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西北參加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要怎麼打,楊元釗很清楚,當然不方便現在說,確切的說,不方便拿到西北的政府的高度上面去說,在西北政府之中,甚至是軍方,保守方面的實力還占據著上風,中國剛剛從愚昧落後的地位走出來,走上了建設和現代化的道路,包括蔣百里在內,他們或許在局部,在西北,在國內有著超乎尋常的戰略眼光,可是放在世界的高度,他們真的就不行了,人種之間的差別,除非是像楊元釗這樣,經歷了後世百年的歷史,最終走過來的,在資訊時代,了解了無數秘聞的情況之下,才能夠說出一二,這個時代先鋒們,還真的是要差一點。
他們不會意識到,整個世界,其實是一個食物鏈,頂層的徹底通吃,中層的相互爭奪碾壓,底層的只會成為收割的對象,一戰二戰是最**裸的表現,幾乎是以戰爭的形勢進行的,到了二戰之後,哪怕是民族解放之後,世界的主導依然是在白種人的手中,落後民族和落後國家,只能夠遭受一輪輪的欺壓和收割。
黃種人要想崛起,就如同曾經的東西方交替一樣,必然會有一戰,以中國為首的黃種人力量,必然要對抗整個世界,甚至在近鄰也有叛徒,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之下,現在是最佳的機會,起碼在短時間之中,德國會扛過大部分的火力,在雙方的仇視無法逆轉的情況之下,西北可以在東亞。在太平洋,抗住美國的力量,讓他不能全力以赴的進攻德國。讓德國撐下去,只要一五計劃完成,德國和歐洲再被打殘的情況之下,滾滾大勢講無法逆轉。
楊元釗當然不會擺明了逆反這個潮流,這樣很容易引發不必要爭吵,甚至在一五計劃之中,只是專門列出來了軍事方面東西。逐步的擴大軍隊的規模,比如說,蘇聯的影子師計劃。繼續的擴充,保證每一個一線二線部隊,都有2套完全獨立的指揮系統,在西北軍校的基礎上面。補充教師隊伍。興建超過20所不同的軍校。
軍校擴充計劃,早已有之,不過為了做大做強西北軍校,西北考慮再三,把這筆資金和師資,投入到了西北軍校之中,經過了幾年的發展,西北軍校已經成為容納學生11萬。在職培訓每年超過6萬的龐大的綜合性軍事院校,擁有各種的教師5萬名。即便放在世界上面,也是數得著的大學。
龐大的西北軍校,在過去的幾年之中,為西北軍的成立和擴張,保駕護航,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沒有西北軍校,就沒有西北軍龐大的擴軍計劃,但是伴隨著軍隊的擴張,越來越多的技術裝備進入到軍隊之中,西北軍校這樣一個綜合性的院校,在某些專業的領域,無法發揮作用,專門的軍校,就應運而生。
首先,就是海軍軍官學校,這個在青島海軍學校的基礎上面,擴充了中國海軍的一些底子和從國外聘請過來的教官,事實上,已經成立了,在一五計劃之中,他會作為一個重點,資金和師資相當的傾斜,接下來,就是空軍學院和裝甲兵學院,這兩個新生的力量,也將會擁有專門的學院,一批軍官和研究者,一起完善和培養學院,他們會成為未來西北各個兵種將軍的搖籃。
專門的重點學校不過是幾個類型,最關鍵的是各省普及初級士官,軍官學校,一共是15所,各種初級的士官和軍官培訓,將會留在這些學校之中,只有最精銳的,或者是在職的,才會留在西北軍校,這樣一來,軍官學校也會形成一個體系,而在校人數和培養的成才的時間,也將會大大的減少。
除了軍校,其他的擴張就不多,楊元釗把心思埋藏在心底,甚至連未來,西北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計劃,他也只是把計劃分開,參謀部多的是精力旺盛,急於表現自己的年輕參謀,把作戰計劃分開好了,分別作出,然後匯總,就是一個大的戰略,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楊元釗要的也只是一個大約需要做的。
正是依靠著這些,楊元釗對於怎麼打,有了一個明晰的判斷,未來的開戰方向,肯定是先南後北,南方的東南亞,必須要在開戰初期,第一時間拿下,占據了龐大東南亞,或者進擊的澳大利亞,奪取這個被後世稱之為礦山上的國家,或者,窺視中太平洋島嶼,跟美國決戰太平洋。
西北已經在工業上超過美國,可是真的跟美國決戰太平洋的話,多多少少有些心中沒底,美國人在二戰的表現,幾乎是從逆境之中,依靠著強大的生產能力,硬生生的翻過來,西北占據先機,可以生產出主力艦,甚至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先研究了飛機和航母,可是美國人的生產能力也不弱啊,二戰時期,數百艘護航航母的改裝,生生的用飛機海,艦隊海堆平了日本。
這些都是後話,甚至美國參戰之後,西北也不是第一時間參戰,他他會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緩衝區,先藉助德國,繼續削弱協約國的力量,然後,就是集中兵力,以雷霆掃落葉之勢,掃蕩東南亞的敵人,直面美國。打仗就離不開軍隊,在時局繼續發展的情況之下,必須要親自下場,戰爭的依靠就是軍隊。
盤點軍隊,在所有軍隊之中,楊元釗最相信的是西北的陸軍,中國海量的人口優勢,在陸軍之中盡顯無疑,別人可能要東挪西湊的,弄出來幾十萬大軍,西北可能隨隨便便就有500萬了,稍稍動員一下,就可能超過千萬。
動員能力,更多的是看人口,一般在不動搖國家根基的情況之下,動員的比例在十分之一,這樣說來,俄羅斯是1700萬,德國的動員極限在660萬,英國是450萬,法國是390萬,美國則是970萬,而擁有四萬萬五千萬人口的中國,則高達4500萬,超過了英法德俄美的總和。
當然了,總的動員能力,不可能單獨的看總人口,俄羅斯雖然有7億人,可是他的動員能力不可能到十分之一,原因很簡單,他的城市化不夠,不能說農村不招兵,可是相對於工人之中招收的兵員,農村兵的基礎太差,提升幅度和使用的範圍,都會大大的減少,故而看起來俄羅斯7億人口,可城市化的比例只有7%,而美國則是高達1%,美國極限的軍事動員能力,是在俄羅斯之上。
這一點,對於西北沒有問題,西北的城市化,哪怕是加上其他區域,也高達50%以上,西北區域,更是達到70%左右,農墾兵團和建設兵團,幾乎把農業的這點活,都給占去了,而蓬勃發展的工業和製造業,又吸納了更多的人口,70%的城市化比例,真的不算什麼。
在一戰的時期,四千萬的大軍,是何等恐怖的一件事情,只是數量就壓倒一切,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大集團的,加起來都不可能在數據上面壓倒西北。最關鍵的是,西北的陸軍,還不是俄羅斯那樣的灰色牲口,召集一部分人,發了簡單的武器,軍服,然後就送上戰場了,那不是士兵,那是武裝民夫,稍稍風吹草動,就會逃命的傢伙,戰鬥力是渣,最多只是人多勢眾的打打順風仗,遇到頑強的抵抗和激烈的戰鬥就不行了。
這跟俄羅斯在一戰時候的作為差不多,或許最初,在優秀的將領的領導下,打了幾場勝仗,可是接下來,戰場進入到僵持階段,就不行了,沒有足夠的後勤,只是依靠著自帶的乾糧和武器,依靠著悍勇之氣來打仗,甚至有些連槍都沒弄清楚,就派到戰場上面來,這樣的戰鬥力可想而知,所以在一戰之中,俄羅斯幾乎是打醬油的,或許碰上奧匈,土耳其能夠贏幾次,碰上德國,幾乎是一輸再輸,甚至因為革命直接割地賠款,結束了戰爭,不是後面德國戰敗的快,恐怕歐洲部分的大片領土,已經不是他的了。
戰略上面的分析,永遠是最到位,只有從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人口,動員能力,武裝能力上面,才能夠分析出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的,這一點,一切拿著數據說話的西北,做的非常的好,可是世界各國,還處於最初步的階段,他們確定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和實力的時候,更多的情況之下,是直接派出情報人員,實地的調查,是否有這麼一個番號的軍隊,而這一點很容易被騙的。
歷史上,德國就曾經做過同樣的事情,騙過英國,用同樣一批的主力艦,刷上同樣的舷號,美國也是同樣,二戰時期都是一批批的造船,只是列克星頓級就有三四艘的,埃塞克斯級甚至有24艘,同型的艦船,輕而易舉就騙了日本,日本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對的,到底是五艘航母,還是六艘航母,除非是用飛機來偵查。
楊元釗就是這樣,依託著明面上得到的經濟,又通過情報部門調查了一些,加上了相當的富裕,最終確認了協約國的戰爭潛力,再對照自己,藉助著一五計劃,把一些潛在的布局布置出來,只要2年的時間,西北完成了軍事上面的諸多布置之後,中盤取勝是有可能的,最少也能夠保住亞洲這個基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