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算是逆境王者順境飄的典範,心裡恨不得把費仲和尤渾這兩個狗賊碎屍萬段,但作爲一個君王,他還是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困局,能夠爲了保住王座而壓制自己的好惡。
殷商朝廷遭遇多次劇變,昔日那羣德高望重、能力超羣的大臣損失了太多太多,費仲、尤渾貪歸貪,辦事能力還是有的,至少算個賬,收取賦稅、管理糧草這些工作是可以做的。
費仲和尤渾暗中串聯,又拉攏了幾個同樣被姜桓楚棄用的殷商大臣,他們準備秘密打開朝歌大門,放聞仲大軍入城。
朝歌這座昔日繁華無比的天下第一城邑飽經戰火,現在城中人口不足五萬,好在這座城市的規格還在,作爲一個軍事堡壘綽綽有餘。
齊國不重視那些殷商臣子,但對於朝歌城卻很重視。
不但駐紮了重兵,仙人這邊還安排乾達婆和緊那羅駐守。
這兩位未來在釋門變成了歌舞之神、音樂之神,那是因爲釋門內部也卷得很厲害,不另闢蹊徑根本就沒有出頭之日。
現在這兩位剛剛被準提從無邊血海中度化出來,作爲西方教弟子參加封神之戰。
他們沒到能歌善舞的階段,目前戰鬥能力是一等一的強悍。
明面上是這兩個玄仙駐守,暗中是不是還有更強的仙人?誰也說不好。
這些數量不確定的西方教仙人就是費仲和尤渾偷開城門的巨大阻礙。
聞仲冥思苦想,殷商不能沒有朝歌,這裡的軍事作用不提,祖先的靈位都在這裡,奪回來意義重大。
他把手中可以打的牌都細數一遍,以金靈聖母這一脈對付西方教實在是吃力,必須引入更多的外部力量才行。
他連夜入宮見紂王
鄧嬋玉接到丫鬟紅綃給她的急信,看了一遍後,結束脩煉,駕雲趕到南都。
她修仙修得入迷,已經有一陣子沒回來了。
如今再一回來,也沒有什麼恍如隔世的感覺。
要啥感覺啊?
鄧九公、鄧秀、黃飛虎都吃過蟠桃,容貌方面一點變化都沒有。
蘇護的女兒可是能夠隨時召喚出判官筆和生死簿的閻王,除非他自己不想活了,理論上蘇老爺子能活很久很久。
李靖最近也開始沉迷修仙,看樣子已經邁過人仙的那道天塹,成爲了一個真正的仙人,相貌比上次相見的時候還年輕了幾歲。
鄧、黃、蘇、李,之所以反動集團的四家首腦齊聚,是因爲來了一位年輕道人。
道人方面大耳,器宇不凡,看到鄧嬋玉,立刻大禮參拜:「截教聞師座下弟子吉立,拜見鄧師叔祖。」
鄧嬋玉:「」
鄧九公衆人:「」
好傢伙,你這個輩分可是真夠大的啊,弄得我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鄧嬋玉也有點尷尬,看眼前這位截教弟子好像比自己還大十幾歲的模樣,這個師叔祖叫得是一點都不遲疑,到底是在人間摸爬滾打出來的截教弟子,心境方面修煉得不錯啊。
她默然片刻。
她修爲低的時候,可以說咱們各論各的,現在就不行了。
她叫金靈聖母師姐,對方答應,她叫聞仲師侄,對方也答應,現在吉立的這聲師叔祖,她確實拒絕不了,更不可能說咱們互稱道友什麼的。
「侄孫免禮,倉促前來,沒有什麼準備,這有一枚玉佩,權且收下,平日當個玩物吧。」
人家都叫她「師叔祖」了,這麼大的輩兒,初次見面不給點東西不合適,當即挑選了一枚有平心靜氣功效的玉佩,當做見面禮。
吉立就是來送交聞仲的親筆信,其實任務已經完成,之前一直拿還沒拜見師叔祖當幌子,遲遲不走,現在拿到見面禮,終於告辭離開。
鄧嬋玉有點不爽,她手中寶物多不假,最近又把瀛洲東王公的大半積蓄收入囊中,一枚玉佩根本不值錢,但這孫子竟然敢算計她!
鄧九公沒給她胡思亂想的時間,直接把信件遞給她:「吾兒且先看聞太師的信吧。」
「好。」
她接過聞仲的親筆信細看。
聞仲約漢國夾擊齊國。
並且明確表示,希望漢國先進攻,給大商那邊製造一個偷襲的機會。
事後漢國可以全據淮水流域和徐州。
這個差不多就屬於畫餅,漢國想打,完全可以自己打,用不著聞仲來提醒。
還讓我們先進攻?把齊國的大軍都吸引到漢國這邊,然後大商撿便宜,我們是不是傻?
爲了促成這次合作,聞仲拋出一個重要砝碼。
大家嘴上說漢國,實際鄧九公並沒有正式建國,他的爵位現在依然是昔日紂王封的漢公,理論上說,無論是鄧九公還是黃飛虎,都屬於殷商的一部分。
如果這次鄧九公願意出兵,那麼紂王會正式頒布詔書,封他爲漢王。
一個商王,能夠封一個漢王嗎?作爲天下共主的商王確實可以。
這個天下共主的詔書比關起門來自稱,或者弄一個殷商後裔玩禪讓要正統得多。
從人族天命上看,商王封的爵位肯定比周王封的爵位含金量高,高很多。
鄧嬋玉把思維模式從修仙切換到政治鬥爭上來,盤算了一陣利弊。
漢國要對齊國下手嗎?周國不方便打,大商不好打,那麼打齊國就是遲早的事。
西方教弟子來參加封神之戰就是陪跑,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們佔據中原之地,這是東方道門的底線,從這個角度看,漢國必須打。
齊國現在弄出來一個龍圖騰,呵呵
大商是天命玄鳥,周國是鳳鳴岐山,漢國是百鳥朝鳳,偏偏他們齊國弄出一個龍圖騰!
鳳族沒有四海水族的效忠,沒有錦衣玉食的排場,天天像喝西北風一樣吊著一條老命,就剩那點人族氣運你們還要搶?從這點上說,也得打他們。
既然怎麼都得打,那麼從紂王那邊拿到一個正式的封王詔書也挺好。
她直白地說出自己的建議:「我看可以接受聞仲的要求,咱們出兵,北伐齊國!」
鄧九公看向其餘三家,黃飛虎、蘇護和李靖都點頭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