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章 讓步的袁世凱

  黑色的禮賓車並沒有停靠在火車站廣場之上,楊元釗是西北的控制者,在西北眾多的人民眼裡,被稱之為萬家生佛,至今依然有無數民眾,家裡懸掛著楊元釗的畫像,他本人而言,不是一個喜歡破壞規矩和享受特權的,平常的舉動相當的親民,只有少數情況之下,才會選擇使用特權。

  現在就是這個少數狀況之一,袁世凱的起意很倉促,他來到包頭,是一件足以影響整個中國局勢的事情,西北累積了足夠實力,也可以依靠著這個實力統一中國,可是戰爭帶來的統一,可是這種事情,秘密的比公開了好的,袁世凱和楊元釗是公眾人物,是整個中國最龐大的兩個勢力的領導人,這樣的兩個人,在西北舉行盛大活動的時候見面,肯定會讓其他人產生不良的影響,會讓野心家伺機而動。

  北洋是一個熟透的果實,哪怕是強如西北這樣的,也考慮了很多問題,顧慮重重,最大的問題就是袁世凱準備怎麼做,即便是袁世凱主動投降,還有一個問題,順利的接收整個京津和東北地區的問題,平穩過度,全盤接下,跟對抗接收,滿目瘡痍,後果既然不同,到時候,西北地盤就會遍布整個中國的北部,特別是在東北。

  西北軍如果在東北迅速的布置到位,就可以藉助著東北的地利,對於朝鮮產生直接的威脅,台灣和朝鮮,這兩大殖民領土,如果都被拿下的話,對於日本來說,似乎逐步樹立起來的勝利形象和風光一瀉千里,對於日本的打擊不可謂不大。

  在車站廣場旁邊,一處很隱秘的道路,穿行了差不多800米,然後通過了一個有守衛把手的大門,這一輛表面上看起來簡單。可是實際上錦繡萬千禮賓車和身後三輛大巴組成的車隊,一起的進入到了一節孤零零的鐵道線上,這已經是包頭站的下面了,在火車從3道下來之後。上到其中的一條股道,火車會逐步的下行的,前行1200米之後,會下降到地下2層的位置,就是他們的這個神秘站台。在整個包頭車站,知道的也只有不到15個人,就算是西北,也只有部一級的官員才知道,他們前往其他地方公幹的時候,可以在這裡提前在這裡登上專門的,或者是特製車廂。

  手錶在燈光之下,閃爍著淡淡的螢光,劉澍看了一下手錶,略顯輕鬆的說道:「還有7分鐘!」

  現在是晚上的7點53分。因為沖走閱兵路的關係,他們來的時候,花費的時間,稍稍的有些大,好在,問題不大,7分鐘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

  很快的,轟鳴聲傳來,前方1000多米的拐角處。突然出現了一條不太長列車,能夠在這個時候,出現在這裡的,也只有袁世凱了。

  列車緩緩的降低速度。早在通過包頭站的時候,就把速度降低到了30左右,在站台前方,緩緩的停下來,列車們打開,一個身高不高。禿頭,穿著一身老式的地主服,有著一對特別的鬍子的人,在列車員的引導之下,帶著一大票彪悍的手下,緩緩的下車。

  袁世凱!楊元釗哪怕不用去辨認,就知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袁大頭,在民國時期貨幣的名字,就如同後世的老爺爺一樣,為廣大人民所認識,人人都喜歡。

  見到袁世凱,楊元釗有一種歷史人物從圖片上走下來的感覺,或者說直目歷史的厚重感,看起來一身變裝,略顯發福的袁世凱,可是偶爾抬起的眼睛之中,是如山一樣的厚重,他就是北洋的控制者,亂世之中少有的梟雄。

  無獨有偶,在楊元釗觀察袁世凱的時候,袁世凱同時也在觀察著楊元釗,袁世凱也是在第一時間,認出了楊元釗,楊元釗的大名,早在許多年前,最早及包頭組織商會的時候,就聽說過,年輕的商界後起之秀,當時的山西總督,甚至專門為他,向軍機處做了推薦,這也是54混編協的前身,包頭民團的來歷。

  一個地方土豪,或許是有些錢,就想要編練新軍,如果不是當時袁世凱正在跟清廷的競爭之中,不方便出手,隨便派出一個協,就可以滅掉山西新軍了。

  這或許是袁世凱自己推測之後,做出來的最可能的判斷了,在包頭民團成立之初,西北所擁有的,只是當年馮玉祥在東北培養的一兩千人,雖然馮玉祥不錯,可是當時,他只是一個北洋軍的營正,他的實力又有多少,一個標就高看他一眼了。平心而論,如果還是不知道西北的未來,只是在當時的話,袁世凱根本就不會看山西一眼。

  山西是個什麼地方,走西口,走東口,人口多的就要出外闖蕩,甚至跟大自然掙命,才能夠活下來的地方,編一個以新軍為名義的地方民團,這簡直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簡直是在開玩笑,也就那些土老帽有錢些,可是那些土老帽,心中的想法只是掙錢,根本不會去管山西的事情。事實上,在稍晚一些時候,後世的西北王閻錫山在西北崛起的時候,同樣是新編新軍,當時只有兩個營,後面才成立了混編協。山西尚且如此,何況是口外的包頭,那是一個窮山惡水,有人辦出來新軍麼。

  袁世凱當時正全部心思放在跟軍機處鬥法,滿清朝廷看解決不了北洋,如同大掃把一樣的散出了一大片的新軍,別說是省,府,甚至是縣,只要是有申請,總能夠得到回覆,但是大部分都悄無聲息了。

  就這樣,在原有北洋六鎮,7萬多人的規模之下,瘋狂的出現了10幾萬的新軍,這些新軍,就如同曾經的綠營一樣,看起來很美而已,有的是騙取支持和軍餉工具,有的則淪為了革命黨的工具,南方革命黨之所以能夠起義成功,新軍之中的進步青年和革命志士,是第一主力,甚至遠在所謂的革命前輩之上。

  在無數泥沙俱下之下,卻冒出來了西北這麼一個真正的猛虎,接下來,楊元釗的發展卻跟所有人預料的完全不一樣,居然接著的清朝中樞打擊北洋的功夫嶄露頭角,成立了54混編協。

  在清廷中樞的眼裡,這算什麼,不就是一個只有兩個標的普通協麼,北洋在中樞的大力推動之下,花費了十多年的時間,也不過是7萬多人,各地都在編練新軍,可是除了北洋之外,其他的,實力都非常一般,更何況一個位於中樞千里之外,貧窮落後的西北。

  在大部分的地方,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這麼一個協的成立,有的甚至要成立鎮,可是真正到位的有多少,在中樞加大檢查力度,收緊撥款之後,很快就銷聲匿跡了,本以為這是山西總督的套路,象徵性的打開方便之門之後,就不在管它了。

  接下來的變化,讓所有人都美哦與想到,西北不但沒有吃空餉,以包頭這麼一個小小的底盤,反而把的54混編協給建設了起來,不但擁有完全的人員配置和武器,甚至在著之上,悄無聲息的擴張成了一協三標,每標都超員,幾乎相當於一個鎮的協。

  這種跟其他的人不一樣的做法,讓西北在初期,比較弱小的情況下,成功的保護了自己,在1908年和1909年前後,如果北洋真的全力以赴的情況之下,西北也好,54混編協也好,根本就抵擋不住,可惜了,前面的機會一旦錯過,後面再追趕和挽回就晚了,他們是去了最後的機會。

  袁世凱看著前方,年輕的有些的清秀,總是有千萬的話語想要說,卻也一個字都沒有說出來,雙方見面,相互自我介紹,其實,作為北方近鄰,又是相互重視的的對象,雙方對於對方的熟悉程度很高,幾乎都第一眼就認出了對方。

  北洋三傑,吳佩孚,孫傳芳,曹錕,這些現在和後世,大名鼎鼎的北洋骨幹,都在袁世凱的隊伍之中,楊元釗忍不住微微感慨,袁世凱就是袁世凱,哪怕處於現在,如此不利的程度,也依然有這麼大一幫人來追隨,同樣作為管理者,楊元釗很清楚,在這個時候,依然不離不棄的,肯定是他手下的鐵桿,現在看來,袁世凱的威信很高的。

  史實上,袁世凱之所以鬧得眾叛親離的下場,就是因為他後來的稱帝,畢竟剛開始,大家為了一個目標,為了一個目的,都已經取得相當的效果了,大家都在期盼著更好的未來,爭取更多的利益的時候,你拋開大家,自己一個人去玩了,要是沒有民國也倒罷了,大家奉你為主,你做皇帝可以,有了民國,大總統沒有了終身制,是有任期的,大總統的位置誰都想要坐坐,眼看有機會了,你做皇帝了,把位置傳給你們袁家,袁世凱的兒子又不爭氣,頓時傷了一直都跟隨著他的那些追隨者,所以才落到個眾叛親離,現在,有了西北的出現,袁世凱的個人權利慾還沒有膨脹到後世的那種程度,這也是他來到西北的原因,否則,即便把中國的北方給打爛了,也不心疼,更別說舉手投降了。

  兩個人相對而戰了很久,誰也沒有說一句話,視線和時間仿佛一瞬間,在兩個人之中凝固了,身後跟隨者們誰都沒有說一句話,就這麼涇渭分明的站在一起,最終,還是袁世凱想通了,首先向楊元釗邁出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