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在關中大殺四方,於洛水大破王離,一舉滅秦。
關東的三川郡戰場同樣是打得一片激烈。
與之前秦楚在新鄭對峙時的平衡局面不同,自從唐軍入關,二世皇帝急詔章邯率秦軍回師關中後,秦軍在關東的局勢急轉直下,連續被楚軍擊破。
楚將項梁不是個容易打發的對手。
其手下的項羽、劉季都是厲害將領。
范增、張良是本時代的一流謀土。
再往下則還有英布、龍且、鍾離昧、曹參、樊會、周勃、夏侯嬰等一干猛將。
而章邯除了自己頗有能力外,其手下司馬夷、趙賁、楊熊等人都無法與對面的諸楚將相比。
一人難敵眾手,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
原時空的章邯攜滅國之勢,圍齊於東阿。
項梁則合劉季、項羽、龍且之兵來救,於東阿城下兩軍正面交戰,項梁大破秦軍,打得章邯倉皇西逃。
之後楚軍追擊,章邯整軍與劉季、項羽戰於濮陽東,再次慘遭大敗。
章邯只能退守濮陽,環水以守城,憑藉城防才將劉項二人打退。劉季,
項羽見無法破城,這才率軍西去,並繼續大破秦軍,斬殺李由等秦將。
楚軍連續大勝,讓項梁心生驕傲,不聽宋義勸諫,未將章邯放在眼中。
而章邯此時得到秦廷派來的大量軍隊支援,夜銜枚而擊,這才殺沒有防備的項梁於定陶城下。
由此可見,章邯能殺項梁,是項梁與他人分兵進擊,並且項梁心生驕傲,秦軍又得後方支援的緣故。而當項梁與劉季、項羽等人合兵,並且認真對待戰事時,章邯萬不可能是楚軍的對手。
現在的關東戰局就是如此情況,自劉、項等人加入戰局後,楚軍逼迫章邯自南陽撤軍,在新鄭壓著秦軍打。
章邯出戰不利,只能埋頭防守,試圖消耗楚軍銳氣,趁其不備而反擊。
如果只是這樣都還好,藉助秦軍不弱的戰力和強大的後勤補給能力,章邯能勉強和這些人打個平手,死守下去問題不大。
可現在關中被唐軍攻入,皇帝以急令召還,從上將軍章邯開始,到中層的司馬夷、趙賁等諸將,再到下層的秦吏秦卒全都慌了神,哪還有和楚軍在韓地糾纏的心思。
秦軍在新鄭一退,對面的項梁就抓住機會,以項羽、劉季為先鋒進行追擊。
劉項二人先在新鄭大破斷後的一萬秦軍,緊接看一路銜章邯之尾北追。
章邯於京縣附近設伏,欲要誘殺楚軍追兵。
項羽和劉季都不是軟柿子,二人聯手,再度於京縣郊外大破秦軍。
章邯到了這時,知道他不能再往西邊退了。
關中有失陷之危,秦軍連戰連敗,士氣幾乎跌落到了谷底,從將領到小兵每個人的心都亂了。
在後方有楚軍追擊的情況下,他如果再退,就很容易發展成兵敗如山倒的情況。
到時候就不是撤軍的問題了,等著被楚軍一路西追殺個精光吧。
章邯率軍撤守京縣以北的索邑,與滎陽的楊熊部形成角之勢,重新與楚軍對峙。
說是對峙,在項梁率主力抵達京縣後,已經是對秦軍形成了威壓之勢。
這時候章邯的處境非常艱難,秦軍連續戰敗數次,已經只有防守而無出戰的能力,甚至不敢往西撤退。
最可怕的是,沒過幾日就傳來了西邊函谷關失守的事情。
函谷關被唐將呂臣從關中內部攻取,斷掉了章邯這支秦軍回去的希望。
這個消息不僅讓章邯等秦人震驚,楚軍方面也是大震了一場。
「吳廣拿下函谷,關中秦廷怕是逃不脫他的手。如此一來,我項氏與章邯在關東苦戰,反倒是讓吳廣得了大便宜,可惡!」
項梁很不忿。
他當初趁著吳廣在河北同秦軍交戰,田儋與章邯對峙的機會,率楚軍猛攻武關,就是想搶先殺入關中,打到咸陽去滅掉秦國。
率先滅秦,不僅能得到大義之名,同樣還將獲得巨大的利益。
項梁曾在咸陽待過,知道那座帝國都城的繁華和府庫中儲存的財物超過一般人的想像,同時他若能滅秦廷而據咸陽,便可以用雷霆之勢速取秦地,
使自身勢力快速壯大。
這麼大的好處,馬上就要被吳廣得到了,如何能夠甘心啊,
最關鍵的是項梁在此事中牽制了章邯的秦軍,為吳廣提供了助力,光是想想就讓他心痛。
范增卻笑道:「按俘虜所言,關中尚有秦國的中尉軍守衛,唐軍縱使入關奪取了函谷,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滅秦的。當年周章率軍打入關中,同樣被秦軍於戲水所阻,此事武信君暫無需考慮。反而函谷關被唐軍所占,卻是我軍行事的機會。」
項梁問道:「范公所言,是欲招降章邯?」
范增撫須笑道:「然也,吾願親自前去勸降,若能得章邯投效。武信君便可率此楚秦之軍西關中,爭一爭滅秦的機會!」
招降秦軍,是范增在南陽時就為項梁定下的一條路線。
項梁沒有猶豫,拱手道:「既如此,那就交付范公了。」
楚軍派來了使者。
章邯沒有拒絕,他甚至還能猜到對方的來意。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來人是個七十多歲的白髮老頭,滿臉皺紋,嘴裡的牙齒都掉了許多。
人雖老,舌卻利。
范增一來,便張口道:「秦廷昏庸,常殺忠良之臣。先有白起,後有蒙恬,皆為國之柱石,有蓋世之勛功,名震天下,然則一朝王令下達,則俯首系頸而亡。今又如王離者,三代為侯,一日戰敗則囚之大獄。秦廷對於諸將,有功亦誅,無功亦誅,此可謂暴矣。」
「今將軍為秦將,率兵與諸侯戰,時至今歲,亡師數萬。若秦廷僥倖不亡,有趙高此等賊臣主政,以此事治罪於將軍,將軍可能免乎?」
「而今日唐軍入關,封函谷而絕關東,以唐王吳廣之能,覆秦只在早晚。彼時秦廷覆滅,將軍何歸?不若於此時率軍降於武信君,武信君必以君侯之位待之。」
章邯眼睛微眯。
這老頭說的東西,他同樣清楚,甚至也早有擔憂。
不僅僅是白起、蒙恬和王離的例子,最重要的是他的後台李斯已經被趙高弄死了。
趙高為丞相,主管秦廷國政,現在是需要章邯平叛,所以沒有對他動手。但如果章邯率軍回關中,打退了吳廣呢?
秦廷僥倖不滅,他章邯怕是也逃不過被殺戮的下場。
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
章邯搖頭道:「先生所言差矣,吾亦觀天下之勢,今唐王入關中,若以其軍勢來看,當有覆秦之力。彼時秦國滅亡,我自可以率大軍投入唐王摩下,何必擔憂?」
范增白眉挑了挑。
他呵呵笑道:「將軍自可投唐,然不懼唐王誅之乎?他與陳王共舉事,
親如兄弟,今承續陳王法統,魔下多陳王舊將,將軍昔日殺陳王而滅楚,今日投唐,豈不是將自身陷入危險中。」
章邯冷笑道:「先生無需為吾憂慮,唐王取函谷後,已親寫書信派使者告之,只要吾願歸唐,以侯位相待,並寬恕前罪,不會以陳勝之事牽連。唐王素以寬仁為名,當不會欺之。」
吳廣的使者是昨日晚間到的。
在呂臣奪取函谷關後,吳廣就派人假扮秦廷使者,乘快馬疾馳通過洛陽等秦軍控制之地,將自己的信件送到章邯手中。
范增來之前,章邯已經知道了唐王吳廣的招降之意。
不過他沒有答應唐使,反而在今日公開向范增說出來,心中自有盤算。
果不其然,范增聞聽吳廣已經派使者前來,臉色微變,心中不由暗罵吳廣一聲。
好在他來之前已有鎮密計劃。
范增面上依舊保持著笑容,掌道:「唐王寬仁之名,吾亦聽過。然其餘陳勝魔下舊將呢?」
「吾聞唐將呂臣、鄧說、張、邵騷、陳澤等,皆乃昔日陳勝舊部,與將軍豈無怨乎?」
「若只有這些人就罷了,他們或許會懷怨將軍,但不敢公開違唐王之令與將軍為敵。然將軍可曾考慮過舒氏。」
章邯聽到舒氏二字,臉色微變。
范增繼續保持著臉上笑容道:「陳勝之仇,唐王可以諒解。然舒氏之怨,其後嗣可能忍乎?」
「將軍率軍攻楚,殺賢信君舒勛,並視其為秦之叛將,下令戮其屍,並梟首傳視楚地。今舒勛之女為唐國王后,其子為唐之丞相。若舒女有子,他日當為唐之新君。」
「唐王若早亡,則舒氏之子繼位,彼時將軍殺新君之外大父,殺王太后與丞相之父,竊以為將軍一族危矣,還請將軍慮之。」
章邯咽了口唾沫。
范增說的這話也是他在收到吳廣勸降後,猶豫不決的一個原因。
吳廣以寬仁為名,可能不在意他章邯殺陳勝、舒勛等人的事情,選擇原諒他。
但其他人呢?
舒勛可是唐國王后舒姣、丞相舒欣的親父。
殺父而梟首戮戶的仇恨,章邯不相信舒氏之人會諒解。
九世之讎猶可報乎?
百世之仇猶可報也!
復仇的風氣,在本時代可非常流行,是通行於世的一條道義準則。
除非吳廣廢掉舒氏在唐國的位置,否則就連吳廣也無法保證舒氏不會在日後對他們這些仇人進行清算。
范增笑完,臉色又冷冽道:「而且將軍可要想清楚。今唐遠而楚近。武信君率大軍兵臨陣前,正欲派人西取鞏縣、洛陽,封西通函谷之路。此時唐軍正在關中戰,無救援將軍之力。彼時若將軍戰敗,可就不是現在的情況了。」
章邯冷聲道:「先生威脅我?」
范增搖頭道:「非也,只是武信君思慕將軍之能。只要將軍願意降楚,
便可為楚之君侯。同時將軍魔下將領亦可保全富貴,士卒皆得活命,豈不美哉?」
章邯咬牙道:「吾等是秦人,上上下下皆欲回關中故地。」
范增大笑道:「此事易也,將軍一降,武信君便率諸秦軍將士西入關中,與唐王共滅暴秦。彼時眾秦卒皆可歸家,如何?」
章邯神色陰晴不定,低語道:「還請先生暫歸,我再與諸將考慮一番。
范增微笑道:「既如此,還請將軍與諸君共言利害,勿要誤了前程。」
章邯親送范增出營,又派人去招來楊熊、司馬夷、趙賁等將商議。
『吾親自率軍攻克蘄縣,殺舒勛及諸多楚將,舒氏之人與吳廣摩下將領必多有怨我。若是投降,還是以楚為好。」
楊熊的神色很陰沉。
之前他的族兄弟楊虎投唐後就曾派人來勸他,但楊熊沒有答應,並不是他真的一心想給秦國賣命,主要也是他怕投唐後被報復。
人心這東西,誰也不敢賭。
司馬夷和趙責則沒有這個顧慮,但考慮眼前情況,也都說道:「唐軍遠而楚軍近,若是吾等降唐,必被楚人猛攻,恐不利。」
關東諸侯在臨濟會盟的時候,楚國是被排除在外的,唐與楚之間的齦,秦軍諸將略知一二。
如果他們現在投降唐軍,那項梁這邊必定不忿,將要揮兵猛攻。
楚軍主力就在尺之地,唐軍主力卻遠在關中,相距有近千里之遙。
楚近唐遠,救之不及啊。
這個重要的現實因素同樣是章邯要考慮的東西。
現在率軍向楚國投降,秦軍諸將還能得到好的條件。可要是他決意投唐,而唐軍此時正在關中和中尉軍戰,對他們肯定救之不及,等到秦軍被楚軍擊敗,那下場就很慘了。
不投楚,馬上就要和項梁打一場,秦軍已經連續戰敗數次,以他們現在的狀態來看幾乎沒有勝利的可能。一旦兵敗或將身首異處,連命都留不下來。
更別說他們和唐國的高層有仇,而與楚國高層無仇。
章邯心中早有思慮,這也是范增向他招降時,他將唐王招降的事情說出來的原因,正是想以此和楚人談條件。
現在諸將商議已定,章邯不再猶豫,派人前去楚營商量投降事宜,並約定投降後秦軍的安排和諸將的處置。
項梁這邊聞訊大喜,君侯之位就像是不要錢的撒出去。
他承諾章邯、楊熊、司馬夷、趙賁降楚之後皆可為侯爵。
至此,兩軍商議已定。
唐二年十一月,在唐國派出的第二批使者還在路上的時候。
秦將章邯率軍向楚武信君項梁,正式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