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科室主任和院長都等在這裡,袁世凱也很滿意西北的安排,在醫院安排簡單的介紹之中,開始了解西北醫院,越了解,就越是震驚,自問對於醫療還知道一點的袁世凱,從來都沒有想過,醫院還分了這麼多不同的種類和學科,而許多以前的絕症,也都有了解決的可能,至此,袁世凱的心態,終於從平淡變成了感興趣。∈↗,
身上有病,袁世凱知道,可是位置的關係,他一向都是秘而不宣,本來只是微微有些不適,可是漸漸,這種不適的感覺越來越嚴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睡眠和生活了,本以為忍忍就過去了,沒想到到了西北,卻有意外的發現,一個這麼大醫院,只是看川流不息的人員,就知道肯定有效果的,說不定,可以一勞永逸的而解決問題。
介紹大概持續了20分鐘左右,袁世凱自然有專人負責,從最初的檢驗一直到更深入的監測的,楊元釗是知道一些的,袁世凱的病症也大致知道,甚至已經派人進行了適當的安排,只要袁世凱去檢查,應該沒有多少問題。
楊元釗看時間,已經到了會議要開始的時間了,讓西北總醫院認真的做好對袁世凱的接待工作,然後向袁世凱告罪之後離開,其實相對於袁世凱,楊元釗更大的心思是放在另外一邊,那些北洋軍的軍官身上。
昨天晚上跟隨著袁世凱來到包頭的那些軍官,這些能夠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不能說全部都是好名字,以軍人和北洋的身份,在歷史上面留下名號的,肯定都是不錯的。
換成之前,西北不太可能得到他們,哪怕是眾叛親離之下,北洋依然保持著北洋這個名字,也就是後面自家人之間爭權奪利。形成了實際上面的軍閥之後,才算是撕破了臉,開始正面衝突了起來。
現在的北洋,還沒有像是袁世凱稱帝之後的眾叛親離。能夠跟袁世凱來到包頭的這些都是鐵桿,在袁世凱心生退意的時候,願意跟西北來談北洋的事情,也就帶著潛在的意思,那就是給他們安排一條出路。有這個作為前提。機會不小,就看西北如何的去運作了。
楊元釗之所以對北洋的軍官這麼感興趣,原因就在於西北軍校成立這麼長時間,培養出了一大批合格的軍人,可是這些在歷史上沒有名字,很少有越過團級這個門檻的,目前快60個師了,非後世名人的師長只有7個。或許是偶然,或許是必然。
翻開軍人名錄之中,看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這些年輕的身影,在有了正規化的教育之後,就迅速的表現出來的天賦,讓楊元釗明白,歷史帶著慣性和必然性,跟西北相比,從北洋軍,從北洋軍官學校之中,走出來的將星更多,幾乎是從1911年開始。整整十幾年的主流,甚至有些,在未來的抗日戰爭之中也發揮作用,這樣的一個人才寶庫。沒有人會選擇放棄。
成王敗寇,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沒錯,中國歷史上面的統治者,也是按照這個來做的,鳥盡弓藏這句話。把其中的悲喜給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可對於楊元釗來說,現代化戰爭,只要把持好了後勤,再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比如說,分散他們,讓他們在初期,不要擔任較高層次的軍官,比如是團級以下,最多也就是那些最優秀的,可以安排成師級,以西北一個團3000多人和一個是3萬人左右,,以西北軍的精銳程度來說,應該是讓他們滿意,前提是,他們看到這些軍隊的強大啊。
未來的中國,龐大而強大,西北也擁有足夠的基礎的,根本就不怕這些北洋軍官鬧出什麼風波,甚至對於這些軍官來說,最缺乏的打仗的問題,也根本不缺,未來的西北,根本就不缺仗打,國內不可能了,整個東亞,東南亞,甚至走出國門,遠赴其他大洲,必定要用打來打破白種人的壟斷,那麼必須要把對方打到和打服了才行。
楊元釗看來,這些應該成為戰場上面的戰將的軍官,因為派系或者理念等的不同,卻無法為中國出力,這是屬於中國的悲哀。任何國家的崛起,必將會有一戰,後世的美蘇兩強,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生生的打出來的威風,中國要想崛起,也必然有一次大規模的戰爭。
西北在楊元釗的影響下,已經實際上介入了這一戰。雖然說,還沒有參戰,可是兩大陣營之中,西北別無選擇,黃種人跟白種人,兩者之間,人種的天然不同,造成了雙方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或許在短時間之中還可以結合在一起,以後必然分道揚鑣。
蘇聯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二戰之中,為了對付不可一世的,強大的德國,英美把蘇聯拉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的陣營,可是之後,兩大陣營開始分裂,如果不是蘇聯的承受能力強,說不得二戰之後,就會被玩完了,雙方對抗加劇,北約跟華約的冷戰,說白了是美國糾結了西方的一連串國家,跟蘇聯產生的對抗,而蘇聯除了本身之外,連一個幫手都沒有,有的只是拖累和離心離德。90年代初的蘇聯解體,也宣告了一方的勝利,美國成為世界上單獨的唯一的一極,唯一的超級大國。
中國所處的地位,跟蘇聯類似,現在列強們在中國還有龐大的勢力範圍和利益,一旦西北統一中國,幾乎必然跟列強們對上,這種情況之下,要選擇,也只有選擇一個弱一點的結盟,不然的話,少了中國的支持,德國會立刻玩完,英法美在沒有受到巨大的創傷的情況之下,轉頭過來,聯手對付中國,這是西北不願意看到的,西北擁有龐大的陸軍和強大的空軍,可是這樣獨立對抗世界的戰爭,對於中國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最少會浪費掉珍貴的發展時間。
以楊元釗的地位,不可能親自去招募這些軍官,卻也對於這些北洋軍官,有專門的安排,讓西北軍官帶著北洋的軍官團去參觀一下西北軍一個集團軍的實彈演習,這不同於表演性的演習,是真正針對實戰的演習。整個演習長達三天,會動用到除了飛機,裝甲車之外的一切輕重武器,基本上代表著西北的最強的攻擊力。
負責參與檢閱的軍,是西北的王牌軍,也是未來戰爭到來之後,會第一時間列裝裝甲車,坦克,裝甲卡車之類的,進行摩步化改造的第3軍,他們至今還有一個半旅,還在草原之上,進行坦克和裝甲車的適應性訓練……
第三軍脫胎於曾經西北獨立初期的第三師,軍長是大名鼎鼎的山西王閻錫山,這個科班出身,頭腦靈活,同樣是在後世的史冊之上,留下了濃重身後的一筆,他的個人實力相當的強大,在西北的支持之下,這個軍,無論是兵員,還是武器裝備,都完備的情況之下,野心甚大的他也開啟了屬於他的軍旅生涯。
最嚴格的訓練。鐵軍稱號從第三師時代就掛在閻錫山的名下的,一半的西北軍,合格士兵年訓練的子彈數量大概是3500發-5000發之間,第三軍達到了平均7000發,特等射手的比例和質量都是整個西北軍之中拔尖。
鐵軍當然不能只有射手,也非常重視技術裝備,偵查團的人員和技術裝備的普及程度,戰鬥意志和戰術訓練種類,都冠絕與西北,如果不是第一軍名頭太大,第一強軍的稱號,就會冠在他的頭上,派第三軍出戰,也真的是為了展現出最強的實力,讓北洋的軍官徹底絕望了之後,再考慮招募的問題。
閻錫山撈不到赴山東作戰的機會,就卯足了勁,放在這一次演習之上,精心策劃,甚至某些地方,用了一部分真功夫,負責參觀北洋軍官團,三天之後回到賓館,三傑和其他的北洋軍軍官,全部都不說話了,西北的一個集團軍,還是甲等集團軍,差不多5萬人左右,加上後勤13萬,看起來人數也就相當於6個鎮。
數量永遠是軍隊的戰鬥力,在觀看演習之前,馮國璋和段祺瑞等人,無不認為哪怕西北軍強大,多50%的力量總能夠對付,最多在多一點,北洋或許不會是西北的對手,可是保持著一定比例數量和戰鬥力,以德國存在艦隊的態勢發展,那就是西北要那下北洋,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這個損失,甚至會影響到西北對於中國,甚至是危及到本身的穩定性。
這種想法非常有市場,甚至到袁世凱決定之後,馮國璋還是這麼想的,真正的一場演習下來,真刀真槍的干,他們才發現,自己是坐井觀天的,別的不說,哪怕西北只有這麼一個集團軍,就夠北洋吃一壺的了,一對一,一對二都完全不是對手,至於更多的,誰也沒有去想那麼多,或許傾全力之下,北洋能夠對付第三軍,可接下來呢,只是還有兩個軍,就夠北洋吃一壺的了,更何況三個軍,還不是西北的終點,西北可以輕鬆的動員百萬,甚至是數百萬的大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