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斯心滿意足的走了,楊元釗目送著他的背影,沒有通知下一個會面,心中也是有點興奮的,可以看到英國最主流戰列艦,主力艦,這是之前奢望所不能達到的,不知道又會有多少收穫。
相對於德國,英國人的戰艦,無論是設計合理性,還是戰艦總體的實力上,也相當的有獨到之處,當然了,楊元釗也很清楚,這裡面的戰艦,肯定是已經下水的戰艦,那些被英國寄予厚望的強橫戰艦,肯定不在開放的領域之中,可是這樣已經夠了,就楊元釗所知道的,英國幫助日本建造的日本第一艘無畏艦,就裝載了14寸炮,也就是356毫米炮,這比德國主流的305,最少大了2寸,要知道,到一戰結束,德國都沒有最終解決14寸炮,更何況是15寸,381毫米的無敵巨炮。
如果英國是真心的話,他不但可以看到金剛號這樣的外購級的戰艦,甚至可以看到獵戶座這樣超無畏艦,獵戶座的無畏艦,同級的4艘,最晚已經在1912年6月建成服役,這個艦炮雖然是135寸,45倍口徑,卻是英國絕對的主力艦,即便是4年後的日德蘭海戰的時候,也是主力編隊之中一員。
至於更強的喬治五世級和鐵公爵級,分別是1911年和1912年開工,這樣的英國最強的軍艦,絕對不太可能讓楊元釗近距離的參觀,英國跟西北的關係,跟德國跟西北的關係是截然不同的,這不過是看著巨額訂單。才可能給出的優待。
一體機擁有著逆天的評分系統,但是一個戰艦是一個體系工程,14寸以上的火炮,自身的重量,穩定性。如何的安裝到戰艦上面,這是一個關鍵,到時候怎麼辦,西北恐怕沒有辦法處理。西北的基礎,比之德國更差,這是科研人員和科學上面的全面落後。但是唯獨有一點是世界最高的,那就是材料上面,對於大炮來說,技術可能只是一部分,最關鍵的就是材料。口徑每每提升1寸,填裝的火藥,炮彈的重量,都會有相當的巨大的提升,這對於炮管本身的要求也在加強。
可以考慮炮管加粗加厚,但是著一定程度上,又有巨大的加工能力的差別,原則上。巨型口徑的艦炮,可以不斷的增強,2戰的時候。希特勒曾經想過800毫米,甚至是1200毫米的巨炮,可是內部,表面處理,卻是關鍵,任何的火炮都要表面擁有一定的強度。否則,再厚也只是一次性的。這放在陸軍炮上,還可以接受。
有時候。為了針對某一個目標的,或許會造一些只能發出一發的大炮,但是這對於戰艦來說,絕對不行,遼闊的海洋,是戰艦活躍的戰場的,不同於陸地,在大海之上,可能一次戰鬥,可能要持續兩三個月的時間,華而不實,沒有足夠續航能力的艦炮,對於任何一艘戰列艦來說,都是噩夢。就拿克虜伯來說,真的是連基礎的13,14寸炮都造不出來麼,沒有足夠的穩定性,成熟的設計,還不如換成12寸,這樣整體穩定了,性能未必會差多少。
有了的英國戰艦的一些的經驗,特別是噸位控制上面,和整體的設計上面,一定會有精華之處的,大英帝國長達數百年的海上壟斷,一直都是先進艦船的開創者,也製作了一些讓人難以想像的所謂的聖物,比如那個被bb黨當做聖物的七炮塔怪物,卻不可否認,在這些戰艦最基礎的地方,肯定有獨到之處。
之前楊元釗走上的,或者是外購戰艦,或者是落伍的,有機會接觸到目前英國的主力艦,雖然不是設計和製造上面的最強的,觸類旁通之下,一定會得到收穫的,最關鍵的是,如果楊元釗特別提出,他甚至可以參觀已經下水的金剛號,這是目前下水戰艦之中,口徑最大的,足足14寸的口徑,只要上船,就可以得到14寸火炮的成熟數據,再加上其他的一大批的135寸的艦炮,最少可以幫助德國把主流的戰艦加強到135寸和14寸,這樣在未來可能出現的日德蘭大海戰之中,德國或許在戰艦的性能上面,就不會太落後。
至於中國,也可以擁有一部分的海軍力量,但是這幾年還是低調為主,即便給中國二戰的戰列艦,都未必能夠發揮出他們的全部威力,英國的強大,不單單是戰艦設計上面的,還有上百年形成的海軍精神,操縱戰艦的能力還有對各種戰艦的熟悉程度的。
這些或許別人看不出來端倪,德國想要千方百計的了解,都不能了解,可是在一體機的逆天能力之下,無所遁形,當全套圖紙,擺放在德國最頂尖的那一批戰艦設計師的面前的時候的,他們一定可以從中間吃透一些,順帶的,也讓西北獲利。
至於加強了德國打敗了英國,這個可能性是存在,卻渺茫的微乎其微,美國已經虎視眈眈的想要參戰,德國強大的結果是美國更早的參與進來,以德國的實力和國土面積,根本無法跟美國相提並論,美國或許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士兵缺乏訓練,戰鬥力不強,可是強大的國土面積,加上多年以來形成的工業化基礎,一旦進入到戰時的情況下,能夠調集出來的能力,絕對是強橫無比的。
看看英法俄,每一個都有獨到之處,看看德國的盟友,奧匈基本上是個廢物,土耳其能夠抵擋住俄羅斯的分兵已經不錯了,義大利是個牆頭草,一旦事情不對就叛變了,即便算上,義大利軍隊無論在一戰還是二戰,都基本上是廢物的代名詞的。
可以說,德國在一戰之中是以一擊之力挑戰整個世界,他所處的局面,比二戰更加的險惡,這樣都被他拖了4年,幾乎是在一個看不到希望的戰爭之中,堅持的打下去了,
紛繁複雜的念頭,不斷的進入到腦海之中,一方面是藉助著一體機設計出最強大的戰列艦,縱橫四海,另外一方面是設計戰艦的困難,一夜的時間,完成了一艘頂級萬噸級貨輪的設計,可是一天的時間,都沒有完成哪怕一艘幾百噸的炮艦的改造,軍用系統跟民用系統,這中間的代差和複雜性,就足以讓楊元釗吃盡苦頭。
搖搖頭,洗把臉,把這個念頭給弄出去,不管怎麼說,英國這樣的示好是好事情,楊元釗指示工作人員,可以跟英國先接觸,不管別的,先答應下來,等到跟德國完成了商談之後,可以就這個問題,跟英國人談一談的,他到時候,也正好看完了魯爾工業區的的,在看完了北部的重工業重鎮和西部的魯爾之後,正好在魯爾乘船前往英國,這樣來來的近一點點的。
接下來,楊元釗又見到了法國,美國,俄羅斯的大使,他們目的也是同樣的,對於法國和俄羅斯,楊元釗基本上是繞著彎子,一來,他們的工業水平比不上德國,戰艦水平比不過英國,法國也倒罷了,俄羅斯,那是連軍火都需要部分進口的國家,去參觀他們的戰艦,有什麼用處。
既然有英國更大的餡餅在後面,楊元釗索性在處理完了柏林的事情之後,加快了速度,見完了各國公使之後,顧不得休息,楊元釗直接的啟程了。
專列帶著隨員,進入到了魯爾,早就已經接到通知的魯爾工業區的負責人,還有一些專業人士前來迎接,直接的帶著楊元釗參觀這個工業區,說句實在話,沒來到魯爾之前,楊元釗就主管的印象來說,感覺魯爾比起西北,也不沒有多少強大之處,都是在煤鐵的基礎上面的重工業基地,西北白雲鄂博基本上還普及了氧氣吹的工藝,讓產量激增,基爾,基本上都是10年,甚至20,30年前的工藝,他們生產能力被大量壓制。
可是真正見到魯爾,卻發現,這不一樣,基爾沒有採用氧氣吹頂這樣的工藝,但是他們的改變卻是無時無刻的,幾十年的時間之中,重工業的脈搏已經融入到了基爾的每一個角落,在慢慢的調整之中,基爾從一個嬰兒成長,現在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這是質的區別,甚至其中某些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西北在代差上,應該是比魯爾強,可是真的到了戰時,西北能夠跟魯爾相比麼,或許總產量能夠超過,可是效率,性能等眾多方面都會有差距的,給西北幾十年的時間,慢慢的極點沉澱,西北也會形成自身的風格,但是現在,這是西北的不足之處。
這些方面,楊元釗只是看到了,讓他講卻未必講得出來,未來只有派出更多的人員,前往德國留學,親身的體味到這些,在足夠量的情況之下,才能夠讓西北質變,現在,只能夠自己看了,然後把機器設備這些東西全部都複製過來,然後按照他的提點對於西北的重工業基地進行一部分的調整,即便無法達到德國的程度,卻可以提高一些,用總量和海量的產業工人,從另外一個層級上面,超越德國,這是目前短時間楊元釗唯一可以做的,畢竟西北最缺乏的,也正是時間。(未完待續)r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