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殤握緊手中的墮落十字架,緊張兮兮地扭頭看去。
一片漆黑,倒是沒看到什麼黑暗中幽綠色的眼睛,亦或者是能夠反光的假人模特這些鬼玩意,身後倒是什麼都沒有未見任何異常。
而頭頂老式機械結構的電梯樓層顯示器,也轉動到了三樓的位置。
值得一提,這種老式電梯的樓層顯示,並不是用的屏幕。
而是一種類似於機械錶中,日曆顯示那部分區域的結構。
隨著舉升機的高度變化,就會有一條嵌入在木板內的字符被拉出來,這些字符也都是普通的金屬板或者膠條,裡面是一個圓形的滾筒式機構,就跟我們調節機械手錶日期的時候,只需要轉動旁邊的調節旋鈕,就可以調整日期的時間。
這種指針也是一個原理。
「不過早期國內引進這些電梯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方便乘客,而是為了協助輔佐大型家具的運送和轉移,在最上方有個很蒸汽朋克的機械履帶,安全性和穩定性其實還要比現在電氣化的電梯強一截子。」
「但因為運行速度太慢,再加上安裝工藝複雜才被淘汰取代了。」
「而且更早期的電梯並不叫做電梯,而是屬於貨運升降梯的一種,起初被製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運送和轉移重型貨物,但是早期並沒有得到推廣和普及的一大原因,是因為這種舉升裝置有個致命缺陷。」
「那就是傳送履帶一旦斷裂,就會致使貨箱迅速跌落到底層,危及貨倉內乘客和貨品的安全。」
秦殤皺著眉頭,腦海中迅速復盤著自己中專時期,在圖書館看閒書學習到的知識;
「之後,米國一個叫做「奧的斯」的哥們,把貨車底部用於剎車的結構應用到了舉升裝置上,給舉升裝置加裝了一個彈簧及制動杆,與升降機兩側的軌道相連接。」
「起吊繩貼合彈簧,這樣僅是起重平台的重量就足以拉動彈簧,避免與制動器接觸,如果運行過程中繩子斷裂,彈簧會將拉力減弱,制動器會迅速和旁邊的咬合裝置結合,將箱體固定住,而避免下墜。」
「這東西被發明的時間是在19世紀,推廣普及基本都在米國本土,之後在國內也只是少數幾個被西方霸占的『租界』地區應用過這種老式結構的舉升設備,現在比較有名的幾家電梯公司還有「奧的斯」。」
「但這種老式舉升機結構的……我印象中,滬上這玩意是最多見的,一些當時的老建築內也都有這樣的電梯。」
「而早期國內建立老式電梯的目的,除了作為一種便捷的運輸裝置之外,還有一部分,則是因為殖民者在地下搞了一些秘密基地,想要再次發動侵略戰爭,或者偷偷轉移一些官方明面上注意不到的資產。」
「比如某些殖民地的礦產,再或者是進行私人會談作為密謀的用途。」
「因為不希望這些秘密基地,或者負一層建築輕易被外人發現,於是選擇搭建電梯的方式,在電梯開鑿出地下層樓之後,再派人對地下進行樓層搭建。」
「這樣一般都會改變原有建築的結構,所以很難從外面補充一個進入該地下室的路徑。」
「電梯也就成了唯一入口,不過這恰好符合當時那個年代下,很多有錢人和掌權者的思想,地下樓層,原本就是那些人為了藏住某些骯髒齷齪的小秘密的世外桃源……」
在監獄裡的時候,秦殤看過一份報紙,有提到過關於民國時期某個老式建築拆除之後,拆除人員才發現,在原有建築地下四五米居然還有一個面積不大的地下室。
裝修極為奢華,甚至可以稱得上是金碧輝煌,裡面全是各種各樣的金銀珠寶和首飾。
後來有人調查發現,很多年前,這地方是某個殖民時期軍閥的家,對方搜刮的民脂民膏全部都丟在了這地下一層的世外桃源中。
拆除的時候,因為電梯時間太長不使用已經嚴重老化了。
再加上拆除人員並不知道,曾經這名軍閥在這個建築的底層重新打了地基,加蓋了地下室。
所以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乃至一股腦拆除之後損壞了地下室的很多文物。
「這才是那個年代絕大多數具有電梯的建築,專門要做一個電梯被拿來使用的核心用途!」
秦殤自顧自的說完這話,眯起雙眼。
不過他並沒有尋找所謂的負一層,因為就算是有這麼一層樓,人家也不會傻乎乎的把負一層的入口摁鍵,明晃晃的丟在電梯的控制面板。
秦殤眼瞅著電梯上顯示了一個V3的標誌,直接就走出了電梯口。
剛一出門,一股陰冷的涼風便是直撲面門,空氣中有一股濃郁的灰塵味混合著焦味。
就像是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場火災,導致了整個建築都瀰漫著一股濃郁的糊味。
這種味道別說幾年,就算是幾十年都散不掉。
秦殤也是立馬皺眉靠著牆壁,沿著牆面朝前一步步的緩慢移動,默默打量著這一層的牆壁,他捂著嘴巴儘量不發出動靜。
畢竟,一樓的假人模特數量未知,天知道他們活動範圍,到底是整個一樓還是整個教學樓。
要是攆到三層樓來那就麻煩了……
下一刻,秦殤走了沒兩步,便是注意到了旁邊一個教室大門敞開。
至於為什麼判斷這裡是教室,理由就太簡單了。
空曠的長方形結構,裡面擺滿了桌椅板凳,秦殤甚至還看到了講台。
雖然自己已經遠離這種書卷氣的環境四五年時間了。
但看到教室,華夏人難免還是有種與生俱來的熟悉感。
這種熟悉感源自於九年義務教育,以及十六年高等素質教育。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恢復高考之後,除了極少數偏遠地區,很多新出生的孩子從六歲開始就要被送進小學,然後一步步念初中,高中,最後高考。
高考結束之後還有四年的大學。
在很多二十歲剛出頭的年輕人記憶里。
教室一定是他們這輩子待的時間最長的環境,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