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包頭,微微的有一絲的清冷,因為棉花收割,而形成的大塊大塊的空地,就是目前包頭田間的整體色彩,採摘完了的棉花植株,根本就沒什麼用,有部分的農戶,會把它收集起來,用來作為燃料,地廣人稀的包頭,一般都是依靠枯草和枯木,大片大片的棉田,留下了眾多的植株。
這些,沒人會在意,包墾公司也不例外,如果沒人要的話,說不定,這些東西,需要打碎放入田裡進行肥田,但需要的人力物力,有些太過驚人了。
幾天的時間,簽訂完協議的地主們,開始整理自己的土地,這些都需要到包墾公司報備,小麥的種植,也就在這幾天了,耽誤不起這個時間。
跟土地一樣需要整理的,還有那些佃戶們,他們是依託於土地生存在,在知道了土地被轉包給包墾公司之後,起了一連串的漣漪,土地是他們生存的根本,他們幾乎是祖祖輩輩都依靠著種植土地為生,現在沒有土地了,還能幹什麼的,這快一年的時間,包墾公司在包頭創下了巨大的名聲,之前的棉花生產是,發放糧食,高工資也是,民眾們在了解了一切之後,選擇耐心的等待,人性化的包墾公司,會給他們一個合理的待遇的。
在楊元釗的親自關注之下,甚至直接找到錢虎,調配拖拉機,築路大軍中的大部分車輛,都被調集回來了,倉庫之中還在緊張的安裝之中,已經裝配好。且擁有了爬犁的車輛,正在包頭周邊的土地上面。不知疲倦的開行著,每天15頃以上的速度。每天都有大片大片的荒地被深耕好。
深耕土地,翻出來了最深層的土壤,哪怕是貧瘠的土地,深耕之後,也露出了黑色的土壤,特別是從下面挖出來的蟲卵,他們會在短時間之內,被缺少食物的鳥兒所吃掉,剩下的少部分。能夠扛過包頭夜間,較低的溫度的,寥寥無幾,一些老農民們,包墾公司的老職工們,都迫切的期盼著冬小麥的種植,不知道在棉花上創造了奇蹟的包頭,能不能在冬小麥上面,再次掀起高峰。
看到了眾多機械的轟鳴。大片大片的土地,被耕了出來,哪怕只有這些機器,這個土地也會在種麥的時間。完成好更重,眾多地主們,這才打消了疑惑。包墾公司有能力把他們的土地給照顧好的,並且獲得良好的收益。
劉澍帶著手下忙乎了幾天。因為現在棉紡廠進入到了試生產的狀態,只要保證了原料和設備。不用太多人盯上,以前棉紡廠籌建,用順的那一批人,都被他帶著,轉戰包墾公司的這個項目。
沒有人不願意,畢竟,現在的包墾公司,集中了整個包頭九成以上的土地,涉及到的地主,數量龐大,關係網密切,再說了,棉花的神話,幾個晉商家族也看在眼裡,晉商家族,不但是商業發達,有錢,多年以來,囤積的土地,也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數字,在往常看來,土地只能夠作為儲備,作為一個財富一個方面,現在看了包墾公司的做法,土地甚至能夠創造財富。
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這些人開始積極介入到包墾公司的事物之中,讓忙的腳不沾地的劉澍,可以卸下一方面的重擔,幾十號人,在劉澍的安排之下,走遍了包頭周邊,大大小小的村落,在地主和眾多管家的幫助下,把整個包頭,因為土地託管給包墾公司,而失去了依賴的人員,都給計算了一遍。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就算是劉澍,也沒想到,在整個包頭,有這麼多依靠著土地生活的農民,按照每個人20畝土地來算,整個包頭,快要達到了40萬人,要知道其中的部分,早已經因為楊元釗的不斷投入,從農民轉化為了工人,這個數字差不多有4萬多,但是扣除掉這4萬多,還有32多萬。由此可見,這一方的水土,養育了多少人。
劉澍拿著結果,找到了楊元釗,楊元釗給了他三個選擇,第一,擴大工廠的規模,哪怕在不擴大的情況之下,也能夠前期的招募工人,進行培訓,眼下,包頭目前已經投產的麵粉廠,水泥廠,磚瓦廠,都可以進行2-3倍的擴張,這個數字,大概就是3萬人左右,公路公司也是另外一個重點,擴張的數字不如前面,卻因為基數龐大,也可以解決4萬人。
32萬人,解決7萬人,這多多少少有些杯水車薪,好在楊元釗給了第二個方法,大幅度的招工,包墾公司託管了土地,僅僅依靠目前的3000多人,絕對不行,這是6萬公頃,也就是600萬畝的土地,這個數字太過龐大了,哪怕一人負責一公頃的土地,也會有6萬多人,又往多了裡面去算,勉強可以達到8萬人左右,這是另外的一個方向。
還剩下的17萬人,楊元釗是準備作為產業工人來培養的,他們會逐步納入到新建的工廠之中,只是這個過度的過程,略微有些漫長,楊元釗最快也需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夠建立起種類繁多的工廠,吸納足夠的工人,眼下看來,這些人失業是在所難免的。
暫時失業也不怕,楊元釗不會選擇救濟的方式,救濟,只會製造出一批的懶人,未來的包頭,是一個發展的,奮進的城市,包頭會在整個中國創造出矚目的成績,看來,只有以工代賑是最佳的選擇方法,未來的包頭,需要重新的規劃,在中心城區建設,通往各地的道路,還有工業區的一些基礎工作之中,挑選出力氣的工作,不給薪水,這是給口糧,這樣可以節約一點的壓力,也讓這些人,更快的適應集體生活。
劉澍吃驚的發現,無論是怎麼樣的問題,在楊元釗這裡,都不算問題,32萬人的吃飯問題,這麼一條,兩條,三條的就處理完了,特別是最後的17萬,在他看來,無論如何也解決不了的問題,卻輕易的用糧食就解決了,他甚至提前還想到了的,在跟各位地主簽署協議之中,就有一條按照合同的約定,從今年到明年麥收之前,眾多地主們需要拿出一部分的糧食,作為佃戶們的口糧,按照人頭拿出來,這筆糧食,會由包墾公司集中的分配,未來,當麥收的時候,按照一定比例來返還,這個比例大概是30%,看起來有些少,但是對於地主的存糧來說,放到青黃不接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賣到這個價格,比例比較讓他們滿意。
正是因為系統而完善的處理,因為地主們把土地加入包墾公司,失去土地的佃戶們,也沒有悲慘的命運,他們之中的一部分,直接進入了隸屬於包墾公司的農場,6萬多頃的土地,對於人員需求數量,是之前數十倍,一下子8萬人的招募,有這眾多的條件,卻也招收了接近8萬人,這些被編入到了包墾公司,會對包墾公司產生巨大的資金壓力,這還只是種植小麥的人員,未來,當小麥收割之後,種植棉花的時候,人員還會提升一倍,達到12萬的數額,也就是機械化大生產,否則,6萬多頃,也就是600多萬畝,最少需要40萬人以上的。
8萬人的龐大工人隊伍,哪怕只用支付一半的薪水,剩餘用糧食替代,每月的薪水也在70萬以上,這極大的擠壓了包墾公司擴張可能,包墾公司的紅利,幾乎都投入到了這其中,這幾天,劉澍忙的腳不沾地,為的就是處理這件事情,當然了,來自楊元釗的700萬的注資,是解決了這個問題的關鍵,包墾公司也因此,資金的比例攀升,超越了水泥廠和公路公司,成為包頭最大的公司。
這些資金,其實還是來源於晉商們的那一批白銀,2000萬的白銀,已經變成了銀元,又流通到了包墾公司,未來,會隨著工人們的工資,又流轉回來,這就是一個循環,現代的社會,錢放在那裡,根本就顯示不出來價值,必須讓他們流動起來。
機械化的生產,並不需要多少的人力,這部分人,首先,進行了軍訓,包頭工人的軍訓傳統,這裡發揮出來了,以200人為一個編組,從各個工廠之中,臨時調集出來了400多人,用於訓練這些人,只不過,他們沒有工人的待遇,沒有獲得統一的服裝。
組織形式,在楊元釗的突發奇想之下,用建設兵團來替代,這也形成了建設兵團的雛形,未來整個中國的農業變革,都跟這個建設兵團息息相關的,類似的模式,居然一直持續下去了。
就這麼的,本應該會造成巨大震盪土地兼併,進而產生佃戶失業危機,就這麼輕描淡寫的解決了,服從性強,這是中國農民的天性,不把人逼到絕路,是不會反彈的,包頭也是如此,在做好了能夠做好的一切之後,巨大的土地動盪,除了少許村莊之中,傳來了波瀾,剩下的,一點動盪都沒有,就這麼的,成功的度過了,包頭的變化也掀起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