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自作聰明,敗兵之始

  說起自己的計策,劉纂激動得飛眉色舞。

  顧譚和陳表連連叫好,孫登卻在猶豫。

  顧譚,字子默,揚州吳郡人,吳國當朝丞相顧雍之孫,因父親顧邵早逝,由叔叔顧裕養大。

  陳表,字文奧,廬江松滋人,吳國前偏將軍陳武之子。

  這兩人與諸葛瑾之子諸葛恪,以及張昭之子張休,並稱為「太子四友」,分任東宮輔正都尉、翼正都尉、左輔都尉與右弼都尉。

  只不過,諸葛恪正隨諸葛瑾鎮守濡須口,張休因張昭之死在家守孝,沒隨孫登一同出征。

  「太子,蜀軍不到三萬兵馬,長途跋涉糧草短缺,實不該輕易讓其南渡沅水。

  「他們得到糧草之後,若像去年那樣騷擾我武陵郡,甚至騷擾長沙與零陵,我大吳顏面何存啊!」

  陳表話音剛落,顧譚又接著勸道:「太子,若依孝若之法,必能把蜀軍騙回晏溪口。

  「而且,我五萬大軍不必與之正面交鋒,只需藉助有利地形將其困住。

  「等到上大將軍回師,包圍圈中的蜀軍早就糧草耗盡,一擊即破。」

  顧譚說完,劉纂又勸道:「太子,戰機稍縱即逝,勿要錯失良機啊!此戰不僅僅是太子的揚名之戰,更是我大吳的國運之戰,還請太子勿再遲疑!」

  國運!國運!

  孫登本來還在遲疑,聽到「國運」二字,馬上就動搖了。

  三十多年前,周瑜曾向孫權提過「二分天下計」。

  此計的核心是,由東吳占據荊州,然後沿江而上直取益州,再依靠長江天險與曹魏劃江而治。

  赤壁之戰後,孫權與周瑜正要著手「二分天下計」,卻被劉備搶先占領荊南四郡。

  周瑜的英年早逝,以及劉備的迅速壯大,讓吳國的「二分天計」還沒開始就早早結束。

  如今,吳國已經攻占襄陽,並在合肥一線拒止曹魏南下,若能迅速殲滅漢軍主力,攻占益州並不困難。

  孫登也知道,孫權被漢軍嚇破了膽,劉纂只能找自己商議。

  趁著漢軍索要糧草,將其騙回沅水北岸加以包圍,確實是上上之策。

  國運!國運!

  此計若能成功,必能實現當年的「二分天下計」。

  大吳之國運,必將強盛不衰!

  …………

  「父皇,江上既潮濕又寒冷,你要不要去臨沅暫且休息?」

  孫登試著勸離,卻被孫權一口拒絕:「蜀軍如此猖狂,我豈能去往臨沅?」

  「父皇,蜀軍糧草不足,而且在武陵郡搶不到糧食,搞不出什麼花樣。」

  見孫權默不作聲,孫登繼續勸說:「兒臣按劉將軍之計,每日只送一千斛糧草,蜀軍必不敢遠離。

  「只需拖延幾日,等到上大將軍率兵趕到,我將三倍於蜀軍。

  「以上大將軍之智,就算沒能速勝蜀軍,也能將其趕回武陵山。

  「父皇,你始終高燒不退,兒臣著實有些擔心,還是暫且回臨沅休息吧!」

  孫登的勸說,正中孫權下懷。

  被漢軍的標槍與「大伊萬」一嚇,孫權始終魂不守舍。

  若非面子上過不去,早就退往臨沅了。

  「咳咳……咳……」

  孫權猛咳一陣,哆嗦著裹緊衣袍,「那姜維陰險狡詐,而且會使妖法!上大將軍趕到之前,切不可與之正面交戰!」

  「父皇放心,兒臣只是將其拖住,絕不會登岸與之作戰。一切軍務,等上大將軍趕到之後再做決斷。」

  孫登信誓旦旦,孫權稍稍放了心。

  一再叮囑諸多細節,匆匆去了百里之外的臨沅。

  呵呵!

  孫權前腳剛走,孫登馬上就放飛自我了。

  顧譚與陳表率三百多戰船,往臨沅方向緩緩退走,傍晚停靠在石公坪附近。

  次日晨,這批戰船繼續往沅臨開進。

  但是,在半夜時分,一萬吳兵悄悄登岸,隱沒在群山之中。

  趁著漢軍沒注意,悄悄往沅古坪北側開進。

  在劉纂的計劃中,這路兵馬將截斷漢軍北退之路。

  劉纂從沒到過沅古坪,卻能想像那一帶的地形。

  本來,只要占據著有利地形,最多三千兵馬就能阻斷漢軍退路。

  上萬大軍勞師動眾,是為了萬無一失。

  因為,劉纂是慫恿孫登貿然行動。

  如果成功,固然最好。

  如果失敗,必會被問責,甚至被斬首誅三族。

  再說了,戰船上有足夠的民夫和奴隸,不必擔心糧草運輸的問題。

  武陵山延綿幾百里,山高林密,荊棘遍地,漢軍哨探無法全部監控。

  這路兵馬一旦就位,漢軍就插翅難飛了。

  …………

  吳軍的行動部署,魏延和姜維確實不知情。

  正是劉纂自作聰明的一封信,引起姜維的懷疑。

  可是,具體哪裡有問題,一時半會兒又說不出來。

  「伯約,吳兵擔心我深入武陵郡襲擾,要求我退回北岸再送軍糧,這很正常吧?」

  「不!不正常!」

  姜維搖搖頭,滿臉仍是苦思狀,「我軍糧草剩下多少,吳軍難道不知?

  「武陵郡堅壁清野,就連百姓的糧草也被收走,吳兵還怕我襲擾?

  「我軍糧草,不足以堅持到長沙郡,吳軍也應該知道吧?

  「孫權以「徵調需要時間」為由,每日只送一點點糧草,我拖在沅水南岸,其實是最好的選擇。

  「可是,孫權為何要求我退回北岸?這難道不是放虎歸山?」

  稍加解釋,魏延也察覺不對勁。

  姜維再一琢磨,繼續說道:「從時間來看,我渡過沅水之事,陸遜必已知曉。

  「他可以有兩個選擇:其一,按兵不動,用計把我誘我回武陵山。

  「其二,全速趕往沅水,阻我北歸之路。

  「對吳軍來說,在沅水阻我是最好、最穩妥的辦法,陸遜早有預案。

  「在他抵達之前,孫權只需用戰船封鎖江面,很容易就能實現。

  「但是,孫權率軍退往臨沅,同時又勒令我退回北岸,真的有點奇怪!」

  「或許,這是孫權的欲擒故縱吧!無所謂了,只要能獲得糧草,暫時退回晏溪也無妨。」

  魏延猜不透孫權的部署,鬱悶地繼續說道:「本以為用朱據作要挾,馬上就能解決糧草問題,哪知孫權摳摳搜搜的,一點都不爽快!」

  憤憤說完,馬上派出多路哨探,密切打探周邊敵情。

  同時,下令全軍北渡沅水,速速撤回晏溪口。

  距離!距離!

  從沅水的晏溪口,到澧水的羊池坪,距離實在太遠。

  就算信使的快馬晝夜不停,陸遜也要一兩天後,才會得知「孫權」的最新圍殲計劃。

  就在漢軍退回晏溪之時,陸遜才剛剛收到「漢軍南渡沅水,孫權退走」的消息。

  「哼!一女還能二嫁,姜維那廝真夠無恥!」

  陸遜這話,是指關索以朱據性命,在羊池坪索要糧草。

  同時,姜維又在沅水那邊,以同樣的方式向孫權索要糧草。

  在陸遜看來,漢軍好不容易跳出包圍圈,就不會輕易折返。

  「孫權」命令自己趕往沅水支援,說明他已經截斷漢軍北退之路,讓其無法折返。

  於是,陸遜沒有遲疑,令各營各部日夜兼程,直撲沅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