  十一月十三日,太常請示比照洛陽修築四郊各壇,後周太祖同意。

  十二月初一,神主牌位終於抵達汴梁,郭威到西郊迎接,恭敬地合供在太廟。

  郭威的病剛好一些,王殷又開始不老實,此時他乃是鄴都留守、天雄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同平章事,已經算是位高權重,可是他恃仗有功專橫不法,凡是河北藩鎮衛戍部隊應用皇帝敕書才能處理的事,王殷卻直接用自己的手帖就實施了,同時大量盤剝百姓財產。

  郭威聽了很不高興,派人對他說道:「愛卿與國家同為一體,鄴都國庫非常豐盈,愛卿想用就拿取,還怕什麼沒財!」

  成德節度使何福進一向憎惡王殷,十八何福進進京入朝,秘密地將王殷隱私之事稟報後周太祖,太祖由此懷疑王殷。

  十九日,王殷進京入朝,太祖頒詔留下了王殷,充任京城內外巡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