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棉花採摘

  10月的中旬左右,棉花終於到了採摘的日子了,已經是包頭這邊採摘的極限了,包頭這邊,氣溫波動非常的明顯,夜裡,已經進入到了零度了,土地沒有變成凍土,卻也氣溫極低,大陸棉如果不是生長期足夠長,又經過了合理的水肥的灌溉,擁有著極大的植株,恐怕要堅持下來也很難,為此,早在進入十月開始,就採用了保護根部和保暖的舉措的。

  好在,15天的堅持,讓棉花的產量,每畝又增長了3%左右,也就是說,一畝地多了快10斤,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讓產量百尺竿頭更進了一步,這些新增的數額,都是淨賺的。趙書明等人,笑得幾乎是合不攏嘴,早在一兩個月之前,他們就確定要賺錢了,可是到底怎麼賺錢,賺多少錢,還不太確定。

  早在一個多星期之前,為了棉花採摘,各家都在做著準備,農場本來的工人,他們會作為主力,但是人員還是不夠,根據老農民的預測,一周之後,包頭會降雨夾雪,不適應棉花的採摘和晾曬,所以,最起碼要2天之內,完成整體的採摘工作。

  2天之內,完成210頃的採摘,僅僅依靠農場現有的3000多名工人,是絕對不行的,周圍的勞動力,大部分都被包頭的各個工廠,以各種名義招募了,但是幾大家族還是從山西,甚至是陝西,找來了采棉工人,正因為產量巨大,給獎勵也很高。一畝地如果能夠在半天之內完成,是1元。一天的話,會降低到7角。

  饒是這樣。這樣的待遇也極高,打零工而已,2天的時間,又是在種植小麥之前,正好是一個空擋,2天完成兩畝地,最少也是4,多了可能是4元,如果速度更快。兩天乾的更多,說不定會更多。

  超過7000人,就這麼的被吸引來而來了,差不多總數達到了1萬人以上,2天時間,完成採摘,應該是沒問題的。

  290斤左右的畝產量,出棉率大概在四分之一,那就是70斤左右的皮棉。按照現在棉花每斤的32元的價格,每畝的收入就是21元左右,這不知道比種糧食,多出了多少。扣除了工資和成本,這個收益非常的驚人,所以。每一畝地平均拿出來1元,這很輕鬆。

  採摘的時候。沒有通知眾多地主,可是包頭才有多大。幾千人的采棉工人,又沒有刻意的保密,很快的,各家都知道了包頭的棉花即將採摘的事情了。

  這半年多以來的,包頭的棉花種植,大家都看在眼裡,5月份的時候,移栽,不少家裡還購買了一部分的棉株,他們的棉株,幾乎都在半個月之前,就採摘完畢了,成果非常的喜人,每畝地的平均,從原來的70斤左右,攀升到了180斤,皮棉的產量更是提升了3倍多,所有人都看出來了種棉花的好處。

  平常的土地,只是一個累積,大部分的家族,之所以購買土地,是因為土地是一種資源,一種可以不斷升值的資源,但是土地的產出,無論是跟錢莊銀號,還是跟走商坐商相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長工耕種或許收入多一點,也不會超過2元,佃戶來種的話,那就更少了,幾萬畝的土地,每年收穫的,不過是一點糧食,在青黃不接賣出去,或許還能多掙一點,糧食下來的時候賣出去的,幾乎沒多少收益,不少地主只能賣出去一部分,剩下的,往往就放在那裡,腐朽或者壞掉了。

  棉花不一樣,哪怕是現在種植棉花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棉花依然是供不應求的,從棉布,到棉襖,棉被,棉鞋,越往北方,這些越發的重視,過去,一般的收成在70斤以下,還是天照顧的情況,一畝地生產10斤左右的皮棉,可以銷售三四元,可是種不了糧食,連續的耕種,還會讓土地肥力下降,收入會多一點,也很快到手,沒多少人願意,現在不一樣,多了3倍以上的皮棉產出,頓時棉花變得不一樣了,雖然投入的成本高,種子,化肥,還有其他的一些管理,人力也高不少,可是收益也高,一畝地翻了10倍,聽說包墾公司的更多。

  這樣的傳聞,在整個包頭的地主哪裡,很有市場,知道棉花的人,對比自己的棉花,在比照包墾公司的棉花,他們就知道,產量應該是不如的,可是多出了多少,則需要權衡的,包墾公司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單獨的列出去了,作為一個主要做農業的公司,各方面的股權也剝離出來,另外成立了一個包頭商業總公司統籌管理,現在已經成立的水泥廠,棉紡廠,麵粉廠,磚廠和公路公司,甚至是錢虎的工程隊,也都納入到了這個商業總公司之中,暫時只是一個雛形,具體布置還需要慢慢的確定。

  包墾公司的標準也列下了,土地納入到包墾公司的管理之中,按照包墾公司的計劃,統籌種植,管理,收割和銷售工作,最終的利益,扣除了必要的費用,比如人工公司,公司開支,還有賦稅等,最終的收益,會分成三個部分,30%提取到包墾公司,作為包墾公司的管理費,20%作為公共建設和設備投入,也兼顧少部分的慈善,比如興建小學,建橋修路等等,只有剩餘50%的收益,才會作為土地主人的收益。

  這樣下來,等於少了差不多5成,白白的把收益交給別人,如果不是差別特別的巨大的話,恐怕沒有一個人願意。很多地主有意向跟包墾公司合作,卻沒幾個成功的邁出這一步。

  收割的現場,一萬多人,已經分散到了各自負責土地之中,稀稀疏疏的,可是田間地頭,一群一群的地主帶著家丁管家們,站在那裡,特別是負責計量那裡,站的人最多。

  楊元釗是早有準備,計量那裡,是一個空場,一來計量起來也比較的方便,二來也方便這些人看,把這些地主們的土地,納入到包墾公司的範圍之中,是楊元釗早就計劃實施的一個步驟,包頭的土地,9成5以上,都集中在大地主的手裡,其中侯家最多,幾千頃的土地,一旦併入到包墾公司的範圍之中,可以為棉花的生產,提供足夠而優良的原料,楊元釗並不是著眼於一個城市,只有在包頭擁有足夠多的原料,才會避免被別人卡主脖子,包頭工業的路,才會做的更好。

  楊元釗和劉澍站在一起,表情輕鬆,旁邊,是地主之中的頭面人物,侯金盛豁然在列,他心不在焉的跟旁邊的地主閒扯兩句,可是眼光和注意力,還是放在了這邊計量上面,數千頃的土地,如果要是種植棉花的話,就需要提前布置,他也算是棉紡織廠的投資人,也介入到公路公司之中,對於包墾公司算是了解的,包墾公司不會主做棉苗,5月流出來的,不過是包墾公司在種植的時候,剩餘的棉苗,根本無法種滿全部土地,這樣一來單獨依靠棉花,獲得巨大的利益這一條路走不通了,現在就看,這個產量是多少,真的要是高的多的話,為了利益,投入進去,又何妨。

  其他的地主,何嘗不是同樣的想法,甚至連劉澍都略微的有些緊張,第一次的大規模種植棉花,豐收是可以看到,豐收多少,這很關鍵的。

  伴隨著一聲令下,210頃土地之中,上萬人開始快速的動手了起來,每個人兩畝地,這個採摘的速度也連續的攀升上去,棉花的種植非常的規律,每一個棉株之間的距離,也是經過了絕對的科學計算的,保證足夠的陽光照射和水肥等方面的均衡,不像是別的棉花地一樣,種的滿滿的,連人都站不下去。

  參考後世的裝備,為采棉工人製作了一個行頭,口罩,舒服的布袋,加上一些頭套之類的,防止被棉花傷到,又保證了效率,有一些熟練的采棉工人,效率明顯很高,比同行的最少快了一大截。

  楊悅帶著幾個年輕的學生,在田間地頭進行記錄,這是第一次大規模種植,還有化肥等的使用,這些都是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的,在美國的時候,楊悅已經做過了關於大陸棉的產量的三維對照,現在,跟包頭這邊生產的產量做了一個橫向的對比的,當然是包頭這邊的產量,遠遠的超過美國那邊的產量,從200斤,到280斤,這個提升幅度,可以絕對不小,40%的提升。

  楊悅細緻的看著植株,幾個學生,按照他的指點,從棉花的根莖葉,還有棉桃的成長等諸多方面,做了一個細緻入微的統計,分別的寫到一張紙上,因為考慮到了每一個植株,速度特別的慢,半個多上午,才完成了小半畝,而另外一邊,一畝地的收割已經完成了,幾十個人一起,把棉桃拉倒計量那裡稱重,這時候,不管是有心無心,做出任何的表情的,大部分人都向那裡涌了過去,所有人都在關注著具體的產量,到底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