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到底是什麼

  中國土地太大了,落後的地方也太多了,可以說到處都是窟窿,楊元釗也不知道,到底五國在一起,到底商議的是什麼,是再來一次八國聯軍,藉助著龐大的軍力和艦隊,直接攻擊西北,還是直接截斷中國的出口,從經濟上給予西北重大的打擊,或者乾脆直接支持北洋軍和革命黨,攪亂整個中國,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這個時間段,其實是非常奇葩的,後世很多匪夷所思,感覺到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卻很平常的在這個時間出現,比如1900年的慈禧太后向萬國宣戰,再比如說,布爾戰爭,一個彈丸之地,居然讓英國人花費了數以億計的財富,如果不是南非擁有龐大的黃金和鑽石資源,說不定英國就不會繼續打下去。

  有這麼奇葩的例子,沒有足夠的情報支持,即便有後世的眼光的楊元釗,也得不到更多的判斷,可能性太多了,而且蝴蝶的翅膀已經扇起來了,現在的中國,現在的西北,跟曾經歷史上面,是截然不同的。

  既然是想不通,那就索性的不去想太多,把這個先放在一邊,對於楊元釗來說,打鐵還需要自身硬,當自身已經沒有破綻,擁有足夠的強大力量的前提下,必要的準備是必須的。

  從跟北洋軍對上之後,特別是占據了山西陝西和蒙古的大部分之後,包頭從來都不曾停止擴軍備戰,跟之前只有包頭一地,哪怕儘量的招攬。也只是幾百萬的人口,從中間聚集幾萬人不太容易。可現在的包頭,跟之前完全不一樣。坐擁3省之地,又擁有一億的人口基數,青壯年的人口也是巨大,這些人是天然的兵種來源。

  包頭的技工學校,已經開遍了整個西北,山西陝西和蒙古,都有大量的技工學校,原來包頭和西北這邊教育的傳統,也造就了大量的教師。雖然由後世的眼光來看,不太合格,楊元釗也沒打算一舉的把所有人都培養成才,只要他們擁有基本的技能就可以了,大部分的工人經過了三個月或者半年的培訓,基本上掌握了初級的技術,就能夠成為包頭生產線上面的工人,至於未來,包頭有完善的升級制度和培訓體制。他們完全可以在之後學習繼續提高。

  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這麼的培訓下去,或者說,年輕的擁有著無處發泄的精力,會選擇當兵。一億的人口基數,這樣的人不算多,卻也有一兩百萬。足夠包頭篩選出適合的兵員了,當然了豐厚的薪水和立刻可以當兵。這是最大的誘惑。

  包頭擁有三大軍火工廠,加上逐步擴建。每月的生產量,足夠武裝20萬的軍隊,除了對外銷售,賺取大量的資金以外,剩下的,都放在包頭本身了,以包頭為中心,形成了幾個龐大的軍營,緊張的訓練正在進行,士兵的數量正在迅猛增加。士兵不等於部隊,暫時來說,對包頭而言,部隊的數量不可能獲得很大的擴張。

  軍官太少,沒錯,軍官,就是軍官的人數不足,這段時間,看因為南北開戰,南北雙方都對軍隊相當的重視,除了之前被挖走的軍官之外,能夠剩餘下來的,不管實力怎麼樣,都得到了提升,對於這些剛剛被提拔的軍官,包頭的吸引力已經大大的減弱了,包頭能夠到手的極少,至於包頭本地,因為連續的擴張,已經讓西北軍校幾乎被挖空了,要想把新擴編的士兵都變成部隊,需要的軍官數量很多,軍方的觸角,開始觸及到軍校,哪怕只經過了不到一年的培養,卻也比泥腿子強。

  本來這是好事,在軍方看來,放寬條件,讓軍校生可以提前就業,可這下子蔣百里憤怒了,直接叫停了軍方的這個做法。

  蔣百里是楊元釗任命的軍校校長,得到了楊元釗的大力支持,幾乎是不遺餘力的建設了一個龐大的軍校,他跟一些志同道合的軍官,開始摸索中事院校的發展,目的就是建設一個正規化的,服務於軍國民計劃軍校。

  這個目的很遠,要傳授的東西很多,哪怕是最基礎的東西,最少也需要1-2年的時間,才會深入到他們的骨子之中,在他看來,之前倉促上馬,補充到軍隊之中的軍校生,從某種意義上面,只是半成品,甚至會有很大的危害。

  可是在去年,這是沒辦法,過因為北洋軍的逼近,在生死存亡的關頭,總不能看著西北滅亡吧,只好屈從了,這段時間,當戰局平復下來之後,為了彌補之前的做法,還不斷的進行短訓班,把這一批軍官,還有在戰爭之中湧現出來的一批軍人,進行了的突擊拔高,為的就是防止心血白白的流,讓他儘可能的接受更加系統的培養。

  上一批的後遺症,還沒有徹底的彌補,現在,軍方又要把手伸入到軍校,這是絕對不允許的,這些從去年開始,才剛剛入校的學生,滿打滿算,受過的教育都不到一年,跟之前的不同,這些學生大部分是沒有軍旅的經歷的,一張白紙才好作畫,之所以選擇這些有一定的西學基礎,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就是為了實現他的理想。

  對於這些人,蔣百里是準備用2年,或者3年的時間,逐步培養的,只要培養成功,西北軍校形成一個傳統,未來會有源源不斷的軍官,補充到西北軍的體系之中,西北在2年之後,再也不缺乏合格的軍官,完善的機制有時候,比數量更重要。

  蔣百里的這種理想,跟現階段軍方擴張形成了一定的矛盾,蔣百里的堅硬跟軍方的訴求,雙方不可調和,最終鬧到了楊元釗這裡,楊元釗沒辦法,雙方說的都很有道理,想了一下,西北軍事擴張不如之前的那麼急切,也需要持續化進行,否則的話,一旦西北軍校的學生出來,一下子增加了幾千名合格的軍官,也要有足夠的部隊去安置啊,折中了一下雙方的想法,提議讓蔣百里把層次分開,一些進度較快,天賦較好的,可以提前的畢業,只要他能夠完成本身學分,就可以准許畢業,不用在軍校一定呆足三年的時間。

  修滿學分,提前畢業,這是新穎的提法,蔣百里也知道,學生之中,是有天賦出眾的,從數千萬的基數之中,挑選的適合軍事的人才,優中選優之下,一些千里挑一甚至是萬里挑一的,這些人跟普通人是不一樣的,這樣的人提前畢業也是可以說的通的。

  作為軍校的常務副校長,也就是楊元釗之下,軍校的直接負責人,按照他的了解,這樣層次的人很少,學滿一年畢業的,最多就是不到100個,一年半到兩年的,可能有500個,剩下百分之七八十的,都是兩年以後,甚至是三年左右才能夠畢業的。

  就這樣,協調了之後,雙方都比較滿意,一兩個月之內,就可以獲得100個軍官,雖然少卻是軍校之中最為頂尖的,這批人只要稍稍的訓練,就能夠走到崗位上,走多高不知道,但是正常發展,幾個月,或者一兩年之後,一個團長是跑不了的,再加上1年內的500人和2年左右四五千人,這些足夠了,批次和持續性也有了,軍隊經過了大幅度的擴張之後,對於軍事上面的需求沒有那麼的重要,新招募的士兵,除了一部分補充到軍隊之中,成為補充兵之外,其他的可以作為正軌士兵來訓練,轉為內衛或者警備部隊。

  軍隊的事情就這麼的被楊元釗和稀泥一樣的解決了,說實話,不怎麼的出色,卻解決了問題,接下來,楊元釗著力的放在對於包頭的調整上面。

  得益於包頭政府的成立,包頭有了一年多的時間,培養了大量的政務人才,這些人才成功的接替了滿清官員的作用,把包頭的模式複製到了各個地方,窮困的晚清民眾,過的都是極為困苦的日子,否則,知道了包頭的一丁點東西,都紛紛的前來投奔包頭。

  對於發展城市,楊元釗沒有一個系統化的發展思路,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只要願意投錢,只要願意進行技術設施建設和工業投資,就能夠從最切實的方面改善。

  錢,有的是,無論是國外的收益,還是從金礦礦石之中的提取,500噸的黃金,足以支撐海量的投資,先從市政建設,城市規劃,道路交通,鐵路建設,這一下子就吸納了數以千萬人,加上農業和其他有眼光的投資者,根據包頭模式建立的立足於本地區和城市的一些企業,整個三省的範圍之中,開始欣欣向榮了。

  軍事方面保持穩定,其他方面瘋狂投錢,雄厚的累積加上從後世而來的眼光,讓西北的發展非常的穩健,從輕工業轉向重工業,不但沒有出現所謂的陣痛,反而紮根下來,藉助著軍火工業,鋼鐵工業和製造業等一系列的升級發展,逐步成為了包頭的根基,依託著重工業,包頭的各項發展更加的平穩,似乎各方面都非常順利,沒什麼可以被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