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可控核聚變方案

  這個項目進行到尾聲之後,程旭也沒有閒著,他已經盯上了另一項技術。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可控核聚變方桉】

  兌換:鈽50000g

  這在他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東西,但現在似乎有了得到的可能。

  儘管之前還有不少級別稍微低一些的技術,但程旭也懶得去看了,反正是要攤牌了,就選個最大的好了。

  他這些天一直在想著,要怎麼才能儘量名正言順地拿到這五十千克的鈽元素。

  鈽的大規模製備主要是通過反應堆中的核反應產出的,由鈾238吸收中子後生成,再通過溶液萃取和離子交換純化。

  涉及到原子方面的反應,他的分解系統也派不上用場了,只能當一個伸手黨。

  要知道這東西不光是價值高,製取難度大,而且還是管制物品,想通過一般途徑得到是不可能的,思來想去,還是只有自己再建立一個項目組。

  不過具體的時機,還需要再等等,至少要擁有一個正式的頭銜了再說。

  程旭現在的名望和地位在內部系統中可以說是如日中天,只要對這個項目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這項新技術的重大意義。

  程旭這幾天跟著他們測試新型硫矽複合電池在各類產品上的應用,也忍不住感嘆這個東西的價值。

  就拿最開始定性的電動汽車來說,換上硫矽電池後,續航能夠輕鬆達到兩千公里以上,還是開著空調的情況。

  這就已經可以吊打所有燃油車了,而且經過低溫測試,即使在零下三十度的氣溫下,也能正常使用,並且能夠保證最少一千二百公里的續航。

  而且它的充電速度,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真正實現了,充電五分鐘,開車兩小時,從零電量到充滿電,也就一個小時的時間。

  不過這部分配套的高功率充電樁還僅有實驗室版本,民用版本正在緊急開發中。

  另外很重要的一個成本問題,在剔除了金屬鋰之後,整個電池的成本還下降了三分之一不止,這就代表著這塊新電池技術可以下沉到十萬元以內的電動車。

  從這些數據就能夠看得出來,等這塊新電池發布之後,會對燃油車造成多麼大的衝擊。

  在電動汽車上面,僅僅是它的最基礎應用,程旭還見識了不少騷操作。

  例如電動直升機,這在之前是根本不敢想的東西,受限於電池的續航能力,以及輸出功率,這類大功率的飛行器,都不會用到電池作為能源。

  但有了這項新電池技術就不一樣了,這也意味著直升機成本使用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對於消防用和醫用也是一大利好。

  此外,這項新電池技術相當重要的一個應用就是在無人機上面了。

  這一變革不光是提高了無人機的續航能力,也提高了它的運載能力。

  也就是說,後面很有可能會有更大的無人機出現,能夠完成能多種多樣的任務。

  但是要論賺錢的,始終繞不開的一個東西就是以手機為主的電子產品。

  現在市面上電池容量最大的手機也就五千多到六千毫安頂天了,再大不是不行,但同樣手機也會邊的笨重,很影響使用體驗。

  而且五千多毫安的電池,面對現在的重度用機人群,和經常拿手機打遊戲的,充滿了電,很多時候還是不夠用一整天的。

  「程總,硫矽電池的小型化,我們還是遇到了些問題,您來幫我們看看。」

  「好的,我分析完這個數據就來。」

  一項技術的應用,不是說一項產品成功了就沒事了,考慮到多元化場景的使用,在技術上,其實還有很多的東西要去做。

  就比如硫矽電池的小型化,要做到足夠輕薄,才能在手機上使用,而這並不是簡單改變它的大小就可以了的。

  尺寸變小,很多的結構設計都可能要推倒重來,要不然其中發生的很多反應都會無法進行下去。

  程旭對這個後續小型化的改造,也挺上心的,畢竟現在可能不是人人有車,但幾乎每個人都是有手機的。

  如果能夠成功在手機上應用,再不改變手機大小和重量的情況下,讓電池的容量達到一萬毫安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很多市面上的充電寶,其實也就這麼大的容量,有了這麼大的容量之後,就是從早到晚打一天遊戲估計都沒問題。

  而且現在的手機快充技術華國也是最發達的,要不了一個小時也就能充滿了。

  可以說是讓以後的手機電量焦慮再也不復存在。

  在程旭的全程指導下,沒有用到一周時間,新型硫矽複合電池的小型化就成功解決了。

  眾人也紛紛鬆了一口氣,這下子最能夠帶來經濟效應的兩個方面都已經掌握在手裡了。

  與此同時,劉部長也找到了程旭。

  「程工啊,這兩天組織上準備給你開一個表彰大會,同時會上也會正式聘任你為我們國家的工程院院士,我先提前給你打個招呼,你好好準備一下講話稿。」

  即使是知道這項技術的重要性,但程旭還是被劉部長的話給驚到了。

  他原以為,這次項目結束之後,自己可能能夠評上個教授之類的,怎麼都沒有想到,這下子直接一步登天了。

  要知道,華國的每一位院士,都可以說是國寶級的人物,輕輕鬆鬆撬動數十億的資金都不在話下。

  可以說,在科研界,院士就已經是最頂尖的位置了。

  而在此之前,華國成為院士年齡最小的記錄是三十八歲,也是因為在材料學上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將華國納米材料研究技術推到了世界前言。

  不過現在,這個記錄被程旭打破了,單論這項技術的重要性和突破性,甚至更勝一籌。

  不過程旭自然沒覺得這就代表自己真有院士的水平了,他也清楚這都是這項技術的功勞。

  有了院士的頭銜之後,他再進行下一步計劃,就容易的多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