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顯肅皇后鄭氏(求月票!)

  …

  「嗚嗚嗚……」

  「呼哧、呼哧、呼哧……」

  當仿佛沉睡了無數年的遠古凶獸一般的火車,呼嘯著以吞吐天地之勢從遠處駛來。【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趙佶、趙桓、耶律延禧、楊卜麻疊、李陽煥以及其他沒見過火車的人,見到如此龐然大物又以如此之快的速度駛來的一幕,別提內心當中有多震撼了。

  「卡察!」

  當這列火車停到南京車站,站台上的趙佶、趙桓、耶律延禧、楊卜麻疊、李陽煥以及其他沒有見過火車的人,看到這不僅高大,還仿佛看不到尾部的火車,就停在他們面前,他們對比起來就像螻蟻一般,內心當中更為震撼。

  ——雖然這最新一代的火車已經很少出現故障了,但為了以防萬一,加上大乾王朝的火車比李存上一世的大出了差不多一倍,因此肯定需要更強大的動力,而目前的火車頭馬力還不夠,只能從數量上找,所以,這列火車也是由四個火車頭加上十節車廂組成。

  火車停下來了之後,李存和八百名虎賁軍的親衛以及二百名大乾王朝的高官從前面五節乘人的車廂中走了出來。

  ——這列火車反覆測試過無數次,楊沂中甚至親自參與過測試過好幾次,才同意讓李存乘坐。

  見僅僅一半的火車就裝下足足一千人,在場參加通車大典的人,無不震撼得無以復加。

  等到呂將代表李存介紹,一列火車如果單獨載人,一次至少可以載兩千人,若是單獨載物,一次至少可以載兩萬石糧食。從南京到北京最多只需要兩天一宿,而且這還算上了,在中途的十幾個站點休整加水加煤,人員下車上車,貨物裝卸的時間。

  聽到這樣的數據,趙佶心裡五味陳雜!

  當年,趙佶聯金滅遼收復燕雲十六州時,運一次兵起碼一個月時間,關鍵兵馬經過這長途跋涉,不好好休息幾天,根本就打不了硬仗。

  更麻煩的還是糧草物資的運輸。

  當時,所有前去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宋軍以及政府機構的給養,都必須依靠趙宋朝廷來解決。

  更麻煩的是,由於戰爭,導致前線的民眾無法耕種和生產,所以,民眾的消耗,尤其是糧食,也需要趙宋朝廷來解決。

  可以說,聯金滅遼收復燕雲十六州給趙宋王朝帶來了無比沉重的包袱。

  趙佶聯金滅遼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後期,奉議郎尚書司封員外郎許亢宗奉旨出使已經在大乾王朝控制下的燕雲地區,跟李存商量要李存履約將燕雲地區交給趙宋王朝。

  路過前線時,許亢宗震驚的發現,前線大飢,甚至出現了父母食其子,還有病死的屍體插上紙標於市上販賣的慘絕人寰的現象,甚至就連收復燕雲地區的士兵都形削骨立,而戍兵更是飢死者十之七八。

  得知前線缺少糧食的情況這麼嚴重,在趙佶的指示之下,趙宋朝廷急令河北、山東、京東各地轉運糧食給前線。

  換而言之,當時趙宋朝廷將保障前線糧食供給的任務下達給了靠近前線的河北、河東和京東等路。

  而趙宋王朝的各路轉運司官員,為了完成趙宋朝廷下達的這個苛刻的任務,又將糧食數額分攤到老百姓頭上。

  由於趙宋朝廷當時嚴重缺乏運輸力量,趙宋王朝的各路轉運司官員,還特別要求老百姓必須將糧食運送到前線繳納。

  ——那時,恰逢天下大旱,各個河道都是枯水期,因此水運根本就派不上用場,另外,河北、河東地區的河道由於多年沒有使用而變得淤堵,好多地區已經不通了,再加上沿路土匪、義軍眾多,所以,用漕船運糧根本就不切實際,只能費勁巴力的用人力走陸路運送糧食。

  結果,為了運送一石糧食,沿途運費要花上十幾石甚至二十幾石糧食。

  這給趙宋王朝的老百姓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甚至災難。

  再加上,自宣和五年以來,河北、京東等路連年發生災荒,收成不好,餓殍遍地。

  趙宋王朝的老百姓實在是沒有了活路,不得不起義或是當起了強盜。

  於是,趙宋王朝的各地相繼爆發了多起抗捐風暴或農民暴動事件。

  那時,少者幾百人,多者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此起而彼伏的暴起反抗趙宋王朝的統治,甚至乾脆打出來了「推翻趙宋王朝統治」的旗號。

  當時,影響比較大的有,山東的張萬仙,人數達十萬;山東的張迪,人數五萬多;河北的高托山,號稱有三十萬人;其他兩三萬者不可勝數。

  面對日益蔓延的北方民變形勢,趙佶急忙採取兩手政策:

  一方面,趙佶派遣朝散大夫李遵、奉議郎朱定國等官員,手持他親書的御筆手詔到河北、京東諸路,撫諭義軍、盜賊以及唐、鄧、汝、潁等地的流民,並採取釋放囚犯、減賦、以及招安等各種優待政策。

  另一方面,在派出官員進行安撫的同時,趙佶又密令內侍梁方平帶軍前去征討。

  梁方平命楊惟忠、劉光世、辛興宗等將領,前去圍剿張萬仙、高托山與張迪等大夥的義軍和叛匪。

  這大大牽扯住了趙宋王朝的精力和兵力。

  關鍵,北方的老百姓對趙宋王朝的統治怨聲載道。

  李存抓住那個時機,果斷親率大軍伐宋。

  兩河地區的民眾因為不滿趙宋王朝糟糕至極的統治,而紛紛投降,並且調轉槍頭開始跟宋軍交戰。

  結果,李存只用了十幾天時間,就率領大軍打到了東京汴梁城下。

  說趙佶為了逃命也好,說趙佶為了謝罪也罷,說趙佶相信大臣的鬼話天真的以為只要他退位李存就會退兵也行,總而言之,趙佶匆忙的將皇位禪讓給了趙桓這個好大兒,最終導致趙宋王朝被李存滅掉。

  如果那時趙宋王朝有火車這種不需要多少人力的運輸神器,能及時的、不在路上消耗那麼多糧食、將前線所需要的糧食全部運送到位,那麼前線就不會出現糧食短缺的情況,進而也就有可能不會發生後面李存輕而易舉就滅掉趙宋王朝的事了。

  所以沒有人比趙佶更懂這火車的重要性。

  趙佶敢肯定,自從有了這火車,北方的燕雲地區將會是大乾王朝不可分割的一塊疆土。

  不。

  不僅僅是北方的燕雲地區,西北的川陝地區,南方的原來的李朝和占城地區,也必將會是大乾王朝不可分割的一塊疆土。

  可以說,只要是火車能夠到達的地方,就肯定會牢牢地大乾王朝控制住。

  作為一個曾經很有野心的皇帝,趙佶想得更遠,他將他自己與李存易位處之,判斷李存肯定要發動戰爭了,而戰爭的對象很可能就是北方那個很不安分將來多半為威脅到大乾王朝邊疆的金國。

  趙佶看向比趙桓甚至是比趙構看起來還要年輕不少的李存,又看了一眼身邊內鬥內行、外斗外行的趙桓,接著想了想跟趙桓半斤八兩的趙構,自嘲的一笑:「就這兩個廢物還想跟李存斗?!」

  接著趙佶收起笑容,滿是落寞的想:「曾將希望寄托在這兩個廢物兒子身上的我,也是廢物,我大宋當亡矣。」

  雖然所有人都相信大乾朝廷不會信口開河,所報出來的數據肯定是真實的。

  但話又說回來,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若想讓人百分百相信,還是得動真格的才行。

  於是,在南京城中的所有精英階層的見證下,僅五節車廂就裝下了一萬石糧食。

  就這,裝得還是平廂,如果往高堆一堆,再裝下一兩千石糧食,一點問題都沒有。

  接著,新成立的鐵道部的官吏又現場招募志願者,燕京三日游,也就是三日三夜前往燕京再返回來。

  雖然也有人出於穩重,不願意當這個試驗品,還有人擔心這火車會壞在半道上將他們丟在荒山野嶺當中,而不敢參加實驗,但同樣的也有不少願意親眼見識一下皇帝李存都親自坐過的火車到底有多神奇。

  很快,一千名志願者就在鐵道部的官吏的引領下登上了前往燕京的火車。

  不多時,火車就在吉時起航了……

  ……

  趙佶以為他看不到火車從燕京回來就會回四國城,尤其是當他聽見,傳旨內侍讓趙桓、耶律延禧、楊卜麻疊、李陽煥即刻返回四國城了之後。

  但讓趙佶很意外的是,李存竟然獨獨留下了他,傳旨內侍讓他前去凌霄閣候命。

  凌霄閣是李存平日裡修煉道家養生功夫的地方,由李存的師叔張虛左主持。

  話說,這麼多年過去了,李存始終都沒有找到自己的師父。

  有人傳言,自己的師父死在了玉皇宮的那場大火當中。

  還有人傳言,玉皇宮的那場大火其實就是李存的師父放得,為得就是逼李存走上帝王之路。

  這些年,李存一直沒有放棄找自己的師父,可他老人家就像石沉大海,一點音訊都沒有……

  趙佶以前經常來凌霄閣跟李存探討道家養生的功夫。

  有時候,李存也會向趙佶請教治國之道,為君之道,帝王之術。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趙佶才真的打心底里害怕李存。

  李存絲毫沒有因為自己是勝利者,自己打得趙佶毫無還手之力,就看不起趙佶,聽不進去趙佶的話,而是每次都很認真的聽執掌了趙宋王朝二十五年的趙佶總結的心得和教訓,從中吸取對自己、對大乾王朝有用的東西消化吸收。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趙佶不敢不認真地教李存,甚至不敢拿虛假的東西騙李存,連夾帶私貨影響李存的判斷他都不敢。

  身為執掌了趙宋王朝整整二十五年的皇帝,趙佶比任何人都清楚,什麼叫做伴君如伴虎。

  關鍵,被李存打得好無還手之力、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以及趙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全都被李存奪走的趙佶,絕不敢懷疑李存的可怕,他十分清楚李存肯定能看出來他教導李存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沒辦法,趙佶只能將當初他想教導趙桓但趙桓卻不屑一顧的東西拿出來教導李存。

  李存絕對是一個好學生,對趙佶所教導的東西,李存不僅能輕易領會,還能舉一反三,甚至還能深挖趙佶教導給李存的東西。

  看著這樣的李存,趙佶總忍不住想,要是李存是他的兒子,該有多好。

  更讓趙佶喜歡李存的是,李存還跟他一樣,喜歡修煉道家的養生功夫。

  而若說李存跟趙佶有所不同的則是,李存對道家那鬼鬼神神的一套和長生不老之說卻是半點也不信。

  但這仍就不妨礙趙佶喜歡李存、欣賞李存。

  基於這種打心底里的喜歡、打心底里的欣賞,儘管趙佶十分清楚李存是他的生死大敵,但他有時還是忍不住多說了一些他當皇帝的心得。

  可能是為了報答趙佶的教導,李存時不時的就會將趙佶從四國城中召出來聊聊,讓趙佶見見外面的世界,不必一直困在四國城中。

  這也讓趙佶成了四國城中唯一一個例外。

  來到凌霄閣,趙佶行了一個道家的作揖禮,然後主動問起:「陛下召小道前來,乃為探討道法,還是為辯證帝王之術?」

  不想,李存卻搖搖頭:「下次再探討道法或辯證帝王之術罷,此次朕叫你過來,是叫你見一人,那人就在裡間,你自行過去罷。」

  帶著深深的疑惑和深深的好奇,趙佶遵了李存的命令,轉身來到了裡間。

  撩起幔布,進入裡間,趙佶一眼就看見床榻上躺著的一個讓他極為意外的身影!

  ——原趙宋王朝顯肅皇后鄭氏,也就是鄭太后!

  此時的鄭太后,閉著眼靜靜地躺在床上,臉色蒼白,呼吸微弱,一副命不久矣的樣子。

  趙佶大驚,連忙來到床榻邊上,輕輕握起鄭太后的手。

  可能是感受到了熟悉的大手,猜到是誰來了,彌留之際的鄭太后,慢慢地睜開了她空洞的眼睛。

  看清來人真是趙佶了之後,鄭太后的雙眼之中突然有了點神采,同時她的臉色也忽然漸漸紅潤起來。

  鄭太后露出一個發自心底的微笑,柔聲說道:「官家來了?」

  趙佶點點頭,關心地問道:「你怎麼病成這個樣子?」

  鄭太后搖搖頭,示意趙佶不要亂猜,這不關李存的事,她緩慢的說道:「五年前妾身便病了,太醫全都來給妾身看過了,就連陳德妃都親自為妾身號過脈,皆言妾身得了不治之症,是陛下叫太醫用老山參為臣妾吊了這麼多年的命,後來臣妾隨陛下來到江南,病情才好轉了一點,不想,昨夜臣妾偶感風寒,這病情突然就加重了。」

  「這回,妾身怕是真的不行了。」

  說到這裡,鄭太后微微動了動身子,然後用力握著趙佶的手,含情脈脈,淚如泉湧:「賤妾出身寒微,得陛下寵愛三二十年,又叫妾身當了皇后,心愿足矣,雖死無憾!」

  趙佶聽言也默默流淚。

  趙佶想起來了,他第一次在向太后宮裡見到鄭氏時的場景。

  那時,鄭氏是向太后宮裡的女官首領,而他還是端王。

  趙佶每次到向太后的慈德宮請安,向太后都會命令鄭氏與王氏在趙佶身邊侍奉侍候。

  後來,趙佶即位,向太后就將鄭氏和王氏賜給了趙佶。

  鄭氏入宮後,因才華橫溢,謙恭有禮,得到了趙佶的寵愛。

  鄭氏一生為趙佶生下了四女一子,存活下來的也有三女。

  後來,趙佶寵愛的明達皇后劉氏去世,趙佶傷心不已,追封劉氏為皇后,鄭氏於是向趙佶請求,願意撫養劉氏的還很年幼的孩子。

  這只是鄭氏為趙佶做得眾多的事當中的一件。

  趙佶十分清楚,他之所以子嗣昌盛,鄭氏的賢德大度功不可沒。

  所以,在王皇后過世了之後,趙佶就立了鄭氏為皇后。

  兩人一直到靖康之變之前,感情一直都很好。

  雖然靖康之變了之後,鄭氏曾經動過給李存侍寢的念頭,但因為她的年紀實在太大而作罷,後來她又想方設法百般討好李存,希望贏得李存的好感。

  而趙佶也因為被李存關進四國城,自身難保,顧不上鄭氏,甚至是一度澹忘了鄭氏。

  但那只是生存本能,生存環境所迫,別說李存並沒有碰過鄭氏,就算李存真的碰過了鄭氏,人之將死,趙佶又經歷了這麼多的事,該放下的也應該放下了。

  現在,只剩下一對攜手走過來三十五年的老夫無妻最後的道別。

  趙佶握著鄭氏的手,兩人說了很多很多,回憶起來了很多趙佶已經忘記鄭氏卻刻骨銘心的事情。

  最後,鄭氏很是意猶未盡地說:「妾身雖埋骨九泉,然魂魄不離官家左右,切望官家莫要再執念大宋江山社稷,此事已然成為定局,再難更改,官家宜為天下蒼生放手,與自己和解,安度晚年。妾不忍離去,然命分至此,官家要保重聖體,勿過于思念……」

  鄭氏其實還有很多話想說,可她的聲音卻戛然而止。

  此刻,鄭氏的臉色依然紅潤,手也是暖暖的,身子還是軟軟的。

  趙佶不相信鄭氏就這樣走了,他抱著鄭氏的身子啜泣不已……

  ……

  ……

  本月的最後一天了,求大大們將手上的月票賞賜給大鳥吧。

  要不,過了今天,也浪費了。

  好人一生平安!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