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三十六顆定海珠融於天地的前夕
這一道人王令,乃是勸時之令。
【令曰:斧斤以時入山林……】
敖丙在淮水之側,聽著一位水神背誦那勸時之令的內容。
看得出來,鎬京當中還是有能臣的,人王令的內容,既是樸實無華,能讓尋常百姓都能聽得懂,同時又兼顧了各種花團錦簇的禮儀規格。
最重要的是,這一道人王令,從頭到尾所說的,都是勸說開闢山水之域的要點,如何選擇合宜的時期,以及在入山下水之前,如何祭祀等等,乃是真正的為了每一個人族的安危得失而考量,絲毫看不出來有任何向仙神低頭的想法。
可實際上,拋開那花團錦簇的內容而見其本質,這就是在向仙神低頭。
原本的時候,尋常的人族,隨時隨地都能踏足山水之域,在山水之域當中開闢,且這些凡人,還都受到人道之氣的庇護,令那些山水之神們,顧忌重重,無可奈何。
可此時,這一道人王令一下,那若是有人族在對應的時期之外,擅自踏足山水之域的話,那些人族,就等於是自行脫離了人道的庇護,暫時的丟掉了人族的身份,那些山水之神們,自然是想怎麼炮製,就怎麼炮製。
在這人道大興的時代,縱然依舊會有諸多的仙神選擇『寬恕』那些凡人的冒犯,但這種寬恕,也只是源自於那些仙神們的本心,而非是源自於人道的反噬——換句話說,就是在各處的山水之域當中,那些山水之神們,重新取回了對人族的主動權。
之後,他們要怎麼做,就全看他們自己。
「如此的話,人族和山水之神的衝突隱患,就算是被化解了。」敖丙屏退那龍神,暗自思索著。
縱然此後,依舊會有凡人和山水之神的衝突,會有山水之神斬殺踏入山水之域的凡人,也會有凡人的貴族官吏,因為那些凡人的死亡而引動大軍征討那對應的山水之神,但這種衝突,這種矛盾,也只是局部的矛盾,不可能影響到天人的大局。
而且,在這種矛盾被挑明過後,那些諸侯王,縱然明知這是人王壓制他們發展的舉動,也同樣會硬著頭皮支持這一道人王令。
並且對那些山水之神表現出一定的退讓來。
畢竟,那些諸侯王們的對手,除卻人王之外,他們彼此,同樣也是相互的對手。
若是在國內和那些山水之神開戰,損兵折將,削減自身的實力,那在面對其他諸侯國的時候,天然的就少了幾分底氣。
同時,若是大家都和山水之神開戰,將這矛盾拉到了整個人族的話,那麼戰爭的狀態下,一個實權人王的出現,就不可避免——搞不好,就又是一個姬周的中興之主出現。
上一次的中興之後,出了厲王這麼一個奇葩挖了姬周的根基。
若是再中興一次的話,又去哪裡找另外一個這種古往今來都屈指可數的奇葩?
「不可與山水之神直接衝突。」這一道人王令過後,幾乎是所有的諸侯王們,都將自己的目光落到了那些山水之域當中,然後便做出了同樣的決策。
人王氣象衰頹,無力管束諸侯,各大諸侯國,都有了最大的自由,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甚至是生出了窺視人王之位的野心。
這樣的情況下,除卻鎬京之外,沒有任何人願意見到姬周的人王權柄重新穩固下來。
……
確定了天人的衝突被暫緩過後,再往東海走了一趟,將那得自於無支祁的猴氣連同生機本源一起融入那九竅神胎當中過後,敖丙便再度迴轉淮水,沉入了淮水的波濤當中。
他的心神,便也隨著他的身軀一起緩緩的沉入淮水當中,隨著淮水的波濤緩緩起落。
龍族的第五龍脈四瀆龍庭已經建立起來。
龍吉公主和驪女聯手打理著四瀆龍庭的事務,調整著四瀆龍庭的框架,令四瀆龍庭的架構,也越發的完善,也令四瀆龍庭的實力,越發的強橫。
因為有著和四瀆之主的約定在先,龍族只是代管四瀆而非是徹底的執掌四瀆,故此,四瀆的業位,並不曾加諸於敖丙的身上。
但隨著四瀆龍庭一點一點的完善,隨著四瀆龍庭一點一點的變得強橫,那名為【四瀆龍君】的業位,也同樣是緩緩的凝聚出來,落於敖丙的身上,化作敖丙底蘊的一部分,令敖丙的實力,越發的強橫起來。
分別列於天地四方的三十六顆定海珠,和敖丙的感應,越發的強烈,亦越發的模糊,越發的貼合這天地。
三十六顆定海珠與天地相合之處,頂級先天靈寶的本質,從此間流散出來,融入天地之間,便在這天地當中,時不時的顯化出水天一體的奇景來。
更有一些莫測的靈機靈光於此間顯現。
在附近煉法煉寶練炁的修行者們,但凡是機緣巧合之下,採得這些靈機靈光,煉法的,會在術法上大有精益,煉寶的,所成之寶的品質,也會大有提升,練炁的,更是會有莫測驚喜,煉出一些異常強橫的炁來作為修行之根基。
這樣的情況下,三十六顆定海珠融於四方處,便也有修行者在此間聚集,然後紮根……
當然了,這過程之間,引發一些衝突,乃至於廝鬥,也是難免的。
不過這一切,和敖丙並沒有什麼關聯。
他落於淮水當中,心神循於水天之間。
三十六顆定海珠,便如同是三十六個骨結一般,在他的脊柱當中留下痕跡。
藉由這痕跡,他的心神隨著淮水波濤起伏的同時,也遙遙的感知著三十六顆定海珠的所在,和三十六顆定海珠,融為一體。
他的心神,便仿佛是從一化作了三十七一般。
一為主,落於淮水的本體當中。
另外的三十六份,則是分別落於三十六顆定海珠之上,便如同是三十六隻眼睛一般,以不同的方位,以不同的視角俯瞰著這天地之間的一切。
剛剛踏足仙道的時候,大天尊以無量之偉力帶著敖丙逆流時光,俯仰過去未來,見證天地之變,見證萬靈之變,那是敖丙至今都還會回憶起來的東西。
而如今,在以那三十六顆定海珠為眼睛,俯瞰天地的時候,那過往的追憶,便再度在敖丙的面前顯現出來一般。
三十六隻眼睛的俯瞰之下,天地之間一切的變化,一切的玄妙,便都在敖丙的目光當中顯現出來。
日月之輪轉,陰陽之交替,生死之升變,在敖丙的目光當中,都顯現出了自己獨特的痕跡。
而整個天地,天庭和人間,在敖丙的目光之下,也是一覽無餘。
便是那幽冥地府的輪廓,都隱隱約約的顯現出來。
敖丙將自己的注意力,從無數生靈的身上忽略,只落於天地的本身。
然後這大天地的加購,便一層一層的抽絲剝繭的,在敖丙的眼前,顯現出其真實的本質來。
縱橫交錯的線條之間,時間和空間的隱秘,也同樣是隨之顯現。
那源自於時光長河的浪花,甚至是要跳到敖丙的身上來一般。
「時光!」敖丙凝神,小心翼翼的引導著那定海神珠的本質,令他們和時光長河的浪花相融合。
這是要開闢四九天境時最重要的第一步——將盤古大天地的時光變化,引入四九天境當中。
或者說是令四九天境被盤古大天地的時空所接納。
唯有這個前提之下,敖丙所開闢出來的四九天境,才會是盤古大天地的一部分。
而不是說,這四九天境開闢出來的剎那,便是盤古大天地內部所滋生的『異物』,在誕生的那一剎那,就被盤古大天地所湮滅。
而在這獨特的視角之下,整個盤古大天地的時空,便也在敖丙的面前顯現出來。
「才觸及太乙,尚且不曾踏進太乙之門,便已經觸及時空之玄妙。」
「大天尊這弟子的才情,著實是讓人難以想像。」恍惚之間,有感慨之聲在瑤池當中響起。
瑤池當中,王母娘娘端坐,分景之劍,已然是以出竅的姿態橫在她的膝前——雖然三十六顆定海珠還不曾徹底的與天地相合,開闢四九天境的時機也還不曾至。
但實際上,敖丙成就太乙的過程,已經開始。
而王母娘娘,便是在替敖丙護法。
太乙,被稱為道之境,是大羅的預演,是大羅的雛形。
太乙為道種,大羅的道果,便是自道種而來。
所以,成就太乙,和成就大羅的方式,都差不多,都被稱之為入道之法——只是難度不一樣。
古往今來,入道之法,大致有三。
第一,是儀軌之法。
是在天地之間,踐行自己的『道』,以自己的法,以自己的道來影響天地某處的局勢變化,以此為儀軌,然後入道而成太乙。
比如說敖丙的上一世,截教的呂岳在西岐所布的瘟疫,便是一種入道的儀軌。
第二,是開道之法。
是以自己的道與法,在天地之間留下一種獨特的傳承,留下一種獨特的道,在天地之間留下痕跡,然後成就太乙——如雲霄娘娘的九曲黃河法,便是此類。
第三,則是如今的業位之法。
謀取一個強勢的業位,以這業位為主,完善自己的不足然後成就太乙。
就算是在如今業位顯化,仙神需要有對應的業位方可更進一步的時代,第一法和第二法,也依舊是獨屬於太乙的入道之法——就算仙神不曾有相應的業位,但在他們完成了第一法或是第二法過後,對應的,只屬於他們的業位,也會隨之而成,替他們打開通往太乙的大門。
三種法門當中,第三法最易,其所成的太乙,根基也最為薄弱,畢竟,此法的根基,在於業位而不在於人,是人去適應業位所成。
第二法則最難,不過第二法和第一法所成之太乙,實力卻是相仿,並無區別。
當然,因為第二法是眾所周知的最難,故此以第二法成就的太乙,他們的心氣,往往會高上一些。
從這一方面而言,第二法所成的太乙,其實力算是要稍微的強上一籌。
但心氣這個東西,素來都是不好說的。
而此時敖丙成就太乙的道路,卻是從未有過的,第四種成就太乙的道路。
於盤古大天地當中,開闢天境而成太乙——這算是儀軌之法的一種變種,但卻又和儀軌之法,截然不同。
對於首次使用這法門的敖丙而言,這同樣也是開道之法。
要以這種法門成就太乙,註定會無比的艱難,這艱難,有來自於外部的,也有來自於敖丙自身的。
敖丙自身的問題還好說,無非就是穩定信念,積蓄法力而已。
而來自於外部的問題就不好說了——天地之間,有見識的人都知曉,一旦這法門成功,那作為『開道之人』,其所能享受到的好處,是無窮的。
所有很多的強者,都不介意以敖丙作為驗證此法可行性的工具,在確定了此法可行的情況下,擾動敖丙開闢四九天境的過程,讓自家門人來爭取這個機會。
而王母娘娘的護法,便是要摒除這種可能,確保天地之間,不會有任何人干擾到敖丙開闢四九天境的動作。
不只是王母娘娘,西崑侖上,開明和陸吾,同樣也是拿出了自己的兵器。
這樣的情況下,任何想要干擾敖丙的人,都得仔細的想一想,在干擾了敖丙過後,自己能不能承擔得起來自於這三位大神通者的報復。
而在開明和陸吾拿出兵器來的時候,天地當中,忽的便有風雨興焉……風雨當中,又有著一點恐怖的灼熱在其中隱藏。
應龍。
以及帝女魃!
這兩位以廝殺而出名,堪稱是在妖族的時代過後,天地之間最具有濃墨重彩之二的兩位大神通者,同樣也在諸多的強者之間展現出了自己的態度。
他們同樣是要保敖丙——敖丙開闢四九天境的計劃,若是因為自己的積蓄不足而失敗也就罷了,可若是因為外人的干涉而失敗,那麼應龍和帝女魃,也不介意出手給自家看好的後輩,討還一個公道。
應龍和帝女魃過後,三仙島上,同樣有一點清光漫捲而動,落於黃河,令黃河當中水汽升騰,顯化那九曲之象。
(本章完)