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 電晶體和雷達

  劉澍說的時候,楊元釗正好看到了一五計劃大綱的尾部,這裡不但有詳細描述,甚至還有一些基本的圖畫,看起來像是一個黑色小方塊,帶著幾個金屬線,看起來不大的東西,跟平常的東西完全不一樣,怪模怪樣。⊙,

  聽到了劉澍的問話,楊元釗平靜的說道:「這個是電晶體!」

  不同於劉澍的浮光掠影,楊元釗看的更加的深入了,他的知識層面和眼光,可以看到更多的東西,每一項基本上都有他的引導,或多或少而已,特別是最後,由他一手提出的,電晶體的研究,直接讓西北越過了電子管的時代,邁向了電晶體時代,在他看來,這是整個一五計劃之中,最重要的一項研究的,甚至他的作用,還在商用飛機和戰略轟炸機之上。

  楊元釗手中的晶片,也就是計算器的晶片和山寨手機的晶片,後者性能更加出眾,已經相當於一個小型電腦了,2014年的晶片,怎麼也完爆5年前,或者是10年前的了,可是這樣的晶片,用途非常有限,也就只能發揮出最基本的計算功能,稍稍改裝的能力都沒有,這就是拔苗助長的壞處的,西北只是依靠著一體機,複製了晶片,並不具備對晶片的研究,還有基於晶片上面的改造,所以必須從頭開始,從電子管開始,接下來是電晶體。

  這是電子行業的進步,看起來只有一小步的,卻代表著更加可靠,更加穩定電子產品的,研究難度更困難一點,可是未來,特別是幾十年之後,電子產業和半導體產業,幾乎代表了更新,威力更大的體系,這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工程。幾乎會用於軍事和民用的各個領域,特別是軍事上面,武器只要假裝了晶片或者是控制系統,才能夠發揮出更好的作用。看起來本身沒有多少變化,可是戰鬥力,幾乎是天上地下。

  從電子產業的普及,衍生出來的,雷達。飛彈,預警機這些東西,給空戰甚至是世界戰爭,更新的體驗,其中的差別,已經不能夠用落後多少和先進多少來形容了,超視距的攻擊,甚至可以讓飛機真正做到無損,你看都看不到,又怎麼能夠攻擊到對方。一架飛機,幹掉對方整個飛行部隊,在代差的基礎上面,成為了一件非常可能的事情。

  後世就是如此,就飛機的性能上面,蘇聯的不少戰機,過載能力和格鬥能力都相當的強,可是在航電上面的短板,不少的蘇聯飛機,是沒有航電。或者是航電極弱,測量距離,引導距離都不強,很容易被干擾到。或許面對面的格鬥,蘇聯飛機都可以戰局上風,可是在超視距上面,就差的比較遠了。

  按理說,西北弄出來了電腦,超越了這個時代。可那只是在楊元釗提供晶片的拔苗助長的,西北在電子產業上面真正的基礎,只是電子管而已,甚至連電子管也不過是剛剛起步,依靠著西北更強大的加工能力,變的出色了起來,而一五計劃,就是在這個電子管的基礎上面,進入到電晶體的時代。

  電晶體的項目,在整個一五計劃之中,占據的比重並不是很大,主要是在於,有了楊元釗提供的大規模集成電路,直接弄出來電腦了,電子行業形成了倒掛,以目前的加工能力,可能要,幾十年,甚至更多時間,才能夠追上現在的電子的硬體,可是這樣的電腦,只能夠作為電腦來使用,換成別的地方就不行了,只有按部就班,從電子管開始,電晶體,一步步的發展,才能夠吃透所有東西,電子產業,可不是只有電腦和聯網,他在軍事,在民用的無數領域,都有突出的作用。

  電晶體的項目,在一五計劃的綱要之中,級別不是特別的高,帶動作用也不強。未來是電子產品的時代,一個沒有研究電子產品的國家,是沒有前途,現在的西北,無論是科研,還是生產,都有自己獨到的一個體系,楊元釗對於研究和生產的盈影響力不小,已經形成體系,楊元釗也不好輕易的改變,哪怕他明知道這是正確,最多只能夠引導,他想了半天,最終在一五計劃之中,提出了一個軍事項目的子項目雷達項目。

  雷達項目算的上電子產品之中的一個子項目,最開始是用電子管的,畢竟理論上面,雷達在無線電出現之後,就有了製作出來的可能性,可是電子管在某種程度上,可靠性並不強,在雷達,計算機這樣項目之中,如果只是用電子管,可能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就需要更換一個,除非是增強加工能力,電子管獨特的使用區間,讓他很難使用到這個上面。電晶體為代表的半導體的,在後世證明,是適合,而依託著雷達項目,順勢提出了為了增加雷達的準確度和使用時間,特別進行的一個電晶體的項目。

  雷達,作為一五計劃之中的重點項目,影響力巨大,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絕對稱得上是至理名言,即便在現代戰爭之中也是如此,西北的特種部隊和偵察兵的序列,為的就是更快的發現敵方布置,以做到料敵先機。人畢竟比不過機器,戰場上面複雜的環境,也不可能清晰的發現一切,這時候,楊元釗提出了一個雷達的理論,藉助著電磁波的發射和反射回收,探測和測距的一種機器,在軍事上面的用途非常的廣泛。

  西北在無線電上面的研究,已經相當的深入了,基礎理論已經完善,甚至開發出了無線的可攜式無線電機,對於軍事領域,有著巨大的作用,可以說已經擁有了研製雷達的基礎。軍事專家順著楊元釗提出的理論逐步的深入的時候,才發現,雷達比之無線電,更加擁有增強戰鬥力的作用。

  無線電,說白了,是一個聯絡工具,可以把零散,分成各個部分的部隊,結合成一個整體,以化整為零的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他從某種意義上面說,是戰鬥力的提升器,原來能夠發揮多少作用,因為戰場和分散等關係,減少的作用,可以在補回來,最多也就是部隊的戰鬥力了。

  可是雷達卻是增幅器,有了雷達,偵察兵的作用會減少,或者少部分偵察兵,在雷達發現的地方進行重點探查,減少了偵察兵的勞累,也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偵察兵的傷亡。有了雷達,再複雜的局面,在複雜的環境,指揮者都可以清晰的知道對面的布置,這對於集中兵力打擊對方薄弱環節,極為有用。雷達不單單可以用用到陸地上,還可以使用在艦船上,類似大霧,黑夜等天氣,肉眼和光學觀測沒有發現或者很難發現的時候,雷達可以輕而易舉的發現敵人,進而準確的攻擊到敵人。雷達應用到火炮之上的,當雷達的功能達到一定強度的時候,可以通過對方炮彈的方向,位置,射速,快速的計算出來對方炮群的方向,指引本方炮群,更快的發現敵人,精準的清除掉地方目標。

  總之,從很多的意義上面說,雷達的作用,對於軍隊來說,關鍵無比,所以軍方幾乎力挺的支持,同意了這個看起來很艱難的項目。雷達的研究,早在1912年年底,就已經開始了,原型機已經弄出來了,是基於電子管簡單雷達,那個只是玩具,可靠性極低,誤報率達到了67%以上,這樣的比例,幾乎無法從中間收穫到有價值的情報,因為雜波太多了,誤報也多,這樣每一個可能都去偵查,這顯現不出來雷達的巨大作用。除了誤報率,穩定工作的時間也短,不超過40分鐘,沒有使用的作用。

  伴隨著工藝的進步,電子管的逐步可靠,把誤判率降低到了28%,提升了差不多一半,開機時間也延長到了4小時,可是距離軍方的標準,還有遙不可及的距離,軍方的標準,最起碼開機時間要延長到的36小時以上,誤判率不能夠高於5%的要求,差了很遠。

  軍方是從作戰意圖上面,提出的要求,可以不考慮實現的難度,可是研究者要想完成,就困難的多了,為了實現這一點,無線電和電磁方面的專家,又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卻不能把可控性提升,儘可能的增加工藝,可是電子管的可靠性不高,這是天然的問題,況且除了可靠性之外,電子管的耗電量巨大,除了在陸地上,外接電源固定放置之外,依靠電池使用的時間是極短,沒有使用的作用。

  這個結果讓軍方異常的失望,研究院也在連續的失敗之後,失去了繼續研究下去的勇氣,因為連續很長時間研究,都沒有太多的收穫,誤報率在達到28%之後,就如同一個艱難行進的牛車一樣,以千分位,甚至是萬分位來行進,要想達到5%,不說不可能,但是也會浪費幾十年的時間。

  這麼簡單的雷達,卻在可靠性和電力上面被限制住了,甚至連電的問題也可以放在一邊,可靠性不解決,雷達永遠都是理論上的東西,看起來非常美好,可是沒有實現的可能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