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小城,東流縣最近很是熱鬧。
先是稀里糊塗就被官兵給收復了,隨後突然有數千官兵入城,然後天亮雨停又走了,令人百姓意外的是,這些官兵竟一改往日的尿性即便借宿家中也是客客氣氣,問他們誰的兵有的說南京的,有的說王體中的,最讓他們吃驚的是,城裡頭有個很大的官,至於多大他們說比丞相還大。
大明朝有丞相麼?
當然沒有了。
但城裡頭有大官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小城,很多人甚至刻意的跑到衙門探頭探腦想看看大官長什麼樣。
大官沒見到,卻在衙門口看到幾個正在釘馬掌的官兵,便去好奇的過去打聽:「幾位軍爺打聽個事,聽說這衙門裡頭有個京城過來的大官可是真的?」
常宇抹了抹額頭的汗,將手中錘子遞給旁邊的親衛,皺著眉頭看著那老鄉:「問這個做甚,俺咋沒聽說有啥大官兒」。
「嘿,昨兒那些官兵說的,莫不成騙俺們的?」
「嘿,當兵的話也能信啊」常宇打個哈哈:「京城的大官兒哪吃的苦跑這來打仗,若非要說有大官兒,那就是俺咯」眾人想想也是,便罵那些當兵的真能扯,又忍不住笑話他:「你這小娃,就不怕風大閃了舌頭,對了,那帶兵來這打仗的是應該是個大將軍吧,是哪位啊?」
「李岩李將軍可曾聽過?」眾人搖頭,常宇撇撇嘴,低聲嘀咕:井底之蛙。
正閒扯時,李慕仙從遠處急急奔來,身後還有一個滿臉風塵僕僕的錦衣衛,常宇便知有事轉身進了衙門,隨後那錦衣衛就附耳低語:鄭成功到京城了。
這又是常宇未雨綢繆提前下的一步棋。
雖說後來牛逼哄哄,但這時的鄭成功還只是個南大的學生(南京國子監上學)但他老爹鄭芝龍卻在福建手握大明最強悍的海軍。
有多強悍?
稍對鄭家略有了解的都知道他的發家史,當海盜那會就和現在的美國航母艦隊似的,到處亂竄,誰不服收拾誰。
天啟七年駐台荷軍同鄭芝龍開戰被他一頓暴揍,崇禎六年(1633)已投靠朝廷的鄭芝龍同荷蘭的東印度公司艦隊發生了著名的金門海戰,這一次又是將這個海上滴滴馬車夫揍的屁滾尿流,從此海氛頗息,通販洋貨,皆用鄭氏旗號,無儆無虞,芝龍盡以海利交通朝貴,寖以大顯」」、「八閩以鄭氏為長城」。至此,鄭芝龍的通商範圍廣及東洋、南洋各地:大泥、浡尼、占城、呂宋、魍港、北港、大員、平戶、長崎、孟買、萬丹、舊港、巴達維亞、麻六甲、柬埔寨、暹羅,據估計,兵力有:包涵漢人、日本人、朝鮮人、南島語族、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種高達廿萬人的軍力,擁有超過三千艘大、小船的船隊,成為華東與華南海洋世界的強權。
從後世穿越而來的常宇是打心眼裡注重海軍發展以及國際貿易,所以他必須拉攏鄭芝龍與其合作。
有人會說了,明朝海禁你貿易個毛線啊。
明朝海禁不錯,但同清朝的海禁卻是從根本上不同,但都不是啥好事,一個坑國一個坑民。
明朝實行海禁主要是為了防止倭寇和金銀外流,而不是禁止國際貿易。明朝的海禁禁止的是民間互市貿易,以此來推行官方主導的朝貢貿易。這種朝貢貿易在鄭和下西洋活動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國家通過這種壟斷貿易賺取了巨額的利潤。不過這種違背市場規律的壟斷很快被民間走私所摧毀,造成倭患和走私愈演愈烈,明朝的朝貢貿易體系名存實亡。最終在隆慶時期,明朝不得不開關貿易,開放了月港,允許民間百姓販運東西洋。
而且明朝的海禁不死板,和西方的交流仍然在維持,特別是明朝對西方的科學技術和先進文化不排斥。隆慶開關後,明朝已經和世界重新接軌。明朝不僅通過海禁賺取了大量的白銀,而且利用傳入的西方先進技術和科學文化,實現了軍事的革新和對世界的新認識,海防也大為鞏固,在和葡萄牙、英國、荷蘭等西方殖民者的交鋒中都占了上風。
常宇是一個野心家,他的版圖顯然不僅僅是大明現有的陸地,所以鄭家的線他一定要搭上,所以數月前他才剛上位時,便秘密調動東廠和錦衣衛的人帶著他的拜把兄弟方八走水路前往福建聯絡鄭家。
鄭芝龍在崇禎元年九月通過熊文燦投降朝廷,授海防游擊,任五虎游擊將軍坐鎮閩海,保護大明的海岸線,打擊海盜倭寇以及荷蘭人,可以說大明的整個東南沿海都在他的保護之下,相當於大明海軍總司令,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沒啥人敢招惹他,甚至還得看他臉色,更不要提眼下風雨飄搖中的朝廷了。
鄭芝龍現在已升任總兵官,在老家泉州晉江安海鎮修了大宅子安居樂業(永曆九年被鄭成功放火燒了)至於他兒子鄭成功才只是個二十歲的毛頭小子,年前才托關係弄到南京國子監上大學,後因為闖賊東征以及白旺北伐開年就沒去上學,卻沒想到被人找上門了。
那時候的常宇名聲還不大,甚至這邊都還沒聽到過他的傳說和名頭,但當一幫錦衣衛和東廠的人登門送來大明東緝事廠督主的拜帖時,便是一向驕橫眼高於頂的鄭芝龍驚訝之餘也沾沾自喜。
常宇遣人來就三件事,第一結交,第二幫鄭成功轉學從南大轉到北大,第三拜託鄭芝龍幫他大規模收購番薯和土豆並遣船走水路送到京畿。
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因為事關京畿民生,蝗災,大旱使的河北河南以及山東部分地區顆粒無收,百姓無糧餓殍遍地。
土豆和馬鈴薯都是易栽易活抗旱又大產量,簡直就是災年的大救星。
常宇向鄭芝龍保證,所有費用到京城立即結算,他以東廠督主的身份和名譽作保。
鄭芝龍幾乎沒有一絲遲疑就答應了,雖然他不認識甚至沒聽過這個太監的名頭,但他看出了這個太監的誠心和誠意,他也需要交這種朋友,大明誰的權利最大,當然是皇帝了,自東廠起其歷代督主權勢都和皇帝差不多了。
於是鄭芝龍一邊忙著處理常宇的請求,一邊遣人北上打聽這個太監,一個月之後傳來的消息讓他震驚不已,好傢夥,天縱之才啊,小小年紀竟能力挽狂瀾在京畿橫掃闖賊和韃子,這簡直就和自己在海上一樣牛逼啊!
這個人一定要交,於是鄭芝龍放開手墊資為常宇收購番薯,土豆,除此之外還有糧食,陸續發船百餘艘,並遣海軍沿途保護,他兒子鄭成功親自率隊進京。
常宇這段時間忙著南征北戰,幾乎都忘記了這茬,此時錦衣衛送來消息他一怔之下,連連大呼好,好,好。
「督主所說的那個什麼土豆和地瓜,好吃麼,當真產量大的驚人?」李慕仙很是好奇。
一說這個常宇就來了精神:「簡直好吃的不得了,那土豆煮著可以吃,蒸著也能吃,還可以做土豆泥,薯條,薯片,酸辣土豆絲,哎呦,臥槽好久沒吃酸辣土豆絲了,還有那烤地瓜,蒸地瓜,地瓜粥……」說著說著常宇的哈喇子就流了下來,可笑的是李慕仙明明沒見過但聽小太監這麼說他竟也忍不住的咽了咽口水:「打完仗咱們趕緊回京去,貧道也要嘗嘗到底有多好吃!」
常宇聞言一愣,隨即苦笑:「何時回京不是本督說的算,得看左良玉啊」。
………………………………
昨天發現有個書友全書訂閱,激動的一筆,感謝書友支持,有票上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