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工程,來推動國內經濟的發展,為未來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這是後世無數次的危機之中,所證明的,後世無數次的危機的情況之下,都是政府牽頭,宏觀調控了大量大型的工程,以工程帶動產業和gdp,快速的增長。
這一點不但在中國是這樣,在世界各國,都是類似,歷史上面,十幾年之後,二戰爆發的源頭,就來源於1929的那一次經濟危機,美國之所以能夠度過那一次的經濟危機,原因就在於美國用國家的力量,興建各種的工程,用以工代賑和低廉的成本,把人員都集中在大型工程之上,這才走過了這個危機。而與此相反,同盟國的方法則是走向了軍事擴張之路,日本和德國都是走上了軍國主義,但是殊途同歸,最終也是獲得了高速的發展,走過了這個危機。
西北擁有這遠超過這個世界的生產能力,龐大的吸金能力,短短的幾年時間之中,西北造幾乎行銷了整個世界,除了藥品和高分子材料這兩項之外,其他的產品也逐步的占據了市場,成為了世界各國追求的主導,而西北依靠著機器和生產效率的提升,每一份產品,都有巨大的利潤,這些利潤聚沙成塔的,短短的4年,西北在購入了差不多400億美元的各種工業原料和基礎產品之外,還囤積了差不多150億美元的各國貨幣,這部分錢。會通過種種手段變成的黃金或者其他硬通貨,支持西北發行更多的貨幣,現在西北整個金融體系。貨幣規模已經悄無聲息的超過了美國,而政府也有這個實力,拿出來一部分,開發西部,並且以此為契機,推動起國內的建設。
楊元釗站在沙盤之上,看著沙盤上面各個區域。綠色的區域是整個西部開發之中,最後才會執行的區域的。可是在楊元釗的心中,卻是最艱難,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項目。
後世的中國,為了發展經濟。更多的是以環境和子孫後代的代價,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獲得了經濟的快速增長,改變了國民經濟狀態,可是因此而造就的環境損害,卻由整整的一代人承擔下來,青山不見了,綠水不見了,重金屬開始超標。沙塵暴,霧霾,整個北方幾乎看不到幾天的藍天白雲。
楊元釗是北方出生。北方長大的,幾乎眼見了這個變化,他來到中國,帶著後世的眼光和一體機的強橫逆天作用,當然不會用環境來換取發展的機會,環境從第一個西北工廠建設起來的時候。就是最重要。
現在,無數勞動力的抵達。西北又擁有了龐大的金錢的前提之下,一個從心中升起的龐大的念頭,讓楊元釗不可自已,改造這個世界,讓黃土高坡,變成曾經漢唐時期的塞外綠洲,讓整個荒漠氣候和沙漠密布的西部,變成世外桃源。
在這個沙盤之上,綠色的區域,就是整個北部的防護林的建設,在20世紀初,中國北方還沒有惡化到極致,黃土高坡雖然存在,可是生態平衡沒有徹底的被滅絕,最少,沙塵暴和霧霾,還沒有在中國的北方出現,至於黃河和長江也沒有惡化的情況之下,這是天然的機會。
在整個西部,推行防護林和種植草木的工作,固化沙丘和沙漠,減少戈壁和灘涂,讓北方惡劣的環境得到延緩,甚至是翻轉,變成千年之前,甚至是2000年之前,漢唐時期的景象。
後世,中國用經濟換取了環境,北方的生態環境,幾乎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跟20年改革開放有關係,但是也跟當時中國國情有關係,即便是對於北方環境的治理,中國只能夠在國內努力的來防護,對於北方影響深重的是蒙古和俄羅斯的部分地方,根本沒有辦法影響,特別是蒙古,一個國土龐大的內陸國,貧窮落後,你讓他花錢政治環境,治理風沙,那幾乎是對牛彈琴。
現在,西北處於最好的階段,不但黃土高坡和蒙古高原這裡,氣候和地理環境,是可以挽救的,甚至在改造的初期先在國內,未來收復了整個被占領土,甚至是拿下龐大的西伯利亞之後,就可以大搞特稿了。
在北方,整個亞洲的北部,有一個極為特殊的地方,就是貝加爾湖,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擁有難以想像的水資源,從貝加爾湖之中引出水源,可比從黃河,長江引出更加的容易,把擁有的水資源,對整個北方進行改造,對北方輸水的工作,可以不依靠長江流域,直接從北方,灌輸水源到西部比較貧瘠和缺水的地區,這樣大大增加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說不定,再一定時間之後,整個西部會變成一個真正的塞上江南,甚至會成為跟東北一樣的北大倉,成為中國糧食和畜牧業的新的增長點。
這樣龐大的,針對這生態和地域性解決方法,再這個世界上面,還從來未曾實現過,即便是後世中國引以自豪的三北防護林,到底起到了多少功效,誰也說不清楚,西北的脆弱的生態環境,是否會因此發生改變,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楊元釗相信,即便會變,總不會變的更差,當徹底工業化的西北,城市擁有這更多的容留人口的能力,而城市之外,最好,還是農業和林業,只要持續下去,中國的森林覆蓋率會逐步的提升,而因為水土流逝問題,造成傷害,會減少很多,說不定,可以兼顧經濟發展和環境。
這是遠景的規劃,確切的說,這是為歷史還帳,千年來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一方面創造了連續,舉世矚目的巨大成果,另外一方面,何嘗不是造就了環境的惡化,從歷史上可以看出來,糧倉逐級的南移,一方面,是因為國土面積的增大,對南方開發的加劇,秦漢時期,關中沃土,是皇霸之氣,拿下關中和西蜀,基本上奠定了統一的基礎,一直到盛唐都是如此,可是從宋開始,就逐步的破敗,成為邊區,能夠容留的人口有限,到明朝,湖廣成為了新魚米之鄉,蘇湖熟天下足的稱號,開始的流傳。
後世的解放之後,東北大開發,東北成為糧倉,更是如此,清朝幾百年的閉關,讓東北恢復了原有的土地肥力,讓貧瘠的東北成為了肥沃的黑土地,哪怕是只有一季的收成,東北的糧食也占據了中國相當的份額。
中國龐大的人口,一直以來,都是對土地的壓力,為了養活眾多的人口,根本不用去管休耕,土地的容留和承載能力是有上限的,一旦超過了這個上限,帶來的,就是生態和土地的懲罰,這個懲罰,後世已經受到很多了,也因此吃了很多的虧,現在不能繼續下去了,儘可能讓西北的環境更好一點。
從立足西北開始,楊元釗就準備增加國土的面積,中國的發展,永遠在於國土的面積上面,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容納13億人,甚至為了減少徒弟,不得不進行了計劃生育,可是1200萬呢,1900萬呢,2500萬呢,龐大的國土面積,能夠支撐更多的人口,而人口帶來價值和紅利,又會支撐著經濟繼續發展,未來的幾十年,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人均資源的利用和占有,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而廣闊而龐大的國土,就代表著更多的利益和資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初,再民族解放運動還沒有成為世界的主流的前提之下,在中國可以抓住這個獨特的環境的前提下,這是擴張中國領土最好的機會,甚至在中國形成的亞洲格局,還沒有徹底的散去的情況下,中國還擁有天朝上國的基礎,儘可能的擴張才是重點。
有了西北出現之後,中國少走了無數的彎路,擁有了西北工業基地這個亞洲,甚至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基地,這些會成為中華民族擴張的底氣,而後世歷史經驗,也讓中國可以少走彎路。
至於民族解放,英國才多少人,就控制了龐大的殖民地,人口是他們的天然劣勢,整個英國才幾千萬人口的,密集的居住在島上,對於殖民地的開發,幾乎是很低級的程度,只是把殖民地當成了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
俄羅斯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龐大的帝國,不就是他再旁邊,穩紮穩打的發展麼,東南亞的那些弱國寡民,一旦人口遷移完成,用四萬萬五千萬,甚至更多的人口,直接衝下去,華人永遠還是主流民族,這些南洋的土人,或許會變成依附在華人之下的一個個少數民族,或許,就在黑暗之中永遠的沉淪,這就是民族融合的威力。
強行占據國土,進行國土面積的擴樁,這一點,還在30年,甚至是40年之後,基本上不被得到認可,但是現在,整個世界都是強國政治的情況之下,這是最好,也是最佳的機會。
這是最差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楊元釗握緊拳頭,看著面前的亞洲地圖,眼光所及的範圍之中,全部都是一片沃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