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到底帝王之心難測,建平帝既避著人私下煉丹服用,本身就是不願意讓人知道。

  捅不捅破此事,或者藉機操作一二,此事都不是一時半會能有結論的。而因著有之前建平帝的敲打,上書房裡一片和諧,之後建平帝再見了,不免誇讚了幾句,這讓覺得摸准他心思的眾人,更是願意在人前展現兄弟和睦。

  七月初九,惠王府有喜。

  孫氏於建平三十年嫁給大皇子,如今已四年有餘,終於誕下嫡子。惠王府值此大喜,孩子前腳生下,後腳就讓人進宮報喜去了,如此一來,自然該知曉的都知曉了。

  洗三當日,一眾皇子及女眷俱皆到場。

  惠王滿臉紅光,意氣風發。

  他兒子確實不少,但嫡子就這麼一個,誰不知道建平帝看重嫡長,當初嫡子夭折,他適逢低谷,灰心喪氣。這個嫡子的出生,再加上這兩年境遇改變,也告知了他,他母后說的對,只要人還沒死,一切就有希望。

  如今他和一眾兄弟同樣都封了王,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朝中對他風評越來越好,再加上有了嫡子,他就不輸別人什麼,甚至因為有嫡長的身份在,天然就比旁人有優勢。

  洞悉這一切的惠王,見一眾兄弟前來賀喜,更是表現得格外有長兄的風範,哪裡還是當年心高氣傲眼高於頂的太子。

  而看破這一切的吳王等人,心裡暗中咬牙切齒,甚至各有計較,就暫時按下不表了。

  而另一頭,鳳笙與吳王妃等人都聚在正院裡。

  洗三姥姥按照規矩走完老習俗,輪到添盆的時候,各府女眷出手都挺大方,樂得洗三姥姥笑得是見牙不見眼,好話不要錢似的往外扔。

  待這一切都罷了,閒雜人等都被領了下去,還在襁褓中的小公子也被奶娘抱下去餵奶了。孫氏半靠在軟枕上,面色有些蒼白,但眉間難掩喜色,吳王妃正與她說著話。

  穿著藍色比甲的丫鬟們魚貫進來奉座奉茶,態度恭恭敬敬,眉眼不抬,輕手輕腳。

  鳳笙不是第一次來惠王府,但能明顯感覺到每次來變化都很大,以前妻不妻妾不妾,上下亂成一團糟,現在卻一片井然有序。

  說了一會兒話,眾人就結伴離開了。

  洗三是不擺酒宴的,賀完了喜就要走,一切還等滿月再行大禮。

  這邊鳳笙和魏王坐了馬車回府,那邊惠王送走一眾弟弟們,便來找孫氏了。

  孫氏長得好,又比惠王小十幾歲,雖是剛進門時兇悍了些,但日子久了惠王也知道她是為府里好,兩人是夫妻要同心同德,不免更是愛重她,平時有什麼話也不瞞她。

  而這次孫氏立下大功,惠王心裡簡直不知道該怎麼感謝她愛重她,才能詮釋心中的激動。他母后說的對,孫氏命裡帶旺,旺他,日後指不定更有大福氣。

  「然兒,辛苦你了。」

  孫氏寵辱不驚道:「不辛苦,為夫君綿延子嗣,乃妾身分內之事。只夫君萬萬記得母后叮囑,不要一時得意就忘了形,惹了父皇的惡感。」

  惠王有些窘然,但也心知自己的毛病,道:「我自然是不會的。」

  夫妻說了幾句話,孫氏到底在月子裡勞累不得,所以惠王也沒有多留。

  他往外走去,還沒出正院大門,就聽見門口有人在吵嚷什麼。他走過去一看,來人竟是陶側妃。

  這陶側妃曾經也頗受當年還是太子的惠王寵愛,不然也坐不上良娣的位置,又是兒女雙全,在府里頗有臉面。可自打孫氏進門後,這一切都變了,孫氏明里暗裡給他們吃排揎,這事估計也就是惠王不知道,總而言之孫氏和陶側妃沒少斗,都以陶側妃作為下風告終。

  這其中少不了陳皇后替孫氏撐腰,更令陶側妃氣憤的是殿下也不知吃了孫氏什麼**藥,對她言聽計從。陶側妃數次想在惠王面前揭露孫氏的真面目,俱都不成,又被打壓得厲害,連院門都不能出。

  這好不容易趁著孫氏生產的空隙,她就跑出來了,打得主意自然是在惠王面前告發孫氏這個表里不一的賤人。

  惠王難得滿心歡喜,身心舒暢,誰知陶側妃哭喪個臉上來了。他首先心裡就覺得晦氣,這是在觸誰的眉頭,自然忘了當年他可是最喜歡陶側妃這梨花帶雨的模樣。

  「王妃需靜心調養,小世子剛讓奶娘哄睡,誰讓你們在此喧譁的?!」

  攔著陶側妃的幾個丫鬟婆子當場跪下了。

  「殿下,實在不是奴婢等不懂事,而是側妃非要闖進來找殿下。」

  惠王皺眉看向陶側妃:「你找本王做什麼?」

  陶側妃沒料到惠王是這個態度,有點發愣,「殿下。」

  「行了,回你的院子去,沒事不要亂走。」

  扔下這話,惠王就走了,留下陶側妃獨自在風中顫抖。

  惠王說是不會得意忘形,可隱忍多年低調行事,如今連最後欠缺的一項也補齊了,他心中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激盪難忍。

  尤其前日惠王府剛給小公子辦了滿月宴,京中各家各府都上門道喜了,少不了有人或是推崇或是暗示。

  這不,惠王實在耐不住,就進宮找陳皇后了。

  如今陳皇后十分低調,借著身子不濟常年在坤寧宮養病,風頭都被皇貴妃搶了,她也逕自不語。可在惠王心裡,天下再沒有比他母后更為睿智的人。他們中宮一系幾番險象環生,多虧他母后運籌帷幄,才能跌入谷底依舊能絕處逢生。

  如今陳皇后一改早年做派,十分儉樸低調。

  她穿一身家常的靛藍色常服,一頭灰白相間的頭髮在腦後挽了個纂,也沒戴什麼首飾,只以一枚玉簪固定住髮髻。

  宮裡的女人都喜修佛,越是年紀大越要修佛表示自己平心靜氣。以前陳皇后從來不喜這個,這幾年不知為何也沾染了此道,大抵是心中無依,只能寄予佛法尋求心中安寧。

  倒也不是沒成果的,至少陳皇后的氣質與以前截然不同,以前雍容大度又居高臨下,如今多了一份平和的悲天憐憫。

  聽完惠王的敘述,哪怕她的功夫也算修煉到家了,眼中還是閃過一波漣漪。

  「那些人不過是些牆頭草之輩,你不要與他們相交,免得惹來你父皇猜忌。你忘了我當初怎麼跟你說,你父皇專權擅政,立誰為儲,從來不是那些大臣們說了算,而是他自己說了算。」

  「可……」

  「可什麼?」陳皇后臉色冷了下來,道:「你吃了這麼多虧,還是沒長教訓?你忘了這些年發生的事,忘了我當初與你怎麼說?你本是你父皇最喜歡的兒子,卻接連惹他厭惡,最終連太子之位都保不住。你是本宮唯一的兒子,本宮心疼你縱容你,以至於惹得你父皇不滿,讓那賤人鑽了空隙。你太子之位被廢,嫡子夭折,宋氏歿了,本宮因為陳家的見風使舵慘遭牽連,差點後位都保不住,不得不棄車保帥,退居這坤寧宮修佛茹素示敵以弱。

  「你覺得你現在封了王,又有了嫡子,就算行了?你別忘了那個賤人現在是你父皇最寵愛的女人,只要她還在一日,你父皇就不會輕易下決定立儲。你別低估了一個女人對男人的影響,你父皇明知我們與皇貴妃一系有嫌隙,他如果立你,日後他龍馭賓天,你登基為帝,我必然是皇太后,我們能饒了他最心愛的女人和他心愛女人生下的孩子?你連形勢都看不清明,只憑了幾個牆頭草之輩慫恿,就覺得自己能復辟?如果真是聯合朝臣逼你父皇就行,恐怕吳王趙王早就是太子了,還輪得到你?」

  陳皇后的這一番話,說得惠王是冷汗直流,心裡的那點兒激盪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同時還有頹然和惶然,如果真照他母后這麼說,他不是與大位無緣了。

  「母后,那不如我們……」

  惠王做了個手勢,眼中狠辣一閃即逝,再是近些年裝得謙虛恭謹,也難掩其本性。

  「打消你的念頭!若此法能行,她還能活的到今日讓我們動手,那些個人早就讓她死無葬身之地了。」陳皇后斥道。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該怎麼辦?如若照母后所言,父皇為了保護那一窩子賤人不立我,那定是立老三,真等到老三得勢,還有我們的活路?」

  不得不說,惠王的抱怨戳中了陳皇后的心事,他們和那邊早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如今能維持和平,不外乎建平帝。一旦建平帝有朝一日不在了,就是個你死我亡的下場。

  陳皇后不停地撥動著手裡的佛珠,紊亂的呼吸漸漸平靜。

  「別著急,魏王都不急,你著什麼急,」她聲音平和,似在說服惠王,又似乎在說服自己,「你看魏王,成日裡只管搗鼓那破書院,朝政之事一概不管,你父皇反倒待他親厚。不爭即是爭,只要你父皇一天不立儲,只要你繼續保持,別讓人抓到錯處,你的贏面就是最大,畢竟你是嫡長子,你母后再不濟也是中宮皇后。」

  惠王也竭力讓自己平靜下來,他到底不再是以前,知道母后說都對。

  今非昔比,他確實不能著急。

  「快去吧,別在這待久了,免得你父皇以為我們母子又在謀算著什麼。你與其把功夫浪費在母后這,不如多去乾清宮,鐵杵都能磨成針,你到底是你父皇曾經最喜歡的兒子,情分在那裡。人啊,上了年紀就在乎這個,不然你父皇也不會借著小兒之爭,敲打你們兄弟之間要和睦相處。記住,兄弟和睦,你待魏王越親厚,越是盡釋前嫌,你父皇才會考慮把大業交給你,畢竟誰也不願看見自己的兒子手足相殘。」

  聽了這一席話,惠王更是覺得心中一片清明,忙應道一聲是,就匆匆離開坤寧宮,往乾清宮去了。

  快到乾清門的時候,竟與魏王一家人相遇。

  平時惠王雖表現得狀若無事,似乎不管什麼事都不影響兄弟之間的情義,到底心中有隔閡,只是維持面子情分,從不主動。

  可今日也是出了奇,原本魏王只是對他微微一點頭,就打算走過去的,而他竟然主動湊了過來。

  「老三——」

  惠王面帶笑容,能明顯看出似乎有什麼話要說。魏王微微蹙起眉,轉頭對鳳笙道:「你先去母妃那兒,我等會去找你。」

  鳳笙看了惠王一眼,點點頭,便帶著桃枝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