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985和軍校高材生。
李坤有信心應對李大白的題目。
熟讀和背誦過唐詩宋詞,和許多名篇佳句,不說信手拈來,隨便輸出一部分絕對沒問題。
李大白想了想說,「九皇子,老夫也不是故意要為難你,這樣吧,就以這御書房裡的人和物作詩一首,你未來岳父蘇西坡也在場,他也是大乾文壇大儒,自會看出詩詞的優劣!」。
轉而又道,「給你半柱香功夫,可夠用?「。
大家都明白,現揚作詩,與情境勿合,確實有難度,許多名詩佳句都是字尊句酌,反覆推敲的結果。
「李太傳,你說給我多長時間?」。
李坤望著李大白問道。
「半炷香是有些急,那就一炷香吧」。
李大白也不好意思。
半炷香作一首詩自然可以,但要作出符合要求的詩詞,卻並非易事,胸無墨水,絕不可能做到。
李坤卻沖他笑道,「李太傅,您誤會了,我的意思,無需半炷香功夫」。
此語一出,大家目瞪口呆。
但卻,無人再發出嘲笑聲。
這幾日,廢物九皇子形象已經拔亂反正,撇開武鬥場上碾壓北莽使者不說,剛剛脫口而出的十六字加十字金句,己經驚艷到眾人。
李大白自然吃驚。
心想,年輕人就是不懂得謙虛二字如何書寫,半炷香功夫,讓老夫做出一首像樣詩詞都不易。
「既然九皇子如此自信,那就開始吧」。
李大白滿臉寫著不屑與蔑視。
李坤也無所謂。
他朝眾臣掃視一圈,又目光落在范宏泰身上臉上,看的范宏泰心裡發毛,心想,不會拿我作詩吧。
好在李坤移開目光,又看了看龍椅子上的李霸,李霸也有些小緊張。
九皇子別拿自已不占優勢的外貌作詩吧。
讓他鬆了口氣的是,李坤目光移到了太子李璽身上和臉上。
李璽看不得李坤犀利的眼神,大聲道,「九皇子,你作詩就作詩,看我做甚!」。
他恨不得與李坤大吵一架,好拖延時間。
牛逼哄哄的,
李泰斗允許你一炷香功夫,你自己卻狂的沒屁眼,半炷香都不要?
就在這時,李坤打了個響指,說,「有了!」。
眾人在吃驚中有些期侍。
李坤說,「父皇,各位兄子和各位大臣,俗話說,自古皇家最無情,太子李璽三番五次想置本皇子於死地,所以,本皇子以此作詩一首,還請李大傅和蘇院士給予指點」。
做人嘛,
該謙虛時還得謙虛,哪怕是假客氣!
李坤清了清嗓門,又說,「你們幫我數一數,看看我創作一首詩需要走幾步」。
隨即,
邊走邊念,「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御書房內一片安靜!
有些老臣真的給李坤數起了步數。
當李坤念完後,有人說,「七步,好皇子只用七步,就創作出一首詩來,當真了得,先不問這詩質量如何,就這速度,想來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李坤認得此人,是史官何進,也是蘇西坡瀚林院一名史官。
很顯然,他是有意為之,是為襯好岳父蘇西坡。
好,站隊自已的人,已經越來越多。
許多朝臣開始竊竊私語。
有說此詩撲素無華,從煮豆燃萁,聯繫到兄弟手足相殘,形象貼切,又生動有趣。
太子黨派也有貶低,說此詩像兒歌和順口溜,用詞平平坦坦,算不得好詩。
不過有李大白和蘇西坡在場,其他人也只能低聲議論,誰也不敢公開站出來對此詩進行評頭論足。
蘇西坡暗暗驚嘆!
九皇子竟然在七步內做出如此佳作,結合這幾日殿上殿下,太子處處打壓和嘲笑九皇子,此詩太形象太貼切。
任何人再懷疑此詩抄襲,那就是自己找不痛快,找大家攻擊。
作為未來岳父,他本應該站出來,用自己的理解對此詩進行解讀,但蘇西坡沒有這麼做。
如此佳作,李大白不可能沒有品讀出來,作為文壇泰斗,如果李大白睜眼說瞎說,把此詩批的一無是處,那李大白平時表現出來的文人傲骨,就是一個笑話!
李霸內心也是一震。
九皇子七步作詩一首,他雖不是文人詩家,也不懂多少押韻修辭,而詩詞表達的意思他懂,無非就是對兄弟間手足相殘表示不滿與悲憤。
大家目光都盯在李大白臉上。
李大白時而皺眉,時而口中重複詩句,似在慢慢品味琢磨。
神情那是相當的投入!
突然,
他猛拍大腿,連聲說道,「好一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又繼續解讀,「此詩語言淺顯,用意明暢,但,取譬之妙,用語之巧,真令人嘆為觀止。好詩好詩!」。
一錘定音!
文壇泰斗發聲,誰敢再質疑,也沒那個資格!
太子李璽滿臉不悅,暗罵,「你個老畢登,我外公請你來,為我站隊,你怎麼能向著九皇子?再好的詩,你在心裡認可,面上你也得把他批的一無是處」。
李璽從李坤嘴裡學到了老畢登新詞語。
雖不明具體意思,但大抵是罵人的話。
李坤常常罵丞相老畢登!
李大白不但肯定了詩作,還上前一步對李坤微微鞠躬,「後生可畏呀,老夫斗膽預言,九皇子僅憑這首詩作和剛剛二十六字佳句,便可立足文壇,齊身大家行列」。
所有人都知道,李大白一身傲骨,連蘇西坡都不放在眼裡,以前在太和殿還罵李霸,什麼時候服過人!
可,今日卻對九皇子彎腰鞠躬!
李坤笑了笑說,「能得李大傅肯定,本皇子甚感榮幸,小時候在太書房,您亦為吾師,說明你教導有方」。
文壇泰斗馬屁該拍還得拍,以後有需要,可以請他替嘴,如果能把李大白拉進自己陣營,加上未來岳父蘇西坡,大乾文壇將為我李坤發聲。
有時候,筆桿子和文人力量也不能忽視。
肯定了九皇子,李大白又對李霸叩首道,「陛下,恕老臣眼拙,不識真珠,九皇子完全有資格,代表大乾參加中秋文斗!」。
李霸只好做個順水人情,大手一揮,「既然李太傅都認可九皇子,就這麼定了」。
說罷,沖趙海使了個眼色。
趙海會意,手中拂塵一揚,尖聲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眾臣剛準備轉身離去,只聽李坤說,「父皇,兒臣有事啟奏」。
眾人一聽,紛紛把目光投向九皇子。
心裡琢磨,九皇子這是要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