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海洋之路剛剛起步,不但是遠洋艦隊,還有對於海洋的開發和綜合利用,未來的海洋開發,將不再是沿海漁民自發的網箱培養,而是龐大的海洋種植,以國家為單位,投入空前的人力物力,用於海洋的綜合改造和利用,投入是一個天文數字,可是產出和效益,同樣是很驚人的。
這些大型的體系工程,就如同三北防護林和中國西北部的植樹造林,水土保持一樣,這是國家的項目,收益的是全體國民,真的要從中間找經濟價值的話,沒有,或者說,沒有直接的經濟價值,很多方面都是間接的,比如,為人民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比如說,間接造成環境更加的和睦,動植物資源也更加的豐富,這些都不是直接造成的價值,可是不重要麼?
不過,海洋的開發微微有些不同,相對於陸地,海洋更加廣大的,200米深的大陸架區域,甚至更深的區域,空間巨大,不跟土地只能夠地表那一層能夠容納動物,整個海洋,200米的深處,都能夠容納,這不但是面積,而且是體積,一平方公里的海水,容納動物的總量,遠高於一平方公里的陸地,如果要綜合食物和利用率方面,會更高。
只要深入研究,當海底的森林形成的時候,整個中國魚類和海產品的產量,會向上攀升一個新的台階,哪怕是陸地上有什麼的災害,或者是不可抗力,僅僅依靠海洋,中國一樣能夠活下來。
不過,海洋的發展剛剛起步,無數的未知和沒有接觸過的東西,這些難關和困擾,必須一個個的邁進,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在最初10年之中,幾乎是淨投入,可是對於中國來說,目前的發展已經到了不差錢的程度,龐大的資金正在尋找出路,類似克拉地峽的事情,就是一個例子,別管投資多麼的龐大,只要的有利益,將來能夠看到遠景,就會有投資。
農業和養殖和,都是增值巨大的投資,海洋因為基數十分的龐大,故而投資總量看起來那麼的可怕,其實從幾十年的角度來的話,站在國家的高度,並不算太大,分成幾十年的投入,只要基礎完成了,生物群落構築了,未來,就是一個以百年為單位的可持續發展的過程。
時間緩緩的走過,1916年的冬天在一片平靜之中,慢慢的過去了,1917年的春節前夕,又是一年一度的統計,此時此刻,中國經濟總量,各方面的數據,已經非常的龐大,整個統計局的人,勞累了幾個月的時間,終於完成了統計,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所有人都有了準備,可是增幅如此之大,還是讓人難以置信。
在1916年,中國居然達到了的21%的經濟增長率,看起來非常的可怕,要知道,中國總量已經足夠的龐大了,近五分之一的增長,這樣的幅度是驚人的,要知道,在之前,中國在人均上面,已經超過了美國,在人口是美國6倍左右,人均已經超過了美國相當的幅度,這樣算下來,五分之一的增長,絕對要超過了目前美國的經濟增量,甚至增長的數量,都超過了美國英國加上德國加起來多。
中國的人口,加上先進的工業技術,單人的生產力非常驚人,最終的數字整合起來也蔚為可觀,從某種意義上面說,中國在工業量上面,獨立支撐了整個世界50%以上的份額,真正在工業上面,跟整個西方世界平分秋色,並且微微的勝之。龐大的中國,完全工業化,實力上全部放開的中國,擁有則世界上任何人都沒有想像的實力,在參加戰爭的前提下,不是把全部的精力多投入到戰爭上面,而是提升了其他的方面,甚至居民的生活沒有較大的變化,一切如常,除了少部分的軍工企業,剩餘企業和居民,都比較平靜,並沒有受到戰爭多少的影響。
北水南調經過了幾個月的調整的,頓顯實效,植物的複製作用和生長,讓草原和森林面積恢復的極快,短短不到8個月的之間,中國的荒漠減少了20%,這是近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的,一個一分都不產出的荒漠,一個是可以種植,甚至是成為森林,有效改變環境的地方,這中間的差別巨大,正是這些規模龐大的新增,讓中國的經濟有了較大的增長,甚至超過了之前的預計的,比之前預計的要高,而且不是高的一點半點,而是很多。
環境的好處,還只是一個基礎,最重要的還是在經濟效率上面的,一次棉花種植,讓中西部的的棉花額產量,最少增加了1,5倍,這是土地面積倍增的結果,在原來荒漠半荒漠的環境下,棉花產量不高,可是用龐大土地,最終堆起來的產量,還是讓所有人動容,不但滿足了中國日益增長的需求,還有所剩餘。
接近10億人,這是一個龐大的人口,中國的人口也已經超過了世界的一半,雖然幼年期的還占據相當的數額,可是這些年幼的人會增長,中國人口的快速增長期和需求的快速增長期,都遠遠沒有達到高峰,必須要為以後預留一定的份額。
即便如此,中國對於棉花的需求,已經上升了一個高度,跟以前,一輩子三五套衣服,破了之後縫縫補補的就可以了,老大穿過的衣服,可以給老二穿,甚至是老三老四,穿破了,補上補丁,即便是補丁摞補丁,只要還沒有徹底的壞掉,不會有人買新衣服的,在基本的生存都無法保障的情況下,吃飯永遠是第一位的,然後才是住,衣和行。
但是現在的中國,真的有些跟21世紀的意思了,每一個人的手中都有幾十套,甚至上百套的衣物,每年,每季換衣服,也成為了民眾日常的需要,人均棉花的耗費量從1908年到現在,提高了7倍以上,大部分的棉花,都似乎被中國消耗掉,這種情況之下,這些增長的棉花,成為了必要的消耗。中國已經從吃這個簡單的生存需要,轉到了衣住行,這些體味到品味,體味到生存的感覺和方便性的東西,這樣或許會造成一定程度上面的浪費,可相對於中國龐大的產出來說,正是要能夠消化這麼多的東西,才算是夠用。
棉花龐大的的使用,各種新式布匹,加上一些特別的石油化工的材料,這些加在一起,形成了萬紫千紅,各種布料,各種千姿百態,後世大量的東西產出了之後,中國的時尚服裝業開始成為了世界的主流,永遠引領著世界的潮流。
潮流這東西,無外乎是流行,代表著審美的方向,這一點,在一百年之前,工業革命之前,也只是在貴族之中廣泛流傳,畢竟平頭老百姓,沒有享受這種奢華的根基,到了工業革命時代,伴隨著技術和生產力,有眼光的人們,有技術的人們,開始用創新獲得了財富,也就把創新引入到了生產生活之中,一些更新的材料,被應用到了衣食住行的每一個方面,最終,因為受到了別人的追捧而流行起來。
這就是奢飾品和流行的前身,不過這種發展,最初的時候比較緩慢,奢侈品雖然不是一般人能夠消費的起,卻也應該是社會的大部分階層認可和能夠接觸的,在世界兩極分化,工廠主,資本家,取代了原來的貴族,成為了社會消費的主力軍的時候,絕大部分的勞苦大眾,還處於比較貧窮,能夠吃飽飯就是一個奢望的時代,奢侈品最多只是小圈子裡面的。更多民眾,能夠考慮的,也就是吃的飽而已,衣服什麼,也是跟中國差不多的,一些工資高一點的,或許會有一兩套的正裝,用於上班的時候使用,真正在家裡面的便服,也是很簡陋的。
這中間,以定製服務為主,在工業革命期間的,一些原來為貴族,為皇室定製服裝的裁縫店,為了招攬生意,開始向新的對象服務,富裕的工廠主,資本家,可沒有貴族和皇室的全是,他不可能讓這一件物品擁有專屬權的,從最初的仿製,到最終大量出現,奢侈品艱難的起步了,這其中,又以西方的幾個中心最為知名,巴黎,倫敦,甚至米蘭,這些剛剛成型,還沒有長足發展的時尚聖地,只是在萌芽的狀態,他們還處於作坊,甚至是小區域之中流行的態勢,跟中國集團化的對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在後世的歷史上,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經歷了一戰和二戰的摧殘和洗禮,他們還處於最初的萌芽狀態,在這樣的前提下,遇到了中國這麼的不講道理的對手,中國僅僅憑藉著出色的原材料,就打倒了對手,創意產業,並不是說你先進,你更發達,你的創意就是最好的,可是在一流的創意只能夠依託於九流的硬體的前提下,三四流的創意卻可以在一流的硬體的配合下勝出,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面,中國的創意未必會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