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後勤保障

  坦克能否堅持這麼遠,才是真正的問題,這也是這一戰略的核心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一切戰略決策都是虛的,無法作用到戰略的實質上面。

  坦克的問題,說白了,就是機器的問題,這些東西,裝甲軍官或許能夠說上一二三,現在使用的不是中國自己的坦克,而是日本繳獲的美軍坦克,這中間的不確定性更多,還是詢問專家。這一次的研討,規模非常的大,主持人提前做過溝通,把三位專家請到了這裡。

  有人會問,不是美軍的坦克,為什麼中國的專家會知道呢?在日本繳獲了美軍坦克之後,就第一時間,把一部分的配件和照片送到了中國國內,之所以不運送坦克,是因為坦克太大了,用飛機根本運不了,事實上,有10輛坦克的破損的殘骸,正在通過海運向中國運來,但是要想到達,最少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可是前期送來備件,包括了最重要的動力系統,履帶樣本,還有一部分內部結構,這些跟照片一起,足以解讀這個坦克的基本實力的,國內的一些裝甲專家,正是憑著對於圖片和一部分實物進行了認真的分析之後,最終的出來的結論非常的簡單,美軍的坦克雖然進行了小幅度的調整,大體上,跟波爾多前線上,協約國使用的坦克跟美國的差別不大,非常細微的地方有些區別,這個區別不足以影響整體坦克的性能,最多是操縱性上面的調整。

  中國因為動力上面的優勢,比其他的國家都提前進入到裝甲時代,在世界上其他國家都使用了簡單坦克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比較成熟的坦克軍團,主戰坦克已經越過了40噸這個關卡,向著50噸邁進。

  雖然說,噸位不是衡量坦克唯一的標準,可是在更大的噸位之中,要實現攻防速的完美,就更加容易一點,就跟後世的坦克標準來說,當噸位差了10噸以上的時候,坦克已經不稱之為一個數量級的,重型的坦克總是比輕型坦克更加的強大。

  中國已經在裝甲力量上面,取得了這麼大的進展,甚至說跟世界上的主要對手,在戰車領域,已經不是一個數量級上面了,可是對於整個世界的裝甲發展,依然是極為的關注,特別是在發現,美國準備在北美戰場上面使用坦克,而且同樣是萬輛,這個大規模應用的數量級上的時候,更是千方百計的了解,甚至專門派出了飛機,把照片和一部分備件給送回到了國內,第一時間送到了這些總工的手中。

  哪怕這些坦克使用的動力都是中國的民用動力,哪怕這些坦克還很稚嫩,作為必要的情報收集和反向研究,中國不但是把這些坦克跟早期的中國坦克作為了對比,甚至從德國手中,弄來了幾輛完整的殘骸,進行了對比,幾乎是一寸寸的研究的。

  美國的坦克雖然進行了稍稍的修改,因為動力,總程,傳動裝置和履帶沒有太大的改變,還是可以看成一個系列,他們有豐富的經驗在機械方面,甚至直接拿出數據,證明了這些坦克的大體上戰鬥力。3位坦克方面的專家,他們是新一代中國坦克的締造者,每一個人對於裝甲力量,都有著很深的研究。

  王明路,陝西富平人,今年只有30歲,已經擔任陝西坦克集團首席工程師3年的時間了,8年前的他甚至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在西北大規模發展工業的時候,進入到了當時剛剛成立的汽車廠,8年的時間,從一個普通工人,成長為了中國三大裝甲工廠之一,陝西坦克廠的總工,可以說躍升了無數的級別。

  30多歲的總工程師,這在世界上面也算是特例了,卻是中國特色的特例,從西北時代就是這樣,在當年中國整個一張白紙,除了擁有一批經過鍛鍊的工人之外,高層工程師為零的前提下,生生的把中國帶入到了工業化的進程,超越了這個世界的,憑藉的就是這些年輕人的拼勁,年輕的中國工人,中國工程師,在初期藉助了部分的國外的力量,可是從一窮二白之中走出來,並且在三五年之後,取代了外國工程師,擔當大任,這一點證明了外國人能夠做到的,中國一樣可以做到。

  王明路緩緩的話語,平靜且有條理,把坦克介紹了一遍,主要是介紹美軍坦克的性能,並且特別提出了5000公里的總里程,在一批專業的人員和備件的前提下,不是不可以達到的,美軍的坦克就不行了,必須進行大規模的調整,首先,對於發動機和傳動裝置,進行全面的更換,換用中**用的裝置,民用的裝置性能不太穩定,比較嬌嫩,在複雜的環境之下,可靠性不高,是必須要更換。

  當然了,發動機的型號是小型化的,原來使用在輕型裝甲車上面320馬力發動機和傳動裝置,不是主戰坦克上面的800馬力左右,只是這個,就讓日本的坦克在動力上面,提升的一倍,再也不是小牛拉破車,是真正的動力跟重量匹配,這樣即便不按照規程的操作,這一款坦克也有較大的榮錯率,這樣機械的損傷和毛病,會大大的減少。

  主要的問題解決了,就是細微方面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面,美國的坦克,也算是在這個動力之下,設計出來的最出色的坦克了,在性能上面,已經發揮到了最大的程度,不得不說,協約國在機械的領域之中,還是相當的有底蘊的,即便中國在這個發動機之下,也只能夠調整到這個程度,在換裝了更小,馬力更加強勁的發動機之後,並不準備調整坦克的速度和檔位。

  增加可靠性就夠了,更大的速度指揮帶來更大故障率,他們更多的調整是放在坦克修理性能上面,這也是協約國的短板,他們只是剛剛接觸裝甲力量,對於裝甲力量的調整,還沒有到達比較深入的程度,在系統性上面,還不行,只是一個維護,就有許多問題。

  要知道,中國的裝甲軍之中,更換一台發動機的最高速度是2分17秒,當然了,一個軍團級別的修理,不能看最高速度,可是中國陸軍的標準速度是5分20秒,幾乎9成以上的主力部隊,可以在更換發動機上面,達到這個速度。

  可是放在美軍,能夠1個小時更換完畢就算是相當快的了,畢竟美軍的發動機是在最核心的位置,沒有開口,只能夠拆掉一部分的履帶的,才能夠把發動機拆卸下來,這一點是必須更改的,如果未來日本進入到美國腹地的坦克,也是這樣更換難度的話,一旦發動機出現問題,那麼就不是更換發動機了,就是更換坦克了。

  坦克的故障更多的出在的發動機和傳動裝置上面,至於上層的炮塔和履帶,都是鋼鐵構成的,又能夠有多少問題,反倒是動力和傳動裝置,是精密元件,這部分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最大,這部分都是在坦克的內部,不容易更換,這也是裝甲部隊持久性的難點。

  哪怕是中國的坦克,也不可能保證,可以在1500公里以上不出現任何的問題,但是就是因為工程部隊和後勤部隊的存在,一旦出現問題,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排除,各種動力系統,雖然是在內部,可是經過幾個結構的打開,可以保證更換內部的零件,只要在備件齊備的前提下,小問題5到10分鐘,大問題20-30分鐘。

  坦克的大範圍突進,考驗的也就是持續能力,在相當長的時間之中,不出現機械問題,或者少出現機械問題,這是衡量坦克部隊的最重要的標準,只要解決了這些問題,就形成了坦克兵團的巨大的躍進能力,這一點,中國的裝甲力量已經徹底的解決了,甚至還有工程兵團這樣的師一級的維修力量,全程保證坦克的運轉安全,更別說基本選修了機械學連排軍官,他們成為了排除故障的尖兵。

  在三位總工都給出了肯定的答覆,只要對日軍的坦克進行一定的修改,在整體性能有不小提升的前提下,主要加強穩定性,安全性,並且有專業的隊伍幫助的前提下,是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的。

  總工的話語雖然簡單,卻擲地有聲,這下子,制約著日本奔襲的技術指標,再也不是問題了,那麼困擾日本計劃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後勤和補給,後勤和補給的問題,這就更加不是問題了,現在,只有中國擁有天空的力量,可以派遣偵察機盤旋在坦克車隊的上方,並且用運輸機空投,相對於坦克這樣的大型設備,油料,武器彈藥,甚至是一部分的備件,這個空投的難度基本沒有,耗費大了點,可相對於太平洋鐵路這個大的目標來說的,是值得。

  油料這樣的後勤容易保障,空投的危險性幾乎等於零,那麼的維修人員,就必須要中國人上了,日本可沒有那麼多坦克的維修和保障人員,他們能夠把坦克開動起來,就已經是不錯了,也就是意味著,要想支持日本的大範圍躍進,必須要派遣一隻完全由中方組成的坦克維修團隊,這是制約這個計劃的最後一個難關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