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臧否天地,聖人法會
然而,這天奴兒,卻絲毫不理會雲中君的言語一般,更不曾出示玉皇的信物,而是自言自語的,講述著天地之間的局勢。
雲中君也不急,只是聽著其述說。
雖然對於天地之間的局勢,雲中君也有著自己的認知,但這天奴兒既然是玉皇一方的使者,那麼其所認知的天地局勢,必然也和玉皇所認知的天地局勢,有所類似——能聽一聽玉皇對天地的認知,倒也算不錯。
雲中洞天以內,天奴兒侃侃而談,臧否天地,從各位聖人起始,至於凡人,將之定位,將之打算,將之未來,都逐一點評。
其言語,和雲中君的認知,有一定的重合,但也有相當的不同。
——比如說,在其口中,幾位聖人之間,必定會再來一場大戰的。
到那個時候,天地之間所有的人,都要尋機站隊。
又比如說,而今天人之間,雖然有一體之勢,但天人之間的戰爭,一定會重開。
而且,重開戰爭的時間,不會太過遙遠。
「神君,你可知曉,天地的局勢,從來都是往復循環的。」
「而今的局勢,乃是現在——可在更加遙遠的過去,如今的現在,已然是過去。」
「人間諸侯之亂戰,我等已經看過許多次了。」
「神君信不信,待得這大爭之世結束,新的人王自征伐而起時,便是天人之間,重啟大戰的時候?」
「到那個時候,神君為人道之神,又當何以自處呢?」
「總不至於,真要一門心思和人道走到底,與天庭為敵?」天奴兒居高臨下的,如同是大羅一般的言語。
「那結局,一定是人道之神皆隕,而天人之間,也暫時和緩。」
「神君應當不願意見到這樣的結局才是。」
「過去太遠,未來也太遠。」雲中君垂下目光,看著洞天之外的芸芸眾生,看著那仙與神與人合力而成的龐大天地。
「既然使者篤定,天人之間,會重啟爭端,那為何不儘早謀算,在這爭端大起之前,便消弭這隱患呢?」
「消弭隱患,說起來簡單,可做起來,哪有那麼容易?」
「人族的本性,就是狂妄而貪婪的,你退一步,他進一尺。」
「若是退讓,終有一日,會至於退無可退。」
「更何況,神君新出之輩,又怎知曉,我等不曾為此做出謀算呢?」
「申國之旱,綿延八年,而天地仙神,皆不敢妄動——若真如陛下謀劃,大旱一代,其他諸侯,都必定警醒。」
「到那個時候,天庭自可以水旱威服人族,然後馴服人族。」
「縱然有新的人王自兵戈而起,也不敢犯天而作亂。」
「偏偏是神君,自恃神通,擾亂申國之風雨,致使天庭威嚴,蕩然無存,致使人間對天庭之怨,不曾轉變為對天庭之畏。」
「大好之局面,皆毀於一旦。」
「神君可知曉,因那一場風雨之故,神君已經獲罪於天庭也。」
「既然如此,使者今日所來,又是為何而來呢?」
「本神,若真的獲罪於天庭,為何卻不曾見司法天神前來問罪呢?」雲中君反問。
「司法天神是司法天神。」
「天庭又是天庭。」那使者搖頭,繼續勸說,「司法天神,不過太乙,其目光,安得長遠?更為師門所束,看似威嚴,實則身不由己。」
「就如這將啟的天人之爭,縱然其知曉,又能如何呢?」
「到頭來,不也還是只能假做不知,抱著自己的天規,聊以自慰。」
「但神君不同。」
「神君為人道之神,對人道影響深遠,若是神君能與天庭相合,是有機會能重塑陛下之謀劃,以徹底消弭天人之禍爭的。」
「只要神君能夠收攏自家的權柄,不再妄自操持風雨。」
「這天地之間,能操持風雨者,又豈止本神一人?」雲中君面帶不屑。
「四瀆大龍神,雖然也有操持風雨之權,但四瀆大龍神已經被陛下說服了。」天奴兒神色肅然,「神君可細細回憶,自陛下登位以來,天地之間任何一處的風雨,水旱等議,四瀆大龍神,可曾有過置喙?」
「那本神,就更加的難以相信天帝了。」雲中君做出送客的姿態,「我和四瀆大龍神,同掌呼風喚雨之法,遲早會有道爭。」
「天帝既然已經和四瀆大龍神有約,待得異日,我和四瀆大龍神相爭之際,他豈不是一定會偏向於四瀆大龍神?」
「陛下有言,若神君願意配合天庭行事,不妄動天地之風雨,水旱,陛下自然會替神君和大龍神轉圜。」
「若是神君能為天庭,立下殊功的話,陛下更是能勸說四瀆大龍神,主動放棄呼風喚雨之神通。」
「呼風喚雨,是何等神通?」雲中君越發不屑,「我卻不信天帝能說得通四瀆大龍神放棄?」
「神通雖貴,但四瀆大龍神的功體,卻不在這風雨之上,要說服其放棄,本就不難。」
「更何況,四瀆大龍神雖然被陛下說服,但與陛下,終究是有所嫌隙。」
「若是神君能讓有所選擇的話,陛下偏幫神君,本就理所當然。」
「那陛下,又想讓我做什麼呢?」
「無他。」天奴兒神色從容,「按天庭之議,三年過後,天地之旱,當輪於楚地。」
「神君只消得告知楚王,這旱災之象,乃是四瀆大龍神因神君之故,對楚地起了厭惡所致便可。」
「原來是在這裡等我。」這個時候,雲中君也是恍然大悟一般,「依汝之言論,非但四瀆大龍神不曾被天帝說服,便是你,也非是天帝之使者吧。」
「詐稱天庭之名,你到底是誰!」
雲中君大怒而起,洞天當中,雲霧彌散,要將這洞天給徹底封鎖起來。
然而,就在洞天被封鎖的時候,這天奴兒的身形,卻是直接在這神國洞天當中消失不見,連帶著其存在的痕跡,都徹底消失——洞天當中,能照見『過去』的留影之雲壁,其內亦是空空如何,絲毫不曾見雲中君和天奴兒的交流。
就如同,雲中君先前的經歷,只是一場無意識之間的幻夢一般。
「大羅!」
「他們終究是沒能忍得住。」
只剎那,雲中君便意識到了那天奴兒的來歷——不一定是來自於天庭的使者,但絕對和那些歸墟大羅有關。
那所謂的過去之過去,現在之未來,這彼此之間的勾連,也唯有那些經歷過了歸墟之變,在歸墟當中,見證過天地演變的那些大羅,才能以那般從容的姿態給說出來。
想著這些,雲中君的臉上,也是恰如其分的露出了些許惶恐的神色來。
一位太乙,在知曉自己涉足了大羅謀算過後,該有的惶恐。
當然了,在惶恐的神色之下,雲中君腦海當中所想的,卻是那天奴兒的言語當中所透露出來的消息。
「聽其言語,莫非那被埋葬于歸墟的世代當中,也有一個世代,或許是幾個世代,也經歷過這人間諸侯亂戰的時代?」
「然後在這諸侯亂戰當中,誕生了一個無比強勢的人王,合人族之力,舉兵伐天不成?」
「又或者,我的過去,亦是一個被埋葬的世代?」
雲中君又忍不住的回想起了自己曾經所看過的,那含糊的歷史。
雖然時間的跨度,截然不同,但其變化的大體,卻一般無二。
思索之間,雲中君越發的體會到了這些歸墟大羅的難纏。
如果眼前的局勢變化,真的是玉皇,以及那些歸墟大羅們所經歷過的一個世代的變化,那麼在這一局以天地為棋盤的棋局當中,那些歸墟大羅也好,以及那幾位聖人也好,他們所玩兒的,都幾乎是明牌了!
他們彼此之間,都知曉,這天地接下來的局勢,會如何的變化。
自然的,他們彼此之間,也更容易的看出來,彼此之間落子所留下的痕跡。
「若是以這個思路的話,在他們所經歷的世代當中,太一,可曾復甦呢?」
「這雲中君,又歸於何處呢?」雲中君的目光,落到了這神國洞天的最核心處。
那裡,有如同大日一般的力量熊熊燃燒,正是這楚地神話最根本的東西,象徵著太一的存在。
燃燒之間,這神國洞天之外,又要分化出別的洞天來一般——只不過,因為神系當中,其他的神祇,都還不曾化身,故此那力量,無有憑依,其他神祇的洞天神國,也不曾化生。
而這神話最根本的力量,也一直都在和雲中君彼此糾纏著。
一方面,是雲中君的存在對那神話力量的『錨定』,是雲中君的行事作風,對那神話本源的束縛和引導。
另一方面,則是那神話力量的恐怖本質,在對雲中君的『定義』和『侵蝕』。
「若是我所料不錯的話,在過往的世代當中,太一應該是不曾復甦的。」
「不然那些歸墟大羅們的行事,不會如此謹慎,至今都還不曾試圖接觸這太一神話體系。」
「雲中君的化生,只怕也在他們的預料之外。」
忽的,雲中君便突然回過味道。
越發的察覺到,自己選擇以雲中君的身份入局的妙處。
如果這諸侯爭霸的局勢發展,一如被埋葬的那些世代,在那無數個世代所形成的慣性之間,難以阻擋,那麼雲中君的化生,便是大家都熟悉的局勢當中,突然出現的一個『陌生』的東西。
在雲中君之外,其他的變化,一旦和世代的慣性有所不符,有所衝突,那就必定是有暗處的人在布局落子——可雲中君的出現,本來就是慣性之外的變化。
如果某一種變化,是因為雲中君的出現而顯化,那麼這變化,是源自於雲中君,還是源自於他人的布局落子呢?
在這過程之間,必定會有人為之疑慮,也必定會有人為此試探。
在這差距之間,一方猶疑試探,另一方卻是因勢利導,那麼棋局的走向,便自然會有所傾斜。
「但還有一個問題。」
「那些歸墟大羅,他們哪裡來的信心和聖人對弈呢?」
「總不至於,真的如師娘所猜測那般,歸墟大羅的背後,也站著一位聖人?」
「若真如此的話,得儘快確認聖人們的心思了。」
「不然的話,聖人之間的博弈,我這一腳插進來,自己粉身碎骨也就罷了,更是連累龍族,連累師長。」
念頭之間,雲中君當即也是點了香火,往那崑崙山,遙遙一禮。
——就算這真的是聖人之間的博弈,他的立場,也必定是在玉清元始天尊這一邊,而不可能落到歸墟聖人那一邊的。
原因很簡單。
他自己,是在洛邑城中化身雲中君的。
在洛邑之內,雖然沒有其他的太乙和大羅插手變局,但看不清虛實的,實力無比神秘莫測的玄都道人,卻是一直都留在洛邑城中。
其他人不知曉雲中君的前後來歷,可玄都道人,卻必然是有所揣測,有所知曉的。
而玄都道人知曉,便意味著太清道德天尊知曉。
三清一體,彼此托以性命,太清道德天尊知曉,便意味著,元始天尊也知曉。
所以,無論如何,自己的立場,都必定是不可能落于歸墟那一邊的。
區別只在於,如果玉清元始天尊他們,真的背離了昊天大天尊的『初心』,那麼雲中君在這過程之間,便需要多為自己打算,多給自己積攢一些資糧,也多準備一些後手……
而若是玉清元始天尊他們,如同王母娘娘閉關之前所言,初心不改,那麼自己在這過程之間,自然便可更加的大刀闊斧,行事的時候,也能更加的激進,更加的不用顧忌。
正說著的時候,崑崙山上,便也有所感應一般。
玉清之氣,自崑崙而起,席捲四方天穹,化作無數的金花洋洋灑灑而落。
與之同起的,還有那源自於玉清聖人的法旨。
半年過後,玉清聖人將在崑崙山上開彌羅之天,然後於彌羅之天當中,傳法於天地。
天地四方,但有緣者,皆可往崑崙山上彌羅天中聽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