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華製衣

  年節的包頭同樣的熱鬧,甚至說,比往年來說,繁華許多。說實話的,這大半年以來,包頭發生了許多的變化,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大量織布機開始在包頭擴展,僅僅是包頭近處的鄉鎮,就有上萬台織布機,還有更多的織布機拓展到了周圍的,大同,綏遠,甚至是遙遠的太原,都有不少的織布機。

  大量織布機的出現,讓無數的農民轉換成為了織布工人,包頭採用的是提供原料,回收成品體系,一匹布的加工費用並不高,對於沒有太多經營門路的普通的農民而言,已經算是不錯的收益了,不少的村民,或許一年的活錢,也不過是一兩塊而已。

  勤勞的人們藉助這自己的勞動,獲得了豐厚的報酬,4個人的一個家庭,每天可以獲得5甚至是2元的收入,這可是銀元,一個月干下來,很辛苦,可45到60個銀元,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曾經只是耕田的農民收入水平來說,已經算是很高的了,要知道,之前的王三江,依靠著豐年,還有棉花的緊俏,才獲得了5元左右的額外收入,這樣他都滿意了,一家四個勞動力,可以獲得少則9倍,多則12倍的收入,這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雖然織布的家庭,沒有種田的糧食,吃飯的話只能夠依靠購買,可是一個月多出來十幾元錢,甚至精打細算下來,多出20多元,30元左右,是沒問題的。

  農民尚且如此。那些包墾公司,還有整個西北系列的公司幹活的工人。最低的標準也是一個月15元,一些比較興盛的公司。比如是麵粉廠,還有磚廠等公司,一些一線工人,可以獲得30元甚至是更高的收入,特別是從各地招募而來的技工,他們的工資更高。

  豐厚的收入,普通的人和農民們以儲蓄為主,年節的十分,還是會拿出來部分收入。用於購買生活必需品,寬綽的腰包,會帶來更強大的購買力,跟其他鄉鎮不同的是,這裡有專門的市場。

  大量工廠的興建,一個個超級集團的建設,從包墾公司,到棉紡織廠,再到建築公司。水泥廠,每一個工廠都是一個巨大人力的海洋,還不說一些臨時的小廠,大量工廠的建立。產生了一連串的工人,僅僅包墾公司記錄的,在包墾公司發工資的工人數量。就達到了15萬之多,其中大頭是包墾公司和建築公司。這兩大公司,擁有超過10萬的工人。接下來,是水泥廠,棉紡織廠,這些擁有著較高收入,且來源穩定的工人,成為了城市化的先鋒,也是購買力的代表之一。

  誰也沒想到,中國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不是遠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天津,上海,武漢,這些大名鼎鼎的大城市,是在西北邊陲的包頭,30多萬人城市,僅僅是工人的人數,就驚人的達到了40%以上,這在中國,絕對是絕無僅有的,以此為依託,衍生出來第三產業,服務業,餐飲業等,讓包頭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商業海洋,15萬工人,加上配偶親屬之類的,還不乏一些雙職工,這些形成了市場的根基,他們是不斷擴張的市場。

  楊元釗是從後世而來的,21世紀中國發達的商業,絕對可以說是一個教科書,雖然,目前的中國,各方面都沒有發展,什麼都缺,可是在包頭形成一個體系化的市場,還是可以的。給工人發放高工資,並不是為了讓工人把錢存起來,商業的要素在於,讓商品流通起來,只有流通起來,才能夠形成更為廣闊的市場。

  楊元釗不是商業人士,最多知道一些基本的商業理念,在一兩個月之前,就從報表之中發現,包頭的工人工資極高,可是工人的工資之中,大部分都放在了購買糧食上面,除此之外,就是存起來。楊元釗明白簡單的商業理念,給工人發放工資,建設一個比較穩固,且富於的中產階級,才是一個體系穩定的關鍵,這一批人,必須要有消費的理念,因而會形成越來越大的市場,這樣哪怕包頭擁有後世那樣,強悍的多的生產能力,也會有逐步越來越大的市場。

  為此,經過了慎重的考慮,楊元釗把超級市場的系統,引入到了包頭之內,因為沒有足夠的安保措施,超級市場,沒有選擇後世的超市的形式,是採用了大百貨商場的形式,一站式的購置各種各樣的產品是商業營銷的關鍵。

  三層的大樓,占地4000多平方,一共上萬平方米的營業範圍,八大晉商,還有眾多的商會,都入住了包頭,其中,甚至為了補充貨品,興建了幾個新的工廠,主要是關注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其中最大,就是耗費大量資金形成的服裝廠。

  在色織廠的另外一段,一個醒目的藍色建築物,上面書寫著新華二字,這就是這一個月以來,楊元釗在包頭興建的最大的工廠,新華服裝廠。

  服裝廠,這在後世,是輕工業的代表,衣食住行等,是整個中國興盛不衰行業,紡織品未來,更多的是落到了服裝上面,不是布料上面,自己剪裁衣服,這是一門讓人驚嘆的技藝,而不是生活的必須手段。

  這個時代,在大城市,或者是比較發達的地方,已經出現了成衣的店鋪,那些店鋪,不過是把一些裁縫之類的,集中到一起,然後依靠著設計製造,製作成衣,一定程度上,類似於後世的那種手工手藝店,要實現工業化的生產,必須要解決機械製衣。

  這個時代,縫紉機已經出現了,1851年發明的勝家縫紉機,可以代表著縫紉機發展的一個里程碑,19世紀末的時候全球銷量都超過了135萬台,電力縫紉機和多種發明,讓勝家縫紉機的紅色標誌享譽全球,甚至在今年,在紐約建立了第一座摩天大樓,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也是標誌性的建築。

  在美國進口的產品之中,縫紉機,只是作為一個門類,被列入其中,並且購買過來,之前的楊元釗根本就沒有注意,有了興建服裝廠的打算之後,這才把它翻了出來,仔細的研究縫紉機的結構,基本的縫紉機理很清楚,楊元釗找了一批人,稍稍的改裝了一下,用創造性的踏板代替了手搖,解放了雙手,裁縫們可以用兩隻手來控制著縫紉機,極大的增加了效率,這對於電力還沒有徹底保障的包頭而言,是一個幾大的突破。

  腳踏板,在動力結構上面,不是驚世駭俗,甚至以原有的縫紉機為基礎,動力和機械工程師,簡單藉助著工具機,都能夠設計安裝出來,這一項發明,讓所有人都驚嘆,人人都說這個是一個矚目的發明,一旦推向市場,家用的領域,絕對會超過勝家。

  楊元釗在得到了完整的樣機之後,就著手準備製衣廠的項目,至於縫紉機,會安排一個小廠,對他進行生產和研究,在鋼鐵沒有完全自產之前,縫紉機這樣的東西,不具備大幅度的推廣和提高的可能性,只是依靠他來生產各種鋼鐵零件,他沒這個功夫,也做不到。儘可能的降低部件,生產了3000套的部件,然後找機械車間,組裝成縫紉機,工廠的準備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一個多月的時間,藉助著四大家完善的網絡,一定程度上,在全國開始招募,從全國各地,找了差不多3000名裁縫,成立了包頭服裝工廠,以包頭紡織廠的布匹為原料,加上一些後世的設計,比如說紐扣,拉鎖之類,這些東西,不占分量,數量相對也不大,在包頭沒有能力生產之前,先由一體機進行提供。

  裁縫們開始,對於這些東西很不習慣,特別是縫紉機,在經過了幾輪篩選之後,只有一些年輕的,可以熟練掌握縫紉機,楊元釗也不在意,又從工人之中,挑選出手藝好的,年輕的,腦子靈活的,把她們集中到一起培訓,後世的縫紉機工,也是熟練工,卻也可以從培訓之中獲得,只要老經驗的師傅,她們把加工的步驟給講清楚,然後一步步的熟練就好了,剛開始,他也沒打算弄什麼特別複雜的東西,內衣內褲,秋衣秋褲,普通的褲子和牛仔褲,還有普通的外衣,這些,需求縫紉機的地方少一點,畢竟現在的縫紉機,只能夠縫直線還有一些比較簡單的線,花邊了,釘扣了,還有其他的,都沒有研究,可是就是這樣,縫紉機也顯示了強悍的能力。

  整齊和雙排的線,一次性成型的褲管,還有衣服的一些設計,藉助著縫紉機,一個熟練工人,可以很快的完成一條褲子,這對於精工細作的老師傅而言,簡直是一個讓他們震驚的東西,他們之中,能夠被稱為巧手的,或許一天能夠裁剪一條褲子,一件衣服,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可是用縫紉機,幾乎是十個,甚至是100個的製作,這種速度,簡直是夢幻般的,仿佛一匹布下去,隨便兩下,一件衣服和褲子,就完成了。

  服裝產業,就如同一個初生的嬰兒一般,慢慢的生長,在誰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之下,逐步的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