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雲南模式

  第1023章 雲南模式

  「唉,大哥太辛苦了。」朱楨強忍著笑道:「工作是干不完的,還是要勞逸結合的。」

  「干不完也得干啊。」太子無奈道:「每天都有刻不容緩的軍國大事,在屁股後面追著你,干不完就要影響國家的運轉,你說我又能怎麼辦?」

  「也是。」朱楨點點頭道:「中書省裁撤之後,原本整個中書的政務全都壓在大哥和父皇肩上,肯定忙不過來。」

  「是啊,眼下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太子嘆息道:「廢丞相撤中書後,我和父皇也想過替代的法子,先是搞『三公論道』,後來又弄了個『四輔官』,全都白搭。」

  「……」朱楨點點頭,他雖然不在京城,但對朝政還是密切關注的,自然了解這兩次嘗試失敗的原因。

  前者『三公論道』,是因為三公地位太高,老賊讓李善長、徐達、李文忠擔任三公,這三人哪個的地位都遠超胡惟庸。

  胡惟庸慘烈的教訓在前,不光朱老闆不放心他們,就是他們自己也不敢插手國政,只敢老老實實坐而論道,以備顧問。

  但朱老闆缺的是有人出謀劃策嗎?他缺的是有人幫他幹活!三公全都袖手高坐,不干不錯,根本沒有分擔朱老闆和太子肩上的重擔!

  所以後來朱老闆又搞了個春、夏、秋、冬『四輔官』出來,命其兼太子賓客,位列公侯都督之次。任職者於一月內分旬輪流值班,輔助皇帝和太子處理政務。

  朱老闆在設立四輔官的敕書中說,『朕嘗思之,人主以一身統御天下,不可無輔臣,而輔臣必擇乎正士。』

  於是他命朝臣舉薦全國的大儒名士,將他們由庶民提拔為輔臣,讓他們來幫助自己和太子。但用了他們一段時間後,他發現這些所謂的大儒名士,根本就是一群書呆子,只會滿嘴仁義道德,軍國大事卻一竅不通,要他們輔佐自己處理具體的政務,完全就是問道於盲,添亂而已。

  於是在今年七月,朱老闆取消了四輔官的設置,歷時僅一年又十個月……

  「最近父皇又要設立殿閣大學士,來協助處理政務。」太子嘆了口氣,不抱多大希望道:「但願這回能有點用吧。」

  「會有用的。」朱楨安慰太子一句,但他知道,其實在洪武朝設立什麼輔政官員都沒用。因為本質上是一個集權與分權的問題。

  老賊好容易廢了宰相,把權力全都集中在手裡,又怎麼捨得再分出去呢?

  不願意分權,設置什麼花里胡哨的輔朕官,又有什麼卵用?

  只是苦了自己的好大哥,真要被老賊活活累死了……

  ~~

  「所以我是真心實意讓你留下來,幫我分擔分擔的。」太子滿臉真誠的看著朱楨:「就當你可憐可憐大哥,好不好?」

  「大哥,不是我不想幫你,而是到了臣弟這個年齡,已經不適合留在京城了。」朱楨也真誠的看著太子道:「你知道我留在京里不到半年,就會被群起而攻之的。所以這二年父皇一直把我往外派,又何嘗不是一種保護呢?」

  「也是。」太子苦澀的點點頭道:「我對大臣們講過,孤的六弟一片赤誠,絕對不會有非分之心的。但他們總是說,人是會變得,應當按照千百年的規矩來,而不是感情用事。真是荒謬!」

  「所以不是臣弟不想留下來幫大哥,實在是各方面都不允許啊。」朱楨苦笑道:「何況雲南的事情太重要了。它不光關係著雲南這一省之地,能否真正的納入我華夏版圖。還關係著臣弟『分封海外』的宏偉藍圖,是否只是不切實際的空想。」

  說著他抬頭看向滿天的繁星,目光堅定道:「所以不管再苦再難,臣弟都會在雲南堅持到底的。如果能在雲南取得成功,日後我們就可以把雲南模式移植到任何新占領的疆域去,真正讓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屬明土!」

  「老六,你對開疆拓土的執念是真重啊。」太子輕聲道:「如果只是為了防止將來兄弟反目,我們肯定還有別的法子。大明已經夠大了,容得下我們兄弟了。」

  「我不只是為了我們兄弟,而是因為開疆拓土,乃是讓大明保持興盛的不二法門!」朱楨卻擲地有聲道:

  「大哥,我問你一個問題,為什麼所謂的治世盛世,總是出在王朝初創時期,而不是中後期麼?」

  「因為開國之君無不雄才偉略,是子孫後代無法比擬的。」太子答道:「而且他們知道虐待百姓的後果,所以格外注意民生。」

  「這只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朱楨笑道:「其實我們不應該誇大人的因素,皇帝再勵精圖治,也受制於官員隊伍的道德和能力水平。而官員作為一個群體,能力其實一直大差不差的。」

  「那差距到底來自哪裡呢?」太子饒有興致的問道。

  「真正的差距來自於客觀因素——即土地和人口比例。新的王朝都是在前朝滅亡的亂世中建立起來的,這亂世短則持續十幾年,長則持續百年,自然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所以新王朝誕生時的人口,往往是前朝末年時的五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

  「而且舊的官僚地主階層被摧毀,新貴尚未開始大規模兼併土地。這樣就出現了大量無主的土地,可以供倖存下來的百姓耕種。這種時候人少地多,大家都有足夠耕種的土地,一切欣欣向榮,國家自然蒸蒸日上。只要朝廷輕徭薄賦,鼓勵墾荒,與民休息,所謂的治世盛世自然就出現了……這是連司馬炎都能做到的事情,所以一點都不稀奇。」

  「那為什麼後來的皇帝就做不到了嗎?因為長達一代人的盛世,勢必帶來人口激增。另一方面,不斷擴大的權貴階層,一刻不停的進行土地兼併,自然導致百姓的土地越來越少。這下老百姓的生存都成了問題,哪裡還會什麼盛世?」

  「有道理。」太子點點頭道:「百姓過不下去,就要起來造反,所以歷朝歷代莫不亡於土地兼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