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眾人的猶豫,楊元釗微微的有些失望,可是轉而,他有些釋然了,對於任何一個組織,或者政府,教育投入都是一個難以抉擇的難點,單純發展,沒有幾個國家,願意把資金投入其中,德國是因為普法戰爭的賠款,當然了,本身重視也有關係,至於日本,打贏了甲午中日戰爭,獲得了超過他們想像的賠償,他們藉助著這個錢,一舉奠定了工業的基礎,並且初步的開始普及教育,就這樣,還是依託著一戰的巨大收穫,才真正的站在強國之林的。
眼前的這些人,可以說,是整個中國,眼光最開闊的一批人之一,可是處於時代和本身的局限性,讓他們進退兩難,教育上面的巨大投入,這個投入不是短期能夠看到結果的,如果這一筆錢放在其他方面,肯定會收穫巨大的效益,可另外一方面,教育確實是關係重大,對於幾十年之後都有相當的影響,正是這個,讓他們無從選擇。
看到眾人的猶豫,楊元釗平靜的說道:「我來到包頭也有2年了,包頭的發展,你們看到是我的功勞,可是沒有這些勞動者呢,大家在包頭商會,甚至自己工廠之中也看到一些東西,可以比較一下,到底是受過教育的工人提升的快,還是沒有受過的提升的快,更何況是研究所,幾乎是我們包頭的發動機,每一個項目,每一次增加,都跟它有直接的關係,如果包頭擁有大量懂得西式知識的人,我們包頭的速度會有多快!」
楊元釗的話。讓所有人都充滿了憧憬,是的。之前給工人開那麼多的工資,大部分人都心有微詞。但是伴隨著楊元釗的強行推動,他們也逐步的發現了,工資所帶來的好處,毫不客氣的說,如果沒有高工資吸引而來的眾多人才,包頭不可能發展的那麼的快,特別是一些高級技術工人,對於一個工廠而言,至關重要。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一個6級以上的技工,足以讓工廠的實力平添一個新的台階,這不是先進的技術所帶來的,更何況是研究所,那些讓他們眼花繚亂的發明,卻一點點的讓包頭的勢力越來越強,成本在降低,質量再提高。包頭造,成為了整個中國的流行。
不過說一千到一萬,還是要真金白銀的投入,而且還不止一年。就拿那些小屁孩來說,要持續不斷的10年,甚至是20年。才能夠收到成果,這對於包頭而言。是絕對的遠景和遠景之中的利益。
「好了,就按照這樣吧。我也不是一口吃個胖子,但是我覺得,教育這個問題,關係著祖孫後再,十年種樹,百年樹人,德國之所以有那麼發達的科技,幾乎都是小學講台上面決定的,我們應該向著他們學習,大班教育,當然了最開始不能保證每一個人都能夠上學的,但是教育為主體,這個應該是抓緊的。」
眾多股東的表情終於鬆動,劉澍主動問道:「那麼教育要占據多少資金。」
「最開始可能多一點,不過這一筆啟動資金可以由我來支付,但是之後,我希望教育所占據的資金,不會低於每年稅收收入50%!」
50%這個數字不低,楊元釗詳細的闡明了教育在整個增長之中的重要作用,其他人也就沒說什麼,現在的包頭,機構還不臃腫,除了少部分的市政投入之外,其他的,沒有多少支出了,城管隊算一個,醫院算一個,未來的各個機關也算一個,這些能夠占據多少,50%投資到了教育上面,不是隨便的揮霍,這點他們都可以接受,還會有幾百萬的數字,這個數字足以針對目前的包頭建設了。
他們不會知道,未來這一筆錢會有多麼龐大,包頭成為東方魯爾,不應該說是東方的包頭工業基地,一舉超過德國的魯爾,成為了中國發展的強勁發動機,50%的投入的,一直堅持了好多年,每一次因為數額龐大,都會在聯合大會上面,發起大量的爭吵和討論,可最終,還是磕磕絆絆的走下去,即便是減少,也是一個百分點,甚至是零點一個百分點的慢慢減少,可是總額,一直都在瘋狂的提升著。
教育的問題,最終解決,剩下的議題就完全不是問題了,一個個的方案通過了,甚至這些股東們,在自己理解的範圍之中,給予了楊元釗許多有益的建議,這個包頭城市籌備大會,就這麼一直的開下去,足足開了三天,形成了超過120個議題,包括了包頭的每一個方面。
就這樣,一個對於包頭,甚至是整個西北,乃至中國,都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會議,就這麼悄無聲息的,在包頭召開完畢,100多個股東,集思廣益,提出了不少的問題和見解,基本上,按照後世的方法,搭建了一個包頭城市雛形,而教育成為了其中的重中之重,不但八大晉商,通過他們的途徑,大力的招募老師,而且也在包頭本地深挖,過去夜校培訓,甚至是普通工人學習之中,湧現出來的這些,都趕鴨子上架,暫時開始了第一批的集結。
包頭可以說是整個晉商滲透的最強的城市之一,過去的一年多,包頭的情況,沒有上報下去,一方面是包頭刻意的低調,而另外的一方面,何嘗不是他們把向上匯報的途徑都給斬斷了,包頭商品強橫的競爭力,加上包頭產品一出手就可以賺錢,從上到下,都給買通了,別說是之獲得一個城市的控制權利,就算是的真的舉起反旗,沒有個半年一個年的時間,中樞又怎麼會知道。
封建社會的,上行下達,大部分官員都熟悉欺上瞞下,中樞等夠知道的,永遠是下面想要讓他們知道,包頭掌握著海量的資金,再加上晉商和侯家在整個西北的權利,既然決定了要上包頭這艘船,既來之,則安之,一定程度上面,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各種各樣的手段都用上了,包頭仿佛變成了一個黑洞,在清廷的視野之中,徹底的消失了。
楊元釗的議題很快就推動下去,以原有包頭商會為的基礎,開始完善一系列的城市管理機構,比如完善各種各樣的廳局,比如說,城管局,衛生局,公安局等基礎,面向市民的一些局,還有一些針對工業管理的,城市管理的,甚至是戶籍的,這些只是一個基礎和架子,本來,只是推行一個方面,卻變成了一個新機構的建設,因為架子夠大,城市也夠大,一定程度上面,利益均沾,不少的家族都可以推薦子弟過來,合適不合適,回頭再說,先把基礎打下來再說。
就這樣的,悄無聲息之中,這些部門都掛牌了,還是以包頭商會作為的基礎,說是一個派出機構,從這一天開始,包頭的情況就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確定了一個城市的管理方案,包頭逐步從一個自發的商業城市,逐步的向著的現代化的城市發展,全部的力量,開始向著一起匯聚,包頭也因此發生了一系列的改變。
不過這些改變,對於外人而言,特別是整個包頭城市之外,清廷的系統之中,都是秘密的,可是針對這本地,卻是千變萬化的,一個個跟市民們有著密切影響的企業成立,一個個新的制度,甚至包頭城市管理細則,都出台,比之前而言,更加的細化和規範,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每一個家庭,市民們感受到了切切實實的好處,比如街上變得整潔了,商品和銷售也有了統一的管理,讓人們方便了不少,戶籍制度真正的大範圍的推行下去,原來可能要一兩個月才能夠完成的戶籍登記,最多只是三四個工作日就可以完成,市民們都可以順利的拿到戶籍上面的糧食,當然對包頭更加擁護了。
變化的最開始,也是之前議題之中最重要的教育問題,也在楊元釗的強力推動之下,開始加速進行了,大量的校舍,正在緊張的施工之中,因為啟動資金由楊元釗支付,第一批投資1200萬銀元的投入,第一時刻進入到了教育局的帳目上,首批300所不同的學校的計劃,一起動工,密布在整個包頭,其中包括200所小學和100所的初中,
這些學校,目前因為師資的關係,無法滿負荷運轉,但是就校舍上面,都是按照一個年級5個班,小學6個年級,總計容納1200左右的學生的構架,200所小學,最少可以容納24萬的小學生的,至於100所的中學,也可以容納6萬左右,基本上可以滿足目前包頭的上學需求,只不過暫時而言,不可能全員上馬,目前最多就是在7月份之前,完成30所小學和10所初中的建設,基本上滿足3-5萬青少年兒童的受教育情況,未來的3年時間之中,逐步把他們擴張到全市的範圍,保證現有的和新增的人口的受教育權利,普及中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