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scripts/read/」></script>
這些都是以後的事情,史達林不知道,就連德國也沒想到,土地是占據了,隱患也沒有了,可是人口暴漲的可能性也跟隨著消失了,之前輸出人口還抱著,當戰爭結束了,再把人員弄回來,可惜德國人不知道,中國有句老話,肉包子打狗,一去不會,幾千萬的外出勞務輸出,最終回來的不到十分之一,當時差點讓德國跟中國翻臉,可惜,那時候的中國,已經把能夠亮出來的肌肉都給亮出來了,強大的力量,直接讓德國啞火了。
這些後話暫且不提,此時的蒙古荒漠之中,俄軍在加強訓練著,黨軍的強大威力,信仰者的意志力,讓這一隻軍隊迅速的成軍,而在廣闊的西伯利亞,戰鬥依然在延續的
在東西伯利亞地區,由於西北控制了局面,有源源不斷的後續部隊前來,一線部隊繼續推進,後續的部隊也跟著,穩紮穩打,保持了壓迫的力度。
當然控制了距離,只是尋找人煙稠密的城市,超過一定高緯度的地區,幾乎不去碰,因為那裡再往北,就是高寒地帶了,或許現在的季節之中,沒有什麼影響,冬季裡面,是不可能有人生存的,傳說之中的愛斯基摩人,又有多少,在整個北極圈之中,只是少數之中的少數。
前面,在興凱湖,差點就吃了大虧,之後,在海參崴哪裡形成了一個大包圍圈之後,按理說,整個東西伯利亞地區。應該是沒有危險了,可小心無大錯。接下來行動之中,關聯極為的緊密。
大概到5月中旬。東西伯利亞的戰場上,再一次發生了變化,一直都跟在野戰部隊身後,一條建設大軍在不停的修建著鐵路,現在,當部隊想著北面而去的時候,只有少部分跟隨著部隊,剩下都轉向了海參崴的方向。
鐵路跟著軍隊走,本身。就是西北的長處,在中國成立在之後,再原有鐵路建設兵團的基礎上,又引入了民營的資本,在一系列的推動之下,生產的效率在瘋狂的增加著,現在,跟在百萬大軍的身後,是5百萬的建設部隊。大小各種的施工機械,高達3萬5000台,這些機械的總效率就超過了500萬人,也就是說。總體的能力下相當於千萬人。
這麼龐大的勞力哪怕是在西伯利亞,這樣的生產效率也非常的驚人了,一跳蜿蜒的巨龍。正在向海參崴蔓延,並且在接觸到了西伯利亞鐵路之後。產生了一條條的環線。
鐵路的修建,一方面。是為了後勤,其實從東北到海參崴,距離並不遠,哪怕是西北的消耗,用汽車運輸業夠了,這是一片並不靠近的北方的凍土地帶,修建鐵路的原因,並不只有的後勤運輸,而是為了攻擊海參崴做準備。
在牡丹江火車站,也是中國最靠北端的火車站,此時成為了一個大兵營和大倉庫,所有軍隊,後勤,甚至是從俄羅斯境內弄過來的人員,都在向這裡集中,不過在今天,火車站來了一隊不同的東西,一長列渾身上下都是鋼鐵的鎧甲,並且有巨大的炮口的列車,沒錯,這些正是裝甲列車。
從西北建立鐵路開始,裝甲列車就出現在了西北的序列之中,曾經在以前的戰爭之中,起到了壓制的作用,伴隨著西北的陸軍越來越強大,不太可能,有人能夠威脅到西北本土,從這個意義上面說,西北的裝甲列車沒有多少的作用。
可是即便如此,這也是陸軍最強大的火力,在西北興建了海軍,擁有了戰列艦的生產能力之後,更加如此,有了巨大的艦炮,就可以讓裝甲列車擁有最強的攻擊力,陸軍無法承擔超過0毫米的火炮,可是的鐵路可以承擔,龐大的裝甲列車,可以依託著鐵路快速的行進,最終起到攻堅的作用,相對於曾經的北洋和革命黨,俄羅斯這邊,是強國,哪怕現在衰落了,海參崴也擁有足夠的防禦,不用列車炮,恐怕就只能夠動用的飛機了。
飛機轟炸跟火炮,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海參崴這種要塞城市,那不是只憑藉的陸軍火力就可以對付,雖然說西北擁有凝固******,可是對赤塔那種方圓不大的城市有用,對於海參崴這種要塞,用途不大,除非凝固******近乎無限。
海參崴不但有主城區,還有眾多的衛星城市和支點,之前北方艦隊用了幾天的時間,不過是把岸邊的一些炮台給摧毀了,那些只是海參崴龐大防禦的一部分,用一點點的炸彈來說,用處不大,只有海量的數量才有用處。
參謀部其實也在攻擊海參崴之前,對海參崴之戰做了一定的預測,保守估計,需要之前赤塔用量150倍到200倍之間的。
這個數量,是西北無法接受的,凝固******開始擴大了規模,並且的進入到了實驗室和工廠批量生產的程度,可是產量比之前,不過是多了3倍,要想完成,赤塔用量的150倍左右,最少需要幾年的時間。
用幾年的等待攻擊海參崴,這就是一個笑話,耗費跟產出完全不符。從這個意義上面,常規的陸軍作戰,才是他們應該做到的,而成熟的工業體系,哪怕是15寸的艦炮,生產起來也比凝固******快的多,生產的工廠也多的多。
調過來的是新一代的裝甲列車,未來鐵路會修建到海參崴,並且圍繞著海參崴形成幾條環線,裝甲列車就可以在這些環線上面自由的運轉,對海參崴進行攻擊。
作為整個西伯利亞的重點,位於太平洋沿岸的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海參崴可以成為一個末端的樞紐城市,未來中國很多的鐵路,都會終結到海參崴,特別是東北向西伯利亞的鐵路,可以通過海參崴進行中轉,修建環線,雖然是浪費了一點,卻是可以接受的的
未來會有35輛裝甲列車進入海參崴,裝甲列車,是陸軍最大的殺器,陸軍由於地形的限制和運輸的不便,在火炮的選擇上面,203已經是極限了,雖然也有大貝吉塔那樣的超級舀炮,可是那玩意不是量產型的,也是為了烈日要塞,才拉上去。
但是有一種東西是一個例外,那就是列車炮,本身列車在陸地上,就是最大的造物,一節車廂上百噸,甚至追求最大的時候,達到5000噸的運力的列車,似乎是最佳設計對象,這已經不比海上的萬噸級巨輪低了,列車出色速度,也可以迅速的把人和貨物運送到目的地。
一門雙聯裝的14寸火炮的炮台,不過是幾百噸,稍稍改裝一下,就可以成為列車炮,光滑的車軌上面,可以用滑動來抵消後坐力,而不會在地面上,必須要平整和本身的力量來抵消後坐力。
饒是如此,從艦炮到列車炮的改變,也需要時間,畢竟艦炮可以用的高度很大,戰艦龐大的身體,給了上下足夠多的空間,用於安防這些,落到了列車炮上,就需要改在後面,甚至本身,還需要防護。
對於任何大炮而言,最重要的,永遠是炮管,在炮管徹底的解決了之後,剩下的,就是如何的填入的問題,這對於湧現了一大批出色設計師的中國來說,不成問題的,他們可以解決戰艦的設計問題,當然可以從力學的角度上面,去解決裝甲列車的問題。
幾年的時間,從無到有的,西北完成了列車炮的研製,從最開始,只有120毫米左右,只是把車廂稍稍的改裝以下,就變成了列車炮的,這樣的列車炮,能夠起到的作用不大,伴隨著中國新式155的出現,他幾乎已經被淘汰掉了。
不過後續的研究還在繼續,此時抵達牡丹江車站的,就是這些的,其中有20輛,是新銳的裝甲列車,一共擁有雙聯裝15寸火炮2門,12寸,11寸各6門,就火力規模上面說,這些火炮的威力甚至在普通的戰艦之上,甚至為了防空,還布置了最少120門大小的機關槍,機關炮,用於對空中的防禦。
這麼大堆的火炮,當然不可能放在同一個地方,說是一輛裝甲列車,卻是超過18節車廂結合起來,進行了一部分的改裝,15寸火炮在中心位置,剩下的平均分布在周圍,一節車廂6米,加上連接處和改裝,18節的車廂總長度高達600米,這樣的長度,才裝得下這麼多的大炮。
這樣的裝甲列車每一個都是龐然大物的,在作戰的時候,還必須加以而分離,只有移動的時候,才會連接在一起,16門超過11寸的火炮的齊射,這不是陸地上能夠承受的,哪怕有後坐力系統也是一樣的,一旦後坐力交錯結合到一起的,就會造成巨大的損耗,輕則毀壞車廂,重則毀壞鐵軌和陸基,徹底的讓鐵路廢掉。
列車炮就停靠在牡丹江車站,不是客運車站,而是貨運車站,否則的話,這麼多的大殺器,停留在客運車站,哪怕是牡丹江人口稀少,這麼的大殺器放在這裡,也是不合適的,雖然說東西伯利亞已經被控制了,但是當環線沒有建成,裝甲列車不能進可攻退可守的前提下,一旦環線建成,他們會立刻的離開這裡,開赴前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