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整個世界的格局跟過去的幾年完全不同,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工業國,紛紛被捲入戰爭,亞洲,美洲,大洋洲,歐洲,非洲,都有戰爭,協約國和同盟國的兩大集團,真正的變成了有著世界影響力的組織,開始為了各自的目的而廝殺,慘烈程度,涉及的人口之多,已經完全出乎了最初參戰的幾個國家的預料之外的,慘烈程度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步兵為主一戰,慘烈程度和犧牲程度,遠在後世之上,歷史上二戰時期,美軍參戰了幾百萬人,才有40多萬死亡,可是一戰不一樣,沒有那麼多的技術裝備,機槍和火炮的大量使用,對於防護的步兵的殺傷力遠在二戰之上。
這裡有個例外,單純指1916年這一年。沒有爆發過多少戰爭,就連波爾多前線,也只是在前半年爆發了一定程度的戰爭,到2萬輛坦克和上百萬的步兵共同的進攻,被德國徹底瓦解了之後,協約國仿佛被打蒙了一樣,根本找不到北了,美國張羅著退出,法國想著弄好處,英國卻只能夠舔食著自己的傷口,他們小心翼翼的防備,生怕德國人打過來,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發動反攻。
德國皇家海軍和火箭筒,兩次瓦解了波爾多的防線,到目前為止,協約國在波爾多的防線後退了3層,只有4層防線,幾乎少了一半,甚至在沿海地區,也成為了空蕩蕩的觀察區,協約國的悽慘程度,跟之前預料的完全不同。
連主導者英國都沒有向德國發起進攻,更別說其他人,美國現在的心思就放在了北美這一邊,阿拉斯加的被占,代表著美洲也被戰火蘇覆蓋,美國人直觀的認為那裡不是本土,距離本土還相當的遙遠,卻是主權領土,17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可能說放掉就放掉,只不過對方的時間點位選擇的非常好,美國人有些左右為難。
現在如果抽調了足夠的軍隊,前往阿拉斯加的話,那就是冬天了,阿拉斯加的冬天到底有多麼的可怕,這一點所有人美國人都是知道,在阿拉斯加,如果冬天行軍的話,無論你多少人,一次寒流就可以解決掉所有人的性命,這個時代陸軍,還沒有達到後世美軍那麼奢侈的地步,能夠人均一套棉衣已經是不錯了,在零下20度以下的野外,棉衣夠什麼用,登陸阿拉斯加最好的辦法是海軍,在海軍被徹底壓制的前提下,他們只能夠選擇隱忍,最起碼做好準備,等到明年冰雪融化再說。
協約國是沒有能力發動戰爭,同盟國有能力的也只有德國和中國,德國因為前線的損失,加上收縮防線的問題,暫時沒有接下來的計劃,其實在1916年,德國本就沒有多少計劃,最多準備在俄羅斯這裡弄點邊角的土地,可這個計劃讓協約國的裝甲計劃給耽誤了,哪怕知道火箭筒對於坦克的巨大作用,面臨著巨大的威脅,不處理完,德國也不可能在另外一端開戰。
現在,仗打完了,損失也可以接受,可是耽誤了一點時間的前提下,德國正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在冬天到來之前,再從俄羅斯那裡割下一塊肉,這跟開春就進攻,可能會遭遇的風險性截然不同。
德國在猶豫,還沒有決定是否動手,至於中國,戰線已經鋪的足夠的開闊了,阿拉斯加,太平洋諸島,澳大利亞,阿拉伯半島,幾乎橫跨了亞洲到大洋洲的廣闊地區,這種情況之下,只有澳大利亞東南部那麼一點點的地方還沒有打下來的前提下,整個澳大利亞大部分的地方都被拿下來了,面對著剩下的這麼一點點的區域,沒有這個必要了,等到明年拿下來再建設了,到時候海上正好是適合航行的時間。
就這樣,整個世界上,包括德國,中國在內,有能力發起戰爭的,在積蓄著力量,沒有能力發動戰爭的,在努力的積蓄著力量,1916年成為了戰爭爆發之後,最平靜的一年,這一年最大規模的戰爭,就是協約國派出了2萬輛坦克,攻擊德國的那一次,被打敗之後,協約國再也沒有力量繼續作戰了,巨大的人員和裝備損失,直接打斷了的英國的脊梁骨,差點讓戰艦的生產都受到了影響。
戰爭進入到了第四個年頭,協約國一直被壓著打,很慘,即便是美國,都比歷史上損失的多,到1916年,美軍累計傷亡人員700萬,其中死亡360萬,重傷120萬,500萬人幾乎要讓美國崩潰,如果不是高層支持的,說不定美國也會亂起來。
美國也是如此,更別說領土被大部分占領法國和全力以赴參戰的英國了,他們更加疲憊,幾乎是咬著牙堅持著,雖然損失比例較小,可是獨立抵擋英法美俄,德國都疲憊了,大量的損失差點承受不了。好在有中國的支持,無論是勞工政策,還是巴庫,都給了德國巨大的支持,還有承包了德國國內的工業和農業,幾乎中國用他所能夠支持的人力和財力,才讓德國堅持了下來,如果不然,只是一個糧食問題就是一個大問題,德國方面幾乎不可能解決,戰爭別說打到1916年了,可能在15年的時候,就可能結束了。
中國換了一種方法,用雙贏的事情,中國獲得了難得的勞力,一部分的資本,德國獲得了難以想像的物資支持,雖然相對而言,如果中國銷售物資的話,收益或許會更高,可是當德國倒下之後,中國就不得不面對整個的白種人世界的力量了,雖然說現在中國並不懼怕這樣的挑戰,可是這樣的挑戰沒有意義,中國有限的人口,投入到生產之中,可以藉助著中國龐大生產力,生產更多的產品,讓中國擁有更多的財富,而不是用於死在戰場上面,白種人集合起來的力量,對於中國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從1908年開始,中國的發展速度在逐步的加快,並且越來越快了起來,從悄無聲息的超越了美國的工業總產值,到平均工業產值超過美國,這還是通過各方面多了一億多人的結果,中國在計算產值的時候,從來都是按照中國的國民總數,加上在中國的勞動者來平均的,在一定意義上面,中國人把目前歸於中國的這些勞力,也看成了未來的人口,不遺餘力的爭奪他們,目前已經有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人口基數,永遠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哪怕是掠奪來的,也會讓********的人口增長增加,6億人5%的增長率,跟7億人的5%增長率,增長率相同,絕對值是完全不同的。
中國不同於後世,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面,擠滿了13億的人口,不得不依靠人口調控,來降低人口大量增長產生的壓力,計劃生育變成了基本國策,堅持執行了幾十年。這個時空的中國不一樣,滿打滿算,才六七億人,可是中國的領土面積,卻超過了3000萬,固有的1200多萬,西伯利亞700萬,東南亞的300多萬,還有馬上就要拿到澳大利亞,不說零碎的島嶼等的貢獻,甚至也不說日本的西伯利亞,庫頁島甚至是太平洋諸島,還有只是實際上占領阿拉伯半島,這些都不能成為重點。這些大塊的領土加起來,已經足夠可觀了,中國擁有了後世3倍的人口容納度,現在的人口,遠遠沒有達到極限,就跟後世的美國一樣,有無窮的土地和資源支持著美國的人口增長,可是經濟發達到了一定程度,人口的增長很自然的放緩,這是客觀規律的。
中國跟美國,應該是在各種方面上面不一樣,哪怕現在中國,在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甚至是生活成本上面,都比美國強的多,可是人多力量大,多生是福的這種想法,依然占據了主導,就從1914年開始,每年22%以上的人口淨增長就可以看出來,一方面是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中國的人均壽命已經在極具的提升,醫療體系的改革,讓中國人口的素質大大的增長,另外一方面,大量新增人口也是基本原因,到1916年,中國5歲以下的兒童高達7億,就可見一般,大部分都是這些年生出來的。
按照勞力的成長客觀規律,再結合了中國的義務教育,最多10年,當中國新一代人成長起來之後,中國的勞動力,還會有一個相當大幅度的增長,3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足以填下這些人。
為了讓中國獲得更好的發展,也為了未來的可以容納更多的國民,對於整個中國的改造計劃一直都沒有停歇,在盛唐,乃至之前,河套地區一直是重要的農耕之地,塞上江南這個稱號也是流傳已久的,跟現在,黃土高原,幾乎瀕臨破壞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時代,跟後世不一樣,沒有選擇北京或者南京這樣帝氣豐厚的所在,而是選擇了包頭這個新建城市作為首都,很自然的,楊元釗必須要考慮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別到時候中國雄踞世界第一的強大,首都依然是不是的沙塵暴,那就搞笑了,必須從根本上面治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