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澳大利亞的攻擊之中,達爾文還好辦一點,之前的準備,從東帝汶到達爾文並不遠,可是東帝汶是用了長時間的準備,從婆羅洲運送過去,如果中間再相隔一個澳大利亞,那就是的更加遙遠而距離。
本身陸路轉換海路,就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更別說還要穿越整個澳大利亞,從達爾文到就雪梨,中間要穿過澳大利亞的西北到東南,這可不是一段短的距離啊,澳大利亞雖然是所有大洲之中最小的一個,澳大利亞再怎麼說,也是一個擁有了70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國,從西北到東南這幾乎是最遠的距離,這樣漫長的距離,萬一出現什麼問題,即便是中國陸軍戰鬥力超群,有能夠怎麼辦的,他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呢,萬一在中部大沙漠之中,受到攻擊,損失更大的話,對於中國來說,恐怕是最可怕的。
特別是張孝淮到了澳大利亞之後,才算真正了解了澳大利亞的貧瘠,這個在19世紀之前的,才被英國納入到領地,最初的幾十年時間之中,只是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幾十年的發展,澳大利亞還是附著於大英國協的存在,他不是完整的工業國,沒有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對於國內的發展,別說達到歐洲的水平,就算是殖民地之中,也有不少比澳大利亞強大。
或許,真的跟情報上面所說的,只有在東南沿海,那個澳大利亞最發達的地方,才會是現代化的景象,中部和北部,基本上是一片未開發的地區。
這樣的說法真的沒錯,按照歷史上的發展,哪怕是到了二戰,澳大利亞開發的,也多是沿海的一部分地區和靠近東南部的中部,西部中心位置,大部分的區域都是未開發地帶,別說是鐵路了,公路都很少。
沒有公路,沒有鐵路,中國陸軍的速度優勢就發揮不出來,可以讓裝甲軍團作為先鋒,可是長途奔襲,沒有足夠的後勤補給的前提下,這個險張孝淮根本就不敢冒,他此時此刻,只能夠穩紮穩打,先夯實達爾文周圍的領土再說。
中國已經擁有了龐大的領土,雖然說,對澳大利亞在,是勢在必得的,但是這個勢在必得也需要時間,哪怕澳大利亞實力很弱,哪怕澳大利亞人口很少,龐大的國土就是他們的戰略縱深,在計劃之中準備三步走。
第一步,當然是站穩腳跟,以達爾文為中心,周圍300公里就是目標,接近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算的上澳大利亞北部最精華的區域,這裡會成為中國進攻基地,用最快的速度占據這裡之後,就開始移民和大規模的建設,爭取讓他擁有初步的能力和倉儲的條件,成為的中國進攻澳大利亞的根基和基地。
這個過程,大概是3個月到半年不等,要視情況來調節,現在,達爾文攻克速度遠比想像的更快,張孝淮把總部放在了達爾文,然後開始了這個基地的興建,並且把成功攻占達爾文和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的消息,傳回到了國內。
中國國內,參謀部之中,從來沒有人懷疑,張孝淮攻不下來達爾文,中國為了攻占達爾文,已經做出了讓人難以想像的準備了,而對手一點都不知道,在過去的快半年時間之中,沒有向達爾文派出一丁點的援軍,也沒有支援一丁點的物資,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出意外,除非遭遇大規模的海嘯。
夏季末尾的達爾文附近,帝汶海里,不太可能出現海嘯,這就連萬一的可能都沒有,他們等待的是徹底占據的消息,在中國海南島,廣東,還有蘭芳國的婆羅洲,有超過百萬的軍隊,已經做好了出發的準備,只等拿下達爾文。
從拿下達爾文開始,中國得到了消息之後,一隻超過而來150萬噸的船隊,就開始行動了,他們在路上甚至還會匯合來自蘭芳的50萬噸,總計200萬噸的物資,除了4成左右,是給軍隊的軍用物資之外,剩下的,全部都是建設物資。
中國的習慣,從來都是打到哪裡,建設到哪裡,建設是中國人最強的地方,依靠著建設,可以為軍隊提供足夠的防護,中國強大的防禦,無不跟建設密不可分,雖然說,中國跟澳大利亞,是相隔千萬公里,可是強大的運輸能力,會抹平的距離的差距。
大量的船隊出動的同時,在蘭芳,動員還在繼續,人員不僅僅局限於軍人,對澳大利亞的攻略,軍人數量必須要足夠,中國為澳大利亞準備了200萬人,會分批進入到澳大利亞,初期的話,30萬人就足夠了。
這部分人是為了守住達爾文,哪怕是現在的狀態,30萬人構築了完善的防禦,把物資和火炮都給運到岸上,合理的分配之後,30萬人足以抵擋住同樣規模的50萬大軍,這個同樣程度,是跟中國陸軍同樣的程度,以張孝淮的自信,哪怕澳大利亞的軍隊的實力,跟俄羅斯一個檔次,也足以抵擋的150萬以上,這是張孝淮的自信。
澳大利亞的軍隊又俄羅斯的軍隊強悍麼?沒有,就目前接觸的澳大利亞軍人,真的不入流,或許是達爾文的位置問題,可是在北方地區,最少有2個團的正規澳大利亞軍隊,也一擊而潰,完全沒有配合和戰術之類,跟中國陸軍,不在一個檔次上面。
防守什麼,只是其次的,在張孝淮的估計之中,澳大利亞的軍隊如果到北部地區的話,最少也是幾個月之後了,這是一場大戰,一場針對這幾百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國的大戰,戰鬥只是戰爭的一個方面,道路建設和城市建設是必須要跟著戰爭進行的,前者可以減輕後勤的壓力,龐大的,700萬平方公里的澳洲大陸,中間還要通過兩個沙漠,要想穿過整個澳大利亞,進入到另外一邊,徹底的把澳大利亞,納入到中國的版圖之中,軍事上面的壓力,幾乎是沒有。
別說澳大利亞把大部分的軍力,都放在歐洲,現在不太可能在短時間調動回來,就算他沒有把全部的力量放在歐洲,隨時都可能調動回來的情況下,澳大利亞能夠發揮幾分之一的力量已經算是不錯了。
更別說建軍思想,武器裝備,甚至是訓練水平上面的全面差距的,澳大利亞軍隊甚至連歐戰的基準線都不到,跟別說跟高於德**隊戰鬥力的中國相比,炮火優勢,靈活運用,甚至是特種部隊,舞步完爆他們。就算澳大利亞能夠發揮出全力又如何,實力上面有著巨大的差別的,這個差別,不是說彌補就能夠彌補的,對於中國來說,只要干好自己的本分的,澳大利亞就會成為一個成熟的果實的,落入到中國人的懷抱。
所有被抽調的建設人員,會從蘭芳集中到東帝汶,他們會在東帝汶做出簡單的停留,然後跨越不算太寬的海峽,進入到澳大利亞,這樣的舉措,會持續到冬天到來的時候,屆時,最少會有70萬左右各種專業人員,進入到澳大利亞,同時前來的,還會有5萬輛以上的各種專業施工車輛,只有這些全部到位之後,對於澳大利亞的大規模建設才會興起。
這是第一年,進入到冬天之前的主要任務,到了第二年,會逐步的擴大,爭取把中部給拿下,以中部為核心,把澳大利亞的邊邊角角都給占據了,然後,第三年才是拿下澳大利亞最繁華的地方,這樣的方法,在心中多多少少有些遲緩,可是卻是目前能夠選擇的最佳的方法,因為穩定,更加合乎張孝淮的把握。
這樣的緩慢,有一個問題,不是澳大利亞方面的,而是自身的,如果戰爭在三年之內結束,到時候澳大利亞的歸屬權,就很成問題,可在中國的研究之中,世界大戰不會這麼容易的結束的,英法美德,甚至是俄羅斯,這些國家,在從1913年開始一戰之中,損失慘重,可都沒有到最後的階段,協約國的整體力量,是在同盟國之上的,這一點,在開戰這麼長時間的,所有人都清楚的,歷史上,德國沒有支援,獨立抵抗協約國的攻擊,最終失去了信心。
可這個時代,因為中國的出現,德國不再是孤立無援,在中國這個背後黑手的支持下,到現在,還是壓著協約國來打,3年裡面,協約國都沒有占據任何的上風,再加上中國的參戰,同盟國反倒變成實力最強大的了。
可是英國是曾經的世界霸主,法國跟隨著英國一起,殖民了全世界,再加上歐洲壓路機的俄羅斯和世界名義上的第一工業國的美國,他們還沒有把自己最後的力量都爆發出來,即便最保守的估計,3年時間應該是沒問題的。只要在戰爭結束,拿下的澳大利亞目標就算是達成了的,至於之後有什麼波折,那就是戰後的事情了,跟現在沒有任何的關係,即便英美等方面提出一些異議,可是中國已經造成了既成事實,並且把位於澳大利亞的民眾,全部都遷移到中國的話,在澳大利亞建設一個黃色澳大利亞,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因為穩紮穩打的關係,未來產生波動和後遺症的可能性就會大大的降低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