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重重有賞
接下來戰事的進展,也順利的不可思議,以至於朱老闆都顧不上跟老六置氣,每天都沉浸在戰局突飛猛進的快樂中——
洪武十四年,臘月二十三,大軍抵達押赤城外大板橋一帶,梁王出逃,右平章觀甫保率文武軍民出降,獻戶籍、圖冊、帳目、印信。沐英、金朝興兵不血刃進駐押赤城,並按楚王殿下吩咐,改稱昆明城。
同時傅友德率部北上馳援烏撒。臘月二十八,郭英部十萬大軍會師烏撒,北線戰局徹底逆轉。後於烏撒大破殘元與土酋聯軍,餘眾遁逃。遂築城於烏撒,得七星關以通畢節,又克可渡河,於是東川、烏蒙、芒部諸蠻皆望風降附,滇東北平定。
臘月二十八,於滇池東岸發現梁王妻子遺體,當時被人封閉門窗,驅車入湖中溺死。並於臨近廢墟發現被焚遺體三具,經觀甫保辨認,當為梁王把匝剌瓦爾密,左丞綠爾,右丞達德遺體。
洪武十五年正月初十,金朝興、曹震率大軍南下臨安,守將不戰而降,滇南各部紛紛來投。
正月十五補報,藍玉王弼所部於去歲臘月二十六,強渡西洋江,破寶月關,下廣南城,斃大理酋長段寶以下萬餘人。滇東南望風而降。
正月十八,金朝興藍玉部回師,北上討伐滇中,於二月十五下威楚,滇中即定,大軍於威楚休整,準備進兵大理。
二月十八,勸降段世未果,大軍出威楚,二十五日攻上下關,定遠侯王弼親率選鋒夜渡洱河,援木攀崖,神兵天降,當日破關。大理城亦於當日告破,擒獲北王段氏叔侄,並段氏宗親、文武、宮眷三千餘人。
二月二十,大軍下鶴慶、麗江、下金齒等地,滇西北即平。
閏二月,滇西的平緬宣慰司、滇西南的車裡等各路土司,未待天兵討伐便紛紛相約來降。至月底,雲南全境基本平定。
哪怕朱老闆已經習慣了爽文男主角似的人生,也依然為大軍的進展神速深感振奮。
讓吳太監當朝宣讀了上面最後一份軍報後,他高興的對群臣道:「咱本來預計,大軍至少要一年才能打進昆明,兩三年時間才能平定雲南全境,這已經是最樂觀的估計了。」
「沒想到傅友德他們九月一日從南京出發,二十六日到達武昌。十月攻克普定至勝境關一線。臘月十六白石江大戰,小年那一天,就占領了省城,前後僅用了一百一十三天。然後下廣南、滅大理、平烏撒,將雲南全境收歸版圖,也攏共沒用了三個月,真可謂神速啊。」
「這都是因為天兵收復雲南實乃順應天命,自然天地同力,諸事皆順。又有皇上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將士們能取得如此佳績,也就是情理之中了。」李善長馬屁拍的山響,自從被迫復出之後,他就堅持做應聲蟲、馬屁精,只求每天出入平安,別的什麼都不圖了。
「哎,咱們京城離著雲南這麼遠,咱也幫不上什麼忙,主要還是靠將軍們臨機取決,將士們奮勇殺敵。」朱老闆卻不居功,擺手大笑道:「雲南之役打得好啊,打出了國威,震懾了西南諸蠻,起碼能打出二十年的和平!」
說著他提高聲調道:「必須要重重有賞!非但要論其功,還要厚加賞賜。司馬法說『軍賞不逾月』,不然士兵會有怨懟,有司當立即核實定議,報而行之!」
禮部和兵部尚書趕忙出班應命。該說不說,雖然罷中書,廢宰相帶來諸多不便,但皇帝對六部的掌控力度大大提高了。
現在都是皇帝直接給尚書下旨,尚書直接向皇上報告,根本沒有推諉扯皮的空間。只要皇帝管得過來,其實行政效率是提升了的。
結果兩位尚書回去後加班加點,定下賞格標準,次日便將奏章送到了朱老闆面前。
朱老闆見其所定賞格如下:
『凡生擒或殺死首賊一人者,指揮,鈔二十五錠;千戶、衛鎮撫,二十錠;百戶、所鎮撫,十六錠;軍士,十錠。』
『生擒或殺死從賊一人者,指揮,二十三錠,千戶、衛鎮撫,十八錠;百戶、所鎮撫,十三錠;軍士,五錠。』
『被傷者,指揮,二十五錠,千戶、衛鎮撫,二十錠;百戶、所鎮撫,十六錠;軍士,十錠。』
『陣亡者,指揮,五十錠,千戶、衛鎮撫,三十錠;百戶、所鎮撫,二十四錠;軍士,十六錠。』
『其隨征,指揮,二十錠,千戶、衛鎮撫,十五錠;百戶、所鎮撫,十錠;軍士,二錠。』
一錠寶鈔面值五貫,僅金錢上的賞賜,就需要耗費至少上千萬貫。就算寶鈔拉不住的貶值,這也絕對是一筆巨款。尤其對朱老闆來說,堪稱破天荒的慷慨解囊了。
而且除了金錢獎勵外,將士還可以按功績得到封賞,包括世襲的官職和屯田的土地,這才是將士們最看重的。
朱老闆慷慨大放送,在兵部論功行賞的正常賞格外,又恩准為所有徵南將士普升一級:
『原普通軍士升為小旗,小旗升充總旗,總旗升世襲百戶;
原任百戶,今升世襲副千戶;原任正副千戶並衛鎮撫,今升世襲指揮僉事;
原任指揮僉事,今升世襲指揮同知;原任指揮同知,今升世襲指揮使。』
至於土地,也按照官職功績重賞有差。
此外陣亡將士的撫恤,傷殘將士的補償以及蔭襲等,都做了妥善的規定。
有人一直說朱老闆摳門兒是守財奴,不知道他省下錢要做什麼。這就是答案。
奪取天下的經驗告訴他,要想讓軍隊忠誠且保持戰鬥力,除了嚴格的軍紀,還要有豐厚的賞賜。
缺少前者,軍紀渙散。缺少後者,離心離德。兩者缺一不可。
該花的錢朱老闆是一文不會少的,反而還會多花。當年如此,現在有大戶可吃了,自然出手更加大方。
定下賞格之後,朱元璋便立即遣汝南侯梅思祖為特使,趕赴雲南宣旨。同時還帶去了皇帝的第一批賞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