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scripts/read/」></script>
作為這一次登陸作戰的指揮官,羅迪克不但親自的參與了首航,也記錄了詳細的報告,在他的報告之中,即詳細的寫明了,淺水重炮艦的劣勢,在黑海登陸作戰完成了之後,根本就沒有一個好的應用方法,這有些像是一次性的造物,有些浪費了,可是在對這一次作戰之中,卻對淺水重炮艦提出了很高的評價,甚至提到,只要淺水重炮艦,能夠順利的抵達黑海的另外一端,那麼整個作戰計劃就有保證了。
15寸的巨炮,而且是在船上,陸海之間的不均衡,造成了戰艦攻擊港口處於劣勢,其實不能夠完全這麼的說,關鍵是不均衡,一艘代表著戰略高度的戰列艦,任何的損傷都是無法接受的,可是換成淺水重炮艦,這玩意真的是廉價,造價只有普通戰列艦十分之一,昂貴的只是炮台和裝甲,剩下的,就算是西北出色的動力系統,也只是拼湊,使用最廉價的那一種,造價當然是大幅度的降低了。
20萬英鎊,100萬美元,這樣的造價,大一點驅逐艦,就要超過這個報價,但是淺水重炮艦對於陸軍的支持,遠不是驅逐艦能夠比美的,哪怕是建了8艘,還不到一艘戰列艦的造價,卻擁有16門戰列艦主炮的威力的,雖然有8門是5毫米火炮,有些稍稍的不足,可是西北方面的管身比,卻讓這款戰艦,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足以讓德國方面滿意。
或許這就是極端吧。淺水重炮艦絕對的攻強守弱,讓羅迪克這樣的德國海軍軍官。有些看不慣,可是平心而論。這款戰艦真的很適合他們的這一次行動,只要拿下了巴庫,別說是200萬英鎊,就算是2000萬,甚至更多,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個時代的原油價格,還在幾美元每桶的程度徘徊,雖然價格低,可架不住的巴庫的產量大。儲量大,歷史上就產出了12億噸才的逐步的衰落,這還是在二次採油和三次採油技術沒有發展的時代,也就是說,油田沒有工業流之後,就封存的時代,可以想像當時儲量是多麼龐大。哪怕按照現在的價格,每噸原油不超過30美元,可是年產量只要突破100萬噸。就是數千萬美元的年收入,至於1000萬噸,也不是不可能的,類似巴庫這樣世界級的大油田。年產5000萬噸沒問題。
其實中國比德國更加的有信心,這也是中國權利支持德國,拿下巴庫的根本所在。歷史久遠的問題,在楊元釗所在的時代。巴庫已經沒落了,從1950年之後。巴庫就不是俄羅斯產油的重點,可是他卻知道,號稱第二巴庫的烏拉爾油田,是後世世界上10大油田之一,年產原有1億噸。
如果德國拿下了巴庫之後,再藉助著中國的採油技術,會誕生多麼強悍的產量,雖然中國沒有開發他所知道的幾個大油田,可是在陝西延安油田的技術研究和改造,一直很都沒有停歇,最高的鑽探深度,可以達到驚人的4500米,這已經絕大多數後世油田的鑽探深度,至於一些更新的採油設備,也在一直的提點之中,逐步進步,已經遠超過了這個時代,他相信,只要德國願意把巴庫交給他們,在中國的勘探和採油的技術面前,產量上升3倍以上,甚至5倍都完全沒有問題。
當羅迪克這個報告送到陸軍參謀總部的時候,參謀總部正在制定,對黑海另外一端的攻擊計劃,在過去的幾個月之中,對於黑海沿岸的俄羅斯城市,一直是情報部門調查的重點,必須要弄清楚,那裡有多少防禦力量,有多少陸上炮台,炮台使用的火炮是什麼,甚至更進一步,城市之中有多少兵力,甚至連沿海是否適合登陸,也在檢查的範圍之中。這些調查結果會形成數據,用於決定到底向那個方向攻擊。
其實多等幾個月,也是很有好處,德國進一步的知道了遠東到底發生了什麼,中國已經逼近葉卡捷琳堡了,那個地方,就算是德國也知道,那是俄羅斯準備的戰時陪都之一,算是西伯利亞附近最發達的城市,不但有龐大和穩固的防禦體系,就算是工農業也能夠解決不少,中國依然能夠打到城下,只是因為傷亡的問題沒有直接攻擊,可是誰都清楚,時間長了,中國人拿下它,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加上1911,甚至是1914年的,中國幾次出手,都讓俄羅斯吃了大虧,哪怕俄羅斯擁有千萬人次的動員能力可是類似連續的損失,也讓他們失血巨大,不但在歐洲部分的保持了防守的態勢,哪怕在黑海沿岸,德國都主動挑釁了,他們依然沒有辦法反抗,只是彌補後防,防止德國進攻,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德國的目的不全是華沙和基輔,他們的目光已經越過了黑海,看向了另外一端。
中國人表現出來的強大的攻擊力,讓德國側目,雖然在高層之中,也有一些雜音,比如說,中國對於土地太過貪婪了,可是德國主流的思想是不在意,同盟國的大旗,一直都是由德國來承擔,德國承受了整個歐洲的攻擊,無論是東線的俄羅斯戰場,還是西線英法聯軍,現在又加上了美國,沒有任何一個幫手的幫助,讓他有些疲憊,中國這個已經加入到同盟國的存在,他的實力越強,對於德國的幫助越大。
現在中國還是在亞洲活動,他即便對土地再怎麼貪婪,也最多止步於烏拉爾山,真的達成了這個目的的話,中國必然會在海上擴張,幻想級和獵戶座改,就承擔了中國的這個野望,還只是一個青島造船廠,就生產了這麼多的戰艦,未來呢,整個中國沿海,甚至是蘭芳,都瘋狂生產戰艦的前提下,中國的戰列艦會讓世界側目的,到時候,麻煩的就是美國了。
龐大的太平洋,隔絕不了兩大強國的目光,只要中國正式加入到同盟國的陣營,加入到了大戰之中,中國除了承諾在亞洲牽制住整個協約國的力量之外,也承諾在太平洋上面,跟美國對抗,拖住美國海軍,甚至把火燒到美國本土去,雖然口氣很大,可是德國相信,中國有這個實力。
經過了的認真計算,德國在所有的方案之中,定下了三個目標,索契,蘇呼米和巴統三個城市,索契是距離康斯坦察最近的城市,幾乎跟康斯坦察在差不多的維度,只要稍稍繞過克里木半島,就可以直航過去,花費的時間最短,可是一旦被克里木半島上面俄軍發現,危險性就較大,畢竟,那裡幾乎是貼著克里木半島,距離目前俄軍集中的亞速海,只是隔著一個刻赤海峽。中線是比較平穩,只不過要經過深海區,黑海最深處也在6000米以上,深海的風浪和諸多的不確定性,是最大的問題。南線是距離最長的,也是最安全的,幾乎是繞著屬於土耳其這一邊海岸行進,甚至在攻擊巴統之後,距離土耳其也是最近的,容易獲得補給,只不過海上行進的時間較長,也會讓土耳其感覺到不爽,畢竟,巴統跟土耳其自檢的距離,已經相當的近了。
決定作戰計劃的為,是屬於大本營的任務,羅迪克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讓康斯坦察這邊的造船廠順利的生產,在規定時間之中,生產出越多的船隻,對於接下來的作戰計劃就越發的重要。
事實上,中國工人的生產速度,非常的讓落地可滿意的,一艘艘的戰艦下水,而關於淺水重炮艦,也進行了一系列海試,手下的人員都在認真的準備,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要大本營把物資,把目標地點給確定下來,當接收了足夠多的軍艦之後,接下來,就看他們的表現了,羅迪克對這一點非常有信心的。
羅迪克在這裡認真的準備,大概在8月底的時候,大批的軍隊,來到了康斯坦察,現在的,戰爭即將爆發的,德國為了跨過黑海,已經做了全面的準備了,可是此時此刻,俄羅斯還根本就沒有發現,德國攻擊的重點並不是克里木半島,而變成了另外一個方向的黑海沿岸。
從東普魯士到華沙,從華沙到基輔,再從基輔到康斯坦察,這一線之中,到處都是工地,享受了中國建造的好處之後,德國也愛上了這種高速度,有了鐵路的支持,哪怕是境外運兵,也有後勤的補充,只要鐵路修到,城市構築完成,防線也完成的前提下,他們守住占領的領土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只要有固定的防線,簡單的構築一些壕溝之後,要擋住三五倍的敵人,也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這裡又不是境外作戰,這裡其實已經算是背靠著德國,只要貫通了鐵路,就可以擁有源源不斷的後勤補給和支援,這裡就是德國的本土,是內線作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