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 戰略轟炸機

  陸海軍的分離,早在幾百年前,就開啟了,從世界各國走向海洋開始,海軍和陸軍就單獨了起來了,而真正的空軍出現,歷史不過是百年左右,最早應用到軍事領域之中的飛行器是熱氣球,他最多只是為火炮提供了一個更高的視角,至於飛艇,不安全的它,最多起到偵查的作用,未來得到了巨大發展,成為陸海空三軍中的一部分,還是高技術,高攻擊,不對稱打擊的主力的飛機,現在才剛剛發展了十幾年,還處於是玩具的階段。△

  楊元釗很清楚,相對於優勢不太明顯,只是裝備強大的海軍,空軍代差更大,威力也更強,空軍在後世,是最強力的兵種,對於海軍,對於陸軍都有巨大的支持,缺少了制空權,基本上失去了戰場的主動權。

  飛在空中,本身就具有相當的優勢,萬有引力,人之所以能夠站在地球上,就是依靠引力,而向空中發射的東西,都需要克服重力,飛機是依靠機翼的升力而克服的,可是子彈炮彈之類,就需要用自身的動能來克服,這樣在沒有持續如同火箭和飛彈這樣不停的推動力的武器,普通的火炮和子彈,只會越飛越慢。

  向空中發射的子彈炮彈之類的,遠沒有在平地上面射的那麼的遠,必須要克服地球引力,所以能夠對付飛機,幾乎只有飛機,只有低空的時候,才有高射機槍或者高射炮打下來,即便是西北,也不過是拿出來了一個在9000米以內高射炮。超過這個高度的飛機,就無能為力。

  未來。材料和火炮技術達到一定程度,2萬米左右的高度。都在高射炮的籠罩範圍之內,更高的高度,還有飛彈,這是後話,楊元釗從後世而來,擁有後世眼光的他,很清楚,飛彈會作為未來的第一攻擊手段,可在無線電和微電子技術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飛彈根本沒辦法製造出來,最多就是火箭了,利用液體或者固體燃料的火箭,他的精準度極低,西北武器研究之中,也有160毫米和320毫米的火箭炮車的研究,目前只是完善基本的火箭理論,距離研製出來和投入實戰,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在這個飛機才剛剛出現。飛艇還占據天空的時代,也就是西北有前瞻性的弄出了高射機槍,射程也不過是1萬米以內,對於2萬米左右的飛機來說。根本就夠不著,至於更大口徑的高射炮,暫時沒必要。又沒有敵人,在研究院裡面逐步的完善。累積實力就好了。

  飛機可以說是飛艇的天然克星,出色的速度。讓飛艇上面的自衛火力難以攻擊到,而解決了螺旋槳問題機炮,足以把防衛薄弱的飛艇打下來的,雖然換裝了氦氣,不會如同氫氣一樣的,一枚子彈就讓飛艇大爆炸,可是飛艇依然是薄弱的武器。

  巨大的身體,在空戰之中,就如同靶子一樣,小飛艇比大飛艇的戰鬥力強大,這麼一個不合常理的東西,就足以顛覆一切,而飛機,特別是速度超過了200公里的飛機出現,又稱為了一切的終結者,當飛機快速的晃動,機槍每分鐘600發的射速,會讓飛艇遭受巨大的破壞,甚至毀壞到內部的結構,漏氣和結構毀壞,哪怕氦氣無法燃燒,都無法支撐飛艇的沉重身體,飛艇會快速的墜毀。

  這樣的不對稱,只會出現西北的飛機和主流的飛艇之中,早期的飛艇只是玩具,即便是歐洲戰爭爆發之後,也作為偵查的用途,最初的飛機是機頭牽引,因為機頭才能夠承受住螺旋槳和活塞發動機的強度的,原因很簡單,早期的飛機大部分都是最輕薄的木板構築,它的強度有限,在很長時間之中,在飛機的使用之中,沒有安放武器的位置,空戰的第一炮,居然是飛行員拿出了自身的配槍,向對方開火。

  超過幾百公里時速的飛機,不同高度,不同位移的前提下,手槍怎麼可能打的中,這不過是一個姿態罷了,這卻開啟了飛機空戰的時代,雙座機開始成為了主流,步槍,機關槍,紛紛被裝上了飛機,但是不停運動的飛機,要想憑藉著后座上人打中,是比較困難的。

  不是沒人想過,把機槍裝到機頭上面,不停旋轉的螺旋槳,斷絕了子彈穿透的可能,至於機翼,這個時代飛機的翅膀,無法承受住機槍震動,裝上去一旦開火,就會機翼斷裂,機毀人亡,一直到機槍協調裝置的飛機,可以保證機槍子彈從螺旋槳的縫隙之中發射出來,由此開啟了飛機空戰的時代。

  西北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從最開始的機頭螺旋槳飛機,很快就進步到了經典的兩側螺旋槳飛機時代,西北的機體結構,從最開始,就是採用了硬質鋁合金的骨架,足以承擔螺旋槳的重量和震動,而機頭位置,則可以裝載武器,基本上沒有走德國的機槍協調裝置,畢竟,再可靠的協調裝置,總會出現問題,高速運轉螺旋槳和子彈之間,或者產生反彈,或者降低效率,這都不是西北想要選擇的,而,雙發飛機的可靠性,還是大於機頭單發。

  越來越先進的飛機,越來越強大的作用,讓空軍雖然沒有單獨出來,單列一軍,卻已經越來越的重要的融入到了西北的軍事體系之中個,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現在,在軍隊之中,對於單獨分列和單獨管理的呼聲相當高。

  楊元釗是知道後世的歷史的,西北的空軍,除了配屬於集團軍的近距離支持飛機之外,剩下的,都是類似於海軍的垂直管理,之所以沒有真正的單列出來,還是因為避免打草驚蛇,一旦戰爭爆發,必然是獨立成軍。

  跟陸軍相比,空中飛的,真的是一個無底洞,就拿飛艇為例,小型飛艇都要幾十萬,大型的更是超過百萬,飛機也同樣,小型的可能幾萬塊錢,類似商用飛機和戰略轟炸機這樣的,最起碼,絕對不會比大型飛艇差多少,甚至更貴,即便是強如西北這樣,在和平年代,充其量建造500架,真正要建設,還需要等到戰爭爆發的時候才可以。

  飛機可能大規模裝備,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軍用戰略轟炸機,這樣的飛機的造價太貴了,維護和訓練消耗也比較高,這跟海軍的主力艦比較的相像,這種情況之下,在戰爭還沒有徹底的,西北還沒有參與到這麼一個世界級的戰爭之中的時候,不適合大規模的生產,最少現在不適合,只有在戰爭已經爆發的情況之下,在考慮到戰爭威力和能效性上面,才會考慮大規模的生產大型戰略轟炸機。

  情報部門給出的調查結果,美國最多還有一年,才能夠完成準備,派出大兵前往歐洲,已經好幾十年沒有經歷過戰火的美國陸軍,要想適應戰場的情況,在正面戰場上面打贏德國人,這需要時間,或許是1年,或許是2年,這就有很多緩衝的時間,這中間真的要是花大力氣,放在戰略轟炸機上面,投入龐大不說,很可能拖累到整個軍隊的投入和五年計劃的發展。

  商用飛機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進入到了楊元釗的眼帘的,這是在軍隊的序列之外,另一個大規模的培養飛行員的項目,還是重載大型飛機的飛行員。在之前的計算之中,考慮到種種情況,比如說費用,時間,人力成本之類,目前整個西北,商用機可能的規模會達到800架以上,如果載貨量和載人量繼續提升的話,會達到1500-1700架,跟普通的軍機不同的是,商機會有3個班組,每個班組最少3個飛行員,這樣會形成3-4套的班子,未來可以無縫的進入到戰略轟炸部隊,這樣下來,超過6000組飛行班子,足以駕馭3000架戰略轟炸機。

  每一架25噸載彈能力的戰略轟炸機,1000架已經算的上是遮雲蔽日了,3000架,足以應對任何複雜的情況。西北從武裝之初,就非常的重視飛機,從西北一型到二型開始,陸續裝備了超過5000架的飛機,這些飛機,有的甚至還沒有走上戰場,就不得不退役了,技術的日新月異,也讓眾多的軍方高層注意到了這一點,目前大部分的型號,只是裝備了一兩百架,真正要定型,還要等到戰爭來臨,真正走上戰場的飛機再說,現在研究一批,裝配一批,訓練一批,走這樣小步快跑的道路,既保證了戰鬥力,也不必大量的投入。

  飛機可以等,以西北強大的生產能力,一些輕型的,使用大部分是非金屬材料的飛機,可能一兩個月之內,都可以生產出上千架,甚至是更多,即便是戰略轟炸機,生產同樣的數量也就是多兩個月,生產線也已經在研究和布置,甚至小規模的生產用來磨合整個生產線,以應對大規模的需要,這種情況之下,軍隊最缺乏的是飛行員,從戰鬥機,偵察機,轟炸機,甚至是現在更新的名錄的戰略轟炸機,機組人員高達14個人,其中飛行員就有3人,這個缺口必須提前彌補,這就需要提前一兩年進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