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color=red>
季風季節到了,這是下南洋最好的季節,30艘遠洋客船,沒有在萬眾矚目的上海出海,而是在江陰附近,江陰這邊的清廷官員都被收買了,再說了,洋大人要人,又有幾個人會阻攔,衣著整齊的民眾,他們被按照安排,聚集到了江陰附近,2年的經驗,讓德美培養出了一整套規章制度,協調著這些人員前往固定的地點,首先,就是徹底的清潔消毒,大規模的人員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引發疫病,這點是楊元釗再三強調過的。
然後就是分發衣物,雖然只是最低級的,普通布料,但在這些民眾之中,引發了巨大的反響,不少民眾甚至是失聲痛哭,然後他們都聽話的按照要求上船。
上萬的貧窮百姓,這些遠洋客船之中,曾經也有一些向美國運輸過華工的,很多船長都知道,當年的華工是什麼概念,華工都是在底部船艙,一次下來,不知道有多少死在了路上,被丟在了大海之中,現在,雖然不是一等艙二等艙,卻也是三等艙,住的密度稍稍的大了一點點,三等艙普通情況下,會住2個人,經過了改裝,放入了3排的高低床,一個房間,能夠住6個人,這樣普通的能夠容納700人左右的海船,可以塞下1500人左右,不可能全部是三倍,必須要考慮路上的安全和空間。
30艘客船,有大有小,但是一次性可以運輸過去3萬5左右,當龐大的船隊到來的時候,引發了江陰這邊的轟動,一些對這些民眾好奇的商人。這才明白,原來,洋人是這麼的強悍,只是他們打聽不出來,這些人到底是前往那裡的。
李方是個12歲的孩子。在農村,這樣的歲數,已經可以幫助父母幹活了,當然了好奇心是所有孩子都需要有的,看著巨大的船和奔騰的海洋,他的心中還是閃爍了一點的疑惑。到底他們要去哪裡?
船開了,哪怕有全面的保護,甚至在船上,準備了許多的中藥和西藥,從來沒有到過海洋上面的華工們。大部分都吐得是一塌糊塗的,不過船上專業人員的應對,讓他們只是吐的一塌糊塗,到沒有影響到身體,農民,身體是第一位的,強壯的身體,一定程度上面。讓他們扛過了這一切,然後目的地到了。
蘭芳國,客船沒有直接的進港。而是在另外一個海灣,屬於是德美公司種植園的地方,臨時的用小船卸下,過去的幾次大遷徙,德美公司都是這麼的做,畢竟。餵飽了殖民當局,能夠在印尼這邊做總督的。也不是傻瓜,華人的數量超過一定程度。他們也知道控制的,這可不是一兩千人,這可是一次幾萬,總計超過27萬的遷徙,加上這些人,印尼這邊新遷徙過來的華人數量,甚至達到了70多萬,快80萬,要知道,荷蘭的總人口不過是幾百萬而已。
因為小船轉運,好在海岸線綿長,通過30個方向,持續不斷的卸下農民,數百艘小船川流不息的,也就是大半天的時間,就卸下了,除了他們本身,還有他們所攜帶的少量行李和生活資料,然後,就離開了,一輛輛的馬車,是雙輪的,不是四輪的,在東南亞的叢林之中,要開闢出一個機耕道,都非常的困難,四輪馬車根本就跑不開,好在,海灣距離他們所在的農莊,不過是10多公里,大半天的時間,足以讓他們趕到了。
趙四毛看著這一片雨林,到處都是綠色,濃郁的綠色,是農民們最喜歡的顏色,兩輪馬車速度不快,孩子們,在離開了海洋之後,似乎也都活潑了起來,甚至有些到旁邊,採集花朵,互相嬉鬧,然後拿著花兒幸福的對著長輩們大喊。
半途休息的時候,趙四毛走到了旁邊的樹林之中,用手捧起一捧土,聞著土壤裡面的味道,他很清楚,土地很肥沃,不同於中國,種植了幾千年的土壤,這裡的土壤,一直都是野地裡面,只要灑下種子,就能夠獲取收穫,真的來到了一個好地方,如果在這裡獲得土地就好了,至於炎熱的氣候,多多少少讓人不舒服,卻沒有引起趙四毛的感慨,農民,本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吃苦是肯定的,只要可以吃飽肚子。
這是一片新的農場,也只有不停建設新的農場,才可以容納這麼多的人,之所以一下子弄到27萬,是因為這一片地方太大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半島,荷蘭本就沒有多重視,卻足足有500多平方公里,這裡也曾經被荷蘭部隊清剿過,除了少數的土人之外,沒有大的勢力,在德美付出了1500萬美元的代價,獲得了這一片土地,租期30年,每年還要支付700萬美元。
這筆錢,楊元釗毫不猶豫的就給了,500平方公里啊,包頭現在能夠影響的地方,才多少啊,在這一片沃土之上,完全是一張白紙,只要他們努力,必定會建立一個不一樣的天地。
先到的農民微微的有些失望,這裡沒有房屋,只有一些窩棚,好在,這裡不是東南亞的雨季,這些人也都是勤勞的農民,就地取材,藉助著竹子和一些木頭,他們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之下,搭起了一個個竹屋,幾千個各式各樣的竹屋,就這麼的在印尼拔地而起了,因為潮濕和雨季的關係,這些竹屋,都是兩層的結構的,寬大而且清涼。
適應和休整了差不多一個星期的時間,當所有人都安頓下來了,不是沒有人不適應當地的環境,隨同而來中醫和東南亞的一些土醫,包括從蘭芳國內,找到的一些中醫,對於這些東南亞常見的病症,非常的有幫助的,一萬多人,除了少部分還在生病的之外,剩下的,最初的不適應早已經過去,死掉了幾個,可在數萬人之中,很不起眼,甚至沒有引發多少的波折。
中國人,特別是底層的民眾,擁有著強大的韌性,仿佛是一顆野草一樣,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活下來,而且可以獲得很好。
超過12萬畝的土地,他們來到這裡,主要就是種樹,東南亞跟巴西不一樣,他們的橡膠,是另外的一個品種,好在,楊元釗作為一個發動機工程師,跟發動機,跟汽車相關的一些東西,他記得非常的清楚,哈比早在兩年之前,就找到了這個樹種,成功的弄到了大量的種子,這些人就是在技師的指導之下,把這些種子給種植出來,橡膠,作為一種經濟作物,從種子種植成功,需要幾年的時間,可是這幾年之後,這些橡膠,就會源源不斷的產出的資源。
27萬多人,種植12萬英畝,這是一個不太強的任務,在勤勞的農民的開墾之下,這些土地逐步的成型,他們作為農場工人,不但享受著每月10元的薪水,可以在工作2年之後,跟隨著農場,購置自己的土地,價格不貴,一個月工資一畝地。
這對於趙四毛,和千千萬萬,跟趙四毛一樣的人來說,簡直是天上掉餡餅一樣的好處,中國的農民,跟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大部分的農民,一輩子所希望的,不就是土地麼,土地代表著根基,代表著一個家族的興旺,有了土地,就能夠填飽肚子的,至於其他的,在淳樸的農民的心中,根本就不重要。
哈比不知道,楊元釗的這麼一個德政,一下子,就把幾十萬人,徹底的都穩定住了,為了土地,為了他們的將來,他們會一起來努力,12萬英畝種植園之中,10萬種植橡膠樹之外,剩下的2萬,就種植各種糧食,在東南亞,水稻是必須種植的,要知道,多雨的東南亞,可以把一些旱季作物徹底的淹死,只是水稻的福地。
不是農時,可是當趙四毛等人播種了水稻之後,水稻的漲勢喜人,短短3個月時間,就成熟了,這在趙四毛看來,簡直無法想像,難道,按照這個發展,這裡的水稻,可以達到一年三熟,趙四毛聽媳婦說過,在遙遠的南國,是有一年兩熟的,在他看來,就是一個比較稀奇的,河南也可以保證兩熟,但是是冬小麥和秋糧,類似水稻這些主要的,比較貴的糧食,一年兩熟,一定程度上面,可以加大收入,一年三熟,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中國人,對於糧食的渴求,對於各方面的精工細作,都是習慣,可是對於哈比而言,大農場的散養,才是關鍵,在哈比看來,這個農場,最多1000人就可以了,附帶著一些機械化的生產,做到這些,並不複雜,可是楊元釗的命令,加上又是他的大金主的,左右所有的投資都有楊元釗來出,他是固定拿著年薪,還有總盈利的1%的分紅。
2年多的時間,各地的種植園都發展的非常的好,大量的民眾也穩定下來,甚至屬於是農民的土地,也在增長,為此哈比連續幾次的購買,幾乎遍布在印尼各地,而封閉的管理和專門從歐洲僱傭了一批軍隊,把守著種植園,讓種植園的秘密並沒有被外界知道,而此時此刻的哈比,並沒有關注著新到來的27萬民眾,他來到南洋的目的,是為了另外一件事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