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誰敢打擾我,讓誰死

  袁貴妃被降為寧妃,此事不僅僅是後宮的事,同樣也牽扯著前朝。

  晉王得知之後,在王府里發了好大一頓脾氣。

  整座王府都陰沉沉的,仿佛有場大暴雨即將來臨。

  「一個小小的醫女買藥,都能牽連到後宮貴妃被降位,本王真是小看了她的本事。」晉王周禹宸聲音冰冷,像是裹了一層寒霜,「有沒有查出她到底來自何處?」

  「還沒有。」侍衛恭敬地回話,「這個女子來歷神秘,南齊所有姓謝的家族屬下都派人去查了,只是有些地方路途遠,可能還需要一些日子才有消息傳回來。」

  「謝東凰……」周禹宸神色冷沉,眼底似是霧霾凝聚,「這個名字倒是起的不小。」

  東面來的鳳凰?

  東面?

  他負手踱著步子,眉眼浮現深思:「把調查的重點放在東面,安城和河源一帶,尤其排查東面姓謝的家族。」

  「是。」

  「她身邊那個男子叫什麼名字?」

  「真名還不知道,那女神醫只叫他阿蘭,屬下尚未探出他的底細。」侍衛回道,「他武力太強,屬下懷疑可能是暗衛出身。」

  周禹宸面色冷沉:「一個山野來的神醫,身邊竟能跟著暗衛保護?誰會相信?」

  「所以屬下會重點查姓謝的世家,世家出身,才有可能偷偷豢養暗衛。」

  朝廷規矩,除了皇族和一品大員,尋常官宦之家根本不許養暗衛死士一類。

  就算是朝中一品大員,如袁家和舒家這種,明面上也只是訓練一些武功更高強的護衛,而不會明目張胆地訓練暗衛。

  這是要圖謀不軌嗎?

  可是南齊數得上來的世家就那麼幾個,雖說有些地方世家平日裡低調,不顯山不露水,但至少也該知道一些名字。

  謝氏……

  周禹宸一時根本猜不到謝東凰的來歷,只能暫時壓下此事:「鎮國公是不是即將回朝?」

  「是。聽說皇上已經下旨,命鎮國公三月之前回到京城。」

  周禹宸輕輕閉眼:「父皇這是要有所動作了。」

  鎮國公岑氏一門鎮守邊關,跟楚國已對峙許多年,岑家掌管著南齊最多的兵力,若南齊跟楚國能一直和平下去,岑家的影響和重要性會逐漸削弱。

  但即便如何削弱,鎮國公眼下依然是朝中皇子急欲拉攏的人。

  舒家和袁家在朝中勢力旗鼓相當,誰要是能得到岑家支持,那就是擁有了一個強而有力的後盾,到時立儲之事只怕連皇上都無法隨心所欲地做主。

  「繼續去查。」周禹宸吩咐,「另外讓蓁蓁親自去舒家走一趟,給神醫賠個罪。」

  玲瓏公主被責令禁閉反省,就算想賠罪都做不到,只能讓袁蓁蓁去低這個頭。

  只是袁蓁蓁一人還不行,分量不夠。

  周禹宸很快又道:「讓袁子燁跟她一起去。」

  「是。」

  袁子燁是袁蓁蓁的哥哥,陪她一起去名正言順,也能順便探探那位謝神醫的底。

  周禹宸吩咐完手下,心情依然有些鬱結,他走到椅子前坐下,抬手捂著額頭,心裡思索著到底該如何做,才能父皇不得不立他為儲。

  十幾年籌謀,大皇兄現在根本不是他對手。

  幾位成年皇子之中,他的勝算最大,原以為儲位已是囊中物,沒想到最後竟真的要跟一個剛斷奶的孩子爭奪。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

  翌日袁子燁帶著袁蓁蓁登門時,謝東凰正在生在煎藥,冷著臉煎藥。

  昨晚煎藥給周錦硯之後,對方拉著她說話說了一個多時辰,一個勁地跟她述說著這些年悲催的宮廷生活,大半時間都在養病,很多喜歡吃的東西不能隨意吃,喜歡做的事情不能做,只能病懨懨地躺在床上,做一個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廢物。

  謝東凰聽完,無比平靜地回了一句:「就算你身體健康,可能也是四肢不勤,五穀不分。」

  周錦硯就著這個問題跟她爭辯了一個時辰,恨不得把他看過的書上的知識都講出來,以此來獲得她的認同。

  最終還是周蘭庭不耐煩,催促著她去休息,謝東凰才得以離開,但讓她預料不到的是,周蘭庭看起來像是受刺激了,原本應該是沉默寡言的一個人,昨晚硬生生也拖著她說了近一個時辰。

  以至於謝東凰打破了她出生以來第一次早睡的習慣,直到子時之後才得以上床。

  可躺在床上也沒睡著,她一貫冷靜的腦子裡,不斷地盤旋著兩個男子話嘮似的言語,幾乎挨到了天亮才睡著,可睡了不到半個時辰,又得起來給周錦硯煎藥。

  當看到周錦硯氣色明亮出現在她面前時,謝東凰頭一次有了將湯藥從他頭上澆下去的衝動。

  「怎麼了?」周錦硯察覺到她臉色不對,小心翼翼地問了一句,「是不是昨晚沒睡好?」

  謝東凰垂眸煎藥,懶得搭理他。

  周錦硯轉頭看了一眼面無表情的周蘭庭,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周蘭庭也懶得搭理他。

  「別生氣了。」周錦硯拉過一張小杌子,在她旁邊坐下,「袁家兄妹來了,說是要給你賠罪,你要不要見見他們?」

  謝東凰今天臉色不太好,不僅僅是因為心情不好,更是因為昨晚沒睡夠而導致氣色不太好。

  所以她的語氣也有些不太好:「喝了這藥,我希望你能安靜一整天,我要去補眠,誰敢打擾我……」

  頓了頓,「阿蘭,誰敢打擾我,讓誰死。」

  周蘭庭精神一振:「是。」

  周錦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