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中國工人

  西北這邊,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時候,並且為了這一計劃,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代表大會,幾乎代表著各省,各個地區,甚至是小到一個小鎮的利益的代表,會共同的前往包頭,進行一次集體表決的大會,也就是在火車通行整個西北的時候,才能夠做到這一點,從包頭到最遠的地方,最多兩天半,最少幾個小時,沒有了後世長達數月,甚至是半年以上的旅程,即便這些底層的官員離開,也不會改變當地的平衡。△↗,

  西北為了1914年,甚至從1914年開始的5年時間的發展殫精竭慮的時候,在地球的另外一端,同樣為這西北努力幾百萬中國人,也同樣的在努力,他們付出的,不但是辛苦,甚至還有生命的代價。

  在西北通過挑選,選擇了一批年輕的工人,又經過了少則1個月,多則3個月的培訓和訓練之後,這些懷揣著中國夢的年輕人們,坐上了前往地球另外一個半球貨船,帶著西北的任務,前往德國,為西北跟德國簽訂的勞務輸出協議服務。

  哪怕西北特別的準備,超過幾百萬人的人口遷移,也沒有可能很好,從上海到巴斯拉,幾千海里的航程,在追求速度的前提下,就不能更多的考慮舒適性,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坐船,差點沒有吐到虛脫。

  這不是一百多年前的黑奴船,所有的生病的人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可即便如此,還有人因為風寒和生病等原因,永遠的離開了,雖然概率上面,只有大幾十萬,甚至是百萬分之一,可每一個人對於一個家庭,都是滅頂之災。

  這是無可避免的。哪怕西北也想到了,當年向南洋移民的時候,也是幾百萬人,南洋距離中國也遠比的中東近的多。依然有一些老弱病殘死在路上,有了經驗的西北已經儘可能考慮了,但是也有例外。

  對德輸出工人,是西北大工業計劃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不但關係到德國接下來的持久作戰能力。也關係到西北向德國偷師,彌補工業生產和技工體系之中,有差別的地方,必須要保質保量的完成,未來3年,最少還有六批。無法改變一切,只能夠把工作做細,讓一些有缺陷,或者體弱的,在最初的篩選之中。被篩選下來,防止類似的事情發生。而發生在海外的死亡事件,西北做好了後面的工作,高昂的撫恤,解決了這些家庭的後顧之憂。

  這些抵達巴斯拉民工,會在巴斯拉簡單的休整,現在的巴斯拉,可不是原來的一個小小的港口,中東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城市,現在的巴斯拉。已經變成了一個世界級的大港口,只是從德國唯一外出通道上面,就可以看出來巴斯拉的重要作用,以前西北畫出來的區域。已經全部占滿了,而德國又在原來巴斯拉港和現在新港的位置上面,大興土木,興建了一大批的倉庫。

  作為西北第一個海外的領土,這一個港口,西北是投入了巨大的力氣的。甚至連移民都不少,加上工作人員,流動人口和軍隊,巴斯拉目前已經有50萬人了,已經有了大城市的跡象了,這在中東極為的少見。

  整個對德國的民工輸入時幾百萬的,但是船隊有單獨的,有聯合,每一次抵達的人員數量不等,民工們在巴斯拉休整的時間也不長,少則三天,多則五天,二德國方面也把鐵路運力給調整到了最高,幾乎每天都有70列的客車,從巴斯拉發往柏林,其中有半數,拉的是西北的民工,按照一列600人來算,每天可以運走2萬人。

  所以在巴斯拉停留的,最多也就是5天,20萬人,在西北的巴斯拉新港跟德國交界的地方,有一個巨大的倉儲被專門拿出來,隔了不同的小間,讓移民們住在其中,一方面做必要檢查和休息,另外一方面,也方便德國人造冊和登記。

  這是一個超過300萬,6年接近2000萬的勞務輸出,2000萬,或許對於中國來說,不是什麼難以想像的大數字,可是對於德國而言,總人口不過是6000萬左右的,幾乎相當於三分之一的人口。

  這些工人們抵達到德國之後,德國會統一的安排,甚至為了這些民工,專門成立了一個中國民工司,專門管理這個,陸陸續續抵達的民工,都被德國接收,簡單適應了之後,轉送到了各個工廠。從進入到1914年開始,貫穿整個農曆的臘月,這個工作一直都不停歇,經過了最初的慌亂之後,已經形成了也一套完整的體系,運轉順利了起來,源源不斷的安置民工了。

  歐洲大戰的核心德國,在臘月是一片熱鬧的景象,歐洲人是公曆紀年,也就沒有新年之類的,可是陸續通過3b鐵路,運送過來龐大的,數百萬的民工,著實讓德國興奮不已,這對於德國而言,不亞於一個強心針。

  中國人的生產能力,在之前的生產建設兵團和鐵路建設兵團,已經盡顯無疑了,這兩大企業接管了德國國內的大規模建設,就連剛剛通過的德法邊境的永固式防禦基地,也是西北建設,高昂的效率,優秀的質量,讓德國對於西北的生產力相當的滿意,進而對於民工很是期待。

  西北的提醒,讓德國發現了問題,在歐洲戰爭速勝的可能性已經不復存在的前提之下,持續作戰能力已經成為了主流,這種時候,哪怕一把步槍的生產,都尤為重要,這代表著國家力量耗費減少,可歐洲諸國,除了俄羅斯之外,都存在一個問題,人力應用的問題,特別是德國,德國交通斷絕,再加上也沒有很多殖民地的情況之下,無法從外圍獲得輸血,在人力的選擇之上,必須要考慮軍事,工業和農業。

  這時候,西北趁機提出來的方案,幾乎是正中下懷,這個誘餌太大了,哪怕他真的是有毒的,德國人也先吃下去再說,更何況非常的合理,德國方面可以按照德國這邊的標準,負責西北民工的工資,解決吃飯和住宿的問題,這些可以折合成費用,算下來的話,沒有趁火打劫,卻解決了德國最關鍵的人手問題,只要這些民工差不多,或者說,懂得一點技術,那麼德國就最少可以解放出一半的人力,這些人力無論是投入到任何方面,都會讓德國的戰爭潛力上升一個檔次。

  為了招待好這些民工,特別是見到了第一批30萬民工之後,簡單的測試了一下他們,技術水平比較統一,不算很高,卻也不是一點都沒有,能夠替代一些技術不是那麼高的,體力要求比較大的崗位,這等於說,讓德國在沒有影響到生產能力的前提之下,最少再調集的150萬到200萬的軍隊。

  德國的生產能力來說,加上西北的支持,缺的不是武器生產的能力,缺少的是人員,這一點在初期已經顯現出來的,不是西北的提醒和幫助,最多一年,德國本身的工業生產能力會降低30-40%,農業生產能力會降低4成。

  這種情況之下,擁有這極大的不確定性,一旦糧食生產受到影響,本國又不能獲得大量的糧食的話,恐怕軍隊也會受到影響,在任何時候,吃飯永遠是最大,任何一支軍隊,哪怕是戰無不勝的鐵軍,斷了糧之後,最多3天,就會混亂,7天恐怕不用打都消滅了。

  糧食是大問題,必須解決掉,跟協約國不同的是,德國在沒有打敗英國海軍的前提之下,外界的運輸,只能夠依靠3b鐵路和巴斯拉港,這個港口的運力不小,可是3b鐵路的運力有限,在進行複線,甚至是三線的建設,在中東的鐵路已經是三線了,可是從土耳其到達德國的鐵路,卻不容易,只是立項的工作,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征地拆遷之類,也比較麻煩,哪怕是可是那都是一年以後的事情了,現在這個運進來的是一些必要的原材料和戰爭物資。

  西北支援的300萬工人,可以在眾多的領域替代原有的工人,讓德國原來用9個瓶蓋蓋10瓶子的,變成10個蓋10個,甚至會有些富裕,德國政府極為的重視這一批的工人。

  第一批,已經分配下去,早已經等得比較著急的工廠,立刻接受了這一批工人,在實際使用之中,雖然說語言不通,可是工人們的交流,永遠是機器和數據,更別說,西北的工人,還有針對的學習了一些簡單的德語,這已經相當的不錯了,可以當做合格的工人來使用了。

  首批的反響不錯,德國政府方面,也把越來越多的工廠,企業,放入到了工人需求之中,可以毫不客氣的說,300多萬的工人,來到德國之後,他們的位置,基本上,是已經被確定下來。

  新成立的司,主要就是協調雙方之間的關係,為新來的人員安排好住所,工廠,以及一些食宿,儘可能讓中國工人可以更快的融入到德國的工業領域之中,儘可能更大限度的發揮作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